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1-06-24 浏览次数:87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关关雎鸠,。(《关雎》)
    2. (2) 求之不得,。(《关雎》)
    3. (3) 蒹葭萋萋,。(《蒹葭》)
    4. (4) 微君之躬,?(《式微》)
    5. (5) ,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 (6) 八月湖水平,。(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7. (7) 《桃花源记》中,表现桃花源里老人和孩子幸福愉快生活的句子是:“?”
    8. (8) 《小石潭记》中“”抒发了作者贬官后孤凄悲凉的情感。
  • 2. (2020·福建)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他无法理解劳动内涵、珍视劳动价值的根本原因是没有经历过劳动造成的。 B . 能否在公众场所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是巩固防疫成果的重要前提。 C . 参加庆功会的老科学家们欢聚一堂,兴致勃勃地畅谈祖国航天事业的未来。 D . 通过搭建自然资源运营管理平台,使我市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平衡。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中华民族从来不乏对宇宙的想象。从“嫦娥奔月”到“万户飞天”,从屈原的“天问”到王勃的“天高地  ① (A.qióng  B.jiǒng),觉宇宙之无穷”,这些浪漫想象背后,yùn  ②  (A.酝  B.蕴)酿着的是一种求索的渴望,一种梦想的力量。4月24日,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在线上举行,中国行星探测任务的名称  甲  (A.揭晓   B.揭穿)——“天问”。专家表示,“天问”出自《楚辞》。以“天问”作为工程名称,                  , 也彰显了中国人迈向深空的决心和毅力。深空探测永无止境,既充满挑战,也充满机遇,需要一代又一代人  乙  (A.守旧如常    B.薪火相传),持续奋斗。

    1. (1) 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根据拼音为文中②处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

                ②

    2. (2) 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

                乙

    3. (3) 填入文中横线处的三个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易于吸引广大群众

      ②便于接受和传播

      ③厚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

      A . ③②① B . ①③② C . ②③① D . ③①②
二、阅读(70分)
  • 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子衿 《诗经·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歌的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 B . “纵我”与“子宁”一句刻画出女主人公渴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娇嗔之态。 C . 诗中表现女主人公的动作行为仅用“挑”和“达”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画她的心理活动上。 D . 全诗三章,采用的是顺叙的手法,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描写出来。
    2. (2) 诗歌的最后一句“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杨氏者,苻承祖姨也,家贫无产业。及承祖为太后所宠贵,亲姻皆求利润,唯杨独不欲。常谓其姊曰:“姊虽有一时之荣,不若妹有无忧之乐。”姊毎遗其衣服,多不受。强与之,则云:“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终不肯受。时受其衣服,多不著,密埋之。承祖每见其寒悴,深恨其母,谓不供给之,乃启其母曰:“今承祖一身何所乏少,而使姨如是?”母具以语之。承祖乃遣人乘车往迎之,强舁于车上,则大哭,言:“尔欲杀我也!”由是苻家内外皆号为痴姨。

    (节选自《魏书》)

    【注释】①苻承祖:人名。②恨:埋怨。③舁(yú):抬。

    1. (1)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为】①及承祖太后所宠贵() ②全石为底()(《小石潭记》)

      【具】①母以语之() ②各情态()(《核舟记》)

    2.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 B . 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 C . 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 D . 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
    3. (3) 把文中画橫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亲姻皆求利润,唯杨独不欲。

      ②今承祖一身何所乏少,而使姨如是?

    4. (4) 本文杨氏被苻家内外称为“痴姨”,她的“痴”表现在哪里?请概括其中两点。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春到上王家

    王培国

    ①春天,也许是世间最美的遇见。

    ②几年前我在上王家村住过一阵子。记得初次踏进这个村子时,一场铺天盖地的茫茫春雪在前夜悄然降临。翌日雪霁,银装素裹的山野、村庄,在明媚的晨曦中缓缓苏醒,一轮红日冉冉升起,一缕缕青蓝的炊烟在覆盖着白雪的屋顶上袅袅浮动,仿佛整座村庄也在晨曦中上升。群山如波浪起伏,白茫茫的雪地五彩斑斓,光芒四射,炫得人睁不开眼睛——心里不由得惊叹:好一座白雪山庄。

    ③日日在山间小路上行走,走村穿巷,与这里的村民日渐熟络,被东家拉着手,叫去喝茶;西家拽着衣袖,请去吃一顿家常饭。有一日傍晚,我无意间走进一户人家,这家只有一位老人守着简陋破败的老屋独居。老人年纪将近七十,儿子出门一去不返,失去了联系。我进门见他木木地坐于屋檐下。听到我的脚步声,他抬眼望了半天忽认出了我,赶忙从一只小木墩上起身,喊一声:王干事。双手有些抖抖索索,显然我的突然出现令他感到意外,不知所措。村人对老人的议论我耳闻不少,说老人性格古怪,与村里许多人合不来。老人请我进屋,我环顾左右,他的泥坯房子昏暗逼仄,一扇木格窗户,糊着窗纸,烟熏火燎,犹如涂了沥青,已难透进半缕光线了。屋内只有一张木桌,一盘土炕,一支长条凳上堆码着几只麻袋,四壁漆黑,俨然是一个黑不溜秋的窑洞。回头再环视屋外的院子,去冬的残枝败叶还在院墙根下凌乱地堆积,破败的屋檐下一张簸箕大的蛛网在风中颤抖。我忽觉心里难过,后背发凉,仿佛这个小小的院落成了上王家的一处“孤岛”,这里仿佛堆积着整个春天都无法消融的寒冷。

    ④今年的春天,冰雪经不住几日暖阳,转眼便融化为一股股春水,冰冻的每一寸泥土变得松软、湿润。地气渐热,冬眠的草根醒了,种子们发芽,张开了翅膀,上王家的每一处山野转眼就绿了。

    ⑤老人找到我在乡政府的办公室,我起身给他沏了一杯热茶。他问我这里有没有过期的报纸,村里要给他粉刷墙壁,他自己得准备点什么。“有啊,多着哩!”我从椅子上弹跳起来,兴冲冲地将办公桌抽屉的报纸,一股脑儿搜罗出来。我想起自己明日正好要到村上办事儿,便让老人回家等我明天把报纸送上门。老人一听,连连点头,说好好好……

    ⑥次日上午,我如约而至,几个小伙子已经在老人的小院里忙活着。阳光满满地铺在廊檐下的脚地,小院之前的狼藉景象不见了。我也加入了他们,一边干着活儿,一边随意地拉着家常。不知不觉太阳已移出窗子,可是,屋子里并没有因此昏暗下来,而是一点点地变得亮堂起来。明亮的光线映亮了老人的脸膛,他的神情像乌云密布的天空终于透出一缕缕明媚的阳光。他欢喜地扶墙瞅视着,或许,好久,好久都没有这样开心过了。

    ⑦不知何时老人悄悄地拾掇柴火续旺了火炉子,屋内渐渐暖了起来。他在炉盘上烤了几个洋芋,不多时,便散发出浓浓的焦香味儿,弥漫了小屋。我们津津有味地享用这顿洋芋美餐时,红红的火光摇曳着,老人脸上绽开了笑纹说:“这火真好。”他与我聊了许多,说精准扶贫后,比上过去,现在的生活好得多哩……

    ⑧老人忽然记起了什么,起身走出屋门,不一会儿,只听啁啁啾啾一片,小鸡儿满院子撒欢儿疯跑。老人站在小院中央,手里抛撒着谷粒……小院里欢腾起来。老人沐浴在明晃晃的阳光里像一棵枯树忽然抽出了满身的绿色枝丫,我觉得属于老人的春天终于来了……

    ⑨走出老人的家门,一株杏树在不远处哗然绽放,千万朵杏花嫣然笑语,清芬随风流荡……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是文章的线索人物,用“我”的见闻串连起文章的人物和事件。 B . 第②段描写村庄的环境,营造了美的意境,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做铺垫。 C . 文中老人不愿主动与人交流,导致他性格古怪,境况凄惨,精神颓废。 D . 本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语言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
    2. (2) 第③段作者写老屋内外的景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 (3) 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①我进门见他木木地坐于屋檐下。(赏析加点词语)

      ②明亮的光线映亮了老人的脸膛,他的神情像乌云密布的天空终于透出一缕缕明媚的阳光。(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

    4. (4) 第⑦段中老人为什么说“这火真好”?请简要分析。
    5. (5)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标题“春到上王家”的深层含意。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从世界视角看丝绸之路

    葛剑雄

    丝绸之路在历史上的作用不言而喻,但中国人几乎从未主动利用这条路获取利益;相对的,回鹘、阿拉伯商人途经此地,把丝绸贩运到波斯、罗马一带,成为了直接的获利者。丝绸一经传入西欧,立刻成为了上流社会追逐的奢侈品,价格一度比黄金还贵。正是这样的市场需求驱使了一批商人,不惜以生命为代价,维持着这条路线。

    安史之乱后,古丝路被切断,中国经济中心持续南移,海上商路逐步形成。在此之前,中国的海上从未开放外贸,还经常实行海禁、迁海,民间的海外贸易自然被长期禁止。元朝虽有一个短暂的开放时期,但朱元璋认为海外有敌对势力,在明朝实行了更严格的海禁——“片板不得下海”。清朝时,为切断郑成功与内地的联系,中央下令从辽东到广东,所有沿海要腾出20~50里的无人区,农田荒废,更谈不上海外贸易。

    在严格的限制下,海上丝绸之路虽然存在,但能够利用其获利的中国商人微乎其微。上世纪在印尼发现的“黑石号沉船”是一艘唐朝后期的船只,打捞后清理出 6万多件中国瓷器和大量中国钱币。这些瓷器质地粗糙,只有一套阿拉伯风格的瓷器比较精美,考古人员推测此为船主自用,而粗糙的瓷器和钱币仅仅是顺路带回的货品而已。

    明朝初年,郑和七下西洋,船队几乎都有六七十艘大船,最远到达东非的肯尼亚。然而,在世界史评中,这次远航的意义远不如哥伦布的新航线。我们认为,这和两次航海的性质不同有关。郑和下西洋毫无疑问是中国航海史上一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创举,航海的重要目的是为永乐帝朱棣政权做宣传,到海外诸国赏赐天朝物产,带回各国的朝贡物品。相较而言,西方航海家发现新大陆,是一个纯粹的地理发现,为人类的认知做出了贡献。

    尽管丝绸之路早已存在,但中国古代却从未为其命名,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实际上,这与中国古代长期的“天下观”及“重农抑商”的传统有关。

    古代的中国历来只有天下观念而无国家概念,庙堂和江湖都认为四海之内尚存许多还未开化的蛮夷之地,无需统治,加上黄河流域能够产出足够丰富的物资,因此也无需了解外面的世界。在这样的观念下,古代中国根本不可能和周边开展正常的贸易交往,朝贡则成为了小国与中国交往的唯一方式。中国与周边小国的交往讲究薄来厚往,所以后者朝贡的积极性更高。

    正因如此,今天的“一带一路”只是借用了丝绸之路名称,而不是要重建一条一模一样的丝绸之路。更重要的是,今天我们提倡的“一带一路”并非重复历史,既不是同郑和一样完全出于政治目的,也不是像西方殖民者一般借海外貿易来侵略,而是建设一条全面开放的,旨在与他国友好合作的积极之道。(选自《环球人文地理》)

    1. (1)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古代一批商人以生命为代价来维持丝绸之路,这是因为在西欧丝绸是价格一直比黄金还贵的奢侈品。 B . “黑石号沉船”上,中国瓷器粗糙,阿拉伯瓷器精美,意在说明唐朝时期阿拉伯瓷器技艺比中国先进。 C . 世界史评认为郑和下西洋没有意义,因为它既不是纯粹的地理发现,也没能为人类的认知做出贡献。 D . 朝贡是周边小国与古代中国的交往方式,前者积极性更高,因为周边小国在这种交往中的获利更多。
    2. (2) 文章认为中国古代对丝绸之路不够重视,其表现在哪三个方面?请简要概括。
    3. (3) 文章最后一段画线句子包含几层意思?请简要概括。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下面是一则采访片段

    记者:怎样成为注册志愿者?

    专家:想要成为注册志愿者,只需要登录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网站,填写包括姓名、身份证号、居住区域等在内的个人真实信息,就可以在网站中拥有一个一对一的账号。

    记者:当前志愿者服务开展情况如何?

    专家:截止2019年底,注册志愿者人数已达1.8亿。目前,参与志愿者活动的主要类型是社区服务、帮老助幼、帮残助弱和环境保护等。据统计,60.1%的志愿者参加过社区服务,49.8%的志愿者参加过环境保护志愿服务。随着社会发展,公众对志愿者服务的需求激増,而且需求日趋多元,志愿者服务项目数量和管理已不能满足公众需求。眼下要把志愿者服务做好,关键是志愿者服务团队要更好地设计、执行志愿者服务项目。

    【材料二】下面是2016年与2019年公众对志愿者服务项目需求变化图

     

    【材料三】下面是某市志愿者服务团队在微信群发起招募的对话: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要成为注册志愿者,需登录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网填写个人真实信息。 B . 目前,志愿者参加活动的主要类型是社区服务、帮残助弱和环境保护等。 C . 智能型服务项目指的是公益研究、专业咨询、培训授课、发放资料等。 D . 要帮助某网友缓解因压力而产生的焦虑,志愿者“知心姐姐”最适合。
    2. (2) 与2016年相比,2019年公众对志愿者服务项目的需求有什么变化?请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
    3. (3) 如何才能把志愿者服务做得更好?请根据上述材料提出你的建议。
  • 9. 名著阅读,完成问题。
    1. (1) 填空题。

      《傅雷家书》是将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集子。他翻译的作品,最有代表性的是(作者)的《欧也妮·葛朗台》、罗曼罗兰的《》等,为中法之间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

    2. (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1956年2月29日夜

      亲爱的孩子: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

      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

      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

      (《傅雷家书》节选)

      在这封家书中,傅雷为什么多次提到莫扎特?请简要概括。

三、写作(60分)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落英缤纷”“鸡犬相闻”“怡然自乐”是陶渊明心中的“桃花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士人理想中的“桃花源”;“草木蔓发,春山可望”是抗疫中“最美逆行者”渴望的“桃花源”……

    每个人心中都有渴求、追逐的“桃花源”,请以“我心中的桃花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在主题班会上与同学交流分享。

    要求:自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