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2-03-30 浏览次数:91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他年少有大志,“思大有为于天下”,一生征战,一统天下,建立了幅员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元朝。他是(   )
    A . 铁木真 B . 阿保机 C . 阿骨打 D . 忽必烈
  • 2.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之际,某校七年级(5)班开展了主题为“中国历代的版图及疆域”的探究活动课,他们得知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王朝是( )
    A . 唐朝 B . 元朝 C . 宋朝 D . 汉朝
  • 3. 元朝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表现在( )

    ①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依序的军事政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②创立行省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

    ③结束分裂,首次实现大一统

    ④疆域辽阔,国家统一,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 C . ①②④ D . ③④
  • 4. 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哪个民族是在元朝时才融合形成的新民族(   )
    A . 维吾尔族 B . 苗族 C . 回族 D . 白族
  • 5. 李老师在介绍我国古代某一朝代市民生活的讲座中多次提到“瓦舍勾栏”。由此推断这一朝代是(   )
    A . 汉朝 B . 唐朝 C . 隋朝 D . 宋朝
  • 6. (2017七下·河源月考) 北宋时期,发明活字印刷术的人是(    )

    A . 蔡伦 B . 郑和 C . 毕昇 D . 张衡
  • 7. 《明史·宋濂传》记述:大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客没有,客人是谁,吃的什么菜,宋濂一一照实回答,朱元璋满意地说:“你没有欺骗我。”这一记载可以用于研究( )
    A . 朱元璋提倡尊孔崇儒 B . 明初大大强化皇权 C . 明朝的君臣关系和睦 D . 明初朝臣权力过大
  • 8. 下列著作和作者搭配正确的是(   )

    ①《本草纲目》—李时珍                ②《天工开物》——徐光启     

     ③《农政全书》——宋应星            ④《牡丹亭》——汤显祖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 9. 1553年,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的国家是(   )
    A . 英国 B .   法国 C .   荷兰 D . 葡萄牙
  • 10.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作者和作品搭配正确的是(   )

    ①《西游记》——罗贯中       ②《红楼梦》——曹雪芹

    ③《三国演义》——吴承恩       ④《水浒传》——施耐庵  

    A . ①②③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②③④
  • 11. (2021七下·隆回期末) “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从歌谣中得出的信息是(    )
    A . 该起义军的领导者是黄巢 B . 唐末人民的生活困苦 C . 严明的军纪得到人民拥护 D . 免粮的口号深得民心
  • 12.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谈到中国清朝时期某一政策时说:“归根到底,它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他评论的是( )
    A . 重农抑商 B . 大兴文字狱 C . 闭关锁国 D . 八股取士
  • 13. 纪录片《帝国商行》向人们展现了中国历史上这个已逐渐被人们遗忘的商人群体,他们曾经营了大清王朝全盛时期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一度在中西贸易的舞台上非常活跃。这个“商人群体”所在的城市是( )
    A . 北京 B . 广州 C . 南京 D . 上海
  • 14. 1636年将国号大金改为清的是(   )
    A . 努尔哈赤 B . 皇太极 C . 雍正帝 D . 乾隆帝
  • 15. (2016七下·龙华期末) 下列有关清朝的疆域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北到西伯利亚 B . 西北达波斯 C . 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 D . 南到南海诸岛
二、材料解析题
  • 16.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哲学家、思想家培根说:“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统编教材七年级历史下册

    材料二朱彧的《萍洲可谈》一书中写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晦阴则观…。”

    材料三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

    B:“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窦娥冤》

    C:“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曹雪芹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介绍了中国的三大发明对世界的伟大贡献,其中哪一项发明改变了欧洲的作战方式?材料一、二都涉及到了哪一项发明?此项发明有什么重大意义?
    2. (2)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按A、B、C的顺序依次写出我国宋、元、明清时期主要的文学形式。
    3. (3) 中国传统文化璀璨夺目,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元至明清时期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在“史学”和“建筑”方面的成就各一项。
  • 17. 材料一:“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材料二:“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材料三:“罗刹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三十余年,其所窃据距我朝发祥之地甚近,不速加剪除,恐边徼之民不获宁息。”

     --康熙帝

    材料四:金瓶掣签制度,又称为金瓶鉴别,是藏族认定藏传佛教最高等的大活佛转世灵童的方式,是清王朝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正式设立的制度自清朝以来,藏传佛教活佛转世灵童需在中央代表监督下,经金瓶掣签认定

    1. (1) 材料一中,“贵国”是指哪个国家?“归我”中的“我”是指谁?什么时候正式归“我”的?   台湾回归后的第二年,清政府在台湾设置了什么机构?
    2. (2) 材料一中说:“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请你联系以前所学的知识,说说郑成功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
    3. (3) 材料二中“海波平”的含义是什么?戚继光为实现这一愿望作出了哪些努力?
    4. (4) 材料三中“罗刹”是哪个国家?为“剪除”其危害,康熙帝采取了什么举措?
    5. (5) 材料一、二、三中的三位历史人物(即戚继光、郑成功、康熙帝)有何共同特征?
    6. (6) 材料四所示的金瓶掣签制度反映了清政府对哪一地区的管辖?除此之外,清政府还采取哪一措施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理?(写出一点即可)。元朝政府设立的管辖这一地区的中央机构是什么?

    7. (7) 为巩固西北边疆,清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答出两点即可)

  • 18.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一项贯穿我国封建社会始末的基本政治制度,从秦朝到清朝存在两千多年,历朝历代统治者均采取各种措施对此加以发展与完善。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完成相关练习。

    材料一: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二: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

    图一 (汉)坐而论道    图二 (宋)站议时政  图三(清) 跪受笔录

    材料三:下图为明朝科举考生看榜图。

    材料四:乾隆帝时,朝中大臣胡中藻的诗句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居心?”结果,胡中藻被杀,友人也受到牵连。

    1. (1) 结合材料一说明,明太祖认为丞相的设置存在什么问题?他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2. (2) 自秦朝起,专制帝王不断改善地方制度,根据下面的线索填写相关内容。
    3. (3) 分析材料二,图一至图三的变化,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怎样的演变趋势?
    4. (4) 根据材料三、四,总结明、清统治者为加强君主专制分别采取的措施。这些措施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