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驻马店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

更新时间:2021-08-24 浏览次数:93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婷(pīng)   妖(ráo)   宽(yǒu)   前后继(fù) B . (hài)   游(gē)   亵(dú)   孜不倦(zī) C . 雎(zì)   桥(zhàn)   言(zhēn)   自惭形(huì) D . (chì)   养(huàn)   摇(yè)   强不舍(guō)
  • 2.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上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宋朝欧阳修最懂得读书的真dì,他说:“读书趋简要,言说去杂róng。”这是一句至理名言,既指出读书贵在于精,又chǎn明了著书立传必须言简意gāi的道理。

    A . ①帝    ②冗    ③阐    ④该 B . ①谛    ②冗    ③禅    ④赅 C . ①蒂    ②荣    ③禅    ④该 D . ①谛    ②冗    ③阐    ④赅
  • 3. 古诗文默写。
    1. (1) ,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2. (2) 云横秦岭家何在?。(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 (3) 岳阳楼有一副长联:“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岳阳楼记》中对应“两字关情”的句子是:
    4. (4) 酒拨动着诗人的心弦,给人以无尽的遐想。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句以夸张的笔法仿佛在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 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却流露出“。的独酌落寞。
  • 4. 在下面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经典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瑰宝,,更属于所有时代,不仅属于中国,更属于全人类。2018 年初,央视推出大型文化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该节目以“和诗以歌”的形式,把现代流行音乐与传统诗词经典相融合,用这个时代最易懂的方式将经典传播出去,叩响当代人的心扉,让经典焕发生机,并传承下去。音乐与诗词相得益彰:音乐给诗词带来情绪的感染,,这些情绪和表情能让诗词广为流传,能让音乐更具内涵。因此,节目在文化传递和音乐创新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美学高度。

  • 5. 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1. (1) 阅读下列诗歌选段,回答问题。

      我是地主的儿子,

      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

      大堰河的儿子。

      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有她的家,

      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

      大堰河啊,我的保姆。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

      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

      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

      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①上面语段节选自...........的《..............》。

      ②第②节中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什么作用?

    2. (2) 《水浒传》中的人物常因题反诗酿成大祸,请从下面回目中,任选一个概括相关故事情节。

      ①“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宋江醉酒后写的反诗。(《三十九回:浔阳楼宋江吟反诗》)

      ②“芦花丛里一扁舟,俊杰俄从此地游,义士若能知此理,反躬逃难可无忧。”卢俊义中计后写的反诗。(《六十一回:吴用智赚玉麒麟》)

  • 6.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下班路上“刷一刷”,等电梯时“抖一抖”,吃美食前“拍一拍”……如今,短视频正在构成独特的网络景观。短视频何以具有令人沉迷的用户黏性?研究显示,人类存在“生动性偏好”,更易被视觉性显著的信息吸引。短视频因其较强的视觉感染力,很容易传播扩散。此外,传播参与者既有围观心态,也有自我表露诉求,而短视频能够实现双重满足。短小便捷的传播形态,适应信息消费场景的碎片化:垂直深耕、算法推荐,实现精准对接用户需求。

    [材料二]“黏屏” 现象也映照着短视频的“内容引力”,以参差多态的内容,拓展人们认识世界的维度。传播实践证明,以优质内容传递主流价值,是短视频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近年来,《习近平讲故事》《国家相册》等主流短视频成为现象级产品。优质的短视频,往往紧扣“美好”二字,以正能量吸引高流量,为网络空间增添亮色。

    [材料三]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增速发展及预测的有关数据。

    2020年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大数据监测

    [材料四]网络短视频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若过度沉迷会给孩子带来过度关注外在、失去思考力等危害。如何有效防沉迷,成为一道现实课题。据报道,在国家网信办指导下,目前国内已有21家主要网络视频平台上线“青少年防沉迷系统”。未来短视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社会、家长、平台几方要打配合战,责任共担。

    1. (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国内己有多家网络视频平台上线“青少年防沉迷系统"。 B .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下短视频正在构成独特的网络景观。 C . 社会、平台默契配合,才能有效防止孩子过度沉迷网络。 D . 近年来大多优质短视频富有正能量,传递社会的主流价值。
    2. (2) 通读材料,简要分析材料三所传递的主要信息。
    3. (3) 短视频为何具有令人沉迷的用户黏性?请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共26分)
  • 7.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母亲的橙皮

    ①儿时,我是极盼家里来客的。只要客来,平时似乎一贫如洗、家徒四壁的老屋里,母亲总能变戏法似的从某个角落里摸出一些诸如橙皮、饼干之类的点心。如果客人留下来吃饭,那些平日里难得一见的小鱼干、小虾米、咸鸭蛋、干米粉肉,甚至香菇、木耳,都会莫名其妙地跑上饭桌。

    ②客人进屋后,待我们四兄弟与客人打过招呼后,母亲便会以各种理由,比如割猪草、放牛、给稻田挡水等,把我们全支出去。此时,我们尽管脸上似乎有些不太情愿,但内心却是压抑不住的兴高采烈,因为我们知道,客人吃完走后,会有好多剩菜在等着我们,那时的客人多少还有些传统的做派,荤菜一般比较斯文,个别主菜甚至纹丝不动。至于点心,虽然母亲会抢在我们进家门之前就让它们再次消失得无影无踪,但偶尔,母亲也会很体贴地给我们每人留下一两块。这是很馋人的,尤其是橙皮。

    ③橙皮是一味乡间点心,一味用柚子皮晒制的甜点心。在赣西山区,柚子俗称橙子,柚子皮自然也就相应地被唤作橙皮。

    ④橙皮的制作是个很诱人的活计,也是件很烦人的事情。曾见母亲忙碌它的过程:取来尚未成熟的柚子,剖开,切成厚度均匀的月牙形的薄片,用清水漂洗干净,置于大锅中加水,放入铜钱铜镜之类的铜器和新鲜竹叶,煮沸,捞出,青白分明,边皮色青且透亮:滤干后,倒入调制好的糖水中“汇糖”,然后用筷子一片一片夹出,在晒盘中摊匀,不重叠,上覆干净的白纱巾,防虫透气,于太阳下晾晒:晒干后,再放入糖水中“汇糖”,如此反复两三次,即大功告成。

    ⑤母亲藏东西很有一套,但也有百密一疏的时候。有一年,母亲准备待客时,居然发现她晒制并藏好的橙皮凭空少了一半。经过母亲的连个审问,最终,三弟不但饿了一餐饭。还挨了一顿皮肉之苦。原来三弟竟然好几次贴着屋梁摸进了二楼的仓房里,寻到了母亲藏橙皮的瓷瓮。他一次拿几块,竟不知不觉弄去了大半。只是,我一直也没搞清楚他究.竟躲在哪儿吃的,他一天到晚跟在我的屁股后面,我居然都没有发现。母亲后来讲:“我打他倒不全是为了这几块橙皮。他吃独食不说,万一掉下来摔成残疾可怎么办?得让他长点记性。”

    ⑥在莲花、永新诸县的乡间,曾经,晒制点心是很有传统的,尤其是家里碰到嫁女的年份。有些比较讲究的人家,晒制的点心,多达几十种,甚至上百种。很多乡间水果、菜蔬都可以晒制成美味的点心,如梨子、西瓜、茄子、冬瓜、南瓜、辣椒、豆角、豆子……五花八门。新娘待客摆果盘,从早摆到晚,一拨客人一个花式,可以不重样。当然,我母亲晒橙皮,倒不是为了嫁女。她的目的,除了待客之需,更多的似乎还是为了堵住我们四兄弟的馋嘴,免得出去给她“丢人现眼”。

    ⑦我们每次出门走亲成,母亲总要不厌其烦地叮嘱一番:“吃饭夹菜,不要尽挑自己喜欢的,夹自己面前的就可以了,千万不要去翻菜,有些人家菜碗上面是肉,下面可能全是萝卜、骨头什么的,你一翻,人家的面子往哪儿搁?还有点心,拿点瓜子、花生意思意思就行了,橙皮、糖果这些好点心不要去动,人家可能就弄了一点来摆摆样子,你们下手不知轻重,人家往下招待其他客人怎么办呢?”

    ⑧母亲是个闲不住的人。只是,地怎么也不会料到,她那些曾经视若宝贝东藏西藏的橙皮。竟会在果盘中闲得湿软。

    ⑨“地们是不是嫌我老人家不干净,我每次都洗了手的。”母亲有些伤感、委屈。母亲年纪大了,我们也不小了。每年,母亲依然会亲手晒制一些橙皮。每次回家,一看到我的女儿和我的侄子、侄女们,母亲便兴奋异常,总要神秘兮兮郑重共事地捧出一盘橙皮,是一本正经地给几个孩子分配,犹如当年给我们四兄弟分配一样。只是,小孩子们似乎井不领情,礼貌性地接过后,有的直接放回了果盘,有的咬几口又放下了,有的甚至趁她不注意丢进了垃圾箱。母亲期待的那种欢悦争抢场景始终没有出现。母亲甚至不得不求援似的将橙皮塞到我手里,叮嘱我吃掉。而我却一片都难得完整地吃完。虽说,细品之下,橙皮依然是那股熟悉的淡淡的柚子香和一丝隐隐的微微的辣意,但那甜味却似乎浓得化不开,甜得“腻心”。

    ⑩如此几年,有一次,母亲终于有些负气地对我讲:“这么好的东西,你们都不吃,真是吃惯了嘴,下一年我不晒了!"

    ⑪我愣了一下,却不知该如何安慰她。

    ⑫母亲说到做到,她如今竟真的不再花那个闲工夫去晒什么橙皮了。其实,我早就隐约感到,母亲的橙皮已如眼下这既熟悉又陌生的村庄,虽说在自己的灵魂深处浸满了甜蜜,甜得让人在梦里都会有口水和泪水。

    ⑬母亲的橙皮,昨天很香,今天很腻。这无关感情,却关乎生活,仅此而已。

    1. (1) 本文从“母亲招待客人”写起,主要写了母亲与我们子孙辈之间的哪些事情?请从母亲的角度简要概括。
    2. (2) 第④段为什么用大量笔墨描写母亲制作橙皮的过程?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3. (3) 请自选角度对第⑨段中的画线句子进行赏析。
    4. (4) 结合文章内容,探究作者写“母亲的橙皮”的用意。
  • 8.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怀疑与学问

    顾颉刚

    ①“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②“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③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事实和证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自视察。做学问也是这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④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常。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出?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⑤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⑥怀疑不仅是消极方而辫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而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 那是思想上的懒情。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一战震, 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他的哲学就建立在对于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辨上。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1. (1) 第①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 (2) 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 (3) 请简要分析第④段的论证思路。
    4. (4) 下面的材料能否作为第六段的论据?为什么?

      蜜蜂发音靠的是翅膀振动——这个被列入我国小学教材的生物学“常识”,被一位名叫聂利的12岁小学生用实验推翻:她先是偶然发现翅膀不振动(或被剪下双翅)的蜜蜂仍然嗡嗡叫个不停,然后用放大镜观察了一个多月,终于找到了蜜蜂的发声器官。聂利为此撰写的论文《蜜蜂并不是靠超膀振动发声》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银奖和高士其科普专项奖。无数生物学家没有发现的自然奥秘,小小的聂利发现了:成年人没有怀疑过的来自书本的“定论”,聂利把它推翻了。

三、古诗文阅读(共16分)
  • 9.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问题。

    ( 一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挚一小舟,拥毳农炉火,独往湖心事看当。雾凇流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升一齐、舟中人两三柱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销私对坐,一童子烧酒护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你三大白而别。问其姓代,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

        ( 二 )吾辈始舣是近度,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富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赜面 , 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节选自张岱《西湖七月半》)

    【注释】①舣(yī) :使船靠岸。②赜(huì)面:洗脸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一小舟:撑(船)。 B . 雾凇沆砀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 C . 毳衣炉火拥:裹、围。 D . 莫说相公痴莫说:没有人说。
    2. (2) 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 (3) 语段(一)是从哪几个角度写西湖雪景的?自选一个角度结合有关内容进行分析。
    4. (4) 语段(一)和语段(二)描写的西湖有哪些不同之处?从内容和感情两方面来谈。
  • 10.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 (1) 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其含义。
    2. (2)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四、作文(50分)
  • 11.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信”是立身之本、交友之道、经商之魂、为政之要。诚信,自古就是一种美德。欺诈、造价等不讲诚信的现象历来为人们所深恶痛绝。你经历过哪些令你难忘的有关诚信的往事?你知道哪些诚信的人物?他(她)有怎样感人的故事?你对诚信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请从下面两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

    ①请以“诚信”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讲讲你经历过的难忘的诚信往事,或你知道的有关人物及他(她)的感人故事。

    ②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对诚信的思考和认识。

    提示①:关于“诚信”,可说的角度很多,要深入思考,多方开掘,选定一个角度,形成一个明确的观点。

    提示②:关于“诚信”的材料很多,注意围绕自己确定的观点,选取恰当的材料。

    要求:按文体要求作文,600字左右: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