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期末...

更新时间:2021-08-31 浏览次数:342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将符合题意的一个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答题卷方框内)
  • 1. 不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是 (  )

    A . 力的作用点 B . 力的方向 C . 力的大小 D . 力的单位
  • 2. 202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七)晴朗的夜晚,天空中能看到的月相是图中的(   )
    A . B . C . D .
  • 3. 如图所示,铅球被运动员推出,空中飞行后,落地并在草地上滚动一段距离,最后静止在丁处,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在甲、乙、丙、丁4个位置中,受力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4. 蝗虫的发育过程比家蚕的发育过程少了下图中的(   )
    A . B . C . D .
  • 5. 结合生活实际,下列数据最符合实际的是 (   )
    A . 上虞城区限速120千米/时 B .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l小时 C .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3×105米/秒 D . 一个中学生走路时对地面的压强约3×104
  • 6. 小科对有关“人的生殖”知识作了如图归纳。下列对上图中①、②、③、④的判断,与事实不一致的是(   )

    A . ①—精子 B . ②—子宫 C . ③—受精卵 D . ④—受精作用
  • 7. 下列四种“植物”的“自述”,你认为错误的是(   )
    A . B . C . D .
  • 8. 动物的进化会使他们的身体结构和功能更适应环境,以下是本学期课本中出现的几种动物,对它们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骆驼的趾长得特别宽大,其作用是减小骆驼对地面的压强 B . 鱿鱼向后喷水使自己前进,其原理是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 . 响尾蛇有感受热能的感受器,依靠猎物发出的红外线来定位捕食,红外线不属于光 D . 大象通过次声波进行交流,次声波的声音频率低于20赫兹
  • 9. 如下图,月球所处的四个位置中,有可能发生月食和日食的分别是(   )

    A . D点和B点 B . B点和D点 C . A点和C点 D . C点和A点
  • 10. 人体拥有各种不同的感觉,下列关于人体感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 B . 一种感觉器官只能接受一种刺激 C . 麻、辣、酸、甜等味觉,是多种刺激综合后产生的感觉  D . 人体嗅觉有“适应性”主要是人体嗅觉神经末梢易疲劳
  • 11. 框架图是梳理、归纳科学概念的好方法,下列各框架图错误的是(   )
    A . B . C . D .
  • 12. 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
    A . 图甲中,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所成的像一定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 . 图乙中,漫反射的反射光线虽杂乱无章,但是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 . 图丙中,太阳光仅经过了光的折射便在纸板上形成了七种单色光 D . 图丁中,平面镜成的虚像是反射光线实际相交而成的
  • 13. 关于太阳和月球说法错误的是(   )
    A . 太阳是银河系中唯一的恒星 B . 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 C .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D . 月球表面的亮区是高地
  • 14. 小李和小王两同学进行跑步比赛,他们讨论比赛方案。小李说:“我们跑相同的路程,看谁用的时间短,短者为胜。”小王说:“我们都跑相同的时间,看谁跑的路程长,长者为胜。”对他们说的方案你认为(   )
    A . 只有小李的方案可行 B . 只有小李的方案可行 C . 两个方案都行 D . 两个方案都不行
  • 15. 在某些重要会议入场时,采用人脸识别系统,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以自动将镜头前0.5m处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相片,通过信号线传递给计算机识别。摄像机的镜头(   )
    A . 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2m B . 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0.5m C . 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5m D . 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0.2m
  • 16. 科学中用实验研究三个量( 或三个量以上) 之间的关系时, 常采用控制变量法。如图所示实验设计不需要使用控制变量法的是( )
    A . 研究压力作用的效果 B . 研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C . 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D . 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 17. 如图表示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基本结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两种种子的营养物质都储存在④中 B . 菜豆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③
    C . 两种种子中的胚都由①②③组成 D . 在玉米种子的纵切面上滴加碘液,变蓝色的结构是⑥
  • 18. 如图是太阳直射点运动示意图,其中a、b、c分别表示三条纬线。据图分析可知(   )

    A . 纬线a是南回归线 B . 当直射点在①时,上虞区的节气是夏至 C . 当直射点在纬线a、b之间移动时,上虞区昼夜平分 D . 造成直射点在纬线a、c之间移动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自转
  • 19. 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底面积和质量都相同的甲、乙两平底容器,分别装有深度相同、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液体的密度:ρ乙                       ②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p

    ③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F乙        ④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p′

    A . 只有①和② B . 只有①和④ C . 只有②和③ D . 只有②和④
  • 20. 小明想利用一块平面镜使射向井口的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如图所示,图中数字表示的是确定平面镜位置时作图的先后次序,其中作图过程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二、简答题(本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25分,请答案填在答题卷相应空格内)
  • 21. 如图甲、乙、丙是生殖发育有关的示意图,请分析作答:

    1. (1) 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场所位于甲图中的(填数字序号)。
    2. (2) 甲图中的③被称为胎儿的“摇篮”,胎儿发育所需要的氧气和营养物质是由脐带通过乙图中的④(填器官名称)从母体获得的。
    3. (3) 丙图中表现了绿色开花植物受精的过程,其中(填结构名称)能够发育成种子。
  • 22. 如图是课本上的演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甲图中,敲一下音叉,小球被弹开,说明了声音是由于产生的,实验中小球起到的作用是
    2. (2) 乙图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出声音,说明了声音可以在传播,也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 23.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 (1) 以下现象主要由地球自转造成的是      (填字母)。
      A . 昼夜现象 B . 昼夜交替现象 C . 昼夜长短变化现象 D . 四季变化
    2. (2) 当地球公转到A位置时,南极地区正处于(填“极昼”或“极夜”)。
    3. (3) 当地球运行到C位置时,这一天正午时分,上虞地区学校旗杆的影子与(填字母)图所示最相似。
  • 24. 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1. (1) 实验时,向左盘和右盘同时放入等重的砝码,这时木块保持静止,说明物体平衡时,力的相等;但小明在实验时发现,若向左盘和右盘同时放入不等重的砝码时木块仍然保持静止状态,则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2. (2) 现保持F1与F2大小相等,将木块换成小车,然后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车将转动回来,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验证二力平衡时的两个力必须
    3. (3) 如果将木块换成弹簧测力计,左右两盘各放入重5N的砝码,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填字母)。  
      A . 10N B . 5N C . 0N
  • 25. 小明用如上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

    1. (1) 在上图乙中,将橡皮膜先后放在a、b位置处可知,同种液体,深度越大,压强越大,支持该结论的实验现象是
    2. (2) 为了探究密度对液体内部压强的影响,还需将橡皮膜放在上图丙中(填“c”或“d”)位置处。
  • 26. 以下是本学期中常见的坐标曲线图,仔细分析并回答有关问题:

    1. (1) 甲图为大豆种子在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幼苗细胞干重和鲜重的变化曲线,其中曲线(填“A”或“B”)表示幼苗细胞干重的变化曲线;曲线B中发生ac变化的与种子中的(填种子结构名称)减小有关。
    2. (2) 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在如图乙所示水平拉力作用下,其v-t图像如图丙所示,则当t=1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N;当t=3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N。
    3. (3)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绘制了相距v和物距u的关系,如图丁所示,把物体从距凸透镜5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20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将(填“变大”、“变小”、“先变小再变大”或“先变大再变小”)。
  • 27. 小聪从家开车出发、前往杭州动物园游玩,由于不熟悉线路,用某导航软件进行导航,如图甲。在使用过程中小聪发现,该导航软件有一种hud模式(抬头显示功能),在该模式下点击投影后,其手机导航变成如图乙的图像,然后将手机置于汽车前挡风玻璃下,就可以将导航的信息投影到汽车挡风玻璃上,如图丙所示。仔细思考后小聪根据所学知识,绘制了如图丁所示的原理图,据此请回答下列问题:(假定前挡风玻璃是平面的)

    1. (1) hud模式时在前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是根据原理形成的。
    2. (2) 小聪发现手机在前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有两个,分析其原因是
    3. (3) 同一晴天的白天和晚上,(填“白天”或“晚上”)时候使用该功能效果比较好。
    4. (4) 当手机水平放置时,手机在前挡风玻璃中所成的像刚好在正前方,则手机与前挡风玻璃所成的角为(填角度大小)。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24分,请答案填在答题卷相应格内)
  • 28. 在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时,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①取4个罐头瓶,编号1-4,每一瓶底放6层餐巾纸,每一瓶中放入10粒大豆种子于餐巾纸上。②将1-4号瓶做了下表所示不同的处理,5天后取出观察到如表所示的实验现象。请回答:

    编号

    处理方法

    实验现象

    1

    不做处理

    盖上瓶盖

    放入25℃的培养箱中

    不萌发

    2

    不做处理

    盖上瓶盖

    放入5℃的培养箱中

    不萌发

    3

    向瓶中加水至餐巾纸湿润

    盖上瓶盖

    放入5℃的培养箱中

    不萌发

    4

    向瓶中加水至餐巾纸湿润

    盖上瓶盖

    放入25℃的培养箱中

    萌发

    1. (1) 1号瓶与号瓶组合,可以形成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是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2. (2) 比较分析3号瓶和4号瓶的实验结果,能得出的结论是
    3. (3) 4号瓶中有1粒种子没有萌发,可能原因是
  • 29. 如图1所示,小明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分别在粗糙程度不同的甲、乙水平木板上匀速直线运动,通过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改变压力,分别测出木块在甲、乙木板上滑动时的摩擦力,并根据实验数据描点画出了滑动摩擦力f与对应压力f关系的图象。

    1. (1) 分析图象甲或乙可知,木块对木板的越大,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也就越大;比较图象可知,(填“甲”或“乙)木板更粗糙。
    2. (2) 小明在实验中发现,拉着木块运动时很难控制“匀速”,于是他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装置,将弹簧测力计固定,改为拉动平板小车,当他水平向左拉动平板小车时,木块所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为,这样改进后的装置的优点是
  • 30.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 (1) 某次实验过程中,小敏移动光屏直到出现清晰的像,蜡烛、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此时所成的是倒立的实像。
    2. (2) 若通过移动透镜,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透镜应该移到 厘米刻度处。
    3. (3) 实验一段时间后,原来成在光屏中央的像,“跑”到图甲所示的位置。下列操作可以让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的有 。

      ①光屏上移一段距离    ②蜡烛下移一段距离     ③透镜下移一段距离

    4. (4) 研究好成像规律后,小敏模拟了近视和远视的矫正,图乙中,小敏给透镜A戴上“眼镜”(凸透镜B),光屏上刚好出现清晰的像,摘下“眼镜”后,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如图丙所示,若要通过移动蜡烛使像再次清晰,应将蜡烛向(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
四、分析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第31题3分,第32题8分,共11分。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卷相应位置)
  • 31. 画出图中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的所有光路图。(已知水面与凸透镜主光轴重合)

  • 32. 在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我国的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印迹。中国首辆火星车祝融号也将依次开展对着陆点全局成像、自检驶离着陆平台并开展巡视探测。(g取10N/kg)

    1. (1) 在太阳系中,火星是最适合人类移居的星球之一,其位于地球和两行星之间。
    2. (2) 已有证据表明火星上一些陨坑的神秘暗纹与液态水体有关,这个证据增加了火星上存在的可能性。
    3. (3) 登陆火星前,在水平地面上进行测试,祝融号火星车匀速直线行驶90m用时30min,求测试时火星车行驶的速度。
    4. (4) 祝融号火星车高度有1.85米,质量达到了240kg,车轮与火星表面接触总面积约为

      1.6×10﹣2m2 , 火星上物体的重力约为地球上的1/3,求火星车对火星地面的压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