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石家庄市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4次月...

更新时间:2021-08-26 浏览次数:63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下列食物中富含糖类的是(   )
    A . 豆腐丝 B . 玉米饼 C . 炒菠菜 D . 红烧肉
  • 2.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 用聚氯乙烯塑料做食品包装袋 B . 夜晚发现家中燃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C . 在汽油中加入乙醇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D . 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烹调食物
  • 3. 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稀释浓硫酸 B . 溶解蔗糖 C . 熄灭酒精灯 D . 检查装置气密性
  • 4. 如图所示是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锶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 . 锶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7. 62g C . ③所表示的粒子是Sr2+ D . ②和③所表示的粒子都属于锶元素
  • 5. 下列与水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水和面粉混合可以得到溶液 B . 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非常丰富 C . 活性炭在净水过程中起吸附和消毒作用 D . 化肥和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会污染水资源
  • 6. 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
    A . 制备:实验室用酒精燃烧的方法制取二氧化碳 B .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人体呼出气体中含有的氧气 C . 分离:用加入熟石灰研磨的方法分离氯化铵和氯化钙的混合物 D . 除杂:用加入适量铜再过滤的方法除去硝酸铜溶液中混有的硝酸银
  • 7. 图3的Ⅰ所示为80℃时将一定质量的甲溶液进行降温操作后的变化情况;图3的Ⅱ所示为t2℃时将13g固体乙加入10g水中的溶解情况;图4所示为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80℃的甲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 . 乙溶于水过程中一定吸收热量 C . 60℃时,13g乙在10g水中一定不能全部溶解 D . t2℃时分别将溶有等质量溶质的甲、乙饱和溶液降到t1℃所得溶液质量相等
  • 8.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铜丝导电 B . 粮食酿酒 C . 瓷碗破碎 D . 汽油挥发
  • 9. 近年来,很多城市都在开展“打赢蓝天保卫战”活动。下列做法不利于“保卫蓝天”的是( )
    A . 低碳出行 B . 植树造林 C . 露天焚烧垃圾 D . 使用清洁能源
  • 10. 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 . 用钛合金制人造骨 B . 用铁丝代替熔断的保险丝 C . 废旧电池随便丢弃 D . 发现有人触电马上用手把他拽走
  • 11. 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 . 晶体:氯化钠和松香 B . 氧化物:液氧和干冰 C . 合金:硬铝和黄铜 D . 合成材料:棉花和有机玻璃
  • 12. 下列实验操作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A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石蕊溶液

    证明无色溶液是盐酸

    B

    将粗盐加适量水溶解,过滤

    由粗盐(含少量泥沙)制得精盐

    C

    不再用力蹬时自行车停下来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

    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A . A   B . B   C . C   D . D
  • 13. 推理是学习理化知识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 . 铝比铁的化学性质活泼.所以铝比铁更容易与氧气反应 B . 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由原子构成的碳单质.所以碳单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C . 速度越大的物体停下来的距离越长.所以速度越快的物体惯性越大 D . 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弯折,所以光从空气进入水中会向水面方向偏折
  • 14. 如图所示实验方案能够实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
    A . 探究铁钉锈蚀的条件 B . 将烧杯中的两种物质混合,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 . 纸不脱落,验证大气压与水深度的关系 D . 验电器金属箔张开,验证异种电荷相斥
  • 15. 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水结冰后分子间距会变大 B . “沙尘暴”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 . “热胀冷缩”说明分子体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 . “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的缘故
二、综合题
  • 16. 实验室利用1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因浓度较大反应非常剧烈,不利于氧气的收集。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可达到减慢反应速率、方便收集氧气的目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物质X应为(选填“水”或“15%过氧化氢溶液”)。
    2. (2) 锥形瓶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反应停止时,收集到的氧气占集气瓶体积的四分之三,此时锥形瓶内的气体压强(选填“> ”“=”或“<”)集气瓶内的气体压强。
  • 17. 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 (1) 甲是蒸发食盐水的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不能采用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从食盐水中析出氯化钠晶体的原因是
    2. (2) 乙是制取蒸馏水的实验。从微观角度分析,由水蒸气转化为水的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比较烧瓶中和试管中水的硬度大小的操作是:各取等量烧瓶中和试管中的水于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肥皂水,振药,观察
    3. (3) 丙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若把燃烧匙插入瓶内太过缓慢(其他操作都符合题意),根据所观察到的。得出所测氧气体积大于空气体积的1/5。
  • 18. 理化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者广泛的应用。
    1. (1) 人体缺乏会引起夜盲症。
    2. (2) 火碱、生石灰和小苏打三种物质中.可作食品干燥剂的是
    3. (3) 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利用了洗清精的作用。
    4. (4) 关闭燃气开关灭火,运用的灭火原理是
    5. (5) “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是因为
  • 19. A~J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如图所示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A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Ⅰ是黑色固体,J可用作溶剂。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A的化学式为
    2. (2) 反应②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3. (3) 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鉴别B、G的一种操作方法是
  • 20.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是两种常见的碱,化学活动课上,同学们就这两种物质进行了以下探究。
    1. (1) 探究一:小组同学首先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

      实验过程中,甲、乙两支试管中都观察到了明显现象。其中乙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甲试管中加入CuSO4溶液前,后主要离子种类及个数比的变化如图所示.则“●”代表的离子是(填离子符号)。丙试管中无明显现象,同学们进一步进行了探究。

    2. (2) 探究二: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能否发生反应?

      [进行实验]如图所示,三颈烧瓶中充满二氧化碳气体,通过A颈往瓶内注入NaOH溶液,小气球变大。据此现象,小明得出结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能发生反应。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小明的结论不一定符合题意,理由是。于是小组同学通过C颈用注射器继续加入,观察到变大的气球又变小了,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3. (3) 探究三:

      [提出问题]探究一中反应后的丙试管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进行实验]取适量丙试管中反应后的溶液于丁试管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再滴加几滴酚酞溶液,观察到。由此可确定丙试管溶液中的溶质为NaOH和Na2CO3。判断所加入的BaCl2溶液已足量的方法是

    4. (4) [拓展交流]人若长期食用“镉大米”(镉含量超标)会致病;如图所示是水稻对镉的吸收率与土壤pH的关系。欲降低水稻对镉的吸收。下列物质中最适合被施用于稻田的是(选填序号)。

      a.硫酸钾

      b.烧碱

      c.熟石灰

      d.稀盐酸

三、计算题
  • 21.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某石灰石样品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已如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请计算:

    1. (1) m的值为
    2. (2) 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