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

更新时间:2021-06-28 浏览次数:102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 1. 据《史记》记载,“武王……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师尚父于营丘,曰齐”。材料中的“齐”(   )
    A . 是首先被分封的异姓功臣诸侯国 B . 是深入东北最远的封国 C . 被指令继承了商的祖宗祭祀体系 D . 被秦灭于公元前2世纪
  • 2. 先秦时期某思想流派提出了“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的主张,下列言论属于该思想流派的是(   )
    A . “兼相爱,交相利” B . “天行有常,人道有为” C .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 D .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 3. 唐代某位书法家的作品被评价为“阆风游云千万朵,惊龙蹴踏飞欲堕。更睹邓林花落朝,狂风乱搅何飘飘”。下列作品符合其书法风格的是(   )
    A . B . C . D .
  • 4. 宋人评价当时的政治制度时说:“戎酋之降非末节也,而中书初不预知;元昊之叛非小事也,而边奏皆不关中书……主民而知兵,此固关天下之大计。”该评价旨在说明宋代的政治制度(   )
    A . 强化了君主权力 B . 防范了宰相擅权 C . 提高了行政效率 D . 存在着分权弊端
  • 5. 明代某思想家主张:“圣人之所以为圣,只是其心纯乎天理而无人欲之杂……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该思想家是(   )
    A . 王阳明 B . 陆九渊 C . 黄宗羲 D . 顾炎武
  • 6. 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奏称:“沿海文武员弁(低级文武官员),不谙夷情,震英吉利之名,而实不知其来历。”由此推知,林则徐(   )
    A . 主张主动了解外国情况 B . 重视改造陈腐的民众思想 C . 彻底反思天朝上国观念 D . 全面分析中国落后的根源
  • 7. 梁启超指出:“吾闻之,《春秋》三世之义,据乱世以力胜,升平世智、力互相胜,太平世以智胜……世界之运,由乱而进于平(指太平世);胜败之原,由力而趋于智。故言自强于今日,以开民智为第一义。”他意在(   )
    A . 宣传反清革命思想 B . 提倡封建伦理观念 C . 开启学习西方富国强兵之路 D . 利用中国传统思想启发民智
  • 8. 下图是发表在1913年《袁政府画史》中的一幅漫画《北京人物之今昔观》。该漫画反映出(   )

    A .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 . 南京临时政府名存实亡 C . 北洋政府破坏民主共和 D . 袁世凯成功当上了皇帝
  • 9. 下表是1915-1918年宁波和丰纱厂盈余及分配情况(单位:元)。据此可知,这一时期宁波(   )

    年份

    盈余金额

    花红(分配给股东的利润)

    1915

    103500

    18482

    1916

    32600

    5821

    1917

    315000

    56250

    1918

    209100

    37339

    A . 已经成为全国纺织业中心 B . 工业发展逐渐陷入了困境 C . 开始出现实业救国的思潮 D . 企业已有近代化经营理念
  • 10. 1916年,北京中国银行最先使用女子司账,一时被称为“银行界之破天荒,妇女界之新事业”。1929年,全国大学女教师276人,形成为一个职业群体。一些大城市的医疗、银行、商店、文艺、电讯等部门均有女职员出现。这说明(   )
    A . 经济发展给予女性平等就业机会 B . 南京国民政府倡导提高女性地位 C . 北京成为中国女权运动发源地 D . 传统封建纲常礼教受到了冲击
  • 11. 下图是抗战期间《申报》的一则捷报,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这篇报道发布于1937年秋 B . 这场战役发生在徐州会战 C . 这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D . 这是国共合作抗日的典范
  • 12. 以下是新中国的一些外交文件和会谈的引文,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日本方面痛感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

    ②“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

    ③“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④“‘上海五国’进程中形成……‘上海精神’是成员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准则。”

    A . ③①②④ B . ④①③② C . ①③②④ D . ③①④②
  • 13. 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发生的。观察下图,下列史事与时空条件对应正确的是(   )

    A . ①处在1906年建成我国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 B . ②处于1980年向南太平洋海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 C . ③处成功发射了“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 D . ④处地铁运营结束了中国没有城市地铁的历史
  • 14. “近代欧洲贸易地理曾发生过一场转变,意大利北部和德意志北部汉萨同盟各城市丧失了原来的中心地位,而西班牙的塞维利亚、葡萄牙的里斯本、荷兰的安特卫普等城市繁荣起来。”这反映了欧洲(   )
    A . 价格革命发生 B . 贸易中心转移 C . 殖民制度产生 D . 统一市场形成
  • 15.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人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他可以利用自然力,可以丈量大地与天空……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限制他的活动,因而他试图指挥一切,努力获得荣耀,他奋力要成为和上帝同样的荣耀者。”该言论旨在(   )
    A . 推翻君主专制 B . 肯定本能欲望 C . 颂扬人性尊严 D . 倡导主权在民
  • 16. 下图是英国为纪念某一部重要文献而发行的纪念币,该文献是(   )

    A . 《巴黎和约》 B . 《权利法案》 C . 《王位继承法》 D . 《欧洲联盟条约》
  • 17. 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第一条第二款中规定:众议院人数应按本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比例分配于各州,各州人口数目指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3/5。自由人总数包括必须在一定年限内服役的人,但不包括未被征税的印地安人。可见,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   )

    ①实行三权分立制度  

    ②没有废除奴隶制度  

    ③不承认印第安人为合法公民  

    ④解决了美国南北方之间的矛盾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8. 下表是一位高中历史教师布置给学生的填充作业(局部),其中学生填写正确的是(   )

    时间

    发明者

    国别

    发明成就

    A

    哈格里夫斯

    英国

    手摇纺纱机

    1779年

    克隆普顿

    B

    骡机

    1876年

    C

    美国

    电话机

    1885年

    卡尔∙本茨

    德国

    D

    A . 1769年 B . 美国 C . 爱迪生 D . 汽车
  • 19. 某西方近代思想家在其著作中论述道: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融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这位思想家及其著作是(   )
    A . 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 B . 卢梭 《社会契约论》 C . 伏尔泰 《哲学通信》 D . 马克思与恩格斯 《共产党宣言》
  • 20. 1908年,巴尔干地区发生了“波斯尼亚危机”:奥匈帝国单方面宣布正式将波斯尼亚、黑塞哥维纳两省(简称波、黑两省)并入自己的版图,俄国向奥匈提出抗议。塞尔维亚因南斯拉夫民族统一进程被阻挠而提出强烈抗议,还作了向奥匈开战的准备。次年,波斯尼亚危机在俄国让步下暂时得到解决。该事件(   )
    A . 直接导致了萨拉热窝事件的发生 B . 反映了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 C . 消解了俄国与奥匈帝国的矛盾 D . 解决了巴尔干地区的民族问题
  • 21. 一位科学家曾提出了著名的三大预言:由于有物质的存在,空间和时间会发生弯曲,而引力场实际上是一个弯曲的时空;引力红移,即在强引力场中光谱向红端移动;引力场使光线发生偏转。这三大预言出自(   )
    A .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 . 《关于正常光谱能量分布定律的理论》 C . 《论动体的电动力学》 D . 《广义相对论的基础》
  • 22. 二战中有很多对战局产生重大影响的作战计划(行动代号)、重要战役和国际会议。下表所列信息,按发生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曼施坦因计划”、敦刻尔克大撤退、“海狮计划”

    “霸王行动”、波茨坦会议、雅尔塔会议

    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战役、瓜岛战役

    “巴巴罗萨计划”、“台风计划”、珍珠港事件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④③② C . ③②①④ D . ④②①③
  • 23. 下图是一幅反映20世纪中期国际局势的时政漫画,该漫画的主题可能是(   )

    A . 二战爆发 B . 欧洲联合 C . 冷战对峙 D . 经济危机
  • 24. “独立自主”是“戴高乐主义”的内涵之一,旨在建立以法国为核心的欧洲、对抗美国的控制。下列活动中能体现这一内涵的是(   )

    ①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的口号  

    ②积极促进欧洲共同体成立

    ③法国成为“北约”的创始国之一  

    ④1964年中法建交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 25. 从2020年初开始爆发的新冠疫情正在肆虐全球,直接危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影响着全人类的根本利益。下列各项与新冠疫情横行属于同一类型是(   )

    ①环境污染    ②毒品泛滥  

    ③恐怖活动猖獗    ④文明冲突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青釉褐斑贴花椰枣纹瓷壶(出自印度尼西亚海域“黑石号”沉船)

    遗址示意图

    古岸陶为器,

    高林尽一焚。

    焰红湘浦口,

    烟烛洞庭云。

    迥野煤飞乱,

    遥空爆响闻。

    地形穿凿势,

    恐到祝融坟。

    ——[唐]李群玉《石渚》

    材料二:20世纪以来海内外相继发现大量中国彩瓷,按照考古行业的规定:有器物必须找到对应窑口,才能定论。50年代中期,湖南省文物管理部门在文物普查时,调查发现铜官瓦渣坪一带大批彩陶瓷堆积。经多次调查试掘,尘封1200多年的彩瓷器找到了真正的出生地(窑口)。关于长沙窑的名称,过去因未找到文献记载而称之为瓦渣坪窑、铜官窑或长沙窑。今发现《全唐诗》中湖南诗人李群玉所写《石渚》诗,他在诗中对长沙窑当时的生产场景做了详细的描述,诗中的“湘浦口”就是指今石渚湖的小河口与湘江之交汇处,正是历次发掘的主区。

    ——摘编自 长沙窑课题组《长沙窑》等

    1. (1) 材料一是研究唐代长沙铜官窑的相关史料,请分别指出①②③三则史料的类型,并简述唐代制瓷业在技术创新和对外贸易上的贡献。
    2. (2) 史学家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主张“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印证补充。根据上述材料,说明考古学家在“长沙窑”研究过程中如何运用二重证据法?
  •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9到20世纪上半叶生产方式转变的根本特点就是“自我调节的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市场经济力图渗透到所有领域,最后凌驾于社会之上,使社会的生存与运行服从于市场的规则,建立市场社会;另一方面,社会又不可避免地进行自我保护,以免受到过度的损害。但这种自发的社会保护运动仍无法抵挡市场经济的逻辑和市场社会最终走向崩溃。

    ——据[英]卡尔·波兰尼 《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整理

    材料二:在怎样重建社会与市场经济关系的问题上,20 世纪下半叶的发展并未让人们失望。如果说,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模式是以限制市场经济,发展计划经济作为一种替代性选择的话,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一种对社会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作出规制的新制度在联邦德国产生了。它恰恰是在保留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力图用社会来规制市场经济的制度安排。

    ——摘编自周建明《对 20 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的考察》

    1. (1)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市场社会走向崩溃”,当时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哪一重大事件能够予以说明?由此,德国以何种方式应对继而导致了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二战后联邦德国“对社会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作出规制”的新制度是什么?并简析这一新制度的主要特征及其对联邦德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 28. 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史,是在破解危局、应对挑战、抓住机遇中不断前行的励志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秋收起义遇挫后,在做出“安家井冈”决策的古城会议上,毛泽东指出,罗霄山脉中段地势险要,有利于武装割据,开展游击战争。边界特产丰富,群众基础又好。我们可以关了东面打西面,关了南面打北面。敌人奈何我们不得。中国的形势会有大的转变,广大农村是海洋,我们像鱼,农村是我们休养生息的地方。建立以宁冈为中心的湘赣边界武装割据,意义决不限于六县,对夺取湘鄂赣三省政权都是有很大意义的。

    ——于化民《苏维埃革命:从宣传口号到行动纲领》

    材料二:万隆会议参会国中只有六个国家与中国有外交关系。与此同时美国正在精心策划、力图破坏会议。因此,中国代表团审时度势,迎难克险。赴会之前中共中央认真制定了具体的与会方案,在会议期间周恩来以共同的历史遭遇、共同的时代使命确立亚非各国团结合作的共同基础,解开和平共处问题上的争议。中国代表团在正式议程之外,抓住一切时机在会场之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在会议最后一天,周恩来又提出在和平共处原则基础上包含各国代表共识的“七项原则”的“和平宣言”提案。

    ——整理自余建华《万隆会议、中国亚非外交与万隆精神的当代弘扬》等

    材料三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简史

    20世纪70年代末

    发达国家纷纷将厂房转移到土地充裕、劳动力廉价的地方, 自己抽出力量搞高科技。十年“文革”结束后的中国,迫切需要抓住时机搞建设, 尽快改变落后面貌。

    1980年8月26日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深圳经济特区诞生。

    1984年

    1月,邓小平视察深圳等地,指出:“搞好特区,先不讲对台湾的影响,至少对解决香港问题有利,对安定香港人心有利。”

    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986年

    特区开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基建为重点的奠基阶段已基本结束。

    ——摘编自王硕《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1979-1986)》等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秋收起义遇挫后毛泽东提出“安家井冈”的依据。“安家井冈”使中国的革命形势发生哪些重大转变?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万隆会议中国代表团为“迎难克险”采取的措施,并简析该会议对新中国初期外交的意义。
    3. (3) 根据材料三,概述促成深圳特区创办的时代背景。并结合所学,简析深圳特区成立的意义。
  • 29. 人类文明“轴心时代”出现了许多伟大的精神导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指出:公元前 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乃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如古希腊“三先生”(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古印度释迦牟尼,中国的孔子、老子等。在这个时代,古希腊、中国和印度的先哲们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来对待世界。

    ——摘编自范子烨《对先圣先王先贤信仰世界的还原——人类文明轴心时代及其回声》

    材料二:亚里士多德生活时期的希腊各大城邦处于马其顿控制之下,他是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他一生中几进几出雅典,作为一名外邦人,始终没有受到过雅典人真正的欢迎。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以公元前5世纪末期和公元前4世纪雅典政治为实例,把极端民主制列为民主政体中的劣等政体。他认为该政体的特点有:城邦的实际决策权掌握在以工匠、佣工等中下层平民为主的“群众”手中;群众实际上为平民领袖所摆布。

    ——摘编自张井梅《亚里士多德》等

    材料三:黑格尔赞誉亚里士多德是“历史上无与伦比的人物”,恩格斯称他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物”,罗素称赞他为“第一个像教授一样地著书立说的人”。他完全无愧于这些评价,因为一部欧洲思想史就是对其的诠释史,无人可以否认他的历史地位。

    ——摘编自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等

    1. (1) 雅典被称为“古希腊的学校”。根据材料一和所学,概述亚里士多德在雅典的教师生涯,并简析雅典出现伟大精神导师的有利条件。
    2.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指出亚里士多德“始终没有受到过雅典人真正的欢迎”的主要原因。材料二暴露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哪些问题?
    3.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扼要指出亚里士多德的历史地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