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天津市四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联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1-08-16 浏览次数:125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
  • 1. (2020高一下·潍坊月考) 某旅行社为配合某高中学生研学旅行,制作了下面的旅行广告,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句广告词是(   )
    A . 沿尼罗河而行,了解象形文字,领略胡夫金字塔的壮美 B . 在两河流域驻足,了解种姓制度,欣赏古巴比伦城遗址 C . 在恒河南岸观光,了解楔形文字,感受古代印度的风采 D . 参观罗马历史博物馆,看汉谟拉比石柱,感叹海洋文明的魅力
  • 2. 对下列三个政权解释准确的是(    )

    古巴比伦

    公元前18世纪统一两河流域

    建立君主专制制度

    波斯帝国

    公元前6世纪征服两河流域

    国王是国家最高主宰,地方实行行省制

    亚历山大帝国

    公元前4世纪末,灭波斯帝国

    宣布君权神授,军政大权集于一身,地方实行行省制,推广希腊文化

    A . 是一个国家的不同朝代 B . 是两河流域的文明古国 C . 体现文明的传承与推广 D . 都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
  • 3. (2020高一下·临清月考) 中世纪的西方文化,比起同时代的阿拉伯、印度和中国都要落后,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在那里几乎灭尽,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世纪的后期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阿拉伯文化的西传,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这表明阿拉伯文化( )
    A . 决定了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 B . 直接促成了欧洲近代社会的转型 C . 在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上影响深远 D . 在沟通东西方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 4. 印加帝国的研究者普雷斯科特说:“在任何暴动发生之前和在最遥远的边界上发生任何侵略之前,消息就已传到首都,帝国军队就从这个国家的宽阔的道路上迅速前往镇压。”据此可知,印加帝国修缮道路(    )
    A . 使首都全城水渠与道路纵横交错 B . 便利了都城的淡水供应 C . 旨在连接贯通尤卡坦半岛的人工运河 D . 有利于战争时传递政令情报和调兵
  • 5. 1492年,哥伦布相信地圆说,由北大西洋向西南航行,意外地“发现”了“美洲大陆”,其航行参考的地图是托勒密《地理学指南》中的一幅世界地图,此图绘有经线,于1486年在德国的乌尔姆雕版印刷而成。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中国的印刷术对欧洲影响巨大                            ②托勒密理论首先阐释地圆学说

    ③该图经度谬误会导致航海误差                            ④东西方 经济发展上趋向一致

    A . ① ③ B . ② ③ C . ① ④ D .
  • 6. 西班牙武装商船“马尼拉大帆船”来往于中国和墨西哥之间。自1571年航线开通后,仅20年间约有3000吨白银流入中国。这一现象表明太平洋航线的开通(    )
    A . 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 B . 直接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C . 表明当时中国生产力水平出现了飞跃 D . 为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创造条件
  • 7. (2021高一下·杭州月考)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法。对如图中四个国家近代政治的发展进程,叙述正确的是(    )

    A . ①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促进国家统一 B . ②议会产生国家实际最高行政首脑 C . ③通过渐进的制度变革走向共和制 D . ④通过民主改革赢得了国家的独立
  • 8. (2018高二上·中山月考) 有学者评价,欧洲文艺复兴的文化策略是温故以立新,彰往以察来,是在欧洲自身的思想资源基础上的再创造。这主要是基于文艺复兴(    )
    A . 旨在阐释欧洲古代文化的精髓 B . 以弘扬古典文化内在价值为终极目标 C . 意图复活古代欧洲的价值观念 D . 借助复兴古典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思想
  • 9. 马克思、恩格斯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时说:“他们总还梦想着用实验的方法实现自己的社会乌托邦,为了建造所有这些空中楼阁,他们不得不求助于资产阶级心灵与钱袋的仁慈。”与之不同,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    )
    A . 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 B . 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C . 明确指出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 D . 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
  • 10. 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史料(史实)、史论和史观,其中史论是关于客观历史如史迹、人物、历史现象等的评论。以下关于英国工业革命的相关论述属于史论的是(    )
    A . 18世纪中期英国通过扩张在世界上占据大量的殖民地 B . 1765年“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C . 1851年伦敦工业博览会展示了工业革命的各方面发明 D . 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
  • 11. 甘地认为:暴力不合作只能增加邪恶,既然邪恶只能靠暴力来维持,那么对邪恶不予支持,就需要完全戒除暴力。非暴力的含义,就是指为了不与邪恶合作而自愿服刑受罚。甘地提出这一思想旨在(    )
    A . 竭力维护现存社会秩序 B . 用道德力量来治理国家 C . 抵制西方列强经济侵略 D . 实现印度的自治、独立
  • 12. 学者郑昌发指出,西属拉美人民经过近16年的浴血战斗,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如果从世界全局来考察,它不仅打击和彻底冲垮了西班牙的封建殖民主义体系,而且对欧洲、美洲的封建制度也是猛烈的冲击。这表明西属拉美独立运动(    )
    A . 与世界各地革命运动相配合 B . 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 C . 有利于世界近代社会的转型 D . 资产阶级革命任务彻底完成
  • 13. 下图是一幅反映近代国际形势的政治漫画,其中的含义显示的时代背景是:(    )

    A . 普法战争时两方的针锋相对 B .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军事结盟集团的对立 C . 瓜分殖民地时各国的利害冲突 D . 两大集团形成后,内部完全没有了利害冲突,并结成了稳固的集团利益
  • 14. 1932年,某政治家在评论国际形势时说:“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与上述评论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
    A . 美国经济危机波及世界 B .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C . 纳粹党在德国上台执政 D . 日本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
  • 15. 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下,“大烟囱工业”“夕阳工业”(如钢铁采矿)比重逐渐下降,而电子、原子能、生物工程等“朝阳工业”迅猛发展。它充分说明这次科技革命(    )
    A . 使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 B . 进一步引起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 C . 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改变 D . 使科技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二、材料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
  •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历程经历了三次浪潮。第一波浪潮发生在16世纪……第二波浪潮出现在1815—1913年间……第三波经济全球化浪潮出现在二战后特别是冷战后时期,并持续至今。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1870—1913年……随着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资本输出成为金融资本向全球扩张的主要经济手段。相应地,资本主义列强加快了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的步伐,直至最后将世界瓜分完毕。此时,粮食和原料的生产越来越集中于发展相对滞后的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工业生产则集中于工业化程度高、科技先进的欧美诸国和日本……于是形成了“中心——边缘”的世界经济格局。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

    材料三:……然而,全球化的好处分布不均。相对来说为数不多的大企业,大部分是集中在美国,在世界经济活动占有不成比例的分量。……强大的国家,尤其是美国,能够在需要之时要求别的国家实行自由贸易,但却为了各自青睐的企业保留保护性关税或补贴。在某种程度上,全球化延续了世界经济的旧殖民地格局,贫困国家的农民和血汗劳工给富裕的国家提供廉价的商品,导致贫富差距变成了贫富沟壑。    

    ——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下)》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第一波浪潮开始的史实依据。以交通工具为例,指出推动第二波浪潮形成的两个重大发明。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心——边缘”的世界经济格局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这一世界经济格局最终形成的根本动力。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形成“贫富沟壑”的主要原因。从国际视角指出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对策。
  • 17. 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各国都在进行不断的改革与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经济政策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完整的政策体系,而是通过不断的摸索、实践逐步完善起来的。新经济政策允许经济活动有某些自由,承认商业、商品货币和市场关系,对农民和私人资本让步。党内以斯大林等人为代表的一派对新经济政策总体上持否定的态度,把它看成是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年年不忘限制以致取消新经济政策。

    ——摘编自陆南泉等《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材料二:南斯拉夫最早进行改革,经过多年实践建立了社会主义自治制度,通过权力下放,调动地方、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发展。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提出改革的《行动纲领》,主张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改革党的领导体制,建设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体制。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自此以后,

    中国以农村改革为突破口,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三:战后,杜鲁门政府提出了“公平施政”的纲领期间最重要的一项立法是1946年通过的“就业法”。这项法令责令联邦政府负责维持最大限度的就业、生产和购买力,以避免再次出现30年代曾经出现过的那种大规模的失业。1946年5月,戴高乐临时政府正式颁布大规模实行国有化的法令。煤炭、运输、电力、保险公司和包括法兰西在内的大银行都实行国有化……除了国有化之外,法国按照广泛的社会保险立法,使半数以上的人口生活有了某些保障,此项费用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6%。这些法令和措施对于防止最坏形式的贫困和社会动乱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世界现代史》

    1. (1) 根据材料一回答党内对新经济政策产生分歧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改革出现过哪些模式?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初期美国与法国在经济政策上有何主要不同?并指出当时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重要特征。
    4. (4) 纵观不同时期各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 18. 近代国际格局不断演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后建立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国际会议

    主要内容

    巴黎和会

    与同盟国签订一系列条约,以对德《凡尔赛和约》为主。主要内容包括: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华盛顿会议

    美、英、日、法签订《四国条约》,迫使英日同盟终止

    美、英、法、意、日签订《五国海军协定》限制各国海军军备,美国获得和英国同等的海军地位

    美、英、日、法、中等九国签订《九国公约》,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材料二:我们曾经是世界第一……这只是25年以前的事。当我们展望今后5年、10年或许15年的时候,我们会看到五个强大的超经济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现在让我们看看对美国来说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不久所处的地位相比,美国遇到我们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  

         ——1971年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

    材料三:第一,美国人必须不再把当今世界看作单极世界,在处理国际问题时,美国至少需要得到某些大国的合作。美国单方面的制裁或干预只会招致灾难。……并寻求他国的合作。

    ——亨廷顿《孤独的超级大国》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包含了哪些矛盾?这一体系的建立对国际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时期除美苏外其他超经济力量崛起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其对世界政治格局所造成的影响。
    3. (3) 概括材料三中亨廷顿的观点,这种观点是否正确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