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

更新时间:2021-07-12 浏览次数:120 类型:期中考试
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 1. 1949年《人民日报》中刊载的一篇文章中写道:“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真正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该文评述的是(    )
    A .   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 B . 十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 .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2. 习近平主席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用身躯堵枪眼,为部队开辟通路”的特级英雄黄继光的英勇事迹发生在(    )
    A . 北伐战争时期 B . 抗日战争时期 C . 解放战争时期 D . 抗美援朝时期
  • 3.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进行了土地改革运动、抗美援朝战争、和平解放西藏。这三大事件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 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B . 壮大人民军队的力量 C . 完成我们祖国的统 D . 中国登上世界的舞台
  • 4. 原位干青岛沈阳路25号的阳本印染厂是民国时期青岛四大工业巨头之一。1954年6月1日,政府批准阳本印染厂为青岛市第一批第一家公私合营企业。我国在公私合营中采取的创造性举措是(    )
    A . 建立生产合作社 B . 政企分开 C . 赎买政策 D . 无偿征收
  • 5.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靠各行各业人们的辛勤劳动。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其中石油战线的代表人物是(    )
    A . 雷锋 B . 孔繁森 C . 王淦昌 D . 王进喜
  • 6. 1949年10月,面对新中国的诞生,诗人胡风以一句“时间开始了”表达了自己的心声。对于无数人来说,1978 年召开的中一届三中全会意味着“时间又开始了”!下列对这两个“时间又开始了”认识正确的是(    )
    A .   前者彻底消灭了中国的封建残余 B . 前者使中国的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 C . 后者提出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 后者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 7. 小云同学正在参加知识竞赛,主持人提示的内容是:为十届三中全会奠定了思想基础。下列是对提示内容的正确回答的是
    A . 开展“文化大革命” B . 新文化运动 C .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D . 南方谈话
  • 8. 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 . 实行企业公私合营 B . 增强企业活力 C . 打破企业垄断 D . 增加企业职工收入
  • 9. 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下列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的会议是(    )
    A . 中共十二大 B . 中共十三大 C . 中共十四大 D . 中共十五大
  • 10. 十九大报告:“……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报告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B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不平衡发展之间的矛盾 C .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D .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三、问答题(5分)
四、材料解析题(25 分)
  •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 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这

    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只有钢铁等基础工业发展了,机器制造业的原料增多了,轻工业的装备才能保证……同时当时的国际环境也急需我们尽快建立强大的军事工业,以增强国防力量。

    材料二   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的地位

    项目

    公有经济

    私有经济

    工业总产值

    100%

    0

    商品零售额

    95.8%

    4.2%

    材料三   1958年10月 25日,山东省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1. (1) 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的什么状况? 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国政府提出了什么方针?
    2. (2) 材料二反映了我国的经济成分有何特点?  这与哪一事件有关?
    3. (3) 材料三中的“新乐园”在当时指什么? 简要分析它出现的原因。
    4. (4)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 23. 阅读 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材料二   1978 年年底,中央在京召开会议;“拨乱反正”求真理,“两个凡是”被抛弃;解放思想讲实际,工作重心大转移。经济建设是中心,改革开放始兴起,“三中全会”了不起,中国进入新时期。

    1. (1) 材料一反映了哪-会议的内容? 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意义?
    2. (2) 材料二中的会 议指的是哪一会议? 请你列举两例此次会议后我国开启改革开放的举措。
    3. (3) 结合上述材料及问题,请你谈谈我国应如何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