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湘潭市2021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更新时间:2021-08-23 浏览次数:158 类型:中考真卷
一、选择题
  • 1. 2021年,四川三星堆遗址再次因出土的青铜神树、纵目青铜面具等独具地方特色的文物而引起广泛关注。该遗址其实也发现了如青铜尊、青铜鼎、玉璋、玉琮、玉壁等与黄河流域一致的文物,而浙江良诸遗址也曾出土了与之造型相似的玉琮。以上现象说明( )
    A . 古蜀文化相对先进 B .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C . 审美观念趋向同一 D . 南北文化渐趋一致
  • 2. 汉代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提出“治未病”理论的医学著作是( )
    A . 《伤寒杂病论》 B . 《史记》 C . 《千金方》 D . 《本草纲目》
  • 3. 《太平广记》载:不论士举子,皆以科举“建功树名,出将入相”。该现象始于( )
    A . 西汉 B . 隋唐 C . 两宋 D . 明清
  • 4.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说:“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于是他组织参与了( )
    A . 查禁鸦片,虎门销烟 B . 力陈变法,推行维新 C . 组织起义,推翻清朝 D . 宣传礼教,主张复辟
  • 5. (2019·烟台) 1901年,有报纸刊登了一篇评论,愤怒地指出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该评论与下列哪一条约的签订有关(    )
    A . 《南京条约》 B . 《马关条约》 C . 《北京条约》 D . 《辛丑条约》
  • 6. 以下对民国初年社会生活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 )
    A . 辛亥革命后,仍然有人蓄辫 B . 新式婚礼取代传统婚礼成为主流 C . 公众场所已无传统长袍马掛的身影 D . 即使在偏远乡村,过年也不再向长辈头行礼
  • 7. 下图反映了我国某时期公私经济成分比例。与此现象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土地改革全部完成 B . 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展 C .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 . 国民经济调整到位
  • 8. 扎根兰考,为改变当地落后面貌躬尽,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的是( )
    A . 雷锋 B . 焦裕禄 C . 王进喜 D . 邓稼先
  • 9. 它是欧洲文明的摇篮,奥林匹克的故乡,“它”是( )
    A . 古代埃及 B . 古代巴比伦 C . 古代希腊 D . 古代罗马
  • 10.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 《汉漠拉比法典》是古代埃及留给人类的宝文化遗产 B . 《十二铜表法》属于万民法 C . 《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D . 《拿破仑法典》维护了封建专制制度
  • 11. 以人文主义为核心,要求打破教会束缚的思想解放运动是( )
    A . 文艺复兴 B . 启蒙运动 C . 新文化运动 D . 社会主义运动
  • 12. 1689年某国通过的一部法案规定:“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实施之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据此推断该国家是( )
    A . 日本 B . 德国 C . 法国 D . 英国
  • 13. 1921年,苏很政府以根食税代普余粮征集制,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这反映了当时苏俄正在实施( )
    A . 新经济政策 B . 斯大林模式 C . 赫鲁晓夫改革 D . 戈尔巴乔夫改革
  • 14. 下表反映了1929~1931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对此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

    1929-1930年

    1930-1931年

    烟煤业

    -12.3%

    -1.91%

    金属矿业

    -6.6%

    -18.3%

    制造业

    -7.2%

    -11.3%

    A . 国家不断降低工资标准 B . 美国正在调整产业结构 C . 经济危机程度不断加深 D . 世界大战破坏国家经济
  • 15. 20世纪以来,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比重下降,石油比重上升,这源于哪一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 )
    A . 蒸汽机 B . 发电机 C . 内燃机 D . 计算机
  • 16. 下图雕塑立于联合国门前,名为《(扭曲的手枪》,其旨在呼呼( )

    A . 和平 B . 发展 C . 平等 D . 团结
  • 17. 下列考古成就中,对研究三国时期历史具有重要意义的是
    A . 宁乡四羊方尊 B . 长沙走马楼吴简 C . 里耶秦简 D . 随县编钟
  • 18. 宋代书院教育盛行。下列书院位于长沙的是( )
    A . 石鼓书院 B . 白鹿洞书院 C . 嵩阳书院 D . 岳麓书院
  • 19. (2020·怀化) 俗话说“无湘不成军”,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创办湘军的是(   )
    A . 李鸿章 B . 张之洞 C . 石达开 D . 曾国藩
  • 20. 沈从文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代表作品是( )
    A . 《水浒传》 B . 《红楼梦》 C . 《暴风骤雨》 D . 《边城》
二、辨析题
三、判断题
四、填空题
五、综合题
  • 31. 文物是人类社会历史文化遗存的证物,是人类文明传承发展的印记史料价值是指历史材料对于说明一定历史现象所具有的价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货币

     

    材料二:唐墓的陪葬品

    材料三:历史教材某课中的文物材料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规律。
    2. (2) 材料二反映了唐朝哪些史实?据此你可以得出哪一结论?
    3.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推断本课教材的学习主题,并补充一例与主题相关的史实。图片中的文物哪些对于此主题研究具有更高史料价值,请写出对应序号。
    4. (4) 文物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供研究者多角度研究。再仔细阅读三组材料,请以其中组为例,选出你的研究角度。
  • 32. 民以食为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我国现有的农作物中,至少有50多种来自国外。宋以前我国引入的农作物大多原产于亚洲西部,部分原产于地中海、非洲或印度,它们大多是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传入的这些早期传入的农作物多为果树和蔬菜,鲜有粮食作物。中唐以后,随着国家经济中心的南移,海上丝绸之路迅速发展,不断有新的农作物引进。其中新航路开辟后美洲传入中国的作物计有玉术、马铃薯、花生、向日英、辣椒、陆地棉、烟草等近30种。

    一一王思明《美洲原产作物的引种培及其对中国农业生产结构的影响》

    材料二:近代欧洲农业科技的兴起是与产业革命同步发生的。蒸汽机用于农业生产,并出现了由蒸汽动力带动的绳索牵引。化学家对农作物营养、土壤、肥料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方法来探明农业发展中的因果联系。生物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也为农业科技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从此,欧洲农业开始由手工向机械作业、由经验向理论过渡,西方农业科技全面超过了中国。

    一一摘编自李慧红《晚清西方近代农业科技在中国的引进和推广》

    材料三:20世纪60年代,为进一步堵社会主义国家、争夺第三世界国家,美国致力于向印度、菲律宾、巴基斯坦等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推行“绿色革命”,输出杂交种子、化肥生物技术,以提高玉米、小麦、大米等作物的产量,这使得受援国(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实现了粮食自足。但是,由于大量化肥、杀虫剂的使用,也产生了土壤肥力下降、地下水消耗过度及土地板结、盐碱化等问题,提高了粮食生产的成本,加剧了社会不平等程度,进而威胁到上述国家(地区)的粮食安全。

    ——摘编自于沛等主编《世界现代史》(下册)等

    材料四:引进中国杂交水稻技术的主要国家分布图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前后外来农作物传入品种的变化,并分析美洲作物的引进对当时中国产生的积极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欧洲农业科技兴起的原因及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向外推行“绿色革命”的背景和实质。
    4.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以上分析,简述袁隆平杂交水稻技术研究的贡献。
  • 33. 民族主义既是一种民族排他的力量,也是社会内部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推动力,深刻影响着历史发展的进程。请回答:
    1. (1) 18世纪后期~19世纪前期,美洲上演了一场轰菱烈烈的民族解放运动。请列举一个宣告国家独立的文件和一位反抗西班牙统治的独立运动领导人。
    2. (2) 19世纪中叶,民族解放运动的风暴转移到了亚洲。此时印度为何会爆发民族大起义?面临同样遭遇的日本,又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挽救了民族危机?
    3. (3) 20世纪初,意图世界霸权的德国沦为一战的战败国,其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其疆界被重划,这是源于哪一条约的规定?被民族复仇主义煽动的德国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有何回应?
    4. (4)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面对相同的国际困境,不甘被大国左右的欧洲和广大发展中国家找寻着新的维护民族独立的方式,请各列举一例。
    5.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以保护本国利益为名的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你认为应该如何应对?
  • 34.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毛泽东曾多次引用此句感叹中国共产党创业之艰辛。于红船启航,历千山万水,唯有英雄多壮志;立天安门城楼宣告,筚路蓝缕,敢叫日月换新天。百年中共,百年风华。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21年7月中共一大时,党员50余人;1922年7月二大时,党员195人;1923年6月三大时,党员432人。此后至1924年5月中央扩大执行委员会召开,即国民党改组前后一年时间,党员基本上没有增加,一些地方还明显减少。

    ——王健英编《中国共产党组织史料汇编》

    材料二:我们要把马、思、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一些新的东西。只有一般的理论,不用于中国的实际,打不得敌人。但如果把理论用到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这样就用得了。

    ——毛泽东《如何研究中共党史》

    材料三:

    ——摘编自李颖《文献中的百年党史》

    材料四:截至2019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191,4万名,党的基层组织468.1万个,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党的组织体系更加健全,党的执政根基进一步夯实。党员队伍结构持续优化,40岁以下党员超过总数13,队伍年龄结构有所改善。党员队伍文化程度继续提高,大专以上学历党员超过半数,达4661.5万名。

    ——据2020年7月1日《人民日报》整理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1921到1924年中共党员人数的变化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共三大之后人数变化的原因。
    2. (2) 概括材料二的观点,并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证。
    3. (3) 从材料三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相互关联的信息,说明新时期以来中共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要求:可围绕成就的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说明,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4. (4) 综合以上,分析中国共产党能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政党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