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1-08-11 浏览次数:119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 1. 《旧唐书魏征传》载:太宗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这表明唐太宗(    )
    A . 重视发展生产 B . 虚心纳谏 C . 吸取隋亡教训 D .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 2. 诗歌是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诗歌记录了时代的政治、民族、风俗、文化等内容。下列诗词反映宋代政治特点的是(    )
    A .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B .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C .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D .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 3. 某同学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览。下列图片应该入选“盛唐篇"的是(    )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 4. 史书记载:“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材料说明了交子(    )
    A . 采用防伪印刷 B . 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C . 便于携带 D . 是北宋主要的流通货币
  • 5. 小丽同学在进行历史复习时,整理出下面的笔记。请你为她拟一个合适的主题(    )

    A . 朝代更迭频繁 B . 文明孕育产生 C . 民族间的战争 D . 民族交往交融
  • 6. 经典古籍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如《三字经》中有“元灭金,绝宋世。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的记载,材料描述的历史史实是(    )
    A . 蒙古族灭金,赵匡胤建立宋朝 B . 元朝灭南宋,朱元璋建立明朝 C . 朱元璋灭金和宋,建立了明朝 D . 元朝灭金政权,并建都于金陵
  • 7. 土地和赋税问题是农民普遍关注的问题。“ 均田免赋”口号是下列哪次农民起义中提出的(    )
    A . 陈胜、吴广起义 B . 黄巢起义 C . 李自成起义 D . 太平天国运动
  • 8. 历代中央王朝都十分重视对边疆地区的开拓与管理。为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清政府设置的管理机构是(    )
    A . 伊犁将军 B . 台湾府 C . 西域都护 D . 驻藏大臣
  • 9. 下面两幅画作分别记录了北宋东京汴河两岸和清朝苏州斜街的社会风貌,它们共同反映出当时社会(    )

    A . 农业生产发达 B . 城市建设合理 C . 商业贸易繁荣 D . 商帮行会林立
  • 10. 乾隆二十二年(1757 年),清政府规定外国商船 “将米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轮宁波。如或再来,必令原船返棹至广,不准入浙江海口”。材料反映清朝实行的政策是(    )
    A . 重农抑商 B . 对外开放 C . 闭关锁国 D . 重文轻武
  • 11. 一位文人吟诗抒怀: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结果该文人被朝廷定罪问斩,这反映清初实行:(    )

    A . 厂卫制度 B . “文字狱” C . 八股取士 D . “独尊”儒术
  • 12. 为纪念紫禁城建成六百周年,北京故宫举办了“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宸指宫殿)展览。如请你为展览设计一句推广词,最合适的是(    )
    A .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集大成者 B . 中国最古老的皇家宫殿 C . 中国时代跨度最长的建筑群 D . 当时世界上最宏大的皇家建筑群
  • 13. 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在它附近的多民族聚集的地区,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材料体现了长城(    )
    A . 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B . 是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 C . 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D . 是高超建筑艺术的典范
  • 14. 元朝时山西省襄汾县人郑光祖一生创作无数,最著名的作品现存有《王璨登楼》《倩女幽魂》等,他的作品通过众多伶人在舞台上唱、念、做、打的传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作品属于(    )
    A . B . C . D .
二、简答题(共10分)
  • 1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请完成下面相关问题。
    1. (1) [弘扬传统文化]下面是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研学路线,请你为该路线写一个简要介绍。

      线路:赵州桥→山西平遥日升昌票号→北京西山曹雪芹故居

    2. (2) [传承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砥砺前行的力量源泉。根据下列人物的名言,分别写出他们的历史贡献。并概括他们身上体现的精神品质。

    3. (3) [维护国家统一]分别列举图1和图2人物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方面做出的贡献。

    4. (4) [科技成果]宋元与明清时期创造了许多闻名于世的科技成果。下面是王红同学整理的古代科技成果笔记。请根据提示完成表格中的内容。

      宋元篇

      ①北宋匠人发明活字印刷术

      ②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③北宋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

      明清篇

      ①《天工开物》被誉为“

      ②《农政全书》是明末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三、材料解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 16. 经济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唐贞观六年(632年)改称互市监。沿边设互市场,以马市为主。后设市舶使,掌管南海贸易。中唐以后,东南海运大盛,海上贸易超过陆上,广州、交州、扬州、泉州成为重要商港。

    ------百度百科

    材料二:美国耶鲁大学中国现代史教授史景迁在 2000年1月1《新闻周刊》刊登文字,他这样评价宋朝:“上一个1000 年的中国,是世界超级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当时宋朝的首都是世界最先进繁荣的城市。

    材料三:自明朝中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明清时期,棉、麻、桑、茶、甘蔗、蔬菜、果木等的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四:清顺治年间, 严禁商民下海交易。后来又进一步厉行海禁并下了迁海令,同时规定“片板不许下海”,对外贸易几乎完全中断。海禁政策妨碍了中国原始资本的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摘编自冷鹏飞《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形态研究》

    1. (1) 材料一所描述的史实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2. (2) 根据材料二,列举宋朝“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的具体表现。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清农业较前代相比的新发展。
    4. (4) 根据材料四,分析清政府实施海禁政策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 17.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不断发展完善。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地方,宋太祖为加强控制,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宋太祖还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后来又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七年级下册统编教材《中国历史》

    材料二:

    材料三:“(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赵翼(清) 《檐曝杂记》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政府加强对地方管理的具体措施。
    2. (2) 材料二的图示中,从隋朝到明朝中央机构发生了什么变化?
    3. (3) 材料三反映了历史上哪一机构的设置?该机构的设立有何影响?
    4. (4) 综上所述,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特点。
四、探究题(共15分)
  • 18. 追求与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构建和谐社会能够安定社会、保障民生,促进国家的发展。某班同学以“和谐促发展”为主题设计了探究活动,并提出了如下问题,请你和他们完成。
    1. (1) 任务一[解读史料-----制度创新促和谐]

      左栏中的科举制度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右栏中的制度的确立有何意义?

      --------摘自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2. (2) 任务二[赏析名画---------见证民族和谐]

      下面名画分别反映出中央政府在处理与西藏地区民族关系时采取了什么方式?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3. (3) 任务三   [分析数据-------解释历史现象]

      下表中从唐代到北宋时期南北方的户口数比例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对南方的经济发展有哪些积极作用?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人口(户)

      唐代

      3920415

      5148529

      北宋

      11224760

      6624296

    4. (4) 下表中清朝前期康熙到嘉庆年间人口数量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带来什么影响?

      年代

      人口(亿)

      耕地面积(亩)

      康熙六十年

      0.256

      73564

      乾隆十八年

      1.027

      70811

      嘉庆十七年

      3.616

      79152

    5. (5) 任务四[阐述史实------和谐促发展

      从下面的关键词中任选三个,结合相关史实,以“和谐.发展"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