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4章 代谢与平衡 /第2节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教版科学九上第四章第2节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优生加练)

更新时间:2021-08-05 浏览次数:122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如图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各部位(A~E)被消化的程度,其中可以表示蛋白质消化过程的曲线是( )

    A . B . C . D . 甲、丙
  • 2. 如图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设计,图中试管均置于37℃温水中10分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变蓝色、②③不变蓝色 B . ①与②对照,可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C . 本探究实验的变量不唯一,无法得出任何结论 D . ②与③对照,②为对照组,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 3. (2019九下·宁波保送考试) 如图中甲曲线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某种酶加快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其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该酶加快反应速率随pH或温度变化趋势。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 在A点适当提高温度或在B点适当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都将增大 B . 图中E点代表该酶的最适pH,H点代表该酶的最适温度 C . 研究淀粉酶或过氧化氢酶参与的酶促反应,均可得到上图曲线 D . 短期保存该酶,适宜条件对应于图中的D,H两点
  • 4. 下列有关酶的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所有反应都能进行 B . 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和一般的无机催化剂相同 C . 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与无机催化剂一样反应前后不变 D . 生物体内的酶不易受体内环境条件的影响
  • 5. 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生物体内都含有各种各样的催化酶。如图所示为人体内某种酶在不同pH条件下,其催化效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 pH从5升高到7,酶的催化效率逐渐升高 B . t1的温度在37℃左右 C . 人体内各种酶在中性环境下的催化效率最高 D . 在温度从0→t2的变化中,酶的催化效率逐渐降低
  • 6. 将一个土豆(含有过氧化氢酶)切成大小和厚薄相同的若干片,放入盛有一定体积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的针筒中(如甲图所示)。若土豆片为4片时,每隔5分钟收集一次数据绘制出乙图曲线1,则乙图曲线2是指改变甲图中何种条件后气体量的变化()
    A . B . C . D . ②或③
  • 7. 下列有关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酶是可以从食物中吸收的 B . 酶既可以是蛋白质,也可以是脂肪和糖类 C . 酶是一种催化剂,受温度、pH等影响比较明显 D . 同一种酶,既可以催化糖类,也可以催化蛋白质
  • 8. 图甲是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一定量的淀粉在少量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下分解产生的麦芽糖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若图乙描述的反应过程中,在保证酶具有催化作用的前提下改变某一初始条件,则图乙中e点(产生麦芽糖最大量)或d点(产生麦芽糖最大量时的最短时间)的位置可能会发生移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pH=a时,e点下移 B . 淀粉量增加时,e点上移 C . 温度升高时,d点右移 D . 酶的量减少时,d点右移
  • 9. 果酒放久了易产生沉淀,如果加入蛋白酶就可使沉淀消失,而加入其他酶则无济于事。这一事实说明( )
    A . 酶是一种蛋白质 B . 酶的催化效率高 C . 酶的催化受环境的影响 D . 酶具有专一性
  • 10. 某同学做“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记录如表,结论错误的是( )

    试管

    加入物质

    温度

    时间

    加入碘液

    1

    淀粉糊+唾液

    37℃

    5分钟

    不变蓝

    2

    淀粉糊+胃液

    37℃

    5分钟

    变蓝

    3

    淀粉糊+唾液

    0℃

    5分钟

    变蓝

    A . 对比1和3,得出唾液在适宜的温度下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B . 对比1和2,得出胃液对淀粉无消化作用 C . 对比2和3,有两个变量,不能得出科学结论 D . 分析1试管,可得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
  • 11. (2019九下·浙江保送考试) 生物体内的酶促反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温度、pH值、反应物浓度等。下图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①增大pH,重复该实验,A、B点位置都不变

    ②B点后,适当升高温度,曲线将呈现曲线c所示变化

    ③酶量减少一倍,反应速率可用曲线a表示

    @反应物浓度是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 12. (2019九下·秀洲月考) 图甲是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受 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 时一定量的淀粉在少量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下分解产生的麦芽糖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若图乙描述的反应过程中。在保证酶具有催化作用的前提下改变某一初始条件,则图乙中e点和d点的位置可能会发生移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甲                   乙

    A . 时, 点下移 B . 淀粉量增加时, 点上移 C . 温度升高时, 点右移 D . 酶的量减少时, 点右移
  • 13. 如图序号名称或描述错误的是(   )

    A . 1是胆囊,暂时储存胆汁 B . 3是胰腺,能分泌胰液和胰岛素 C . 4是收集和输送胰液和胰岛素的管道 D . 5是小肠,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 14. (2018·秀洲模拟) 如图是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各部位被消化的情况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淀粉在C部位开始消化 B . 脂肪在D部位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C . 甲曲线表示蛋白质的消化过程 D . 流入B部位的胆汁含多种消化酶
  • 15.

    如图为人体消化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②是胃,能将蛋白质初步分解成氨基酸 B . ①是肝脏,它分泌的胆汁中含有消化脂肪的酶 C . ②是小肠,内有胰液,肠液和胆汁三种消化液,利于消化 D . ⑤是大肠,只有消化功能,没有吸收功能
  • 16. 在盛有等量鲜牛肉的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配制的消化液,充分振荡后置于37℃温水中。消化最快的一组是( )

    A . 胃液、肠液 B . 胰液、胃液 C . 胰液、肠液 D . 唾液、胰液
  • 17. 有些药物常被封装在用淀粉制成胶囊中服用,以避免对胃产生刺激。从淀粉在消化道内的消化特点来看,其原因是( )

    A . 胃能消化淀粉,使药物慢慢渗出 B . 胃不能消化淀粉,胶囊可经胃进入小肠 C . 胆汁不能消化淀粉 D . 淀粉在口腔内初步消化,便于吞咽
二、填空题
  • 18.

    下列为消化系统组成及部分器官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 (1) 消化食物的主要器官是图甲中的[],因为它里面有图乙中[]分泌的,[]分泌的,以及其自身腺体分泌的等三种消化液.

    2. (2) 某人经常感到腹腔的右上部疼痛,经检查确定是图乙器官之一发生了病变,你认为最有可能的是[],那么物质的消化将受到影响.

    3. (3) 在消化道内,淀粉、蛋白质、脂肪消化的起始器官分别是图甲中[]、[]和[].这三种营养物质在中都可以被消化.

    4. (4) 消化后的营养成分主要在图甲中的[]处被吸收,这里的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的,适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 19.

    如图模拟淀粉在消化道中的消化过程,图中“剪刀”模拟消化液中的_____,图中B代表的物质是 ______.

    1. (1) 如图模拟淀粉在消化道中的消化过程,图中“剪刀”模拟消化液中的 ,图中B代表的物质是 .

  • 20. (2014·丽水)

    某药品部分说明书如图,阅读后回答:

    1. (1) 根据营养素在消化道内被消化的先后顺序,药品“内层包衣”里的酶是

    2. (2) 胰酶中的胰脂肪酶能帮助脂肪最终消化为

    3. (3) 该药品嚼碎后服用会影响药效,原因是

  • 21. (2020九上·拱墅月考) 如图是人体呼吸、消化、循环、泌尿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①—⑥表示生理过程或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①表示的气体是
    2. (2) 图中③表示营养物质经消化系统吸收后进入循环系统,完成该过程的主要器官是
    3. (3) 图中④和⑤表示的是物质交换的过程,该过程产生的废物主要通过(填序号)和皮肤排除体外。
    4. (4) 肾炎病人经治疗已恢复健康,他的尿液中不再含有大分子蛋白质和葡萄糖等物质,这是因为__________已恢复正常。
      A .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B .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C .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 22. (2020九上·拱墅期中) 考场上的你,信心满满,大脑如陀螺般飞速运转,笔尖轻快地写下答案。这些生命活动需要消耗能量,能量来自于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这个过程是怎样的呢?
    1. (1) 人体细胞中的有机物来源于食物,食物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物质有
    2. (2) 淀粉最终在被分解成葡萄糖,经过吸收进入血液。
    3. (3) 葡萄糖被吸收后随血液循环到达脑部细胞的过程中,经过下列结构的顺序是(填写序号)

      ①主动脉   ②肺静脉    ③左心室     ④右心房      ⑤下腔静脉

    4. (4) 氧气在肺泡处进入血液后,与结合随血液循环到达脑部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再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进入脑细胞。
  • 23. (2020八上·浙江期末) 花生被称为“长生果”,除了脂肪外,蛋白质含量也高,被誉为“植物肉”,如图甲。小科取食花生后在口腔中形成的食糜流经图乙所示的消化道。图丙为心脏结构图。

    1. (1) 花生中的蛋白质主要在人体的(填序号)中被消化分解成氨基酸,氨基酸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最先到达心脏四个腔中的(填序号)。
    2. (2) 某患者左心室舒张时,动脉瓣膜关闭不严,导致血液倒流。医生采取微创换瓣手术为其治疗,先从患者大腿的股动脉处开一小口,利用动脉通道使治疗仪器沿着股动脉上行,最后经过(填血管名称)准确送达该动脉瓣,进行手术。
  • 24. 如图所示为人体物质和能量转化示意图,其中A~F表示相关的细胞、器官或系统,a~e表示相关物质,①②表示生理过程。请分析回答问题:

    1. (1) 过程①的生理意义是实现了物质(填图中字母)的交换,其交换的场所是
    2. (2) 若E为泌尿系统,则d的形成要经过两个过程。
    3. (3) 物质a浓度最高的部位是(填图中字母)。
    4. (4) 有一类特殊的蛋白质致使B中液体呈红色。为了预防体内缺乏该种蛋白质,在设计菜谱时要搭配一定量的含蛋白质和含的食物。
  • 25. 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①代表生理过程,a、b分别代表一种气体。据图回答:

    1. (1) 水、无机盐、淀粉、蛋白质和维生素中不需要经过消化就可以通过①过程进入循环系统的是
    2. (2) a代表的物质是
    3. (3) 排出的尿液中,发现有葡萄糖,则可能是肾单位中的发生了病变。
  • 26. 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1) 食物中的淀粉在[A]系统中最终分解为葡萄糖。葡萄糖被吸收进入[B]系统后,首先到达心脏的
    2. (2) 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是。该结构属于的结构层次是
    3. (3) 当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血液后,血液变成含氧丰富的
    4. (4) [D]系统形成的尿液中的尿素浓度比原尿高,这是因为肾小管重新吸收了大部分的的缘故。
    5. (5) 葡萄糖和氧在组织细胞中进行氧化分解,释放,供生命活动需要。
  • 27. 如图所示是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层次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细胞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许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
    2. (2) 图中代表组织的是,代表器官的是。(填字母)
    3. (3) 人和高等动物的细胞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等基本组织。
    4. (4) 整个动物体由多种不同的系统构成,高等动物和人体除了有消化系统外,还有
三、解答题
  • 28. (2019九下·秀洲月考) 如图表示淀粉的消化终产物a进入血液和组织细胞的过程及部分相关代谢活动示意图。其中a~f表示人体内的物质,请据图答题:

    1. (1) 物质a是表示物质;a由消化道进入血液的生理过程叫
    2. (2) 某些药物常装在淀粉制成的胶囊里服用,可以避免对胃产生刺激,请解释其中的原因:
    3. (3) 煤气中毒时,大量的CO取代O2与血液中的结合,造成组织细胞缺氧死亡。
    4. (4) 医生在检验某人的f时,若发现有较多的a,且患者的典型表现是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则患病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29. 酶是生物催化剂,下图表示外界条件对酶催化作用的影响,请回答有关问题:
    1. (1) 图a说明酶只能在一定的  范围内活动,而且有一个,超过一定限度,酶的活性就会,甚至遭到破坏。    

    2. (2) 图b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受的影响,胃蛋白酶在的条件下(要有具体的数据),活性最高。

    3. (3) 唾液淀粉酶只能将 催化分解成,这属于酶的性。

    4. (4) 在正常情况下,下列碱性最强的是  (     )

      A . 血液   B . 唾液   C . 胃液   D . 胰液
四、实验探究题
  • 30. (2021·宁波模拟) 大菱鲆是我国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研究性学习小组尝试对大菱鲆消化道中的蛋白酶的活性进行研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1) 测量消化液的酸碱度可用pH试纸,其具体操作是
    2. (2) 查询资料得知,18℃时,在不同pH条件下大菱鲆消化道各部位蛋白酶活性如图1,则由图可知,在各自最适pH下,三种蛋白酶催化效率最低的是
    3. (3) 资料表明大菱鲆人工养殖温度常年在15~18℃之间,学习小组假设: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在15~18℃间。他们设置15℃、16℃、17℃、18℃的实验温度,探究三种酶的最适温度。实验结果如图2,据此能否确认该假设成立,并说明理由?
  • 31. (2020八上·江北月考) 菠萝酸甜多汁,可口开胃,是很受欢迎的一种热带水果。菠萝果肉中的菠萝蛋白酶能分解口腔粘膜和舌头表面的蛋白质,引起口腔麻木刺痛。若菠萝用盐水浸泡后再食用,不适感会减轻。小新猜测可能是盐水影响了菠萝蛋白酶的活性。为研究盐水对菠萝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小新取6支相同的试管,编号1-6,各加入5mL鲜榨的菠萝汁,再按下表分别添加物质,置于37℃的温水中保温。20分钟后测定蛋白酶活性,并计算其相对活性。数据如下:

    编号

    1

    2

    3

    4

    5

    6

    试管中所添加的物质

    5mL清水

    5mL1%

    溶液

    5mL3%

    溶液

    5mL5%

    溶液

    5mL7%

    溶液

    5mL9%

    溶液

    蛋白酶相对活性

    100%

    88%

    69%

    94%

    83%

    80%

    1. (1) 设置试管1的目的是
    2. (2) 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3. (3) 因为酶的活性与有关,小科认为菠萝用热水浸泡后食用,不适感也可能减轻。
  • 32. (2020九上·拱墅期中) 下表是小金在探究“淀粉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设计的实验,请据表中信息完成:

    试管编号

    加入的物质

    是否搅拌

    处理方法

    检验方法

    1

    淀粉糊+2mL唾液

    搅拌

    37℃;10分钟

    2滴碘液

    2

    淀粉糊+2mL唾液

    搅拌

    37℃;10分钟

    2滴碘液

    3

    淀粉糊+2mL清水

    搅拌

    37℃;10分钟

    2滴碘液

    4

    淀粉糊+2mL唾液

    搅拌

    0℃;10分钟

    2滴碘液

    5

    淀粉糊+2mL唾液

    搅拌

    100℃;10分钟

    2滴碘液

    1. (1) 若1号和3号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变蓝的试管是 号。
    2. (2) 实验中将试管放在37℃的温水中,目的是
    3. (3) 如果选用1、4、5号试管进行实验,其探究的问题是:
    4. (4) 2号试管本应与1号有相同的实验现象,但结果出现了蓝色,你能推测少量淀粉未被分解的可能原因吗?(写出一种原因即可)
  • 33. 食用菠萝后,口腔黏膜常易破损。新鲜菠萝汁会破坏黏膜吗?资料显示:新鲜菠萝汁中含有一种蛋白酶,会分解黏膜中的蛋白质成分,从而使黏膜破损。为验证此说法,小红以猪小肠黏膜为材料,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黏膜

    实验

    步骤

    剖开猪小肠,露出内层黏膜并剪成长度相等的甲、乙两段,分别放入两个培养皿中

    滴加15mL清水

    滴加 a

    在37℃恒温下静置10分钟后,观察黏膜的变化情况

    结果预测

    若b黏膜完好,c黏膜出现破损,则说明新鲜菠萝汁会破坏黏膜;若甲、乙的黏膜均完好,则说明新鲜菠萝汁不会破坏黏膜

    1. (1) 请你把实验方案补充完整:a;b;c
    2. (2) 人们常用盐水浸泡新鲜菠萝后再食用,小红就此又提出一个假设:
  • 34. (2020·杭州) 为探究酸性环境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请根据所提供的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实验器材:试管、1%淀粉溶液新鲜唾液、5%HCl溶液、量筒、温度计、烧杯碘液、蒸馏水、滴管、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火柴、记号笔、计时器
    1. (1) 该实验的原理是①;②碘液能使淀粉变蓝。
    2. (2) 设计该实验的主要步骤(可用文字、表或图简要表述)。
    3. (3) 预期本实验的结果是
  • 35. (2020九上·西湖期末) 人体胃蛋白酶能催化蛋白质的分解,小金为研究pH对胃蛋白酶催化活性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准备5支盛有等量胃蛋白酶溶液但pH各不相同的试管,在每支试管内加一块I厘米3的正方体凝固蛋白块,试管均置于25C的室温下,记录各试管内蛋白块消失的时间,如下表所示。

    胃蛋白酶溶液的pH

    1

    2

    3

    4

    5

    蛋白块消失的时间(min)

    13

    9

    11

    45

    >60

    1. (1) 该实验研究的变量是
    2. (2) 该实验通过比较来反映胃蛋白酶催化蛋白质的活性强弱;
    3. (3)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pH约为 时,胃蛋白酶催化蛋白质的效率最高;
    4. (4) 请用两种方法改进实验,使实验在更短时间内完成
  • 36. (2019·天台模拟) 综合实践活动小组为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

    a.实验步骤:

    ①将某种玉米子粒浸种发芽后研磨匀浆、过滤,得到提取液;

    ②取6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溶液后,分为6组并分别调整到20℃、30℃、40℃、50℃、60℃、70℃;

    ③在每支试管中加入少许等量的在对应温度下处理过的玉米子粒提取液(提取液中还原性物质忽略不计),保持各组温度20min;

    ④向各试管反应液中分别滴入2滴碘液观察并记录颜色变化;

    ⑤重复(一)~(四)实验步骤5次,只是每次实验时间延长10min。

    b.结果分析:

    ①通过分析各试管中颜色变化来确定淀粉剩余量,从而确定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②将淀粉剩余量换算成生成物的量,绘制出不同温度下生成物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一。

    回答问题:

    1. (1) 从由线图中可判断出在℃时酶不具备催化能力:从图中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的情况,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2. (2) 由图一分析,该淀粉酶的最适温度范围在之间,30min时50℃试管中淀粉是否已全部分解?理由是 。
  • 37. 完成下列探究活动的相应内容。

    实验材料:A.淀粉糊,B.蛋清制成的蛋花液,C.花生油。

    实验仪器:试管、烧杯、温度计、酒精灯、三脚架等。

    实验药品:盐酸、氢氧化钠、蒸馏水、碘酒以及新采集的纯净胃液等。

    1. (1) 请你完成下面的实验设计,以验证胃液在化学性消化中的作用。

      ①胃液的采集:利用一只对铃声已建立起食物反射的狗获得纯净的胃液。

      ②实验材料选择:根据胃液中酶的作用,实验材料应选择(填字母),并各取2 mL,分装在甲、乙两支试管中。

      ③方案设计:

      试管

      实验材料

      2 mL

      2 mL


      实验药品




      水浴温度

      37 ℃

      ④实验药品选择:在上表中甲试管应加入2mL蛋清制成的蛋花液,乙试管应加入2 mL蒸馏水。

      ⑤实验结果及其分析:甲试管中液体变澄清,乙试管中液体仍浑浊;此结果说明在外界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胃液对和蛋白质具有化学性消化的作用。

    2. (2) 如果要进一步验证胃液的消化作用在于酶而不是盐酸,可以在上述实验中再加一支试管丙,试管丙内应加入

    3. (3) 以上探究运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选填字母)。

      A.胃液对蛋白质有消化作用                                 B.胃液的催化作用需要合适的温度

      C.胃液中的酶对蛋白质有消化作用               D.胃液的消化作用需要酸性环境

  • 38.  下表是几位同学在探究“淀粉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设计的实验,请据表中信息填写有关内容:

    试管编号

    加入的物质

    是否搅拌

    处理方法

    检验方法

    1

    淀粉糊+2mL唾液

    搅拌

    37℃;10分钟

    2滴碘液

    2

    淀粉糊+2mL唾液

    搅拌

    37℃;10分钟

    2滴碘液

    3

    淀粉糊+2mL清水

    搅拌

    37℃;10分钟

    2滴碘液

    4

    淀粉糊+2mL唾液

    搅拌

    0℃;10分钟

    2滴碘液

    5

    淀粉糊+2mL唾液

    搅拌

    100℃;10分钟

    2滴碘液

    1. (1) 若1号和3号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 ;变蓝的试管是 号.

    2. (2) 实验中将试管放在37℃的温水中,目的是 .

    3. (3) 如果选用1、4、5号试管进行实验,其探究的问题是: .

    4. (4) 2号试管本应与1号有相同的实验现象,但结果出现了蓝色,你能推测少量淀粉未被分解的可能原因吗? (写出一种原因即可).

  • 39.  某同学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方案如下,请根据表中内容回答问题:

    试管

    加入的物质

    加入

    处理方法

    检验方法

    1

    馒头碎屑适量

    2毫升唾液

    充分搅拌放入37℃的水中10分钟

    加2滴碘液

    1. (1) 为了形成对照,2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 .

    2. (2) 滴加碘液后,不变蓝的是 试管.原因是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了 .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