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2021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1-07-19 浏览次数:95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加点字的注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萏(hàn)    旁(wù)    如坐针(zān) B . 然(mè)    下(huī)    长途涉(bá) C . (zào)    首(qǐ)    战战兢(jīng) D . (xī)     妖(ráo)   深痛绝(è)
  • 2. 对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三星堆遗址新发现的六个“祭祀坑”,目前已出土重要文物大约500多件。删除“大约”或“多”。 B . 农村贫困人口能否全部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将“能否”改为“是否”。 C . 随着孔子学院不断发展,让喜爱汉语的外国人越来越多。删除“让”。 D . 在一百年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善于用好和抓住各种历史机遇。将“用好”和“抓住”互换位置。
  • 3.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及名著的相关信息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蒲松龄——《聊斋志异》 B . 《资治通鉴》——编年体通史 C . 拙作——对自己作品的谦称 D . 宋江——倒拔垂杨柳
  • 4. 对元曲《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 . “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无直接联系。 B . 这首元曲表达了作者对秋的伤感之情,并无思乡之情。 C . “瘦马”既写出马的辛苦,也可以联想到诗人的疲惫、困乏。 D . “小桥流水人家”描写异乡恬静的景象,使诗人感到更加孤独。
  • 5. 下面情境下,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小明的爸爸因为担心接种“新冠”疫苗会影响身体健康而拒绝接种,为了帮助爸爸消除顾虑,劝说爸爸接种疫苗,小明了解了相关的知识后,对爸爸说:

    A . 爸爸,就你要命,别人都不要命了吗? B . 爸爸,您接种疫苗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 C . 爸爸,政策有规定,您必须接种疫苗! D . 爸爸,“新冠”疫苗是经过多次临床试验的,安全性较高,不会影响您的身体健康,应该可以放心接种。
  • 6.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如果你是________,我愿弥漫在漫天黄沙里;如果你是_______,我愿遨游于猛浪湍旋中;如果你是______,我愿跋涉在荆棘小道上。

    A . 瀚海阑干的塞北大漠    柳暗花明的深山丛林    惊涛拍岸的浩瀚长江 B . 惊涛拍岸的浩瀚长江    瀚海阑干的塞北大漠    柳暗花明的深山丛林 C . 柳暗花明的深山丛林    惊涛拍岸的浩瀚长江    瀚海阑干的塞北大漠 D . 瀚海阑干的塞北大漠    惊涛拍岸的浩瀚长江    柳暗花明的深山丛林
二、句子默写
  • 7. 按课文原文填空。
    1. (1) 乡书何处达?。(王湾《次北固山下》)
    2. (2)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3. (3) 乱花渐欲迷人眼,。(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 (4) 无丝竹之乱耳,。(刘禹锡《陋室铭》)
    5. (5)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 (6) 持节云中,?(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7. (7) 人生自古谁无死?。(文天祥《过零丁洋》)
三、课内阅读
  • 8. 阅读《醉翁亭记》,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酣:    ②弈:

    2.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 (3) 文章第③段描绘了四幅图画,分别是:滁人游、、众宾欢、
四、现代文阅读
  • 9. 阅读《卫星“撞车”唤醒太空环保》,完成下面小题

    卫星“撞车”唤醒太空环保

    ①2009年2月10日注定是人类宇宙史上的一个悲慘日子,美国和俄罗斯的两颗卫星在西伯利亚上空约800公里处相撞,导致一颗正在工作的美国“铱33”商用通讯卫星彻底损毁,连同一起丧生的是俄罗斯的“宇宙2251号”卫星。卫星相撞产生的大量碎片,犹如“天女散花”,成为两团可怕的太空垃圾云。

    ②太空是如此广阔,卫星为何还会发生相撞?

    ③专家解释说,尽管卫星发射后都在其事先计算好的轨道上运行,通常都很难见到其它卫星的踪影,但是卫星的运行轨道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往往会受到诸如稀薄大气层、地球不规则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椭圆球体,卫星受到的引力并不是线性和恒定的。长时间的变化积累,就有可能使卫星大大偏离原有轨道。

    ④其次,尽管这次美俄卫星相撞的“小概率事件”是首次发生,但是卫星在太空中与各种太空垃圾同处共存,可以说早已是危机四伏。据有关资料显示:近几十年来,人类已经向太空发射了6000多个各种各样的航天器,目前,在太空中不仅仍有600到800个航天器在轨道上正常工作,更有数千个丧失功能的航天器在轨道上乱闯乱窜,另外还有发射航天器时产生的大大小小数以亿计的碎片,它们像雪花一样漂浮在地球的上空。更可怕的是,哪怕是一块像鸡蛋大小的碎片以每秒10千米的速度在太空飞行,其破坏力也相当于同等质量TNT炸药爆炸时释放的能量的24倍,这就是说,航天器一旦碰到碎片,就难逃机毁人亡的厄运。

    ⑤因此,不少航空航天专家认为,与其说这次美俄卫星相撞是一个“偶然”事件,还不如说是一个终将发生的“必然”事件。

    ⑥让人担忧的是,据有关专家测算,到2300年,可能任何航天器都无法进入太空轨道了。“当前,不仅地球需要环保,就连浩如烟海的太空也需要环保!”一位长期从事环保科研的专家发出无奈的感慨。

    ⑦据悉,世界有关国家正在积极开展被人们称之为“绿盾计划”的清除太空垃圾行动。他们宣称,人类将采用以下五种方法来对付太空垃圾:第一种方法是把将要失效的卫星或航天器送入指定“轨道墓地”,让它们在太空中永久“安息”;第二种是用导弹来摧毁失效卫星或航天器,让它们“粉身碎骨”地坠落;第三种是由卫星所属国家自行负责处理,“谁家的孩子谁家抱”;第四种是把故障卫星送回地球或进行太空修理,“利旧利废”,做到物尽其用;第五种是用激光装置让它们在大气层中坠毁,让其“火葬”,烧成灰烬。

    1.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卫星在太空中与各种太空垃圾共存、危机四伏的原因。
    2. (2) 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括号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

      ①卫星相撞产生的大量碎片,犹如“天女散花”,成为两团可怕的太空垃圾云。(

      ②例如,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椭圆球体,卫星受到的引力并不是线性和恒定的。(

    3. (3) 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
      A . 卫星的运行轨道往往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不是固定不变的。 B . 不少航空航天专家认为,这次美俄卫星相撞是一个终将发生的“必然”事件。 C . 据有关专家测算,到2300年,可能任何航天器都无法进入太空轨道了。 D . 人类采取对付太空垃圾的方法之一是把卫星或航天器送入“轨道墓地”。
    4. (4) 在“绿盾计划”中,你更喜欢哪一种对付太空垃圾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 10. 阅读《雪地里的迎春花》,完成下面小题

    雪地里的迎春花

    ①我十岁那年,父亲终于决定外出谋生。他说,他得出去挣点钱,以后让我进城念好的学校。他说话时,母亲正倚在门上,用破旧的头巾扑打着身上的灰尘。

    ②父亲走的这天,母亲没有出门送他。我以为,母亲并不在乎父亲的走与留。殊不知,我却在午后的玩耍中,偶然看到了蹲坐在玉米地埂上的母亲,正独自默默流泪。面前的母亲和一个时辰前与父亲欢笑着告别的母亲俨然判若两人。

    ③父亲回来的那天,隔壁邻居都过来看了,母亲一直不说话,父亲从兜里出一枚精致的黄色发卡。我认识,那是一朵多么漂亮的迎春花啊!黄色的蕊,黄色的瓣,如同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父亲将它插入母亲的发隙中,用手指一 , “啪”一声,在了头上。母亲于是欢喜地进了厨房,只剩我和父亲在门前嬉闹。

    ④没过几天,父亲又回到城里去了。其间,他给家里写过两封信,说自己在一家公司里做搬运工,货物虽不重,可都是高档货,很能赚些钱,叫我和母亲不要担心。那两封简短的信,不识字的母亲硬是让我念了许多遍。而她每听完一遍,都要在地埂旁坐上很长时间。

    ⑤春节前,母亲收到了父亲的汇款。经过一夜的深思,母亲最终决定带我去城里添置些东西,好给父亲一个惊喜。母亲买了一条羊毛围巾、两张年画和一个偌大的二手衣柜。母亲说,这种衣柜放在家里够气派。

    ⑥衣柜有了,可搬运成了问题,我们只得花一点工钱,去桥头上雇个搬运工。

    ⑦桥头的工人可真多啊,密密麻麻地聚集了一地,前头的几个老练的小工一看到我和母亲,便迅速起身围了过来。

    ⑧寻思间,一个声音粗犷的男人对着密集的小工打趣:“嘿,是不是又来老板了?找我啊,我力气可大着呢,庄稼人!不偷懒儿!”

    ⑨母亲迅速拨开人群,循声望去,不远处的空地上,坐着一个头发蓬乱,衣衫褴褛的男人。我看不清那张黑黝黝的脸,只是他手臂上种有的疤痕,让我辨认出,他便是我的父亲,他在见到我与母亲的一瞬间,惊慌失措地捂着肚子往远处跑,似乎是急着上厕所。

    ⑩母亲没有叫他,目不转睛地看着那个熟悉的背影渐渐消失在视野里。然后她随便指了一个在旁的男人,拉着我,飞也似的离开了,我气喘吁吁地抬头,看到母亲那簌簌滴落的眼泪打湿了那条新买的羊毛围巾。

    ⑪父亲出事的那天,母亲正在门前扫雪,一个神色匆忙的男人从马车上跳下来说:“不好啦,不好啦,虎子他爹出事儿了!”

    ⑫父亲是在搬运家具时出事的,楼梯上有水结了冰,父亲一时没有站稳,掉了下来。那张一百多斤重的八仙桌,便毫不留情地砸向了他的身体。

    ⑬父亲最终没能救活,抬棺那天,母亲盘起了头发,将那朵柔黄的迎春花缓缓插入了发际。我没有哭,母亲也没有。

    ⑭亲朋散去之后,我和母亲默默地收拾家里的残局,洗碗时,她捋着蓬乱的头发惊呼:“我的发卡呢?我的发卡呢?我的发卡呢?”

    ⑮当夜。母亲硬拉着我,在漫天的雪花中,寻找父亲送她的那一枚黄色发卡。我从来没有见她如此疯狂过。

    ⑯大雪呼啸着席卷了山野。漆黑的夜,路上,我和母亲趴跪在冰凉刺骨的雪地上,一步一步地顺着掩埋父亲的方向找寻而去。

    ⑰母亲的发卡真丢了。父亲下葬时,她不曾哭泣,如今却在惨白的雪夜里,为一枚没有生命的发卡哭得没了声息。

    ⑱当雪花再度悄然覆盖了村庄,我已不觉寒冷。因为我知道,在这个白雪皑皑的世界里,一定有一枚温热的发卡在寒冬的深处,一直默默地守护着一朵柔黄的迎春花。

    1. (1) 用简洁的语言补全与父亲相关的主要故事情节。

      父亲外出谋生→→父亲给家里汇款→→父亲意外身亡

    2. (2) 结合选文第③段加点动词,体会父亲的情感。
    3. (3) 结合上下文,揣摩下面两段话分别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理?

      ①那两封简短的信,不识字的母亲硬是让我念了许多遍。而她每听完一遍,都要在地埂旁坐上很长时间。

      ②母亲没有叫他,目不转睛地看着那个熟悉的背影渐渐消失在视野里。

    4. (4) 通读全文,概括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5. (5) 母亲在父亲去世时不曾哭泣,为什么“为一枚没有生命的发卡哭得没了声息”?
  • 11. 阅读《木秀于林,风必助之》,回答问题

    木秀于林,风必助之

    ①“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语出三国(魏)李康,意思是说,树木高出树林,风就会折断它;石堆显露出堤岸,水流就要冲毁它;为人处事样样出众,别人就会诽谤他。一读到这样的句子,耳边马上就回响起“棒打出头鸟”“出头的橡子先烂”的嗡嗡声。然而在当今这个崇尚个性,鼓励创造,蓬勃发展的大有为时代,你若是真英雄,为何要怕雨打风吹去?因此,只要你自己足够优秀,艰难险阻也一定会为你的成功助力。

    ②人们常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而木秀于林,风岂会不助之!

    ③“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句话的重点在于“摧”字。人们怕的不是一枝独秀,而是怕脱颖而出之后,受到别人的诋毁和诽谤,所以很多人选择缩在林子里,不肯力争上游。这是懦弱、不自信的集中体现。另外还有一些人,不怕诋毁诽谤,愈挫愈勇。爱迪生发明电灯时,用了一千多种材料进行尝试,曾被人当成疯子,但是他没有放弃,最终为人要奉献了光明。

    ④“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一代又一代功标青史的闻达之士用自己的事迹告诉我们,阻路石和垫脚石往往就是同一块石头,困难既是成功的铺路石,又是意志的试金石、更是能力的磨刀石。笑对困难,砥砺前行,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其实我认为木秀于林,风摧之还是风助之,不是取决于风,而是取决于木。风就像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如果树木足够坚韧挺拔,又怎会怕风吹雨打?

    ⑤说到这里,也许有人要跳出来表态,树大招风,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例子还少吗?聪明绝顶的杨修在曹丞相面前出尽了风头,最后却因“鸡助”的揣测丢了性命。对杨修的死,《三国演义》中解释为“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说杨修是死于他的“恃才”,但是史书《三国志》中却写到“杨修为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诛修”。这里提到杨修是袁术的外甥,所以才被杀了。杨修的死是必然的,曹操晚年决意要立曹丕为储君,杨修是曹植的拥戴者,所以杨修之死不是因为“木秀于林”,而是他卷入了一场本不该卷入的夺嫡之争。

    ⑥机会与挑战并存,成功与挫败同在,如果诽谤和诋毁能够轻而易举地击倒你,只能证明你自己本身就不堪一击。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才是我们立于不败之地的前提。“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折磨,才有征服一切的勇气。

    ⑦“木秀于林,风必助之”!我们不是三国时期身世飘零、生死未卜的李康,我们是二十一世纪勤劳勇敢、充满创造力的新一代!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我们要迎着风雨大叫:“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1. (1) 选文第③段列举爱迪生的事例所证明的观点是什么?
    2. (2) 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一个括号只能填写一种论证方法)

      ①聪明绝顶的杨修在曹丞相面前出尽了风头,最后却因“鸡肋”的揣测丢了性命。(

      ②“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折磨,才有征服一切的勇气。(

    3. (3) 说说第④段划线句子的含义?
    4. (4) 结合选文思考,“木秀于林,风必助之”这句话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五、作文
  • 12. 命题作文

    面对落花的凋零,不是伤感,而去憧憬它再次含苞待放,这需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的苦恼、失败、迷茫、挫折、困难……需要我们心中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梦想的追求、对自身成长的期待……并为之努力、付出、坚守……这样才会让幸福、快乐、满足……丰盈我们的人生,让生命鲜活起来。

    请以《心中有景花满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得抄袭、不要套作。④不少于600字。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 13. 给材料作文

    猩猩很喜欢喝酒,人们就在山下事先摆好了各种大小不一的酒坛子,同时把已经织好的草鞋相互连接起来,放在酒坛的周围。猩猩见到人们这么做,知道是要活捉它们,等人们走后,猩猩却耐不住了,其中一个说:“咱们还是喝点吧,只要小心别喝多了就行。“不行,那太危险了。”有的猩猩反对说。但是,提出喝酒的猩猩抱起酒坛一饮而尽,陆续有猩猩拿起较小的酒坛喝。于是更多的猩猩拿起较小的坛子喝,喝完之后就散去了,可没多大工夫就又都返回来了,这次就拿更大的酒坛喝酒,之后又离去,如此反复了几次,人们所摆设的所有酒坛里的酒被猩猩们全部喝完了。它们酩酊大醉,并且相互嬉戏打闹,还拿旁边的草鞋来穿,这时,那些藏在一边的人便跑出来追这些猩猩。猩猩们急了,赶快逃跑,可因草鞋相互牵引着,它们无法跑快,纷纷倒在地上,人们就把这些食酒的猩猩全部抓住了。

    这则寓言至少给我们这样一些启示:

    ①欲望是无止境的,我们应该学会控自己的欲望。②人们要有自己的主见,坚持原则,不随波逐流。③我们应该学会自律。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