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期中考试...

更新时间:2018-10-30 浏览次数:371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单选题</b>
  • 1. 细胞增殖严格有序地进行与细胞内的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简称CDK) 密切相关,CDK 的活性受周期蛋白(简称cyclin) 的调节。CDK 在连续分裂的细胞中一直存在,cyclin 的含量在细胞周期中呈现有规律的变化,细胞分裂间期积累,分裂期消失。下图表示cyclinB 与CDK1活性调节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cyclinB 在G2期开始合成 B . CDK1可能具有促进染色质凝缩的作用 C . CDK1持续保持较高活性的细胞,细胞周期会缩短 D . CDK1的活性下降是因为cyclinB 在M 期不能合成所致
  • 2. 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解离和压片都有利于根尖分生区细胞分散 B . 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用高倍镜观察 C . 显微镜下只有少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 D . 根据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就可判断有丝分裂各时期
  • 3. 如图1和图2表示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和核DNA的数量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图2中A不符合题意应图1中的A→B段,C不符合题意应图1中的E→F段 B . 图1中D→E段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核DNA含量不变 C . 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处于图1的C→D段 D . 有丝分裂过程不会出现图2中d所示的情况
  • 4. 关于无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大肠杆菌细胞的增殖方式为无丝分裂 B . 分裂过程中无纺锤丝和染色体出现 C . 分裂时整个细胞缢裂成两部分 D . 细胞分裂过程相对较简单
  • 5. 比较胚胎干细胞与唾液腺细胞,相同的是(    )
    A . 线粒体的功能 B . 发育的全能性 C . 内质网上核糖体的数量 D . 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
  • 6.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报道,奥地利科学家已经使用干细胞在实验室中培育出微型人脑。科研人员选取人类胚胎干细胞或成人皮肤细胞,将其培育成神经外胚层,再放入特制的凝胶中,引导组织进一步生长。这个豌豆大小的组织已经达到9周胎儿大脑的发育水平,但尚不能独立思考。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 由成人皮肤细胞培育成微型人脑,体现了动物细胞的全能性 B . 培育出微型人脑的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过程 C . 若培育过程中出现了细胞坏死,其根本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 . 若培育过程中出现了细胞癌变,则癌变细胞内的呼吸速率减慢
  • 7. 下列有关细胞分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白细胞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B . 分化后的不同组织细胞中蛋白质种类完全不同 C . 细胞分化有利于提高多细胞生物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D . 老年人体内仍然存在着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
  • 8. 细胞分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生命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细胞分化就是细胞在形态和结构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②分化是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③未离体的体细胞一般不会表现出全能性

    ④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会改变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 9. 下列关于细胞的分化、衰老和癌变叙述,正确的有(    )

    ①细胞的分化、衰老和癌变对于生物体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②高度分化后的细胞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③细胞的衰老与机体的衰老总是同步进行的 

    ④衰老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有利于物质运输 

    ⑤有些病毒能诱发人的细胞癌变

    ⑥细胞癌变主要是因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⑦癌细胞比正常细胞分裂周期长

    A . 一项 B . 两项 C . 三项 D . 四项
  • 10. 下列关于细胞知识的叙述中,正确的选项是(    )
    A . 癌细胞在任何条件都可无限增殖 B . 大肠杆菌细胞分裂前期时,每个细胞中含有两个中心体 C . 神经干细胞分化成各种神经细胞的过程表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D . 衰老的细胞有些酶活性降低导致细胞代谢减缓
  • 11. 下列有关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细胞衰老可导致个体衰老、细胞凋亡会引起细胞死亡,都对机体有害 B . 衰老细胞与正常细胞的遗传物质不同 C . 细胞的分化、凋亡和癌变都跟基因有关 D . 细胞在不利因素的影响下会发生凋亡,正常机体不会发生
  • 12. 癌细胞中有延长端粒的端粒酶,正常细胞中的端粒会随着细胞分裂次数增多而变短。推测导致正常细胞不能无限增殖的根本原因最可能是(    )
    A . 缺少合成端粒酶的氨基酸 B . 缺少控制端粒酶合成的基因 C . 控制端粒酶合成的基因没有表达 D . 体细胞中没有端粒酶
  • 13. 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石棉和黄曲霉毒素是不同类型的致癌因子 B . 癌变前后,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有明显差别 C . 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癌变 D . 机体对癌变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
  • 14. 一位同学学完“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节后,深有感触,于是在笔记本上写下了下面4句话,请你帮他判断一下哪句话是正确的(    )
    A . 我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于爸爸,一半来自于妈妈 B . 我和我弟弟的父母是相同的,所以我们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也是一样的 C . 细胞内的每一对同源染色体大小都是相同的 D . 我细胞内的每一对同源染色体都是父母共同提供的
  • 15. 下列有关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二者形成过程中都有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现象 B . 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不同的地方是精子需变形,卵细胞不变形,其余完全相同 C . 二者形成过程中都有染色体的均分,二者所含遗传物质均是正常体细胞的一半 D . 形成100个受精卵,至少需要100个精原细胞和100个卵原细胞
  • 16. 在某哺乳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20)的睾丸中,细胞甲和细胞乙的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分子数依次是20、40、40和10、20、20。下列关于细胞甲和细胞乙的分裂方式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 细胞甲和细胞乙一定都在进行减数分裂 B . 细胞甲和细胞乙一定都在进行有丝分裂 C . 细胞甲不可能在进行减数分裂,细胞乙一定在进行减数分裂 D . 细胞甲可能在进行减数分裂,细胞乙一定在进行减数分裂
  • 17. 下图表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正确的是( )


    A .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在LM段得以体现 B . a、c两段分别表示染色体和DNA数量变化 C . 图中GH段和OP段,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相等 D . EF,KL段不存在染色单体
  • 18. (2017高一下·陆川期中) 关于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不同 B . 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相同 C . 两者后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不同,DNA分子数目相同 D . 两者后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相同,DNA分子数目不同
  • 19. (2018高二上·宁夏期中) 下列有关遗传的基本概念说法正确的是(    )
    A . 绵羊的长毛与短毛、棉花的细绒与长绒都属于相对性状 B . 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C . 性状分离是指杂种显性个体自交产生显性和隐性的后代 D . 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一定相同
  • 20. 下列有关孟德尔“假说—演绎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提出了性状是由染色体上的遗传因子控制 B . 设计自交实验是对假设的检验 C . 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属于假说的内容 D . 提出问题是建立在测交实验基础上的
  • 21. 一对正常的夫妇生了四个孩子,三个正常一个白化病,对这种现象最好的解释是(    )
    A . 3:1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B . 这对夫妇都含有白化病基因,在每胎生育中都有出现白化病的可能性 C . 基因不能自由组合,产生了误差 D . 白化病基因与正常基因发生了互换
  • 22. (2016高二上·郑州期中) 黄色卷尾鼠彼此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黄色卷尾、 黄色正常尾、 鼠色卷尾、 鼠色正常尾.上述遗传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 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 . 控制黄色性状的基因纯合致死 C . 卷尾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 D . 鼠色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
  • 23. 在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具有1∶1比例的是(    )

    ①子一代的性状分离比 

    ②子一代的配子类型比  

    ③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 

    ④子二代的基因型比     

    ⑤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

    A . ①③④ B . ②④⑤ C . ②③⑤ D . ①③⑤
  • 2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孟德尔定律支持融合遗传的观点 B . 孟德尔定律描述的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中 C . 按照孟德尔定律,AaBbCcDd个体自交,子代基因型有16种 D . 按照孟德尔定律,对AaBbCc个体进行测交,测交子代基因型有8种
  • 25. 有关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后代有9种表现型 B . F1产生的精子中,YR和yr的比例为1∶1 C . F1产生YR的卵细胞和YR的精子的数量比为1∶1 D .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精子和4种卵细胞自由结合
  • 26. 已知水稻的抗旱性(A)和多颗粒(B)属显性,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独立遗传。现有抗旱、多颗粒植株若干,对其进行测交,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为抗旱多颗粒∶抗旱少颗粒∶敏旱多颗粒∶敏旱少颗粒=2∶2∶1∶1,若这些亲代植株相互受粉,后代性状分离比为(    )
    A . 24∶8∶3∶1 B . 9∶3∶3∶1 C . 15∶5∶3∶1 D . 25∶15∶15∶9
  • 27. 在果蝇野生型与白眼突变体杂交实验中,最早能够判断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最关键的实验是(    )
    A . 白眼突变体与野生型杂交,F1全部表现为野生型,且雌雄比例为1:1 B . F1雌雄交配,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白眼全部为雄性 C . F1雌性与白眼雄性杂交,后代出现白眼,且雌雄比例为1:1 D . 白眼雌性与野生型雄性杂交,后代白眼全部为雄性,野生型全部为雌性
  • 28. 已知果蝇的长翅对残翅为显性、灰身对黑身为显性、红眼对白眼为显性,则下列有关基因位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残翅♀与长翅(纯合)♂杂交,若F1雌雄均为长翅,说明相关基因不可能只位于X染色体上 B . 灰身(纯合) ♀与黑身♂杂交,若F1雌雄均为灰身,说明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C . 红眼(纯合) ♀与白眼♂杂交,若F1雌雄均为红眼,说明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D . 萨顿提出了“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通过实验证明了“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 29. 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子代雌雄果蝇都表现红眼,这些雌雄果蝇交配产生的后代中,红眼雄果蝇占 , 白眼雄果蝇占 , 红眼雌果蝇占 .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红眼对白眼是显性 B . 眼色遗传符合分离规律 C . 眼色和性别表现自由组合 D . 红眼和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 30. 纯种果蝇中,朱红眼♂×暗红眼♀,F1中只有暗红眼;而暗红眼♂×朱红眼♀,F1中雌性为暗红眼,雄性为朱红眼。设相关的基因为A和a,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正、反交实验常被用于判断有关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类型 B . 反交的实验结果说明这对控制眼色的基因不在常染色体上 C . 若正、反交的F1代中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其后代表现型的比例都是1∶1∶1∶1 D . 正、反交的子代中,雌性果蝇的基因型都是XAXa
  • 31. (2017高三上·桐城期末) 已知牛的体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其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为红褐色,aa为红色,在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中,雄牛为红褐色,雌牛为红色.现有一群牛,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2,且雌:雄=1:1.若让该群体的牛分别进行自交(基因型相同的个体交配)和自由交配,则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分别是(    )
    A . 自交红褐色:红色=5:1;自由交配红褐色:红色=8:1 B . 自交红褐色:红色=3:1;自由交配红褐色:红色=4:1 C . 自交红褐色:红色=2:1;自由交配红褐色:红色=2:1 D . 自交红褐色:红色=1:1;自由交配红褐色:红色=4:5
  • 32. 基因型为XXY的人发育成男性,但基因型为XXY的果蝇却发育成雌果蝇,由此推测人和果蝇的性别决定差异在于(    )
    A . 人的性别主要取决于X染色体数目,而果蝇取决于Y染色体数目 B . 人的性别主要取决于是否含有X染色体,而果蝇取决于X染色体数目 C . 人的性别主要取决于是否含有Y染色体,而果蝇取决于X染色体数目 D . 人的性别主要取决于X染色体数目,果蝇取决于是否含有Y染色体
  • 33. 血友病是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h)控制的遗传病。下图中两个家系都有血友病患者,Ⅲ-2和Ⅲ-3婚后生下一个性染色体组成是XXY非血友病的儿子(Ⅳ-2),家系中的其他成员性染色体组成均正常。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 Ⅳ-2性染色体异常是因为Ⅲ-2在形成配子过程中X、Y没有分开 B . 此家族中,Ⅲ-3的基因型是XHXh , Ⅳ-1的基因型是XHXH或XHXh C . 若Ⅲ-2和Ⅲ-3再生育,Ⅳ-3个体为男性且患血友病的概率为1/2 D . 若Ⅳ-1和正常男子结婚,所生育的子女中患血友病的概率是1/4
  • 34. 如图为果蝇性染色体结构简图。要判断果蝇某伴性遗传基因位于片段Ⅰ上还是片段Ⅱ一1上,现用一只表现型是隐性的雌蝇与一只表现型为显性的雄蝇杂交,不考虑突变。下列根据子代的性状表现对该基因的位置判断,说法正确的是。(    )


    A . 若后代雌性为显性,雄性为隐性,则该基因一定位于片段Ⅰ上 B . 若后代雌性为显性,雄性为隐性,则该基因一定位于片段Ⅱ一1上 C . 若后代雌性为隐性,雄性为显性,则该基因一定位于片段Ⅰ上 D . 若后代雌性为隐性,雄性为显性,则该基因一定位于片段Ⅱ—1上
  • 35. 鸡的性别决定方式属于ZW型,母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公鸡是ZZ。现有一只纯种雌性芦花鸡与一只纯种雄性非芦花鸡交配多次,F1中雄鸡均为芦花形,雌鸡均为非芦花形。据此推测错误的是(    )
    A . 控制芦花和非芦花性状的基因在Z染色体上,而不可能在W染色体上 B . 雄鸡中芦花鸡所占的比例比雌鸡中的相应比例大 C . 让F1中的雌雄鸡自由交配,产生的F2中雄鸡表现型有一种,雌鸡有两种 D . 让F2中的雌雄芦花鸡交配,产生的F3中芦花鸡占3/4
二、<b >非选择题</b>
  • 36. 下面左图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一个细胞周期中核内染色体数及DNA含量变化曲线图。右图表示细胞分裂图像,据图填空:


    1. (1) 左图中虚线代表了的变化。
    2. (2) 左图中AB段细胞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3. (3) 用左图中的字母填空: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是;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主要是时期的过程不同。
    4. (4) 染色单体数目和DNA数目相等的细胞处于左图中的段。
    5. (5) 右图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期,相当于左图的(填字母)时期。此细胞分裂结束以后,子细胞内条染色体,个核DNA分子。
  • 37. 某种植物的高茎和矮茎、花腋生和顶生为两对相对性状,分别受D、d和E、e基因的控制,且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利用该种植物四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高茎腋生、高茎顶生、矮茎腋生、矮茎顶生)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请回答:

    1. (1) 该植物的高茎和矮茎中的显性性状为,花的腋生和顶生中的显性性状为
    2. (2) 高茎腋生、高茎顶生、矮茎腋生、矮茎顶生的基因型依次为
    3. (3) 实验3与实验2子代中的高茎腋生杂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4. (4) 实验1中的子代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38. 图1、图2表示某生物体细胞中部分细胞的分裂图像,图3表示该生物体内某些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与核DNA含量的比值变化曲线图。请回答:



    1. (1) 图1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填编号)。
    2. (2) 图2细胞的名称是,等位基因A与a的分离发生在减数(填“第一次”、“第二次”或“第一次和第二次”)分裂后期,该细胞生成的4个子细胞的基因组成为
    3. (3) 若图3为有丝分裂过程,则图1中处于EF时间段的细胞有(填编号)。
    4. (4) 若图3为减数分裂过程,则时间段的细胞包括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和不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此时间段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DNA含量的比值    M(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 39. 已知果蝇有灰身(A)与黑身(a)、长翅(B)与残翅(b)、刚毛(F)与截毛(f)、细眼(D)与粗眼(d)等相对性状。下图1为某雄性果蝇的四对等位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图,其中II、III、IV分别代表果蝇体细胞的三对常染色体,X、Y表示性染色体。图2为其中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摩尔根通过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当该果蝇与基因型为的果蝇杂交,产生的子代中雄果蝇既有刚毛又有截毛。
    2. (2) 将基因型为AaBb的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得到的子代中,这两对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不遵循9 : 3 :3 : 1,其原因是
    3. (3) 将纯合的长翅果蝇与残翅果蝇杂交得F1 , 在F1雌雄果蝇杂交产生F2时,由于某环境因素的影响,含b的雄配子有一半死亡,则F2中果蝇的表现型及其比例
    4. (4) 图2所示的实验中,亲本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