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期末考...

更新时间:2021-09-29 浏览次数:71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酒精是生物实验室常用试剂,下列有关酒精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用无水乙醇分离绿叶中的色素 B . 生物组织中脂肪的鉴定:用体积分数为50%酒精洗去浮色 C . 观察根尖分生区有丝分裂:用质量分数为75%的酒精进行解离 D .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酸性重铬酸钾溶液遇酒精由灰绿色变为橙色
  • 2. 在干旱环境中,高粱细胞生物膜系统会受到损伤,抗干旱高粱仍能保持细胞正常形态,且叶片保持绿色的时间明显长于普通高粱。某同学据此提出的假设中,不成立的是(   )
    A . 抗干旱高粱叶肉细胞自由水结合水的比例低于普通高粱 B . 抗干旱高粱叶绿体内类囊体受干旱损坏程度小于普通高粱 C . 抗干旱高粱细胞调节渗透压能力强于普通高粱 D . 抗干旱高粱根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低于普通高粱
  • 3. 提取分离抗疟疾“中国神药”青蒿素,屠呦呦2015年获得诺贝尔奖。青蒿素主要干扰疟原虫线粒体的功能,阻断宿主红细胞为其提供营养,导致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到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疟原虫通过胞吞方式获取食物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B . 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的场所,疟原虫丢失胞浆会威胁细胞生存 C . 疟原虫是寄生在人体红细胞中的厌氧型真核生物 D . 青蒿素干扰疟原虫的生物膜系统,影响细胞代谢导致细胞坏死
  • 4. ATP合成酶广泛分布于线粒体内膜、叶绿体类囊体膜等。当H+顺浓度梯度穿过ATP合成酶时,该酶能促使ADP与Pi形成ATP。推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TP合成酶只能存在于真核细胞中 B . ATP合成酶既具有催化作用,同时也具有运输作用 C . 加热能加快ATP合成酶催化ADP和Pi形成ATP D . 上述H+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 5. 将酵母菌培养液进行离心处理。把沉淀的酵母菌破碎后,再次离心处理为只含有酵母菌细胞质基质的上清液和只含有酵母菌细胞器的沉淀物两部分,与未离心处理过的酵母菌培养液分别放入甲、乙、丙3支试管中,并向这3支试管内同时滴入等量、等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在无氧条件下,最终能产生CO2的试管是(   )
    A . B . C . 甲和丙 D . 丙和乙
  • 6. 细胞呼吸是细胞重要的生命活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用透气的纱布或创口贴包扎伤口,有利于伤口处皮肤细胞有氧呼吸 B . 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可防止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对人体的伤害 C . 有氧呼吸的每个阶段都会合成ATP,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D . 低氧、零上低温有利于贮存水果、蔬菜,其原理都是降低了细胞呼吸
  • 7. 某农科所研究一花生新品种的叶肉细胞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其他条件适宜)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或O2产生量的变化如图表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当光照强度为a时,细胞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 B . 给花生提供18O2 , 体内18O的直接转移途径仅为:18O2→H218O→18O2 C . 当光照强度为c时,该花生植株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速率与呼吸作用消耗速率相等 D . 光照强度为d时,该花生植株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速率可能小于呼吸作用消耗速率
  • 8. 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正常细胞通过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分裂前亲代细胞相同 B .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 C . 个体衰老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D . 细胞凋亡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不受基因的控制
  • 9. 下列有关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减数分裂维持了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B . 联会后形成的一个四分体中含2个双链DNA分子 C . 减数分裂Ⅱ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染色单体数不变 D . 细胞质正在发生不均等分裂的时期,细胞中不一定有同源染色体
  • 10. 关于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不同 B . 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相同 C . 两者后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不同,DNA分子数目相同 D . 两者末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相同,DNA分子数目不同
  • 11. 下图表示在不同生命活动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a过程可以发生互换 B . b过程没有染色单体 C . c过程为着丝粒分裂导致 D . d过程没有同源染色体
  • 12. 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婚后生了一个性染色体为XXY的孩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若孩子的基因型为XBXBY,则一定是卵子或精子形成过程中的减Ⅰ异常 B . 若孩子的基因型为XBXBY,则可能是卵子或精子形成过程中的减Ⅱ异常 C . 若孩子的基因型为XBXbY,则一定是卵子或精子形成过程中的减Ⅰ异常 D . 若孩子的基因型为XBXbY,则可能是卵子或精子形成过程中的减Ⅱ异常
  • 13. 如图是A、B 两个家庭的色盲遗传系谱图,A 家庭的母亲是色盲患者,这两个家庭由于某种原因调换了一个孩子,请确定被调换的两个孩子是(   )

    A . 1 和 3 B . 2 和 6 C . 2 和 5 D . 2 和 4
  • 14. 豌豆的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现有一批基因型为DD和Dd的种子,自然种植后,所得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高茎∶矮茎=5∶1。假设各种子的繁殖能力相同,则该批种子中基因型为DD与Dd的比例为(   )
    A . 1∶1 B . 1∶2 C . 1∶3 D . 1∶4
  • 15. 某种鸟类羽毛的颜色由等位基因B和b控制,有黑色、黄色两种颜色;等位基因R和r影响该鸟类的体 色,两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三组不同基因型的鸟类各若干只,甲黑色,乙黄色,丙黄色,研究者进行了如表所示的杂交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杂交亲本

    子一代表现型及比例

    子一代相互交配产生子二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甲×乙

    只有黑色

    黑色:黄色=3:1

    乙×丙

    只有黄色

    黄色:黑色=13:3

    A . 基因型为BbRR的个体表现型应该为黑色 B . 羽毛颜色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C . R基因会抑制B基因的表达 D . 乙丙杂交子二代中,黄色个体中纯合子的比例应是3/13
  • 16. 人体肤色的深浅受A、a和B、b两对基因控制(A、B控制深色性状)。基因A和B控制皮肤深浅的程度相同,基因a和b控制皮肤深浅的程度相同。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人与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人结婚,关于其子女皮肤颜色深浅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子女可产生四种表现型 B . 肤色最浅的孩子的基因型是aaBb C . 与亲代AaBB表现型相同的有1/4 D . 与亲代AaBb皮肤颜色深浅一样的有3/8
  • 17. 黑猩猩的下列各组细胞中,肯定都有Y染色体的是(   )
    A . 受精卵和次级精母细胞 B . 受精卵和初级精母细胞 C . 初级精母细胞和雄性个体的神经元 D . 精子和雄性个体的肠上皮细胞
  • 18. 下列是摩尔根所做的果蝇杂交实验,果蝇红眼对白眼为显性,其中能确定其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是(  )

    ①纯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②纯合红眼雄果蝇×白眼雌果蝇

    ③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④杂合红眼雌果蝇×纯合红眼雄果蝇

    ⑤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A . ①③⑤ B . ②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⑤
  • 19. 果蝇的眼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在暗红眼♀×朱红眼♂的正交实验中,F1只有暗红眼;在朱红眼♀×暗红眼♂的反交实验中,F1雌性为暗红眼,雄性为朱红眼.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反交的实验结果说明这对控制眼色的基因不在常染色体上 B . 正、反交的F1代中,雌性果蝇的基因型都是XAXa C . 正、反交亲本雌果蝇均为纯合子 D . 正、反交的F2代中,朱红眼雄果蝇的比例不相同
  • 20. 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形态不完全相同,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Ⅰ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B . Ⅱ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不一定等于女性 C . Ⅲ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者全为男性 D . X、Y染色体为非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中不能联会
  • 21. 如图为人类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Ⅱ4、为患者。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Ⅰ1和Ⅰ2的基因型相同 B . 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Ⅱ3是杂合子的概率为2/3 C . 若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Ⅰ1一定是致病基因携带者 D . 若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Ⅱ4结婚后所生女儿都患病
  • 22. (2017高一下·辽宁期中) 鸡的性别决定方式属于ZW型,母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公鸡是ZZ。现有一只纯种雌性芦花鸡与一只纯种雄性非芦花鸡交配多次,F1中雄鸡均为芦花形,雌鸡均为非芦花形。据此推测错误的是(    )
    A . 控制芦花和非芦花性状的基因在Z染色体上,而不可能在W染色体上 B . 雄鸡中芦花鸡所占的比例比雌鸡中的相应比例大 C . 让F1中的雌雄鸡自由交配,产生的F2中雄鸡表现型有一种,雌鸡有两种 D . 让F2中的雌雄芦花鸡交配,产生的F3中芦花鸡占3/4
  • 23. 下图是甲、乙两种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已知Ⅱ1与Ⅱ6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据图分析,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 . 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 . 若Ⅱ2与另一患甲病的男子婚配,则其子女患甲病的概率为3/4 C . 若Ⅲ2与Ⅲ3婚配,则生出同时患这两种病的孩子的概率是1/8 D . 若Ⅲ1与Ⅲ4婚配,则生出的孩子患病的概率是19/24
  • 24. (2020·全国Ⅰ) 已知果蝇的长翅和截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多只长翅果蝇进行单对交配(每个瓶中有1只雌果蝇和1只雄果蝇),子代果蝇中长翅∶截翅=3∶1。据此无法判断的是(   )
    A . 长翅是显性性状还是隐性性状 B . 亲代雌蝇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 C . 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 D . 该等位基因在雌蝇体细胞中是否成对存在
二、多选题
  • 25. 果蝇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现将纯种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杂交,产生的F1再自交产生F2 ,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若将F2中所有黑身果蝇除去,让灰身果蝇自由交配,产生F3 , 则F3中灰身与黑身果蝇的比例是8∶1 B . 若将F2中所有黑身果蝇除去,让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灰身果蝇进行交配,则F3中灰身与黑身的比例是5∶1 C . 若F2中黑身果蝇不除去,让果蝇进行自由交配,则F3中灰身与黑身的比例是3∶1 D . 若F2中黑身果蝇不除去,让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则F3中灰身与黑身的比例是8∶5
三、综合题
  • 26.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植物重要的生命活动,在农业生产中利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可以达到增产的目的,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 (1) 可以通过施用农家肥达到水稻的增产,其原理是
    2. (2) 大棚种植蔬菜时,应选择色塑料薄膜。
    3. (3) 水稻种植时要经常晒田,避免长期水淹,原因是
    4. (4) 我国西北地区,夏日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那里出产的瓜果往往特别甜,原因是
    5. (5) 松土是许多农作物栽培中经常采取的一项措施。松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原因是,但也会给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请举例说明:
  • 27. 某雌雄同株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基因(A和a,B和b)控制,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A:出现色素,AA和Aa的效应相同),B为修饰基因,淡化颜色的深度(B:修饰效应出现,BB和Bb的效应不同)。回答下列问题:

    基因组合

    A_Bb

    A_bb

    A_BB或aa_

    _

    花的颜色

    粉色

    红色

    白色

    1. (1) 该植物的花色有红色、粉色和白色三种,其中基因型种类最多的是
    2. (2) 如果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现有两株纯合白色花植株杂交,F1为粉色花植株,则这两个纯合白色花植株的基因型是,F1再自交,产生的后代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
    3. (3) 如果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不考虑交叉互换),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会有两种情况,分别是
  • 28. 下图是人类某种疾病的的遗传系谱图,图中深色表示患者。已知该疾病的遗传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在不考虑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的条件下,回答下列问题:

    1. (1) 据系谱图分析,该病是(填“隐性”或“显性”)遗传病。
    2. (2) 假设控制该疾病的基因仅位于Y染色体上,依照Y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规律,在第Ⅲ代中,表现型不符合该基因遗传规律的个体是(填个体编号)。
    3. (3) 若Ⅱ-1不携带该病致病基因,则系谱图中一定是杂合子的个体是(填个体编号),Ⅲ-2与正常男性婚配,生出患病男孩的概率为
  • 29. 如图是某同学以玉米为材料,观察到的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图像。据图回答:

    1. (1) 实验材料取自玉米雄蕊的花药,而不选择雌蕊原因是
    2. (2) 将图示的6个图像按细胞分裂顺序排序
    3. (3) 细胞中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图所示细胞分裂时期,着丝粒分裂发生在图所示细胞分裂时期。
    4. (4) ②时期细胞不同于有丝分裂相应时期的最主要特点是
  • 30. “遗传学之父”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以纯种高茎豌豆和纯种矮茎豌豆做亲本,分别设计了纯合亲本的杂交、F1的自交、测交三组实验,最后得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1. (1) 孟德尔在杂交、自交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问题:

      ①为什么子一代都是高茎而没有矮茎?

      ②为什么子二代又出现了矮茎?

    2. (2) 孟德尔提出的解释实验现象的“假说”是:

      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

      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3. (3) 孟德尔巧妙的设计了测交实验对假说进行了验证,请你以子二代豌豆为实验材料再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孟德尔的假说。

      实验思路:

      预期结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