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

更新时间:2021-10-14 浏览次数:151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20分)
  • 1. 读下面诗句,完成题目。

    夜深沉,庭宁静鸟巢也被睡眠 lǒng 罩着

    从踌著的眼泪里

    从沉 yín 的微笑里

    从甜柔的羞怯和痛苦里

    把你心里的秘密告诉我吧

    1. (1) 加点字“怯”的正确读音是(   )
      A . qiè B . què
    2.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字。

      ①lǒng ②yín

    3. (3) 找出文中的一个错别字,并改正。

  • 2. 古诗文名句默写。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诵读诗文佳句,能让我们领略到丰富的内涵。读《天净沙·秋思》,我们从“夕阳西下,”中感受到作者漂泊他乡、无以为家的羁旅之苦;读《潼关》,我们从“,山入潼关不解平”中体会到诗人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读《次北固山下》,我们从“”中领悟到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未来必定更加美好的深刻哲理;读《夜上受降城闻笛》,我们从“”中体会到征人满怀愁绪的思乡之情;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我们从“”中感受到诗人梦境中仍想着报国杀敌的壮志;读《<论语>十二章》,我们从“ ”中认识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 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

    ⑴陈太丘与友期行

    ⑵不亦说乎

    ⑶未若柳絮因风起

    ⑷屠自后断其股

  • 4. 下列有关传统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闻道龙标过五溪”一句中的“龙标”指的是诗人王昌龄。古代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B . 家父、舍弟、拙作、敝人都是谦称,令尊、高寿、贵庚、大驾都是尊称。 C .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的“九日”指的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该日有登高、赏灯等风俗。 D .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二、阅读(50分)
  • 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那唐僧在马上,又唬得战战兢兢,口不能言。八戒在旁边又笑道:“好行者!疯发了!

    只行了半日路,倒打死三个人!”唐僧正要念咒,行者急到马前,叫道:“师父,莫念!莫念!你且来看看他的模样。”却是一堆粉骷髅在那里。唐僧大惊道:“悟空,这个人才死,怎么就化作一堆骷髅?”行者道:“他是个潜灵作怪的僵尸,在此迷人败本;被我打杀,他就现了本相。他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唐僧闻言,倒也信了;怎禁那八戒旁边唆嘴道:A.“师父,他的手重棍凶,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话儿,故意变化这个模样,掩你的眼目哩!”唐僧果然耳软,又信了他,随复念起。

    ………

    你看他忍气别了师父,纵筋斗云,径回花果山水帘洞去了。独自个凄凄惨惨,忽闻得

    水声聒耳。大圣在那半空里看时,原来是东洋大海潮发的声响。B.一见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

    1. (1) 这段文字节选自《西游记》第二十七回,讲述的是“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西游记》里有很多故事含有“三”字,请另举一个含“三” 的故事。
    2. (2) A处划线句表现了八戒怎样的性格? 智慧果敢的孙悟空竟然“腮边泪坠”,B 处划线句表现了孙悟空怎样的形象?
    3. (3) 整部小说写到孙悟空三次离开取经团队, 选段写的是其中的一次。 请写出孙悟空另一次离队时的表现, 结合选段说明他的成长变化。
  • 6.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想起母亲就想哭

    韩石山

    ①小时候,不怎么看得起我的母亲。她的漂亮,当年没有察觉;她的贤惠,更没有体会。只觉得她太糊涂,甚至可以说是愚蠢。再就是,嘴太笨。不说跟外人说话了,就是跟我说话,也像是理短似的,嗫嗫嚅嚅,没个痛快的时候。晚年她得了失语症,我一面心疼,一面又想,若她像我这样伶牙俐齿,虚说白道,什么病都可以得,也不会得这么个病。

    ②我家有些特殊,父亲在外省工作,每年只有短短的十几天假期,平日,家里是祖父祖母当家。母亲15岁嫁到我家,直到祖父母过世,一直是个小媳妇。祖父也有工作,在镇上的百货公司,家里实际当家的是祖母。祖母是继室,只比她大10岁,很严厉,说一不二,偶尔也会问我想吃什么,就让做顿什么,从来不会问她。她呢,只有做饭的份儿。这也是让我看不起的一个原因。

    ③上小学时,学校要个什么费用,多是跟祖父要,有时祖父不在家,也会跟母亲要。记得有次要买什么,三毛钱吧,我说五毛。母亲一面掏钱一面问:够吗?那一刻,一面后悔没有多说些,一面又暗暗埋怨母亲太糊涂,这么个小把戏也识不破。后来多次都是这样,不问别的,只说:够吗?

    ④大学毕业,迷上写作,有次在老家,要写篇散文,想写些小时候的事。便问母亲,当年我那样骗她,她就没一点感觉吗?我希望她说,她是感觉到了的,只是太爱我这个儿子,也就不点破。不料母亲瞪着那双美丽而略显痴愣的大眼,反问我:你那么小,就骗你妈吗?!弄得我一点情绪也没有,文章,只好不写了。

    ⑤上了中学离开家,每年只有假期才会回去。假期满了,临走的时候,不管给带什么好吃食,叮嘱的话只有一句:学好,甭惹事!晋南话,“甭惹事”读音如“baorasi”,听起来要多土有多土。这个时候,我常是脖子一拧,一脸地不屑。心想,“听党的话,报效祖国”,这样的话你不会说,“听老师的话,好好念书”,这样的话也不会说吗?

    ⑥直到我经历种种磨难,一事无成而身心疲惫,有时间回味自己大半生得失的时候,才悟出母亲那“学好,甭惹事”的教诲,是多么的简要,多么的贤明。“学好”等于指明了一条开阔而自律的前行之路,“甭惹事”等于避开了任何意外的伤害,平安地成长。前有引导,后有护佑,怎么能成不了一个好人,成就一番事业呢?淳朴而真挚的情感,是与神明相通的。可惜我只记住了前面两个字,而忽略了后面三个字,就是前面两个字,也只理解为学习好,落得蹭蹬大半生而无所作为。

    ⑦六十大几,母亲失语,每年我都要回去看望。她已说不成完整的话,只能说几个简单的词。一见面,冲我笑笑,眼里就溢出了泪水,然后呜呜地叫着,低头往我怀里撞。这个时候,我也忍不住流下泪来。撞上几下,抬起头,仰起脸,瞪着那双依然美丽却更显痴愣的大眼,撇撇嘴角,突兀地就是一句:好!明明该是一句问话,说出来却是感叹,只有我能听出,这是她那句贤明的教诲的缩略,说全了该是:你学好了吗,惹事了吗?这时我只有重重地说:妈,好着哩!她明白了我的意思,点点头。扶她在沙发上坐下,此后一句话也不说,只是静静地听我和父亲谈话。隔上一会儿,她指指厨房,示意父亲,该给我做饭了。

    ⑧想想自己这一生,妻子儿女都没什么对不起的地方,最最对不起的,该是我那贤明而略显糊涂的母亲。

    ⑨如今我也老了,一想起母亲就想哭。

    (选自《文艺报》2018年9月10日,有删改)

    1. (1) 结合文章, 补全下表中的内容或“我” 对母亲的情感与态度。

      内容

      “我”对母亲的情感与态度

      写母亲“嘴太笨”, 在家里没有地位

      “我” 暗暗埋怨母亲的糊涂

      “我”心疼母亲,心生愧疚

    2. (2) 母亲最简单的话语常寄寓最深刻的情感和最朴质的人生哲理。史铁生的母亲总把“好好儿活”挂在嘴边,文中的母亲总把“学好,甭惹事”挂在嘴边。通读全文,分别说说“学好”和“甭惹事”各包含了怎样的意思。
    3. (3) 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史铁生在《秋天的怀念》中精选动词,展现出母亲的心理活动和性格形象。本文中也有这种方法的使用,请模仿示例,赏析第⑦段画线句加点词的妙处。

      [示例]“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通过写母亲见“我”极端暴躁时“躲”这一个动作,写出了母亲不想打扰我,不想再次激怒我的心理,体现出母亲对我的关心和她的良苦用心。

    4. (4) 文章中作者评价母亲是一个“贤明而略显糊涂的母亲”, 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观点请结合文章说明理由。
  • 7.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秋天的况味

    林语堂

    ①秋天的黄昏,一人独坐在沙发上抽烟,看烟头白灰之下露出红光,微微透露出暖气,心头的情绪便跟着那蓝烟缭绕而上,一样的轻松,一样的自由。不转眼,缭烟变成缕缕的细丝,慢慢不见了,而那霎时,心上的情绪也跟着消沉于大千世界,所以也不讲那时的情绪,而只讲那时的情绪的况味。待要再划一根洋火,再点起那已点过三四次的雪茄,却因白灰已积得太多而点不着,乃轻轻一弹,A烟灰静悄悄的落在铜垆上,其静寂如同我此时用毛笔写在中纸上一样,一点的声息也没有。于是再点起来,一口一口的吞云吐雾,香气扑鼻,宛如红倚翠偎香在抱的情调。于是想到烟,想到这烟一股温煦的热气,想到室中缭绕暗淡的烟霞,想到秋天的意味。

    ②这时才忆起,向来诗文上秋的含义,并不是这样的,使人联想的是肃杀,是凄凉,是秋扇,是红叶,是荒林,是萋草。然而秋确有另一意味,没有春天的阳气勃勃,也没有夏天的炎烈迫人、也不像冬天之全入于枯槁凋零。我所爱的是秋林古气磅礴气象。有人以老气横秋骂人,可见是不懂得秋林古色之滋味。在四时中,我于秋是有偏爱的,所以不妨说说。

    ③秋是代表成熟,对于春天之明媚娇艳,夏日的茂密浓深,都是过来人,不足为奇了。所以其色淡,叶多黄,有古色苍茏之概,不单以葱翠争荣了。这是我所谓秋天的意味。大概我所爱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时暄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也未陷入凛冽萧瑟气态,这是最值得赏乐的,B那时的温和,如我烟上的红灰,只是一股熏熟的温香罢了。或如文人已排脱下笔惊人的格调,而渐趋纯熟练达,宏毅坚实,其文读来有深长意味。这就是庄子所谓“正得秋而万宝成”结实的意义。在人生上最享乐的就是这一类的事。比如酒以醇以老为佳。烟也有和烈之辨。雪茄之佳者,远胜于香烟,因其味较和。倘是烧得得法,慢慢的吸完一支,看那红光炙发,有无穷的意味。

    ④大概凡是古老,纯熟,熏黄,熟练的事物,都使我得到同样的愉快。如一只熏黑的陶锅在烘炉上用慢火炖猪肉时所发出的锅中徐吟的声调,或如一本用过二十年而尚未破烂的字典,或是一张用了半世的书桌,或如看见街上一熏黑了老气横秋的招牌,或是看见书法大家苍劲雄浑的笔迹,都令人有相同的快乐。

    ⑤人生世上如岁月之有四时,必须要经过这纯熟时期,如女人发育健全遭遇安顺的,亦必有一时徐娘半老的风韵,为二八佳人所不及者。使我最佩服的是邓肯的佳句:“世人只会吟咏春天与恋爱,真无道理。须知秋天的景色,更华丽,更恢奇,而秋天的快乐有万倍的雄壮、惊奇、都丽。我真可怜那些妇女识见偏狭,使她们错过爱之秋天的宏大的赠赐。”若邓肯者,可谓识趣之人。

    (选自《中华散文》,有删改)

    1. (1) 下列说法,符合文义的两项是(  )。
      A . 只有在抽烟时,作者才能真正感受到秋天的况味。 B . 四时之中,作者最爱秋,其原因是秋天最适合寻欢作乐。 C . 因为作者所处环境与心绪特别,他对秋的感受就与传统诗文不一样了。 D . 二八佳人之所以不及半老徐娘,是因为他们见识褊狭。 E . 文章在构思上一反传统的思维定势,赋予了秋天以一种新的成熟的意味, 这不仅拓宽了本文的思路, 而且带给了读者新奇感。
    2. (2) 新奇精妙的比喻使得林语堂的文章充满了亲切、 闲适的气息。 请在两句画线句中任选一句,从修辞的角度品味这种语言特色。

      我选择( )句,.........................................................................

    3. (3) 结合文章,完成对话。

    4. (4) 这篇文章托物言志,借“秋”表达对人生的看法。你能否从中品出一些人生哲理来?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感悟。
  • 8.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

        吕蒙入吴王劝其学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俄而惊起,众人皆问之。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论世祚①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精穷极妙,未该玄②言,政③空诵其文耳。”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世祚:指国运。②玄:深奥。③政:只,仅仅。

    1. (1)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吕 蒙 入 吴 王 劝 其 学 乃 博 览 群 籍 以 《易》 为 宗

    2. (2) 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②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3. (3) 甲文中作者概括了做人和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 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字,对比鲜明。
    4. (4) 乙文中吕蒙的好学体现在哪些地方? 用自己的话回答。

      正所谓“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不同的人品秋天,品出的味道不尽相同。

      是呀!“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丝丝心欲碎,应是悲秋泪”……这些都是“向来诗文上”的秋。“向来诗文上秋的含义”就是指但林语堂认为“秋确有另一意味”,他所感受到的“秋天的况味”是,真是别有一番韵味!无论我们从季节和时岁的变化中感悟出什么, 这些感悟里都蕴藏着我们的人生。

    5. (5) 读了甲、乙两篇文章, 你有什么启发?说说理解。
  • 9.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梅花

    罗邺①

    繁如瑞雪压枝开,越岭吴溪②免用栽。

    却是五侯③家未识,春风不放过江来。

    【注释】①罗邺:晚唐诗人,有建功立业之志。屡试不第,先后辗转于幕府,晚年远赴塞北。②越岭吴溪:泛指江南的山岭溪畔。③五侯:指帝京显贵。

    1. (1) 首句以“瑞雪”喻梅花,突出了梅花的特点。
    2. (2) 请结合全诗,分析最后两句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写作(46分)
  • 10.     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英雄联盟、王者荣耀、穿越火线、绝地求生……”这些游戏占用了他们大量的业余时间。 请你写一则倡议书, 呼吁大家放下游戏,把时间和精力放到学习和阅读上来。(不要求格式,只写正文,100字左右)

    倡议书

  •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 按要求完成作文。

        亲爱的同学,步入中学已有一个学期了。你新认识了哪些人,他们有怎样的特点?

    你又遇到了哪些事,让你无法忘怀?这些人,这些事,都是一朵朵鲜艳的小花,点缀了你的中学生活,让你的中学生活充满无限趣味。

    请以《拾起一朵小花》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