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上海市2021年中考语文三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1-06-30 浏览次数:120 类型:中考模拟
一、句子默写
  • 1. 默写
    1. (1) ,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 (2) 衣带渐宽终不悔,。(柳永《蝶恋花》)
    3. (3) 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
    4. (4) 怒而飞,。(《庄子·北冥有鱼》)
    5. (5)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与“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意思比较接近的句子是“。”
二、对比阅读
  • 2. 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各题。

    (甲)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乙)

    鱼我所欲也(节选)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 (1) 甲诗的作者是朝(代)的政治家、文学家(人名);乙文的编者之一孟子是时期的家代表人物。
    2. (2) 甲诗中的“一经”特指;乙文中的“是心”指的是
    3. (3) 甲诗首联既是回顾身世,又暗示自己久经;乙文从“鱼”和“熊掌”说起,其作用是
    4. (4) 对诗文的理解,下列有误的一项是(   )
      A . 甲诗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以诗明志,丹心光照千秋。 B . 乙文多处运用对偶句和排比句,使文章节奏感强,富于文采和气势。 C . 甲诗中最能阐释乙文中“贤者能勿丧”之“是心”的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 . 甲诗表现了诗人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乙文用大量的客观事实,从正反两方面有力地证明了“舍生取义”的道理。
三、课外阅读
  • 3.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奇货可居

    《战国策》

    濮阳人吕不韦于邯郸,见秦质子异人。归而谓父曰:“耕田之利几倍?”曰:“十倍。”“珠玉之赢几倍?”曰:“百倍。”曰:“立国家之主赢几倍?”曰:“无数。”曰:“今力田疾作,不得暖衣余食;今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愿往事之。”

    【注释】①吕不韦:战国时大商人,后为秦国相国。②贾:做买卖。③秦质子异人:留在国外做人质的秦国王子异人。④泽:恩泽。

    1. (1) 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而谓父曰(

      ②泽可以世(

    2. (2)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现在人们努力耕田,拼命劳作,还不能丰衣足食。 B . 如果人们拼命耕田,迅速出力,却难以维持温饱。 C . 今天人们用力耕田,费心工作,尚不能吃饱穿暖。 D . 即使人们吃力耕田,快速做事,仍难以吃穿有余。
    3. (3) 从选文内容看,吕不韦是一个的人。
四、现代文阅读
  • 4.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学会自我快乐

    流沙

    ①我一直努力地向我11岁的儿子学习。

    ②他说数学要考95分,结果考了96分,狂喜,高兴得差点在地板上打滚了。我问他:“全班平均分是多少?”他说:“94分。”我说这有什么好高兴的,但他仍然很高兴。

    ③我称之为“自我的快乐”。

    ④“自我快乐”,说白了就是_____________。

    ⑤要做到“自我的快乐”其实很难。许多人不开怀、不高兴,最初并不是对自己取得的成绩不满意,而是与别人比较后,马上就排山倒海般地不快乐了。譬如这个月发工资,发现涨了500元,你很高兴。后来一看别人,竟然涨了600元,你就会想:“凭什么他能涨600元,而我不能?”结果是涨了500元工资,不仅没有带来高兴反而带来烦恼,真是对不起这涨上去的500元。

    ⑥快乐大抵就是这样不知不觉在一个人(   )的心情中流逝的。

    ⑦有人问阿里巴巴的马云:“你的事业如此成功,是不是有更多的时间在家喝喝咖啡,阳光好的日子打打高尔夫球?”马云说:“这怎么可能!一个做企业的,身上永远穿着一件叫责任的衣裳,穿上了就脱不下了。工作和生活不可能绝对分开,我在家的时候仍在想着工作,否则,就不是一个称职的职场人。”

    ⑧原来缔造财富传奇的马云也没有“自我的快乐”,天天背着“责任”上路,以“企业的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

    ⑨显然,这已成为一种社会共识,甚至已是一种道德规范。

    ⑩我们从不苟同“自我的快乐”,总是要求“个人的快乐”要与“集体的快乐”紧密联系起来,如果你很快乐,但没有把这种快乐放到集体中去考量,这叫“不地道”;如果一个集体不快乐,而你独自快乐,那就叫“不道德”。这个社会不赞同也不支持“自我的快乐”,而是要求人人“风声雨声,声声入耳”。

    ⑪在我的家乡,有句话一直让我受益无穷:“虾有虾路,蟹有蟹路,田螺没路,原地打圈儿。”这话的意思是,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乐子。自成一体,自我生存,乃是自然之道。

    ⑫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一个人不能主导自己的快乐?不能像虾啊蟹啊田螺啊这样自成一体,有自己的活法?为什么要用别人的快乐作为自己的标尺,一天到晚去量去称,然后才决定自己该不该快乐,或者自己快乐到什么程度就可以了?

    ⑬真的是有些荒唐。

    ⑭现代派诗人穆旦和妻子在新中国成立后冲破重重阻力,从美国回到祖国,想用文艺报国。他来到南开大学,一心扑在翻译国外文学大家的作品上,希望中国人能更多地读到世界文学名著。但后来国内风云变幻,“运动”不断,他不停地被审查,最后被罚在校园扫楼道、厕所。有一年,他在美国的同学回国看望他,得到的是“外宾”礼遇,有专人招待,住在宾馆里。穆旦去宾馆看望老同学,相谈甚欢。穆旦的子女们很不理解父亲,他们抱怨:“你当年为什么要回国?如果留在美国,就不会扫厕所,而是像你老同学一样作为贵宾住宾馆了。”

    ⑮但穆旦有自己的快乐,无论是被叫去交代问题写检查,还是扫完了楼道扫厕所,他回到家后吃了饭,就铺开稿子翻译作品,译出了好句子还会把全家人召集起来给大家念上一段,非常自得,非常快乐。他没有等来命运的春天,就因心脏病突发过世了,死时才59岁。

    ⑯但穆旦的子女们从来没有看到父亲在那段时间不快乐,甚至都不知道父亲为何晚上喜欢伏案工作到深夜。穆旦的命运,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一个悲剧。但在他的世界里,他是快乐的,因为他有“自我的快乐”。

    ⑰“自我快乐”背后其实就是“自我价值”,而我们最大的问题是在漠视这样的“自我价值”。所有人似乎都被驱赶到了“赛场”,要求大家一起奔跑,然后告诉大家,只有那个最先到达终点的人才有资格快乐。

    ⑱但是为了一个人的快乐,却牺牲了那么多人的快乐。那些跑在后面的、成绩不佳的,难道就没有资格快乐?

    (有删改)

    1. (1) 从全文的论述来看,下列填入第④段横线上最正确的一项是(   )
      A . 自我认可后的一种心理感受。 B . 取得成绩后的一种新的期许。 C . 驱散了忧虑后的自我陶醉。 D . 不计较成败得失的自我满足。
    2. (2) 填入第⑥段括号中的词语,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抑郁 B . 纠结 C . 矛盾 D . 烦恼
    3. (3) 作者在论述“学会自我快乐”的过程中列举了大量的反面例子。请你依次概括前三个反面例子,并分析产生三个反面例子的本质原因。

      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

      本质原因是

    4. (4) 揣测穆旦在“逆境”中的快乐感,用恰当的文字表述出来。
  • 5.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__________

    林一苇

    ①同学们纷纷将作业本交到林老师面前时,只有小豆豆一直拿着作业本看,看看作业本皮又翻翻里面,难道里面有什么秘密吗?林老师走到小豆豆面前说:“小豆豆啊,将作业交了吧?”

    ②“老师,我……我……我的作业没有做。”这句话小豆豆说得特别难为情,简直像蚊子哼哼。

    ③“哦。为什么没有做呀?”林老师把嘴贴着小豆豆的耳朵,他说话的声音特别小。

    ④“我的算术课本被人撕了!”小豆豆也贴着林老师的耳朵说。

    林老师的心难受了一下。小豆豆撕课本的事情,他是知道的,林老师也看到过被赶出教室的小豆豆。对把小豆豆赶出教室的做法他是不赞成的,但用撕课本的办法逃避做作业,是个很傻的主意。“我布置的作业也不难啊,而且只有一道题。”林老师想,“如果仔细听讲,就会知道答案了,是什么心态让她对算术这么敌视呢?”

    ⑥这是林老师的第一堂课,是他非常用心做的第一个实践。但是失败了,林老师也有点难过。但林老师没有生气,他想,小豆豆还小,总有懂事的那一天吧。“只有教不会的老师,没有学不会的学生。”这是他教书的信念。林老师轻轻拍了一下小豆豆的肩膀,走上讲台。

    ⑦“同学们,我说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有人把小豆豆的算术课本撕了。”

    ⑧教室里传出“咦——”的声音,同学们想,这是小豆豆爱耍的老手腕了,林老师怎么不知道呢?林老师继续说:“撕同学的课本,害得小豆豆同学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下不为例!小豆豆同学以后也要看好自己的书包。你想好好学算术,但是也许就有人不想让你进步,要不然你的算术成绩就会像语文成绩一样好了,希望你不要因为别人的破坏影响了你的进步!”

    ⑨林老师讲话时一直看着小豆豆。他满怀希望地向小豆豆倾注着他的爱与信心。小豆豆趴在桌子上哭了。

    ⑩本来连小豆豆的同桌都怀疑是小豆豆自己撕的书呢!可是经林老师这么郑重其事地一说,仿佛真的有人撕了小豆豆的书似的。有的同学还想到小豆豆过去撕书的事情,说不定真的是算术老师冤枉了小豆豆呢!

    ⑪小豆豆听了同学们的这些话后,哭得更难过了,同学们也更加同情她了。仿佛小豆豆真的受了天大的委屈似的。林老师静静地等小豆豆哭完,才开始上课。

    ⑫这次,小豆豆听课特别认真。

    ⑬但小豆豆已经对算术很恐惧了,能不看,她就不看,能不提,她就不提。能上林老师的算术课,她已觉得给老师面子了。每次上完算术课,她都会松一口气。哎呀,终于完成任务啦!

    ⑭所以,即使林老师当她的算术老师,即使林老师对她那么好,她还是经常不交算术作业。不交作业的理由还是撕书。每一次撕书,林老师都会批评那些嫉妒小豆豆进步的同学,然后,安慰小豆豆,要小豆豆看好自己的书包。他一点也不让小豆豆看出老师已经看穿了她。

    ⑮书撕得多了,林老师还会送一本新的算术书给小豆豆。他还会在书上写一句话:“祝小豆豆学习进步!"林老师教小豆豆的第一个学期,送给小豆豆两本书。

    ⑯后来小豆豆觉得撕书的次数太多了,太假了。她开始丢书。

    ⑰林老师就很认真地问小豆豆,怎么丢的?在哪里丢的?以后要小心啊!林老师问小豆豆时是用非常信任的口气问的。林老师每次问话都让小豆豆觉得既惭愧又感动又温暖。

    ⑱小豆豆的算术真的进步了,在一次算术测验中,小豆豆考了62分。这是她小学二年级以来最好的分数呢!

    ⑲在小豆豆第三次丢课本的时候,林老师送了她一个带拉链的书包,并小声告诉她:“有了这个书包,书就再也不会丢了!坏蛋再偷你的书,拉锁就可以把他的手锁住啊!”

    ⑳从此以后,小豆豆的算术课本再也没有丢过。

    ㉑有一天小豆豆突然发现,她怎么不怕算术了呢?

    (有删改)

    1. (1) 第②段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2. (2) 对第⑤段画线句中“难受”的心理分析,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
      A . 自己用心做的第一个实践竟然失败了。 B . 这么容易的一道题,小豆豆竟然不会做。 C . 小豆豆不仅不做作业,还对老师说谎。 D . 小豆豆竟然会用撕作业本来逃避做作业。
    3. (3) 第⑪段中,“小豆豆”哭得更难过的原因是什么?

      ;②;③

    4. (4) 从这个故事来看,林老师是一位的老师。
    5. (5) 作为选文的标题,下列最合适的一项是(   )
      A . 宽容孩子说谎的老师 B . “我的算术课本被人撕了” C . 小豆豆不怕算术了 D . 没有学不会的学生
五、选择题
  • 6. 下列符合《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文体特点的三项是(   )
    A . 文学性 B . 导向性 C . 准确性 D . 生动性 E . 真实性 F . 时效性 G . 逻辑性 H . 科学性
  • 7. 下列对“红星”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苏维埃政权 B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 C . 星星之火 D . 中国的希望
六、名著阅读
七、作文
  • 9. 爱无处不在。生活中,我们感受过不同的爱,例如父母的关爱,老师的关爱,同学间的友爱等等。那么,你是否感受过这类爱以外的爱的方式呢?请以“另一种爱”为题作文。

    要求:1)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