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1-07-14 浏览次数:147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小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 1. 589年,隋朝完成统一。下列有利于当时隋朝统一的条件有(    )

    ①南北朝后江南经济的发展    ②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的交通

    ③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的大交融        ④北周改革日益强大,陈朝的日益腐朽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2. 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为了弘扬民族文化,2016年2月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在众多唐代诗人中,诗作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被称为“诗仙”的是(    )
    A . 李白 B . 杜甫 C . 白居易 D . 王维
  • 3. 唐朝时有位阿拉伯人来到中国江南农村游历。他可能看到的景象是(    )

    ①小溪旁筒车把溪水送进田里    ②有的农民扶着曲辕犁在耕田

    ③有的农民在秧田里插占城稻    ④有的农民在地里收获花生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①②③
  • 4. 促使唐朝由盛转衰、逐渐走向衰亡的因素有(    )

    ①安史之乱    ②藩镇割据    ③宦官专权    ④开放的社会风气

    ⑤五代十国的更替与分立    ⑥黄巢起义

    A . ①②③⑥ B . ①②④⑤ C . ①②③⑤ D . ①③④⑤
  • 5. 下列关于“五代十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五代”的五个政权都在黄河流域 B . “十国”都在南方 C . 这一时期南方地区经济有一定发展 D . 北汉政权地处北方
  • 6. 下列关于两宋时期少数民族首领和其所建立政权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 阿保机—契丹 B . 铁木真—辽 C . 阿骨打—金 D . 元昊——西夏
  • 7. 《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试行。”宋初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
    A . 削弱知州权力 B . 削弱宰相权力 C . 加强中央集权 D . 提高行政效率
  • 8. 下列不属于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原因的是(    )
    A . 南宋军民英勇的抗金斗争 B . 南宋王朝对金屈膝投降 C . 金朝统治者留恋北方生活 D . 南宋抗金将领岳飞被害
  • 9. 著名抗金英雄岳飞所写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词中的“匈奴”指的是(    )
    A . 匈奴 B . 女真族 C . 契丹族 D . 党项族
  • 10. “苏湖熟,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临安的商业超过东京,反映的是中国古代(    )
    A . 经济重心的南移 B . 商业的繁荣 C . 手工业的进步 D . 农业的发展
  • 11. (2020七下·海城月考) 据记载,宋代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常达十万斤以上,价值高达数十万贯。中国商人和商船取代波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导力量。材料反映了宋代(   )

    A . 农业繁荣 B . 手工业兴旺 C . 海外贸易发达   D . 文化昌盛
  • 12. 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北宋都城东京,体验宋朝人一日生活,我们不能做到的事是(    )
    A . 挂年画,贴“桃符” B . 坐牛车,住邸店 C . 逛“瓦子”,吃玉米 D . 游夜市,喝冷饮
  • 13. 对下列历史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

    ①忽必烈继承汗位    ②南宋灭亡    ③蒙古灭金

    ④元朝建立    ⑤铁木真统一蒙古

    A . ⑤①③④② B . ⑤③①②④ C . ⑤③①④② D . ⑤①③②④
  • 14. 根据下列人物归类标准,与阎立本、吴道子属于同一类的是(    )
    A . 张择端 B . 颜真卿 C . 关汉卿 D . 李白
  • 15. 宋元时期的社会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处于当时世界文明的高峰。下列史论不能反映宋元时期特征的是(    )
    A . 宋朝初年的重文轻武政策有利于北宋政权的稳定 B . 苏轼的词深刻反映了北宋灭亡给人们带来的灾难 C . 关汉卿是元杂剧作家中最负盛名的 D . 元朝的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影响深远
  • 16. 剧院正在上演一部古典名剧,舞台上“血溅白练,六月飞雪”,请据此情节找出这部剧本的原著(    )
    A . 《单刀会》 B . 《周公摄政》 C . 《西厢记》 D . 《窦娥冤》
  • 17. (2017七下·海安期中)

    下图内容记载的科技成就是(    )

    A . 造纸术 B . 活字印刷术 C . 造船技术 D . 指南针
  • 18. 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同学从图书馆借来《明朝宰相制度的终结》《锦衣卫特务机构》《“八股取士”制度考》等书,准备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他选择的论文题目应该是(    )
    A . 略谈明朝的君主专制 B . 叙说明朝的对外交往 C . 简论“闭关锁国”政策 D . 浅论明朝的文化政策
  • 19. “看我抓一把中药服下一帖骄傲”“让我来调个偏方专治你媚外的内伤”,这是周杰伦演唱的中国风系列歌曲《本草纲目》中的歌。下列对于图书《本草纲目》说法错误的是(    )
    A . 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B . 是明朝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写的 C . 曾被译为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D . 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 20. 明朝曾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但最终也走向了灭亡。导致明朝灭亡的原因是(    )

    ①吏治腐败    ②财政危机    ③农民起义    ④吴三桂降清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
  • 21.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赞颂的是(    )
    A . 戚继光抗倭 B . 郑成功收复台湾 C . 康熙帝抗俄 D . 岳飞抗金
  • 22. 清朝李祖陶说:“今人之风,一涉笔惟恐触碍于天下国家……人情忘风觇(看,窥视)景,畏避太甚。见鳝而以为蛇,遇鼠而以为虎。消刚正之气,长柔媚之风。”上述社会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清王朝实行(    )
    A . 廷杖制度 B . 八股取士 C . 锦衣卫 D . “文字狱”
  • 23. 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下列事件能够体现这一愿望的是(    )

    ①郑和下西洋    ②雅克萨之战    ③设置驻藏大臣    ④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24. 下列关于闭关锁国政策表述,错误的是(    )
    A . 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B . 闭关锁国严厉限制对外贸易 C . 闭关锁国导致中国对外贸易断绝 D . 闭关锁国推行近两百年,导致了中国落后
  • 25. 我国古代文化灿烂辉煌,各个时代都有独特的文学艺术成就。古典小说创作高峰出现在(    )
    A . 西汉 B . 两宋时期 C . 隋朝 D . 明清时期
二、辨析改错题(每小题2分,共8分。)
  • 26.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用“正确”“错误”表示,并加以改正。
    1. (1) 唐玄宗时期,鉴真第六次东渡成功抵达日本,传授佛经,主持修建唐招提寺。
    2. (2)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巨著。
    3. (3) 明代科学家徐光启编著了《齐民要术》,对我国古代的农业生产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在农学方面的创新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总结。
    4. (4) 1279年,鲜卑族建立的元朝完成了统一,再次实现全国范围的大一统。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27小题14分,28小题12分,共26分)
  • 27.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和汉族共同谱写了中华民族的绚丽华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夏四月丁酉(即贞观四年四月),御(皇帝出行)顺天门,军吏执颉利(颉利:突厥首领)以献捷(古代打胜仗后进献俘虏)。自是西北诸蕃咸请上尊号为“天可汗”,于是降玺书(皇帝下诏的书)册命其君长,则兼称之。

    ——《旧唐书》

    材料二:尽管澶渊之盟常给人以“城下之盟“的印象,但基本内容还是平等的。…且和平实现后,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辽朝也借此获得其必需物品,因而对双方都是划算的。

    材料三:驻藏大臣督办藏内事务,应与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平等。廓尔喀、布鲁克巴等外番部落,如有禀商地方事件,俱由驻藏大臣主持。驻藏大臣每年五六月间奏明,轮流一人前往后藏巡视边界,操阅番兵。

    1. (1) 材料一中“天可汗”是谁?他为什么得到此尊号?
    2. (2)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澶渊之盟的“基本内容”有哪些?结合材料说明其积极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驻藏大臣具有哪些职权?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朝前期还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 2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美国大美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材料二:明清思想家顾炎武曾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1. (1) 材料一中所说的考试制度始于何时?这种官员的选拔依据主要是什么?
    2. (2) 你认为科举制度产生了哪些积极的影响?
    3. (3) 材料二中,顾炎武为什么要抨击科举制度?
四、 <img width=135 height=71 src="file:///D:\软件解压后\导卷工具20210625-1-3.0.7.2\导卷工具20210625-1-3.0.7.2\Debug\uploadfile\637614466324155294130.png" v:shapes="组合_x0020_76 组合_x0020_63 任意多边形_x0020_62 组合_x0020_65 任意多边形_x0020_64 组合_x0020_67 任意多边形_x0020_66 组合_x0020_69 任意多边形_x0020_68 组合_x0020_71 任意多边形_x0020_70 组合_x0020_75 任意多边形_x0020_72 文本框_x0020_73 文本框_x0020_74"> 分析与探究(本大题共16分)
  • 2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的繁荣是在隋的基础上不断继承创新的结果。……唐承隋科举制并有所变革,使大批出身庶族的才俊之士得以进入仕途,为唐代文化带来新的面貌。唐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时代精神。唐朝与突厥、吐蕃等民族频繁交往,各少数民族的文化,经过吸收、改造、创新,成为唐文化中色彩绚烂的成分。

    材料二:唐高宗时,吐蕃从内地引进了蚕种。唐朝还派酿酒、制碾硙、造纸墨的工匠到吐蕃传授技艺。……吐蕃还通过互市,向唐朝购买茶叶、丝绸等物品,吐蕃的马和形制优美奇异的金银器等物品不断地传到内地。

    材料三:贞观、显庆年间,唐朝曾三次派王玄策出访印度。除了官方的使节往来外,民间自发的商贸、文化交流活动也极为频繁,李勉做广州刺史时,广州每年来华的外国商人,至少也在80万以上。阿拉伯旅行家麦斯俄迭说:“广府城人烟稠密,仅仅统计伊斯兰教人、基督教人、犹太教人和火袄教人,就有20万。”

    1. (1) 根据材料一,分析唐朝繁荣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与吐蕃交往的特点。列举唐朝与吐蕃交往的史实一例。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表现。
    4. (4)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唐朝的发展对今天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