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1-09-23 浏览次数:90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20分。)
  • 1. 叶圣陶在《北上日记》中写道:“下午三时,仍至怀仁堂开大会,讨论政协组织法、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两草案,继之讨论国都,决定北京,纪年决用公元,国旗决用五星红旗。至于国名,两个文件内皆明书‘中华人民共和国’”。该大会是(    )
    A .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B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 .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D .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 2. 20世纪50年代初,面对政治局大多数人的疑问和对头号资本主义军事强国的胆怯,毛主席详细阐述了“只有面对别人的威胁而坚决回击,别人才不会欺负你,也才能安心搞建设。”基于这一认识,当时的中国(    )
    A . 出兵朝鲜保家卫国 B . 解放西藏统一大陆 C . 出访印度缓和关系 D . 依靠苏联加快建设
  • 3. 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后的1953 年,农民净货币收人比1949年增长123. 6% ;农民的购买力成倍增长,比1949年增长111% ,平均每户消费品购买力增长一倍。可见,土地改革的作用是(    )
    A . 使农村土地占有关系发生根本变化 B . 促进了农村文化的发展 C . 使农民生活明显改善 D . 彻底摧毁了中国封建土地制度
  • 4. 下列关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召开于1953年

    ②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③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④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5. 1978年2月,华国锋在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仅1974年到1976年,全国就损失工业产值1 000亿元,钢产量2 800万吨,财政收入400亿元,整个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这些损失主要是因为(    )
    A . 自然灾害 B . “大跃进"运动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文化大革命”
  • 6. 中国共产党在近百年的革命和建设历程中,经历了“民族复兴”“中国新生”“伟大转折",实现了民族的振兴、独立和国家的富强。其中“伟大转折”指的是(    )
    A .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开展 B .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 . “南方谈话”的发表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7. 深圳是中国经济中心城市之一。在英国《经济学人》杂志2012年“全球最具经济竞争力城市”榜单上,深圳位居第二。该市在由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迅速发展成为现代化大都市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是(    )
    A . 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 B . 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C . 经济特区的设立 D .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8. 1971年10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的社论《历史潮流不可抗拒》中说:“这次联大表决的结果,反映了各国人民要求同中国人民友好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也反映了美帝国主义在联合国内把它的意志强加给别人的蛮横做法,遭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抵制和反对。”该社论评述的是(    )
    A .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 . 基辛格秘密访华 C . 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 . 中国重返联合国
  • 9. 有人说:“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中国正在沉睡;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中国正在挣扎;第三次科技革命时,中国开始奋起!" 1964年,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是(    )
    A .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 神舟七号发射成功 C .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D . 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 10.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衣、食、住、行、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能反映这一变化的有(    )

    ①衣着丰富多彩,彰显个性化         ②肉食、副食品、果品消费比例不足

    ③网上购物逐步成为时尚            ④出行坐飞机、动车、开私家车越来越普遍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10分)
  • 11.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的共同努力下,于年和平解放西藏。为了密切西藏与祖国内地的联系,“一五”计划期间修建了三条通往西藏的公路,分别是、青藏公路和新藏公路。
  • 12. 图A是“一五”计划期间的重要成就,图中中国“第一批喷气式歼击机”是在(城市)生产的。图B是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它于2012年9月交接入列,自此,中国海军建设翻开崭新篇章。

  • 13.   “党的好干部”在任河南省兰考县县委书记时,带领全县干部和群众,同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使兰考贫困面貌大为改观。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药学家领导科研团队在极其艰苦的科研条件下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由于对人类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她于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14. 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
  • 15.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 我国航天技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后,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后,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三、问答题(以下两道试题,请任选一题作答。每题7分)
  • 16.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对哪三个行业进行改造?分别采取了什么改造方式?概括三大改造的重要意义。
  • 17.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到城市逐步展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行有什么重要作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8题11分,第19题12分,总计23分)
  •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国内经济建设已成为整个国家生活中的主要任务,人民需要一个和平安宁的环境来从事经济建设。在台湾地区,国民党完成了“党改”“土改”工作,岛内政局趋于稳定,民众不希望看到新的战争发生....武力解放台湾地区,面对200多公里的台湾海峽,如果没有强大的海、空军支持是不行的。特别是美国还横在海峡两岸之间干涉中国内政,成为解放台湾地区最大的阻力。

    材料二:台湾地区和大陆交流情况统计表(时间:截止到2009年底)

     

    台湾地区居民来大陆

    大陆居民赴台

    应邀赴台交流

    人数

    5588万

    285万

    450299

    材料三:自2008年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之间海运、空运直航、直接通邮三项协议正式实施以来,台湾地区与大陆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密切。截止到2009年底,大陆与台湾地区贸易额为118.8亿美元,环比上升10.9%。 其中,大陆对台湾地区出口为23.9亿美元,环比上升13.3%;自台湾地区进口为95亿美元,环比上升10. 6%。

    1.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党中央对台政策进行了怎样的调整?根据材料一,概括党中央调整对台政策的原因。
    2. (2) 材料二统计表反映了什么现象?这主要得益于党中央哪项方针政策的指引?列举两例史实证明这一方针政策切实可行。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海峡两岸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的实现具有的

      现实意义。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党中央在不同时期采取了不同的对台政策,这充分说明了什么?

  • 19. 在国际舞台上,中国的外交活动闪耀着智慧的光芒。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历史,揭开了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篇章。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形势,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工作。

    ----- 摘编自《中国历史》

    材料二:

    二战后到1955年初,新独立的亚非国家就达13个,使该地区独立国家总数增至近30个,但帝国主义国家不甘心完全退出已占领的地盘,殖民主义者在大战后卷土重来,许多亚非国家依然受到种族歧视和殖民统治的严重威胁。促进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成为广大亚非国家的共同愿望和要求。1955 年4月,亚非会议召开,这被称为“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有色人种的洲际会议。”

    -----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

    北京欢迎尼克松来访,既有实际的原因,也有心理原因。中国人正是要同这个人讨论台湾问题的解决、日本潜在的重新武装、购买美国飞机和科学仪器等事项,最重要的是要同他讨论改善国际地位,以遏制苏联可能的进攻。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让“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的理解,并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

    2. (2) 根据材料二图A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指导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根据材料二文字,

      分析亚非会议召开前的国际形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恩来提出的哪一方针促进了亚非会议的圆满成功?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北京欢迎尼克松来访"的具体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开始

      走向正常化的标志。

    4. (4)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新中国外交发展的风雨历程,谈谈你的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