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浣东教育共同体2020-2021学年七年级...

更新时间:2021-09-02 浏览次数:105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 1. (2020·衢州) 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下列有关认识或做法合理的是(  )
    A . 为了保持良好的体形,长期不吃早餐 B . 女孩出现月经、男孩出现遗精,属于不正常的生理现象 C . 性意识的萌动、对异性产生好感,属于不正常的心理现象 D . 对烟酒、不健康的书刊和网络游戏的诱惑保持警惕,更要远离毒品
  • 2. (2020七下·温州期末) 如图为人体女性生殖系统结构示意图。正常情况下,人体受精卵形成的场所应在图中的结构( )

    A . B . C . D .
  • 3. (2019七下·温州期中) 取出母亲的卵细胞与父亲的精子,在试管中受精并培养成胚胎,移回母亲子宫着床,继续发育形成胎儿直至分娩,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试管婴儿”技术。“试管婴儿”的产生的受精场所和生殖方式是( )
    A . 体内受精、胎生 B . 体外受精、卵生 C . 体外受精、胎生 D . 体内受精、卵生
  • 4. 生物的生殖使地球上的生命代代相传、繁衍不息。下列属于有性生殖的是( )
    A . 蝗虫的繁殖 B . 变形虫分生殖 C . 桃树嫁接 D . 酵母菌出芽生殖
  • 5. (2018·绍兴) 中国人精于饮食,喜食瓜子.图中的甲发育成一粒带壳葵花子,乙发育成一粒南瓜子。葵花子和南瓜子分别是(    )

    A . 果实,果实 B . 果实,种子 C . 种子,种子 D . 种子,果实
  • 6. (2016·模拟) 如图所示的四种单细胞生物在结构上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它们都能在各自的环境中独立存在。下列关于这四种生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a、b在细胞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a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B . c属于植物,其细胞结构中有叶绿体 C . b、d属于动物,它在细胞结构上与其他两种生物最主要的区别是没有细胞壁 D . b、c、d细胞的基本结构相同的,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 7. (2020·路桥模拟) 我们长时间坐着学习常常会感觉到腰酸背痛,形成这种感觉的器官是( )
    A . 大脑 B . 脊髓 C . D . 肌肉
  • 8. 下列各组中,能表示听觉形成的正确途径的是( )

      ①声波  ②听神经  ③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④鼓膜  ⑤听小骨  ⑥大脑

    A . ①一④一⑤一③一②一⑥ B . ①一②一④一⑤一③一⑥ C . ①一④一⑤一②一③一⑥. D . ①一③一④一⑤一②一⑥
  • 9. 图中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A . 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    B . 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球被弹开得越远    C . 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变短,振动时声音的音调变高 D . 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铃声减小
  • 10. (2020·上城模拟) 医用B超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人们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
    A . “B超”发出的声音的响度太小 B . "B超”发出的声音的响度太大 C . "B超",发出的声音的频率小于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 D . "B超”发出的声音的频率大于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
  • 11. (2018七下·柯桥期中) 如图所示,不同碗中盛不同的水,然后演奏者可以通过敲击不同的碗,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敲击不同的碗,音调不一样 B . 不同力度敲击相同的碗,音调是一样的 C . 若碗的材质不同,则敲击时音色将不同 D . 敲击时美妙的声音是通过空气振动发声的
  • 12. 为了观察光的直线传播,将一束单色光从玻璃槽的外侧由左侧斜向上射入盐水中,但光在盐水中并不是 沿着直线传播,而是发生了弯曲,如图所示。这是由于( )

    A . 光从空气到玻璃时发生了折射 B . 盐水不均匀使光发生了弯曲 C . 光发生了色散 D . 光从玻璃到盐水时发生了折射
  • 13. (2016七下·浙江期中) 广告公司在拍摄水果广告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装在白色瓷盘中的红色苹果及黄色香蕉。站在旁边的摄影师将看到(  )

    A . 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白色,香蕉呈黑色 B . 苹果呈红色,瓷盘呈黑色,香蕉呈黑色 C . 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红色 D . 苹果呈红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黑色
  • 14. 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位于“C位”的浙江园打造了新时代、现实版的“富春山居图”,一幅“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江南画卷展示了“美丽浙江”风采。下列现象属于光的反射原理的是( )
    A . 金鱼看起来很“浅” B . 假山的倒影 C . 阳光穿过树木 D . 喷泉附近出现彩虹
  • 15.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中,小明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直立在桌面上,用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 B . C . D .
  • 16. 如图是晚上汽车在干燥的沥青路面和潮湿的沥青路面上 行驶时大灯部分光路简图,在晚上开车(   )

    A . 潮湿的路面更容易发生光漫发射 B . 干燥的路面发生光的折射 C . 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 D . 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 17. (2017七下·嘉兴期中) 下图的四幅图,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


    A . ② ① B . ③ ① C . ② ④ D . ③ ④
  • 18. 小华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另一侧的光屏移动到距凸透镜10 cm处时,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接着把光源换成蜡烛,调整好相关器材的高度,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央50 cm刻度线处,移动蜡烛到光具座的左端并点燃,再移动光屏至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中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通过移动蜡烛及光屏的位置,下列成像情况符合实际的是( )

    A . 若蜡烛放置在10 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呈清晰的像 B . 若蜡烛放置在30 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缩小的像 C . 若蜡烛放置在35 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 D . 若蜡烛放置在45 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
  • 19. 如图所示,p 字形发光物经透镜 L 在毛玻璃光屏上成一实像,观察者处于 E 处,他看到屏上的像的形状为(   )

    A . q B . p C . d D . b
  • 20.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移动物体到某位置时,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则下列   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如果将物体靠近凸透镜,凸透镜位置不动,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必须远离凸透镜,且光屏   移动的距离先大于后小于物体移动的距离

    ②同时移动物体与光屏,且移动距离相同,有可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

    ③换用焦距较小的凸透镜后,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果只移动光屏,光屏必须靠近凸透镜

    ④保持物体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一定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另一个清晰的像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②③ D . ③④
二、作图题(本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8 分)
  • 21. 按要求作图:
    1. (1)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 AB 所成的像。

    2. (2) 球在桌子底下,人眼不能直接看到小球本身,但恰好旁边有一面平面镜,人能看到平面镜中小球的像,请在下图中画出人眼通过平面镜 M 看到桌底下球的光路图。

    3. (3) 如图所示,两条入射光线分别过凸透镜的焦点 F 和光心O,分别画出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4. (4) 潭清疑水浅,安全记心间,如图,A 是水池底某点,请作出光线 AO 的折射光线以及人从岸上看到A的像A′。

三、填空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2 分)
  • 22. 在下列动物中,胚胎发育属于卵生的是,属于体外受精的是。(填序号)

    ①龟;②蜻蜓;③鲸;④啄木鸟;⑤蝙蝠;⑥东北虎;⑦草鱼;⑧牛蛙

  • 23. 以下是绿色植物植株、种子、花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乙中的②将发育成图甲中的(填序号)。
    2. (2) 种子的胚通常包括(选填图乙中的标号)。
    3. (3) 我们吃的大米、面粉、大豆和花生的营养物质依次是植物种子的    
      A . 胚乳、胚乳、子叶、子叶 B . 胚乳、子叶、子叶、胚乳 C . 胚乳、子叶、子叶、子叶 D . 子叶、胚乳、胚乳、胚乳
  • 24. 如图是昆虫个体发育过程模式图,其中 C 表示成虫期。

    1. (1) B是期,D是
    2. (2) 下列关于昆虫的发育过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蜻蜓的发育过程可以表示为 A→C→D B . 若表示蝗虫的发育过程,则 C 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C . 若表示家蚕的发育过程,为提高蚕丝产量,应设法延长 C  时期 D . 经过 B 期后昆虫形态发生很大改变,主要是由于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 25. 完成下面的小题:

    ①苹果种植果农在培育新品种时往往利用嫁接的技术,要想嫁接时植株易于成活,关键在于

    ②苹果树的树形一般为下图的图,如要保持这样的树形,一般在春天苹果树发芽时采取 的方法就能做到。

    ③苹果成熟时切开某个苹果,发现内有 8 枚种子,推测苹果花子房中应有 8 粒

  • 26. 如图,一束阳光A入射到三棱镜后产生色散现象,其中①、③表示两束边缘色光,则③是光,电视遥控器发出的不可见光位于(选填“①”或“③”)的外侧。

  • 27. 如图所示,小明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钻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另一端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半透明塑料薄膜,这样就制成了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把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1. (1) 小明开始试验时,眼睛从右侧看过去,无论怎样调节易拉罐与蜡烛 之间的距离,屏上都看不到烛焰的像,而只能看到一片光亮,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填字母)。
      A . 小孔扎成了三角形 B . 小孔扎成了正方形 C . 小孔太大 D . 小孔太小
    2. (2) 换了易拉罐,重新按正确方法制作并操作后,小明看到了烛焰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实验中观察到烛焰的像偏小,为了增大烛焰的像,在不更换原有易拉罐的情况下可采取的办法是
    3. (3) 晴天太阳透过树叶缝隙在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与上述原理相同。地面上的圆形光斑大小不一的原因是
  • 28. (2020八下·慈溪期末) 小敏身高1.6m,站在平面镜前1.5m处,则离他自己在镜中的像m,当她慢慢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29. 古诗中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诗句,诗人看到的落日并非太阳  的实际位置,而是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时发生折射形成的像,太阳的实际位置在图中的(填“甲”或“乙”)。若没有大气层,则日出时间将(填“提前”或“推迟”), 日落时间将(填“提前”或“推迟”)。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 30. 为了探究环境温度对菜豆种子萌发的影响,小金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①选用籽粒饱满、均匀一致的菜豆种子60粒,将种子随机平均分成3组,分别放入三个垫有二层湿滤纸的培养皿内。②用记号笔在每个培养皿上做好标记(如图所示),然后将三个培养皿分别放到4℃、25℃、40℃的培养箱中恒温培养7天。③……。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写出实验步骤③
    2. (2) 除温度外,请再列举2个影响实验结果的其它变量
    3. (3) 培养皿垫二层湿滤纸的目的是
    4. (4) 有同学说上述实验材料过于浪费,每个培养皿只需要放一粒菜豆种子就可以了。你是否同意这个说法并说明 理由
    5. (5) 小周同学用另一种植物种子做了上述实验,结果发现 4℃环境中的种子萌发率明显高于其它二组。请推测该植物所生活的环境条件很可能是
  • 31. 为了研究影子长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图

    实验:在水平地面上竖直固定一根长杆,长杆上装有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  点光源 A,再在地面上竖立一根短木条(短木条始终低于点光源 A)。

    1. (1) 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位置不变,该同学将点光源 A 从图示位置逐渐向上移动,测得数据如下表:

      点光源的高度H/cm

      20

      30

      40

      50

      60

      影子长度L/cm

      30

      15

      10

      7.5

      6

      该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做此实验,想要验证的假设是

    2. (2) 分析上述实验数据还可得出:在点光源逐渐上移过程中,若点光源高度的增加量相同,则影子长度 L 的变化量(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 (3) 图中 S 可表示点光源到短木条放置距离,如果要研究影子长度 L 与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 S 的关系,应如何操作?
  • 32. 小金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完成如图甲乙所示操作,回答问题:

    1. (1) 为完成该实验,除了图中出示的器材,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
    2. (2) 多次改变蜡烛的位置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3. (3) 该实验对玻璃板的操作非常重要,下列操作中对实验结论的得出无影响的是    
      A . 玻璃板未与白纸板垂直(如图 1) B . 玻璃板放置时与白纸板垂直,但未与白纸的 XY 边平行(如图 2) C . 玻璃板放置正确,但实验过程中忘了画出它所在位置,只记录了蜡烛和像所在的点(如图 3)
  • 33.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 50cm 刻度线处不动, 移动蜡烛和光屏至如图所示位置时,光屏上承接到清晰的像。

    1. (1) 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
    2. (2) 将远视眼镜的镜片放在蜡烛和透镜之间适当位置,此时应将光屏向(选填“左”或“右”) 移动,才能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
    3. (3) 取走镜片,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应将光屏移至    (选填序号)范围内才能承接到清晰的像。
      A . 50~65cm B . 65~80cm C . 80~95cm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