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

更新时间:2021-07-17 浏览次数:133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 1. 杨凯在《中国梦的方位》中说:“.... 一路走到1949年,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中国人民站起来,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这里的“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是指(   )
    A .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 D .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2. 烟标是一门艺术,方寸之间展示出历史文化和科技的综合形态。下图所示的烟标反映了(  )

    A . 农民分到了土地、农具和牲畜 B . 土地改革在新解放区刚刚开始 C . 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 D . 广大农民过着比较富裕的生活
  • 3. “精准扶贫”是当前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它体现了党和政府始终重视“三农”的一贯原则,这一原则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最典型的表现是(   )
    A . 和平解放西藏 B . 进行抗美援朝 C . 实行土地改革 D . 开展第一个五年计划
  • 4. (2019八下·孝南月考)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1952年让农民产生“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原因是(    )
    A . 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 . 农民走上了集体化道路 C . 农村停产闹革命 D . 农村实行“大包干”
  • 5. 小明在自主学习时收集了下列图片,符合这些图片主题的是(  )

    A . 新中国经济的发展 B .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 . 三大改造的实行 D . 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 6. 1953年是中国经济史上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时起,中国人熟悉了一个经济术语:“五年计划”。以下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③武汉长江大桥建成④港珠澳大桥全线通车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7. “十三五”规划是2016~202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在各族人民共同的努力下,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已取得显著成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经济奇迹,初步奠定我国工业化基础是在(   )
    A . 解放战争时期 B . 土地改革时期 C . “一五”计划时期 D .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
  • 8. 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对“一五”计划历史解释的是(   )
    A . 1953年初,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B . “一五”计划期间,北京电子管厂建成投产 C . “一五”计划期间,先后施工一万多个工业项目 D . “一五”计划为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同仁堂的经理乐松生顺应历史潮流,积极配合社会主义改造,同仁堂在生产、销售、开发等方面都有进一步发展。国家对同仁堂的改造形式是(   )
    A . 公私合营 B . 互助合作 C . 自主经营 D . 强制没收
  • 10. 1956年陈云作了《建设规模要和国力相适应》的讲话。他说:“建设规模大小必须和国家财力物力相适应。适应和不适应,这是经济稳定或不稳定的界限,当然如果保守了,妨碍了建设应有的速度也不好,但是,纠正保守比纠正冒进要容易些。”围绕这一观点,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 体现了中共八大会议精神 B . 反映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 . 总结了“一五”计划的经验 D . 在以后的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贯彻
  • 11. (2021八下·武城月考) 如图是小明在复习时绘制的时间轴,梳理出了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的基本脉络。其中,全面大规模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开始的标志事件是(   )

    A . 开国大典 B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C . 中共八大的召开 D . 三大改造的完成
  • 12. “不动摇,不折腾”是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讲话中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其中“不折腾”是吸取了建国以来历史事件的教训。其中不应该包括(  )
    A . 农业合作化运动 B . “大跃进”运动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文化大革命”
  • 13. (2021八下·武城月考) “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空前劫难,对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 右倾错误长期存在的结果 B . 民主法制不健全 C . 毛泽东对形势错误的认识与判断 D . 林彪、江青等野心家的推波助澜
  • 14. (2020·聊城) 下面是1953年12月发表在《解放日报》的漫画《小农经济好比“看鸭船”,一碰就翻》。该漫画意在说明开展下列哪一运动的必要性?(   )

    A . 农业合作化运动 B .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 土地改革运动 D . 工业化建设运动
  • 15. 习近平曾经这样评价一位社会主义探索时期涌现的英模:“是县委书记的榜样,也是全党的榜样。鼓舞我们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强大思想动力,永远是激励我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你认为这位英模是(   )
    A . 王进喜 B . 焦裕禄 C . 雷锋 D . 邓稼先
  • 16.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转折”体现在(    )
    A . 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B . 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 C . 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 . 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
  • 17. (2021·河南模拟) 下面漫画作者意在说明(    )

    A . 社会主义建设遭遇挫折 B . 人民的生产热情空前高涨 C . 经济建设要尊重客观规律 D . “大跃进”遏制“浮夸风”的蔓延
  • 18. 今天的凤阳农民彻底告别“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停就逃荒”的贫困状态,走向富裕主要是因为( )
    A . 土地改革完成 B . 走合作化道路 C . 参加了人民公社 D . 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9. 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打破“铁饭碗”和职工“下岗”等现象,已经不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这主要与我国的哪项重大变革有关( )
    A . 加强民主建设 B . 农村经济改革 C . 建立经济特区 D . 国有企业改革
  • 20. “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做主人,今又责任分田致富奔小康”。对联中的两次“分田”指的是( )
    A . 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社 B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 . 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21. (2019·潍坊) 观察下图,形成图中所示现象的原因是(   )

    A . “一五计划”的实施 B . “三大改造”的完成 C . 农村改革的成功 D . 经济特区的建立
  • 22. (2019八下·鹿邑期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其中海南岛属于这一格局中的(   )
    A . 经济特区 B . 沿海开放城市 C . 沿海经济开放区 D . 内地
  • 23. 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邓小平,邓小平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之所以这样评价是因为邓小平( )
    A . 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B . 为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C . 为中国的外交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D . 实行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 24. (2019八下·灌阳期中) 以下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正确时间顺序是( )

    ①邓小平理论    ②“三个代表”    ③科学发展观    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②④ C . ④①②③ D . ②①③④
  • 25. (2020·南县) 独具时代特色的流行词汇是社会发展的一个个坐标,以下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主要热词,其中属于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是(   )
    A . 新中国   土地改革  “最可爱的人” B . 总路线  三面红旗  “人民公社好” C . 红卫兵   阶级斗争  “停课闹革命” D . 中国梦  精准扶贫  “两个一百年”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三、材料解析题(每题8分,共40分)
  • 31. 历史图片是历史场景的形象呈现,是历史过程的真实记录,结合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 (1) 图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的世界历史意义是什么?
    2. (2) 图二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什么事件?这个事件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 (3) 图三反映了我国建国初期的什么事件?这一事件的实现有什么影响?
  • 32.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1957年工业生产情况简表。

    工业生产发展情况

    中国

    英国

    美国

    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速度

    18%

    4.1%

    2.8%

    增产400万吨钢所用时间

    5年

    24年

    15年

    材料二  到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业合作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加入手工业合作社的人数占手工业者总数的91.7%;全国私营工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人数的8%,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中国大地上流行的歌曲《社会主义好》,歌词为:“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建设高潮。”

    1. (1) 材料一反映的现象是什么?简要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 (2) 材料二所说的事件的实行反映了我国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遇到怎样的严重失误?
    4. (4) 结合材料及所学,三大改造完成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 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6月,中共中央通过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土地改革的决议,实行土地改革是为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材料二 1993年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讨论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重大问题,并作出如下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采取切实措施。

    ——摘编自新华社网

    材料三   经过全党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讲话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中央人民政府为开展土地改革所颁布的法令,并概述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变化历程。
    2. (2)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方针?
    3. (3)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实现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任务,首次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在哪次大会上?
    4. (4)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你认为推动我国经济建设不断取得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 3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它是伟大的历史转折”

    材料二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祖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阵阵风帆”。

    ---《春天的故事》

    1. (1) 材料一中的“光辉的起点”指的是党的哪一重大会议?“新的伟大革命”指的是在此次会议上作出的什么伟大的历史决策?
    2. (2) 材料二的歌词中“在中国的南海画了一个圈”这个圈指什么? “神话般崛起座座城”中最具代表性也被称为对外开放的“窗口”的城市是?
    3. (3) 材料二歌词中“有一位老人在祖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是什么事件?
    4. (4)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不断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 35. 中共十九大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镌刻下新的历史标注,让我们回顾历史,感受党的丰功伟绩。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82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小平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

    材料二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深刻指出:“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的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

    材料三   习近平主席2013年11月2日发表讲话:中国人民正在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实现中国梦,我们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发展任重道远。解决发展问题、改善民生仍是我们的第一要务。……中国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1. (1) 材料一中“走自己的路”指的是党最终找到了一条什么正确道路在探索这一道路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什么理论
    2. (2) 材料二中阐述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在哪一次会议明确提出的“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3. (3) 材料三中的“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第二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4. (4) 根据上述几则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作为青少年,怎样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