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榆林市2021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1-09-14 浏览次数:97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Na2CO3俗称纯碱,侯德榜为纯碱工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岀贡献。Na2CO3属于(  )
    A . 单质 B . C . 有机物 D . 混合物
  • 2. 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       )
    A .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 . 洗洁精用于洗涤油污 C . 活性炭用于除去冰箱异味 D . 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 3. 垃圾是一种放错位置的资源,下列垃圾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
    A . 废纸回收再造纸 B . 金属饮料罐回收利用 C . 焚烧废旧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D . 用“地沟油”生产生物柴油
  • 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B . 氧气可用于炼钢、气焊 C . 不锈钢抗锈蚀性能比纯铁好 D . 利用煮沸的方法不能降低水的硬度
  • 5. 正确的实验操作是保证实验安全和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稀释浓硫酸 B . 气密性检验 C . 取用固体药品 D . 称量NaCl
  • 6. 下列与碳和碳的氧化物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煤炉上放一盆水可防止CO中毒 B . CO2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CO2显酸性 C .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 . 用墨绘制的古画经久不变色,说明碳不与任何物质反应
  • 7. (2020·日照) 利用铜制备硫酸铜,设计了如下两个方案:

    方案①:Cu + 2H2SO4 (浓)  CuSO4 + SO2↑ + 2H2O

    方案②:2Cu + O2  2CuO   CuO + H2SO4(稀) = CuSO4 + H2O

    对比上述两个方案,若硫酸足量且不考虑铜的损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两个方案都需要加热 B . 方案①中可以用稀硫酸代替浓硫酸 C . 方案②中硫酸的利用率高,不会产生污染空气的二氧化硫 D . 等质量的铜分别按两个方案制备,可获得等质量的硫酸铜
  • 8.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

    用过量的稀硫酸长时间浸泡

    B

    除去CO2中的少量CO

    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粉末

    C

    制备氢氧化亚铁

    向盛有一定量硫酸铁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钾溶液至过量,过滤

    D

    检验Cl-

    滴加AgNO3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产生

    A . A   B . B   C . C   D . D
  • 9. 下列四个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 向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pH=2的稀盐酸至过量,溶液pH的变化 B . 向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逐渐加入铁粉至过量,烧杯中固体质量的变化 C . 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试管中固体物质的种类变化 D . 在密容器中燃烧红磷,容器内压强变化
二、填空题
  • 10. 今年3月,受近日气温快速回升和上游融冰开河影响,黄河壶口瀑布迎来“桃花汛”。

    ⑴“桃花汛”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上游融冰过程发生了(选填“化学”或“物理”)变化。

    ⑵远远就能闻到桃花的香气,这是由于(从微观角度解释)。

    ⑶桃花在培育过程中要施加少量复合肥,下列属于复合肥的是(填序号)。

    A NH4Cl         B.NH4H2PO4         C.CO(NH22         D.K2SO4

    ⑷黄河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将黄河水净化为生活用水的过程中,加入漂白粉的作用是

  • 11. 社会在进步,我们的生活进入了新时代。请从化学视角回答下列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1. (1) 幼儿及青少年每天要摄入足量的钙元素,才能有效预防病。
    2. (2) 网购已成为年轻人生活的一部分。小小通过外卖平台订购的套餐里有红烧排骨、西红柿炒鸡蛋、米饭,其中富含糖类的食物是
    3. (3) 烧焦的食物表面呈黑色,说明食物中含有(填元素名称)元素。
    4. (4) 冰上运动馆的外墙铺设新型材料聚氟乙烯膜(C2H2F2)n,既美观又耐用,该材料属于(选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
  • 12.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工业上生产尿素(CO(NH2)2)的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

    1. (1) 从微观角度看,图中四种物质都是由(选填“分子”、“原子”或“高子”)构成。
    2. (2) 从宏观的角度看,如图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有(填字母序号)。
    3. (3) 锂是一种活动性比较强的金属,化学式为Li,锂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锂在化学反应中容易(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填化学符号)。
  • 13.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2. (2) 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g。
    3. (3) 将t2℃时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4. (4) 如图2,t1℃时,若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的(填字母序号)并使之充分溶解,在试管中可观察到有晶体析出。

      A 氯化钠   B 氢氧化钠   C 硝酸铵

三、综合题
  • 14. 金属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较为广泛。
    1. (1) 早在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里就对铁器的生产和使用有所记载,到了现代,炼铁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2) 某同学对含X、Y、铜、银四种金属的混合物进行如图探究,根据实验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①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②滤液C中的溶质最多有种。

  • 15. 如图所示“天宫号”化学空间站的舱室分别代表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图中“→”表示转化关系,“一”表示相互能反应,所涉及反应均为初中常见的化学反应。已知A是最常用的溶剂,D的俗名叫烧碱,E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A、B、E、F分别属于四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C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1. (1) A的化学式为
    2. (2) C与F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3. (3) A转化为B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16. 根据如图装置回答问题:

    1. (1) 实验室通过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欲收集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填序号)
    2. (2) 如图2所示,将二氧化碳气体缓慢倒入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检验二氧化碳常用的试剂是
    3. (3) 图3所示装置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过程中需反复推拉铜丝两端注射器的活塞,目的是
四、科学探究题
  • 17. 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钙、碳酸钙中的一种几种。为了确定其成分,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微溶性物质按可溶处理)。

    (查阅资料)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

    1. (1) 实验一:取一定量白色粉末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水,搅拌,静置,观察到烧杯中有白色不溶物。由此小明得出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钙。

      (讨论交流)有的同学对小明的结论提出了质疑,认为其结论不一定正确,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 (2) 实验二:为进一步确定白色粉末成分,继续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Ⅰ:取实验一中的上层清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

      产生白色沉淀

      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

      步骤Ⅱ:取步骤Ⅰ中的滤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

      (实验结论)综合以上探究,同学们通过讨论确定了白色粉末的组成,其可能的组成有种情况。

    3. (3) (反思评价)

      ①步骤Ⅰ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

      ②下列物质能替代步骤Ⅱ中酚酞溶液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填序号)。

      ①石蕊溶液

      ②氧化铜

      ③二氧化碳

      ④硫酸镁溶液

      ⑤稀盐酸

五、计算题
  • 18. 为测定某黄铜(假设合金中仅含铜、锌)中铜的质量分数,兴趣小组同学称取20g黄铜粉末于烧杯中,将80g稀硫酸分四次加入,充分反应,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20

    20

    20

    20

    烧杯中剩余物的质量(g)

    39.92

    59.84

    79.80

    99.80

    1. (1) 黄铜粉末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g。
    2. (2) 该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