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内蒙古霍林郭勒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

更新时间:2022-04-02 浏览次数:66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2×25=50分)<u></u>
  • 1.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其“新”主要体现在(   )
    A . 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B .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 .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D . 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相对和平稳定的环境,大大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 2.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决议不包括(   )
    A . 采用公元纪年 B . 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C . 以“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D . 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 3. 在预习《抗美援朝》这一节课时,涂涂同学摘录出以下观点,其中正确的有(   )

    ①中朝人民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②战争造成了朝韩分裂对峙的局面

    ③战后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大大提高 

    ④战争的结果是将美国赶出了朝鲜半岛

    A . ①② B . ①②③ C . ①③ D . ①③④
  • 4. 热播历史正剧《觉醒年代》最后一集中李大钊问陈独秀你为什么要建这个政党,陈独秀悲恸的说我为了他们能像人一样的活着,拥有人的权力、人的快乐,建国后中国共产党颁布了下列哪部法律文献,使得农民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有了自己的快乐(   )
    A . 《中国土地法大纲》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 《土地问题决议案》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 5. (2016·呼和浩特)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明确指出新中国的国家性质是(  )

    A . 新民主主义国家 B . 人民民主国家 C . 社会主义国家 D . 民族自治国家
  • 6. 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 1953年初,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B . “一五”计划期间,北京电子管厂建立投产 C . “一五”计划期间,先后施工一万多个工业项目    D . “一五”计划的完成为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 7. 这个国家在1950—1957年之间共给了中国81亿卢布(旧卢布),用于工业建设援助,其中包括211个项目。1958年8月增加了47个项目,1959年2月又增加了78个项目。这个国家应该是(   )
    A . 美国 B . 法国 C . 苏联 D . 英国
  • 8. (2020·广东模拟) “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材料中“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指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件事?(   )
    A . 开国大典 B . 土地改革 C . “一五计划” D . 三大改造
  • 9. 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这八字方针是为了(   )
    A . 恢复建国初期遭破坏的经济 B . 开展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 . 缓和文革造成的社会混乱 D . 应对三年严重的经济困难
  • 10. “文革”结束后,党领导人民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的樊篱。其中,打破“个人崇拜”是通过(   )
    A .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 . 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C . 粉碎“四人帮” D . 为刘少奇冤案平反
  • 11.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主张(   )

    ①提出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②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

    ③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④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设的社会主义

    A . ①②③④ B . ③④①② C . ①④③② D . ③①②④
  • 12. 以下摘自新中国一位普通农民日记,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生产队在俺家门口树底下召开社员会,经过表决全队的人都同意大包干

    ②当看到写着自己名字的木牌子立在田间地头时,一些人禁不住热泪满面

    ③争胜说:“现在已经发展到信息社会,你和我妈没有电话怎么能行呢。”

    ④俺媳妇菊兰和几个妇女偷偷去指喂牲口的苜蓿,后来指不到苜蓿,便偷偷掐些小麦叶子,回来用麸子拌成菜疙瘩吃

    A . ①②④③ B . ④②①③ C . ②①③④ D . ②④①③
  • 13. (2020·大兴安岭)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最先开始于(    )
    A . 农村 B . 城市 C . 国有企业 D . 集体企业
  • 14. 如下图漫画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是(   )

    A . 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B . 放缓经济发展速度 C . 温室效应环境恶化 D .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 15. 最近,“新疆棉花”被推上了风口浪尖。H&M、耐克等品牌抵制新疆棉花惹众怒,而他们抵制新疆棉花的理由,竟是基于所谓的新疆存在“强迫劳动”的谎言。可以作为批驳西方的造谣污蔑的有力证据是我国针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   )
    A . 政治协商制度 B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 社会保障制度 D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16. 2020年6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其中第六条规定: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是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香港个别候任议员就职宣誓时公然发表“港独”言论,严重违法,必须承担法律责任。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港独”言论严重破坏“一国”原则   

    ②“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一国”

    ③“港独”言论严重破坏“两制”原则  

    ④“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两制”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 17. 有的歌曲带着时代的印记,下列歌曲和相关事件记忆不符合的是(   )
    A .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歌曲中的“天路”是指青藏铁路,它是在“一五”计划中建成的 B .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带领大家“站起来”的是毛泽东 C .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唱出了我国民族间的大团结,这得益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施 D .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歌词中的这位老人指的是邓小平
  • 18. 《时代》周刊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如图是出版于1985年9月的《时代》周刊封面资料。下面对《时代》周刊标题的观点评价正确的是(   )

    ①该观点较为客观

    ②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③是西方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种歪曲

    ④我们的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不适应社会主义生产力的生产关系的各个环节进行变革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9. 我国之所以能用“一国两制”的原则解决港、澳问题,其根本原因是(  )


    A .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 . 改革开放的实行及其成就 C . 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D . 殖民国家力量的削弱。
  • 20. 中共十八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的措施是(   )
    A . 实施“一带一路”战略 B .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 . 建立经济特区 D . 成立上海合作社
  • 21.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曾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解决“乡愁”的方针政策不包括(   )
    A . 武力解决 B . 调整“三不”政策 C . 八项主张 D .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 22. (2020·深圳) “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这反映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布局是(    )
    A .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 . 和平共处 C . 求同存异 D . 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 23.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继美国的GPS、俄国的格洛纳斯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事件是(   )
    A .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 B . 东方红一号卫星遨游太空 C . 中国导弹核武器研制成功 D .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24. 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他的发言稿中,最有可能出现 ( )
    A .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B . “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 C . “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D . “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 25. 他说他的梦想是禾下乘凉,但这位功勋卓绝的伟大科学家却在2021年5月22日离开了我们,举国心痛,他的功勋写在大地上,留下人间稻满仓,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是(   )
    A . 焦裕禄 B . 程开甲 C . 袁隆平 D . 屠呦呦
二、辨析题(本大题1小题,共3分)
  • 26. 蕾蕾在学习了三大改造后,认为三大改造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彻底摧毁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蕾蕾的观点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7分)
  • 27.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改变经济落后的面貌,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大胆的尝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五”计划期间,全国工业建设项目达1万多个,我国过去所没有的一些工业部门,包括飞机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重型和精密机器制造业以及高级合金钢企业等,从无到有建设起来。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 下册》

    材料二: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获得解放。这样就为大大地发展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

    ——毛泽东在1956年一次国务会议上的一段发言

    材料三: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的许多成就,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

    ——《邓小平文选》

    材料四:农业生产承包制的实施,解决了几十年来困扰中国最高决策层的最大难题,即吃饭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又为非粮种植业腾出了空间,从而丰富了城乡农副产品供应。农村改革的成功,又推动了城市全面改革的进行。

    ——摘编自萧冬连《农民的选择成就了中国改革》

    1. (1) 根据材料一分析,“一五”计划期间我国集中力量发展哪一行业?根据材料一回答,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的工业建设有什么历史意义?
    2. (2) 材料二中讲述的内容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采取的方式是什么?
    3. (3)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八大以后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了什么严重挫折?
    4. (4) 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农业生产承包制”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城市全面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 28.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党的历程刻骨铭心]

    材料一 : 重大事件时间轴(局部)

    [党的建设利国利民]

    材料二:  开放后的深圳当年共与客商签订885个项目,协议投资额达51亿港元,其中中外合资合营的投资额占总投资额的90.3%,与此同时深圳人口激增,到1983年底就从原来的2万增至30万,蔬菜供应空前紧张,当时国家统一定价青菜0.05元/斤,深圳种菜成本是0.3元/斤。后来开放市场.让市场决定菜价.菜价搬升至1.2元/斤,后稳定在0.4元/斤。

    ——根据《深圳口述史》(下卷)整理

    材料三:  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愿意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因为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对两岸同胞和全民族最有利。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绝非针对台湾同胞。两岸同胞要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

    ——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党的思想旗帜飘扬]

    材料四:  我们党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1. (1) 材料一时间轴中在1928年毛泽东找到一条中国革命胜利的“出路”,这条“出路”到1949年取得了什么成就?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深圳经济特区的建设经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我国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背景。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形成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
    4. (4) 中国人的梦想,生生不息、永无止境。综合上述材料,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 29. 伟大的中国梦是我们中华儿女为之世代努力的目标。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一代代中华儿女砥砺奋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 (1) 材料二中的火箭军可以硬核投送每一份“快递”素有“东风快递”使命必达,之称,那么火箭军主要担负哪些国防任务?
    2. (2) 材料三中的图片为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标题是“The Chinese Are Coming(中国人来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人来了”指的是什么事件?有什么意义?
    3. (3) 通过材料三,你可以得出这是哪一组织?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加入该组织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
    4. (4) 综合材料,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斗历程中你得到了什么感悟?
  • 30.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2020年6月15日在中印边境加勒万河谷地区印度军方公然违背达成的共识,悍然越线挑衅,团长祁发宝本着谈判解决问题的诚意,仅带几名官兵前去交涉,交涉过程中,对方无视我方诚意,调动大量兵力企图凭借人多势众迫使我方退让,对方用钢管、石头发起攻击,致营长陈红军、战士陈祥荣、肖思远、王焯冉牺牲,他们为了祖国山河寸土不让而牺牲,是我们的戍边英雄。

    材料三:

    一位医护人员在志愿申请书上写道:如有需要,我自愿报名申请加入医院的各项治疗病毒性肺炎的治疗活动。不计报酬,无论生死!

    ——2020年01月21日央视新闻报道

    1. (1) 黄继光和邱少云是在哪次战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这次战争的胜利有何意义?
    2. (2) 加勒万河谷事件,违背了1953年周恩来接件印度代表团时双方达成的哪一个外交原则?
    3. (3) 屠呦呦获诺贝尔奖的理由是什么?在抗击新冠肺炎过程中,广大医务工作者“不计报酬,无论生死!”请写出他们中一位英雄的名字。
    4. (4) 那些为了我们负重前行甚至失去性命的英雄们,他们身上的哪些品质感动了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