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长沙市2021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1-06-23 浏览次数:170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2019·深圳模拟) 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 . 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B . 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 . 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 D . 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 2. 《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文中的“他们”指的是(    )
    A . 儒家学派 B . 兵家学派 C . 法家学派 D . 墨家学派
  • 3.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历时约三百年,此次转型是自动的,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以下各项属于这一时期社会政治大转型特征的是(    )
    A . 土地国有向土地私有 B . 从分封制到中央集权制 C . 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 D . 从奴隶制到封建制
  • 4. 某电视剧制作组在布置三国初年曹丕书房的场景。据史实判断其中搞错的道具是(    )
    A . 书案上有毛笔、纸张 B . 桌上放着《史记》 C . 墙上挂有临摹的《步辇图》 D . 墙角放有青铜编钟
  • 5.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节度使可以招兵买马、屯粮制械

    造成了八王之乱

    B

    明朝修筑故宫

    是东西方建筑艺术的结晶

    C

    活字印刷术印数十百千本,极为神速

    可提高效率,促进文化的传播

    D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台湾正式纳入清朝版图

    A . A B . B C . C D . D
  • 6. 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前期,中国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之一是使中国走向近代化。中国近代化的过程是不断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以下四个事件中,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 . B . C . D .
  • 7. 1953年12月27日,毛泽东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序言中写道:“……的进度这样快,是不是在一种健康的状态中进行的呢?完全是的。一切地方的党组织都全面地领导了这个运动。农民是那样热情而又很有秩序地加入了这个运动……”材料中的“这个运动”指的是(    )
    A .   农业合作化运动 B .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 “大跃进” D . “一五”计划开始实施
  • 8. 它构筑了现代中国既大又强的国家结构特征,不但符合我国国情,而且是我国在国家建构过程中形成的重要制度的遗产,在理论上至少具备“大一统”“民族自决”和“地方自治”三个源流。它是(    )
    A .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 “一国两制”
  • 9. 下图为1949~2005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国家数示意图(单位:个),其中1980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大幅提升的原因是中国(    )

    A . 开始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B . 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 C . 逐渐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 D . 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 10. (2020九上·蚌埠月考) 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伐了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上述材料反映了《十二铜表法》(    )
    A . 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B . 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利益 C . 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 D . 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
  • 11. (2019九上·信丰期中) 美国学者罗伯特帕尔默把美国独立战争和同一时期发生在北大西洋东岸的政治事变结合起来,将18世纪最后40年命名为“民主革命的时代”。这一时期在北大西洋东岸产生的民主革命成果是(    )
    A . 《权利法案》 B . 《独立宣言》 C . 《人权宣言》 D . 《1787年宪法》
  • 12. 马克思、恩格斯撰写《共产党宣言》时,预言资本主义死期将近。但是过了近半个世纪,恩格斯在生前最后一篇文章中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写道:“过去的判断是不对的,19世纪中叶欧洲大陆的社会经济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资本主义还有很强的‘扩展能力’”符合恩格斯这一论断的是(    )
    A . 京汉铁路工人运动失败 B . 巴黎公社失败 C . 二月革命后两个并立的政权 D . 苏联解体
  • 13. “战争证明:哪怕出于纯粹军事上的考虑,俄国也需要铁路和大工业。于是政府开始培养俄国的资本家阶级。但是这个阶级没有无产阶级是无法存在的,而为了创造无产阶级分子不得不实行所谓农民解放。”材料认为1861年改革主要是由于(    )
    A . 纯粹为了军事考虑 B . 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 C . 调动农奴生产积极性 D . 扩大统治基础的需要
  • 14. (2020·成都) 20世纪三四十年代,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和法西斯势力的威胁,欧美大国提高关税、纵容侵略等以邻为壑的做法,导致全球相继被卷人经济萧条和世界大战。“二战”后,为避免历史重演,国际社会(   )
    A . 先后成立了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 B . 积极投入第三次科技革命 C . 纷纷建立完善国内的社会保障制度 D . 大力提高发展中国家地位
  • 15.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1986年震惊世界的四川三星堆遗址,时隔三十多年重启发掘,到2021年辉煌的新发现再惊天下。3号祭祀坑发现器物最多,其中的一些独特造型青铜器也初露尊容,引发人们无限的想象。湖南也是青铜器出土的高产地区,在湖南出土的现存最大的青铜酒樽,属稀世珍宝。该青铜器是指(    )
    A . 皿方罍 B . 四羊方尊 C . 鎏金铜酒樽 D . 司母戊鼎
  • 16. 下列关于古代湖南文化主要成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湖湘文化从秦汉时期开始,其中屈原和贾谊是湖湘文化的开启者 B . 隋唐时期,湖南书法成就最高的是怀素和张旭,他们两人的并称“颠张醉素” C . 周敦颐是理学的创始人,他继承和发展了周程理学,创立了湖湘学派 D . 明朝的茶陵诗派,主要特征是“出于宋元,溯源唐代
二、综合题
  • 17.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开始在黄河流域扩张发展势力。……陆续攻灭了当时与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上“乾元”的意思,定国号为元。……8年后灭南宋统一全国。蒙元世祖远征日本因风失败,迂回台湾,道经澎湖,后设口口口□口,主要负责巡逻和查缉罪犯,并兼办盐课……

    ——《中国通史》

    材料二:终永乐一朝,朱棣五次北征,三次打败蒙古军队。……永乐死难,设哈密卫,加强对西部边陲的统治。……永乐五年,修筑驿路,设置驿站,加强西藏与内地的联系。永乐十三年,增设贵州省,进一步加强在西南地区的统治。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三:有清一代,国家统一大业的完成,使清王朝幅员辽阔,气势恢弘,成为亚洲头等强国,也是世界强国之一,并且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留给今人一份宝贵遗产。应该说,清代的国家统一,既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又与清统治者特别是康雍乾三帝顺应这一趋势,坚决与分裂势力做斗争,实行有利于统一大业的方针和政策相关。

    ——《简论清代的国家统一》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与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哪些?材料一中的“口口口口”处应该填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朱棣针对北部和西南边疆的措施有何不同。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清朝乾隆皇帝“坚决与分裂势力做斗争”的事件。并指出清朝雍正年间加强对湖南管理的举措。
  • 18.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不断探索,并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据此请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侮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

    材料二:美国人哈默被称为“红色资本家”。1921年夏天,23岁的他到苏俄访问,为饿国人购买了100万美元的小麦,列宁授予他在苏俄开采石棉的特许权。81岁时他进入中国,他旗下的西方石油公司随后也成为首批进入中国的企业。

    材料三: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请回答: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改变“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侮我们”的局面,新中国采取的举措是什么。其特点是什么?
    2. (2) 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哈默在俄国的经历反映了俄国的哪次经济实践。哈默的经历反映中苏两国经济制度的调整有何相同之处?
    3. (3) 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这次谈话的国际背景。为了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的方式,中共采取的重要决定是什么?
    4. (4) 我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上述材料,请思考中共领导的思想精髓是什么?
  • 19. 习近平指出:“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5世纪,希腊联军在希波战争中取得胜利。其间,以雅典为首组建了提洛同盟,雅典国力进一步增强,这引起原有霸主斯巴达及其领导的伯罗奔尼撒同盟的敌視。在伯里克利时期,双方矛盾不断加剧,最终导致战争爆发。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认为,“使战争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势力的增长和因而引起斯巴达的恐惧。”后人把这一现象称为“修昔底德陷阱”。

    ——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如果德国认为更大的物质权力优势、更广阔的领土范围、神圣不可侵犯的边疆以及海上的绝对优势,是实现思想和道德上之领导地位必需的前提……那么英国一定会认为,德国肯定将力图削弱任何竞争对手的实力……其最终目的则是要拆散和取代英帝国。

    ——[英]艾尔·克劳《关于英国与法德两国关系现状的备忘录》(1907年)

    材料三:在可见的未来,美国政府不能和苏联政权保持政治上的密切关系。在政治舞台上,应继续将苏联视作竞争对手而非伙伴……美国人民应该感谢上帝,他让美国人感受这种无法改变的挑战,从而使美国的安全依赖于他们的团结,以及接受历史希望他们承担的道义和政治领导责任。

    ——[美]乔治·凯南《苏联行为的根源》(1947年)

    1. (1) 依据材料一,谈谈你认为“修昔底德陷阱”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使“雅典势力”达到全盛的政治事件。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为什么会认为“德国肯定将力图削弱任何竞争对手的实力”。英德竞争的加剧最终酿成了怎么样的后果?
    3. (3) 依据材料三,指出美国的战略判断。基于此战略判断,指出美国在政治上采取的措施。
    4. (4) 综上所述,你认为大国怎样才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
  • 20.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央视电视剧《觉醒年代》一播出就上了好评热搜,它在思想启蒙、民众觉醒、道路选择上追根溯源,正面展现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等重大事件。人们一边看剧一边查阅党史学习知识。接下来,我们就跟随几组镜头来一起探究那段难以忘怀的历史。
    1. (1) (镜头一:思想启蒙)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评价道:“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坏的时期”。“为了救中国一切的黑暗”,陈独秀提出只有“两位先生”可以救中国是指什么?李大钊的哪篇文章第一次较为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中国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系统研究中国通史和民族史的历史学家是谁?

    2. (2) (镜头二:民众觉醒)

      毛泽东指出:“五四运动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是它比辛亥革命大大向前跨进了一大步的地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不曾有的姿态”主要指什么。

    3. (3) (镜头三:道路自信)

      毛泽东在总结革命战争的经验教训,揭示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时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其中,统一战线是指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指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党的建设是指中国共产党是保证中国革命胜利的最先进和最强大的领导力量。

      请任选其中两大法宝,分别举一例简要说明它们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具体表现和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