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崇左市宁明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检...

更新时间:2022-08-06 浏览次数:32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题目。

    生活是什么 生活是一座山,有( )立的山峰也有qū( )折的幽谷 生活也像一条路,有平直的坦途也有( )岖的小径;生活又如一条河,有奔téng( )的激流也有低回的深潭 一路行过 风光无限。

    1. (1) 文段中加点字的拼音、根据拼音写汉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yì  曲  qū  腾 B . yì  曲  qí  腾 C . yì  屈  qí  腾 D . yì  曲  qí  滕
    2. (2) 依次填入文段中“ ”内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 . ?  ;  。  , B . ,  。  :  , C . ,  :  。  , D . ?  。  。  ,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当地震塌陷、旱涝雹雪等天灾接踵而至时,团结的民族在灾难的锤炼中会变得更加坚强。 B . 客厅墙上挂着我们全家在老家的合影,尽管照片有些褪色,但温馨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C . 今年高考数学题难度很大。面对那道压轴题,他漫不经心地做,最后还是没有解出来。 D . 乡下虽然没有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没有川流不息的汽车,但是有淳朴快乐的人们。
  •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我市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 B . 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自我保护。 C . 完善食品安全法规,规范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了。 D . 学生能够熟练而规范地书写正楷字,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对汉字书写的要求。
  • 4. 下面语境中,应对交流最得体的一项是( )

    在一个大型超市门前,贴有“进出请佩戴好口罩,谢谢配合!”等字样,一位女士没佩戴口罩被工作人员限制进入。一旁路过的男士说:“戴个口罩有这么难吗?总有人不听指挥,才导致疫情这么难控制。”另一位女士说:“口罩也不贵,这种钱还能省,图省事也得为大家的安全考虑考虑才行啊?”得知情况的小朋友走上前说:“阿姨,我妈妈刚在超市买了很多口罩,给!送你一个口罩。”一旁等待老爷爷说:“要是我没戴口罩我就不进超市了,被工作人员拦下,多丢人现眼的。”

    A . 男士 B . 女士 C . 小朋友 D . 老爷爷
  • 5.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A .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通常借助某一事物说明道理,即可说明议论,又可用了抒发感情,如《爱莲说》、《马说》。 B . 数量词是数词和量词的合称,古代写作中,量词使用较少,例如“一狼径去”“船头坐三人”。 C .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杜甫被称为“诗圣”,其诗因多反映唐代由盛转衰的变化过程被称为“诗史”。 D . 古代常用特殊称谓指代年龄,如《桃花源记》中“黄发”指代老人,“ 垂髫”指代小孩。
  • 6.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傅雷是我国著名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他翻译的作品达34部,他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致力于法国文学的译介工作。 B . 傅雷告诉儿子“人生本是没穷尽没终点的马拉松赛跑”,告诫孩子想着过去的艰难,以后遇到困难时更有勇气去克服,不至于失掉信心。 C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书名来源于小说中“钢铁是在旺火和骤冷中炼成的”这一句话。 D . 保尔的初恋对象是丽达,她是个林务官的女儿,曾把《牛虻》一书介绍给保尔,她没有和当时许多青年一样去参加保卫苏维埃政权的斗争。
  • 7. 请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诗句,使诗句完整。

    古诗古文润泽人心。“,天涯若比邻”是王勃豁达,爽朗的胸怀:“,教然后知困”是古人先进的教学观:“谋闭而不兴,”是儒家的大同社会理想;“山光悦鸟性, ”是常建在佛寺中心境澄澈的表达;“寂寞沙洲冷“是苏轼孤高自傲、蔑视名流的坚守;“安得广厦千万间,”是杜甫推己及人、心忧天下的博大襟怀;“只有香如故”是陆游屡遭打击仍然坚贞不屈的精神写照。“”是卖炭翁的悲苦处境和矛盾心情。

二、阅读理解(共36分)
  • 8.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戌。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全诗以“暮一夜一夜久一天明”的时间为序,其中略写了老妇人的致词。 B . “吏呼”“妇啼”两句渲染出了官吏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也表现了老妇的凄苦。 C . “出入无完裙”是说进进出出都没有完整的衣服,表明了老百姓生活极度贫困。 D . 最后一段虽只有四句,但暗示了结局,照应了开头,写出了事件结局和诗人感受。
  • 9.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票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清洁则宁饿死不受。介胄①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值复襄阳,平杨幺,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不然。日所受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跃疾驱,肃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为马,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

    (节选自岳飞《论马》)

    【注释】①介胄:披上战甲。②褫(chǐ) :解除。

    1. (1) 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虽有名马   常奇之 B . 鸣之不能通其意   介胄 C . 食之未能尽其    致远之 D . 千里称也    不幸相继
    2. (2) 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而/伯乐不/常有 B . 策之/不以其道 C . 骥不称/其力 D . 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
    3. (3) 下列对选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甲文通篇用的是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来比喻贤才难遇明主。 B . 甲文虽短小,中心却十分突出,贯穿全文的中心句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C . 乙文通过马的饮食与行走,两相对比,说明“负重致远”之才,必须具备若干要素。 D . 乙文中作者认为自己过去两匹马“奇”的原因是吃得多却不苟且随便接受食物,气充沛却不追求逞能炫耀。
    4. (4)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此其为马,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

    5. (5) [甲][乙]两文均是借马说人,说说两文分别包含着怎样的寓意。
  • 10.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岁时的寄托

    ①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孕育了中华民族独特的节日体系,除夕、春节、端午、中秋、重阳……从古至今,中国人都是通过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活动来寄托自己在岁时中的希望和情怀,于是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节日饮食风俗。

    ②中国人对春天有着深厚的感情,春季的节日也格外多,如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等。人们对春天的希望, 对人生的畅想全在这些岁令时节中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③春节是农历的大年初一,是中国一年之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节气中大年初一这一天也称元日,也就是过年,北方人都会包饺子以贺春节,饺子内还要包上一些钱物,吃到的人在今年就会有格外好的运气。南方人则吃年糕,取的是“年年高兴、年年高升”的吉祥之意。春节之时,亲朋好友还要互相拜年,吃年节酒。这个习俗古已有之,《法苑珠林》 中提到,唐朝时,长安城内“每至元日以后,遂饮酒相邀迎,号‘传坐酒’”。古人在大年初一时还会喝屠苏酒、柏味酒、椒华酒以贺新年,取吉避邪。

    ④正月十五元宵节,除了看花灯、猜谜语等节日活动外,吃汤圆是万万不能少的。汤圆在北方多称元宵,在南方则称汤圆。相传吃汤圆始于春秋时期,宋代时已经称其为“圆子”“团子”,耶“团团圆圆”之意。流传甚广的民谣《卖汤圆》,“吃了 汤圆好团圆”,这对中国人来说是最吉祥美好的祝福了。

    ⑤到了夏天,五月初五端午节也是中国民间比较重大的节日。千百年来,人们为纪念屈原面独创了端午节必食的美味——粽子。粽子,古称角黍。如今粽子的制作更是多种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多用糯米制成。

    ⑥中秋节和重阳节为人们在金秋时节平添了几分愉悦。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是团圆之节。赏月、吃月饼、饮桂花酒都是这个节日中必不可少的活动。九月九日重阳节又称“敬老节”或“老人节”。重阳时节,秋菊盛开,相聚、登高、赏菊、饮菊花酒、吃菊花糕,人们在避邪祈福中享受着生活的无限欢娱。

    ⑦冬天的节日中以冬至、腊八和除夕最为重要。大年三十为除夕之夜。除夕之夜家家举宴,谓之合家欢、团年饭。从古代起,人们就极为重视除夕之夜。《清嘉录》即云:“除夜家庭举宴, 长幼成集,多作吉利语,各年夜饭,俗呼合家欢。”南方人将这晚的团年饭称为“年夜饭”“宿年饭”“合欢宴”等,佳肴美馔应有尽有;北方必吃饺子,“年年饺子年年顺”。总之,除夕食俗是合家团圆、庆丰收、贺岁迎新的象征。

    (选自《中华美食的前世今生》,有改动)

    1. (1) 下列关于“岁时的寄托”的各种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春节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吃年糕,都是希望在岁时好运、吉祥。 B . 正月十五元宵节看花灯、猜谜语、喝屠苏酒、吃汤圆等都是不可少的节日活动。 C . 八月十五团圆之节不可少的赏月、吃月饼、饮桂花酒等活动寄寓着人们无限美好的希冀。 D . 合家团圆、庆丰收、贺岁迎新是除夕食俗的象征。
    2. (2) 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介绍的是中国人独特的节日体系及在岁时的习俗。 B . 文中第④段中加点的“万万”和“相传”表示程度和时间的限定,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 . 文中第⑦段的画线句运用了作引用的说明方法,目的仅仅是为了使文章富有文化气息,使语言典雅。 D . 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介绍了中国节日饮食风俗,同一季节同样按时间先后来介绍食俗。
    3. (3)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A . 吃年糕、寄寓“年年高兴、年年高升”之意;吃菊花糕寄寓辟邪祈神福之意。 B . 从元日至元宵之间的这段日子被称为春节。 C . 冬天的节日中以冬至、腊八、除夕和重阳最为重要 D . 古人从除夕之夜开始,就相邀饮酒,被称为“传坐酒”
  • 11. 阅读下面的文章后,完成下列小题

    我和未来没有擦肩而过

    毕桂涛

    ①煎熬了几个月的疯狂复习之后,我凭借着微弱的几分险过中考分数线。那时的我还不知道天高地厚,只是不可一世地吹嘘着自己有多厉害,别人用三年才考上的高中,我仅仅用了几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升高中的那个暑假,我还信誓旦旦地对着父母承诺:“三年之后我一定能考上好大学!”我知道,那时父母对我已失望透顶,早就不抱有很大的幻想,只是嘱咐我不要再闯祸,安安稳稳的就好。

    ②开学那天,父母把我的行李安排妥当后就离开了学校。出于对高中的好奇感,我曾经的那些豪言壮语消失在了悠闲的时光里。毫无疑问,我的第一次月考班级排名第45名,期中考试班级排名第47名,而班上只有51个人。年少的狂妄让我失去了往昔的自信,所有的承诺都化为一纸空谈。

    ③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假前的午后,妈妈打来电话说不来接我,这让不明原因的我满腹牢骚。一到家,我就开始质问瘫坐在沙发上的爸爸:“为什么不去接我,害我这么晚才回来,你不知道高中学习很累吗?”爸爸郁郁地坐在沙发的一角,没有说话,肃静的氛围仿佛能瞬间凝固空气。妈妈急忙解释说,是因为他们两个人都临时加班,并叫我不要冲着爸爸发脾气。我虽然觉得有些不对劲,但也没有在意。可晚上起来上厕所时,我意外地发现爸爸还坐在沙发上默默地想着什么,像一座岿然不动的塑像矗立在黑暗中。突然,我似乎意识到了些什么,但始终没有说出口。

    ④过了一个月后,我才知道,那天爸爸公司的资金周转出现了问题;去学校接我的途中,汽车.追尾,爸爸大半天都在解决纠纷;老师给爸爸打电话,告知了那次月考的成绩和排名,又是倒数;联系课后辅导机构时,爸爸被辅导老师连连拒绝……可这一切的一切,爸爸都没有告诉我,他始终为我负重前行,让我没有顾虑地向前奔跑——而我却屡屡让他失望。

    ⑤知道这么多原委后,我再也没有理由整天得过且过、优哉游哉了。于是,我收拾好心情,整理好心态,决定放手一搏,不仅是为了自己,还为了那些隐匿在我背后付出的人。

    ⑥高二新学期伊始,我彻底改头换面,那种浑浑噩疆的状态一去不复返。上课的时候,我不再继续趴在桌上睡觉或光明正大地看小说,而是极力地克制自己,认认真真地听每一节课。即便刚开始我仍然有很多不适应,会时不时地开小差,会什么也听不懂,但这丝毫没有阻挡我已经在正确的成长道路上渐渐苏醒。

    ⑦高三之后,我的成绩开始有了起色。黎明的熹微曾见证我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繁冗的笔记曾陪伴我一场又一场的考试,厚积的课本承载了我天又一天的坚持。数学题反反复复做了三遍,英语阅读整整做了五大本,以前没有背过的语文篇目和政史地来来回回地往死里背。我已经记不清,老师曾多少次为了激励我继续努力而当众表扬我,我也开始真切地体会到一种被别人认同的满足。

    ⑧六月高考来临的时候,我像出海已久的渔船,在返航途中渐渐看到远处的海岸线,激动而又期待。十七岁的那个夏天,我被一所二本院校录取进入自己喜欢的专业。对于这一切,我很知足,也很庆幸。这三年,我押上所有赌注,紧握着手里的“痴心妄想”在泥泞中摸爬滚打,只为了那一份最单纯的执念和梦想。

    ⑨海阔天空在勇敢以后,我和未来恰好在梦想的边缘迎风而立,并没有擦肩而过!

    1. (1) 阅读文章,梳理文脉,完成下面表格的填写。

      内容

      “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考试的排名靠后

      A

      B

      满腹牢骚

      知道父亲为我负重前行

      决定放手一搏

      C

      获得满足

      被大学录取了

      D

    2. (2) 按要求赏析句子。

      ①可晚上起来上厕所时,我意外地发现爸爸还坐在沙发上默默地想着什么,像一座岿然不动的塑像矗立在黑暗中。(从加点字的角度赏析)

      ②黎明的熹微曾见证我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繁冗的笔记曾陪伴我一场又一场的考试,厚积的课本承载了我一天又一天的坚持。(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3. (3) 高考来临的时候,“我”激动而又期待。请结合文章的内容,说说“我”为什么激动,“我”又在期待什么。
    4. (4) 本文的标题“我和未来没有擦肩而过”有怎样的含义?请联系全文做简要分析。
三、综合题(共10分)
  • 12. 没有“和”的滋养,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没有“和”的润泽,就没有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班级将开展“以和为贵”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 (1) [活动一:用心推荐]班长正在征集本次活动的对联,请你从下面收集到的六个句子中,整理出两副对联,并写到相应的横线上。

      ①待人以公道谦和为贵    ②有容乃大心境宽    ③知书达理和为贵

      ④处事以仁爱宽容为怀    ⑤礼仪相待邻里亲    ⑥以和为贵万事顺

      上联:              下联:          

      上联:              下联:         

    2. (2) [活动二:大胆设计]为了使本次活动丰富多彩,你所在的小组已经设计了两种活动形式,请你再设计两种活动形式,以达锦上添花之效。

      活动一:“和”文化主题班会

      活动二:“以和为贵”演讲比赛

      活动三:

      活动四:

    3. (3) [活动三:论“和”意义]习近平主席反复向世界阐释中华“和”文化,郑重表达中国的“和平、和谐、合作”的外交准则。“和” 文化外交对中国及世界的发展有什么意义?请谈谈你的看法。(80字以内)
四、作文(50分)
  • 13. 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生活就是一次次的相遇,一场场的离别。其实在成长的路上,总有些东西一直陪伴着你,支撑着你,给你启迪,给你鼓励:也许是一句贴心的话语,一个理解的眼神:也许是一束温暖的阳光,一棵无名的小草……请以 “   ▲   一直都在”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写完整。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少于600字。③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