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嘉兴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末试...

更新时间:2021-07-26 浏览次数:240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图2所示的城市特色是(   )

    A . 文化艺术之都 B . 城市规划的典范 C . 著名的汽车城 D . IT新城
  • 2. 图3中序号所示区域与该地生产生活特色对应正确的是(   )

    A . ①——逐水草而居 B . ②——驯养羊驼和骆马 C . ③——用机器种庄稼 D . ④——耕海牧渔
  • 3. 图4为5°S左右安第斯山脉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景观变化示意图,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 经度的差异 B . 海陆位置 C . 地势的高低 D . 纬度差异
  • 4. 图5是唐戴帷帽女子骑马彩绘釉陶雕塑。从该文物中可获取的唐朝有(   )

    A . 高超的青瓷工艺 B . 文景之治的繁荣 C . 开放的社会风气 D . 繁荣的海上丝路
  • 5. “史诗互证”是研究中国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列诗句中描述唐玄宗在位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盛世景象的是(   )
    A .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B . 汉武雄图载史册,长城万里遍烽烟 C .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 .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沐州
  • 6. 宋太祖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后又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其目的是(   )
    A . 割断将领与地方联系 B . 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 C . 监察各州的地方官员 D . 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 7. 宋朝的市镇娱乐活动丰富多彩,当时百姓有可能经历的是(   )

    ①“瓦子”里观看杂技   ②听著名悲剧《窦娥冤》

    ③学唱戏剧《牡丹亭》   ④逛东京热闹非凡的夜市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8. 雍正年间“生齿殷繁(人口众多),土地所出,仅可赡给(仅能维持生计),偶遇荒歉,民食维艰……”。材料直接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问题是(   )
    A . 开垦荒地,促进农业发展 B . 灾害频发,贫富差距大 C . 重农抑商,商人地位低下 D . 人口增长快,粮食紧缺
  • 9. 在元朝时就早已出现为紧急文书提供快速便捷的服务。下列实物能够提供这一证据的是(   )
    A . 急递铺令牌 B . 元代火铳

    c.西夏铜牌

    D.锦衣卫印

  • 10. 《明太祖实录》中记载: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材料中的做法(   )
    A . 废丞相,削弱中央集权 B . 目的是加强皇权 C . 使国家权力集中到内阁 D . 减少了中央政务
  • 11. 历史学习注重“史论结合”。下列史实和推论的逻辑关系搭配正确的是(   )

    史实

    推论

    A

    筒车开始推广使用

    提高灌溉效率,促进宋代农业发展

    B

    郑成功收复台湾

    台湾正式纳入清朝的疆域版图

    C

    杯酒释兵权

    解除武将兵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D

    郑和下西洋

    目的是为了发展明朝海洋经济

    A . A B . B C . C D . D
  • 12. 某中学生在探讨图请活动的“闭关锁国”政策时,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   )

    ①对西方殖民者侵略活动曾起到一定的自卫作用

    ②因统治者担心国家主权受侵犯,危及自己的统治

    ③使明清时期的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④使当时社会的贫富分化更加严重,阶级矛盾尖锐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 13. 中巴合作,互利共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中国与巴基斯担合作的不断深入,两国拟在瓜达尔港和喀什之间修建一条铁路,主要用于输送石油。中巴铁路建设预计于2030年完成。

    材料二:巴基斯坦地处热带和亚热带,气候热干燥,年平均降雨量不到250毫米,是全球水资源最为紧张的36个国家之一。巴基斯坦以农业经济为主,盛产水果,素有“东方水果篮”之称。

    1. (1) 根据地图,描述瓜达尔港的海陆位置。
    2. (2) 中巴铁路的修建主要运输哪一地区的石油到中国?与原有的单靠海上运输方式相比,它的建成有什么优势?
    3. (3) 根据材料二,借鉴以色列的经验,给巴基斯坦发展农业提些合理化建议。
  • 14. 民族关系,重中之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碰撞交融】从整体来考察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规律,既有阶段性的友好,也有阶段性的战争。在和好阶段,双方都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好局面,尽量采取一些措施以求维持较长时间的和好;在战争阶段内,也有一些谋求和好的活动。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图片再现】

    1. (1) 根据材料,请列举宋朝时民族关系有“阶段性的和好”“阶段性的战争”的史实各一例。
    2. (2) 从上述三幅图中提取相关信息,运用史实分别说明当时中央政府是如何处理民族关系的?
    3. (3)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古代中央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并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