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浦江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道...

更新时间:2021-07-26 浏览次数:136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 1. 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图是以隋朝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制作的年代尺,图中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其中③代表的历史事件是(   )

    A . 北周建立 B . 隋朝建立 C . 统一南北 D . 运河开凿
  • 2.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手《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出现这种社会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 . 王安石变法 B . 北宋推崇的重文轻武政策 C . 女真族崛起 D . 国家实行闭关自守的政策
  • 3. 某班举行辩论会,同学们的辩论题目中哪一个准确概括了两宋时期的特征(   )
    A . 盛世危机 B . 短暂繁荣 C . 帝国中兴 D . 政权并立
  • 4. 2021年是西藏的和平解放70周年。在新时代、新形势和新任务背景下,西藏纳入了“一带一路”建设总体布局,不仅赋予了西藏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而且使西藏有了更加清晰的发展方向。其实西藏早在元朝时就专门设置了机构加强对它的管辖,该机构是(   )
    A . 澎湖巡检司 B . 伊犁将军 C . 宣政院 D . 军机处
  • 5. 对比分析是学习历史的又一个重要方法。隋朝和元朝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封建王朝,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有(   )

    ①都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政权          ②都城都选择建立在我国的南方地区

    ③都开创了影响较深远的政治制度          ④都结束了长期分裂,实现了大一统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6. 清朝前期封建制度逐步衰落,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却得到了巩固和加强。下列属于康熙帝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加强做出贡献的举措是(   )
    A . 册封达赖五世 B . 收复台湾 C . 设置驻藏大臣 D . 雅克萨之战
  • 7. 美国大平原农场农业的特点有(   )

    ①以家庭农场为主    ②机械化作业     ③生产效率高          ④人均产量低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8. 安第斯山脉从山麓到山顶呈现出不同的自然景观,这种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 . 经纬度 B . 地势 C . 洋流 D . 气候
  • 9. 下列关于世界典型区域的环境特点,其中表述错误的是(   )
    A . 日本渔业发达,大力建设“海洋牧场” B . 马赛人在高原上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 C . 澳大利亚草原平坦辽阔,适合大面积发展畜牧业 D . 以色列水资源丰富,普遍种植水稻养活当地居民
  • 10. 蔚山今天之所以能发展成为世界著名汽车城,其自然原因是(   )
    A . 国家政策对汽车业的支持 B . 汽车生产、销售、服务产业链集中 C . 地理位置优越,毗邻港口 D . 汽车制造与教育、科技能紧密结合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共30分)
  • 11. 【鼎盛唐朝、开放发展】

    某校701班同学围绕“唐朝的繁荣与开放”的主题进行探究活动,请你一齐参与。

    【人物篇】

    语句一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语句二

    吾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

    【技术篇】

    【外交篇】

    世界上与唐朝交往的国家有七十多个。日本为学习唐朝的先进文化,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有500多人;朝鲜半岛上的新罗,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仿效唐朝建立政治制度;丝绸之路的和平使团、商队络绎不绝……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远方,同时唐代的宗教、舞蹈、绘画、食品、服装也吸纳了外来文化的精华,将中华文明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1. (1) 材料中的语句出自于唐朝哪个皇帝?语句体现了他怎样的治国思想?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出现了怎样的社会局面?
    2. (2) 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请依据图A和图B分别写出当时便于耕作和灌溉的生产工具名称。
    3. (3) 依据【外交篇】的材料,从范围、内容两个角度概括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4. (4) 综合上述材料的学习探究,谈谈你对唐朝出现鼎盛繁荣原因的认识。
  • 12. 【革旧立新、创新发展】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和进步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用胶泥刻字,然后用火烧制,使字模变硬。制版时,在一块四周有框的铁板上撒上松脂、石蜡和纸灰尘等。将烧制好的字模在铁板上排成版,用火将铁板中的松脂融化,将字版压平,这样就可以印书了”。

    材料二:明朝中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有突出的成就,科学技术著作、文学艺术成就辉煌。

    材料三:明朝以前,中国是世界上经济、科技最发达的国家,到了明朝中后期,中国的科学技术与西方相比仍互有长短,但到1840年以后中国科学技术已全面落后于西方了。

    1. (1) 指出材料一中科技发明的朝代、名称以及此项发明的科学家。
    2. (2) 写出下面表格中所列人物的成就作品。

      作者

      作品

      李时珍

      宋应星

      徐光启

      吴承恩

    3. (3) 造成“1840年以后中国科学技术全面落后西方”的结局与明、清时期统治者在思想文化领域分别推行的哪些措施有关?联系所学知识说明统治者推行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
  • 13. 【着眼自然、区域发展】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读下列三幅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一中的A是平原;A平原以气候为主,主要农作物是
    2. (2) 图二中A国大部分国土所在的山区是,简述该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
    3. (3) 图三中A所示国家是,该国东北部一座“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的城市是
    4. (4) “家住平原”、“与山为邻”、“傍水而居”启示我们创造独具特色的区域生活应该坚持什么原则?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