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华阴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

更新时间:2021-08-23 浏览次数:138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从建立到灭亡,隋王朝的历史只有短短的38年。对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表述最准确的是(    )
    A . 中央与地方力量对比失衡 B . 宦官专权,官僚机构瘫痪 C . 隋炀帝的暴政 D . 少数民族的袭扰
  • 2. “登基以后整顿诸多弊政,在政治上提拔姚崇、宋璟、张九龄等贤臣为相,整饬腐败的吏治,并建立了一套监察制度,精简官僚,裁减冗官。”上述材料评述的历史人物是(    )
    A . 李渊 B . 唐太宗 C . 武则天 D . 唐玄宗
  • 3. 唐朝长安胡风大盛。服装有胡衣、胡帽、胡拖裙、回鹘小腰衣;食品有胡麻饼、搭纳;饮料有高昌葡萄酒、波斯三勒酒、龙羔酒等。这体现出唐朝长安( )
    A . 民族文化交流频繁 B . 是丝绸之路的起点 C . 水陆交通十分发达 D . 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
  • 4. 1004年,辽萧太后和辽圣宗亲率大军攻宋,一直打到澶州城下,兵锋直指都城开封,宋廷朝野震动,欲迁都南逃,这时,力劝皇帝亲征的宰相是(    )
    A . 司马光 B . 房玄龄 C . 王安石 D . 寇准
  • 5. 杂剧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常在大城市和地方郡邑的集市、繁华市区、勾栏、瓦子等场所进行演出。元朝时期,杂剧艺术的代表人物有(    )

    ①苏轼    ②李清照   ③马致远   ④关汉卿

    A . ②③ B . ③④ C . ①② D . ①④
  • 6. 唐宋以前,中国图书只有手抄本,同一种图书的复本相当少。但唐宋以后市面上的图书数量逐渐增多,图书出版业慢慢兴盛起来。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 B . 商品经济的发展 C . 市民文化生活的丰富 D . 印刷技术的发展
  • 7.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王阶称:“中医对新冠肺炎的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明朝时期成书的医学著作是(    )
    A . 《天工开物》 B . 《资治通鉴》 C . 《本草纲目》 D . 《农政全书》
  • 8. 下图是明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人物,下列关于他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 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B . 于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C . 攻人北京,推翻明朝 D . 在山海关击败明军将领吴三桂和清军主力
  • 9. 清代设置的这一中央机构,无编制、无定员、无预算,保密性较强。它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该“机构”是(    )
    A . 枢密院 B . 军机处 C . 东厂 D . 议政王大臣会议
  • 10. 下图是珍藏于首都博物馆的《清光绪年间茶园演剧图》,舞台上的剧种博采众长,大致形成于道光年间,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该剧种可能是(    )

    A . 京剧 B . 昆曲 C . 秦腔 D . 汉调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10分)
  • 11. 隋朝修建的 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明朝修筑的,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以城墙为主体,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
  • 12. 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1127年,(政权)的军队攻破北宋首都开封,北宋灭亡。
  • 13. 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宋太祖在各州府设置,以分知州的权力;清朝统治者非常注重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的推行,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 14. 明代中期,吴承恩创作了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晚年,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进行小说创作,生前基本定稿了前80回,后来高鹗续写了后40回,题名《红楼梦》。
  • 15. 1662年,击败荷兰殖民者,使被占据了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1685年和1686年,命令清军两次进攻盘踞在雅克萨的俄军,迫使沙俄政府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
三、问答题
  • 16. 元朝时期直属于中书省的“腹里"包括现今的哪些省份?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在西北和西南地区分别设置了哪一管理机构?元朝是如何实现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的?
  • 17. 朱元璋于哪一年称帝,建立明朝?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在政治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治?写出这些措施产生的作用。
四、材料解析题
  •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加强对社会的控制能力,提高各级官府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唐朝对官员文化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开科考试是贯彻按才学选官原则的前提;设立科目公开考试、公平竞争、择优录取是科举制度的基本特征。唐朝中后期,凭借高官子弟特权进入仕途的宰相人数急剧减少。

    ----摘编自吴宗国主编《盛唐政治制度研究》

    材料二:一个地区经济文化越发达,进士人数就越多。北宋科举制没有地域名额的限定,完全

    按才能录取。因此,北宋所录取的进士里,其籍贯的分布很不平衡,欧阳修言:“每次科场,东南进士得多,而西北进士得少。”

    ----摘编自刘俊丽《宋诗作者队伍的定量分析》

    材料三:乾隆年间,大臣鄂尔泰说:“非不知八股无用,而牢笼英才,驱策志士,其术莫善于此。”此处“牢笼”二字,既有控制之意,还有网罗、选拔之意,八股“无用”是指对政治或治国安邦无直接的作用,并不是说对选拔人才无用的意思,统治者通过八股取士选拔少量的治国精英,却造就了许多除了举业之外一无所长的儒生。

    ------摘编自刘海峰 ,季兵《中国科举史》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开科考试”的目的。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北宋科举录取进士的地域分布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科举制度发展

      对宋朝社会产生的影响。

    3. (3) “八股”始创于哪-.朝代?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八股取士产生的消极影响。
  • 19. 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以“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

    唐朝时,日本留学生吉备真备和留学僧空海来到中国。吉备真备把中国的科学技术新成就介绍到日本;空海从中国带回大批的佛教经典,建立了日本的真言宗;他们还与其他学者共同努力,在汉字标音表意的基础上创造了日文假名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

    材料二:由于两宋政府大力奖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上当时造船业的进步,指南针的使用,使海上交通极为便利。南宋的海外贸易也超过北宋。高宗末年,市舶收入岁达200万贯,超过北宋治平年间岁入63万贯的两倍多。宋朝的农产品、工艺品是当时享誉世界各国的“硬通货”,茶、桑等经济作物成为远销海外的热门产品

    -----摘编自《竞争与融合促进宋代瓷业大发展-----浅析市场经济视角下的宋瓷》

    材料三:明朝前期,社会安定,国力雄厚。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的船队七下西洋。最后一次航行,船队正在穿越印度洋回国时,62岁的郑和病逝在他的宝船上。....回望历史,郑和七下西洋堪称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最壮丽的诗篇,今天的中国仍然需要郑和下西洋那样的时代精神,重振“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海洋强国。

    -----摘编自《文艺之声第八集》

    材料四:外国商人必须住在广州城外特别居住区城内的商馆,并且必须通过称为十三行的公行进行交易。...贸易季节一过,行商有责任催促外商离境,或返回澳门居住,不准在广州过冬。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1. (1) 写出材料一图A玄类西行求法的目的地。材料一文字反映出唐朝对日本在哪些方面产生

      了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再列举一例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卓越贡献的历史人物。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政治、经济和科技方面分析宋朝海外贸易蓬勃发展的原因。
    3. (3) 郑和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七下西洋”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七下西洋”的目

      的,谈谈郑和“七下西洋”所体现的时代精神。

    4. (4) 材料四反映出清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政策产生的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