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砀山县2021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1-08-27 浏览次数:109 类型:中考模拟
一、句子默写
  • 1. 默写。
    1. (1) 晴川历历汉阳树,。(崔颢《黄鹤楼》)
    2. (2)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 (3) 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
    4. (4)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
    5. (5)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岑参用比喻的手法来赞美雪后树木奇景的诗句是
    6. (6) 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说到当的时候,国家常常会灭亡。
    7. (7) 在困境中如果能够从容不迫地坚持,也许下一刻就能遇到豁然开朗的境界,就像陆游在《游山西村》里写下的两句诗:
二、基础知识综合
  • 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燕子使人有一种阴柔的美感 , 于是在文学里,人们所歌咏的燕子是“秋千慵困解罗衣,画梁双燕栖”,或“燕子为谁来去,似说江南路”,燕子正像是guī中少女的庸懒闲愁,雁却像是孤独的羁客浪人,在文学中被用以表现的是一种刚性美感 , 前人歌咏的雁是“铁路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或“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1. (1) 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双燕)     guī()中少女    客(

    2. (2) 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3. (3) 文中两处画线句包含一组反义词,它们是
    4. (4) 这段文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是;又将燕和雁在文学中的寓意作比较,这种写作手法是
三、综合性学习
  • 3. 某中学以“但导全民阅读,营造书香校园”为主题开展统合实践活动。活动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 (1) 下面是某班黑板报中所用的宣传图片,请你结合活动主题写一段文字简要介绍其内涵。

    2. (2) 校团委准备于4月2日下午4点,在学校大礼堂举办“诵读国学经典,增强文化底蕴”的经典诵读活动,要求全校同学参加。请你以校团委的名义为此次活动拟写一则通知。
    3. (3) 有些同学对参与本次活动不太积极。小南说:“平时的课外时间部用来写作业了,哪有时间读书!”请你写几句话、对他进行劝说。
    4. (4) 班长小婷将围绕读书的方法进行主题演讲,下面是她的演讲和请你帮地修改。

      知识的殿堂,如春景一般粲然若丽,斑斓无比,人总要把握好运,把握机遇,自须加倍读书,养精蓄锐。使自己左右逢源,厚积薄发,胜券在握,这就必须掌握各种读书方法,因人而异,因文(书)而异,选择读书方法,捧书诵读,如进入如醉如痴,使每一根神经都能剧烈地颤动,那必将获取读书的益处。

      摘读法。这种读书方法的重点在于有目的地一边阅读一边摘录所需要的有关内容。

      查读法。它的重点在于利用工具书查明阅读中碰到的问题、并结合文章的上下文做到基本掌握。

      ①请在横线上补写一句过渡句,使文章前后连贯。

      ②演讲稿中提到了两种读书方法,请你帮小婷再补充一种,并作简要阐述。

四、名著阅读
  • 4.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三藏道:“令师何在?”童子道:“家师元始天尊降简请到上清天弥罗宫听讲混元道果去了,不在家。”行者闻言,忍不住(  )了一声道:“这个臊道童!人也不认得,你在那个面前捣鬼,扯甚么空心架子!那弥罗宫有谁是太乙天仙?请你这泼牛蹄子去讲甚么!”三藏见他发怒,恐怕那童子回言,斗起祸来,便道:“悟空,且休争竞,我们既进来就出去,显得没了方情。常言道,鹭鸶不吃鹭鸶肉。他师既是不在,搅扰他做甚?你去山门前放马,沙僧看守行李,教八戒解包袱,取些米粮,借他锅灶,做顿饭吃,待临行,送他几文柴钱便罢了。各依执事,让我在此歇息歇息,饭毕就行。”他三人果各依执事而去。

    二童别了三藏,同到房中,一个拿了金击子,一个拿了丹盘,又多将丝帕垫着盘底,径到人参园内。那清风爬上树去,使金击子敲果;明月在树下,以丹盘等接。须臾敲下两个果来,接在盘中,径至前殿奉献道:“唐师父,我五庄观土僻山荒,无物可奉,土仪素果二枚,权为解渴。”那长老见了,战战兢兢,远离三尺道:“善哉!善哉!今岁倒也年丰时稔,怎么这观里作荒吃人?这个是三朝未满的孩童,如何与我解渴?”清风暗道:“这和尚在那口舌场中,是非海里,弄得眼肉胎凡,不识我仙家异宝。”明月上前道:“老师,此物叫做人参果,吃一个儿不妨。”三藏道:“胡说!胡说!他那父母怀胎,不知受了多少苦楚,方生下未及三日,怎么就把他拿来当果子?”清风道:“实是树上结的。”长老道:“乱谈!乱谈!树上又会结出人来?拿过去,不当人子!”

    那两个童儿,见千推万阻不吃,只得拿着盘子,转回本房。那果子却也( ),久放不得,若放多时即僵了,不中吃。二人到于房中,一家一个,坐在床边上,只情吃起。

    噫!原来有这般事哩!他那道房,与那厨房紧紧的间壁,这边悄悄的言语,那边即便听见。八戒正在厨房里做饭,先前听见说取金击子,拿丹盘,他已在心;又听见他说唐僧不认得是人参果,即拿在房里自吃,口里忍不住流涎道:“怎得一个儿尝新!”自家身子又狼狈,不能彀得动,只等行者来,与他计较。他在那锅门前,更无心烧火,不时的(   ),出来观看。

    不多时,见行者牵将马来,拴在槐树上,径往后走,那呆子用手乱招道:“这里来!这里来!”行者转身到于厨声门首道:“呆子,你嚷甚的?想是饭不彀吃,且让老和尚吃饱,我们前边大人家,再化吃去罢。”八戒道:“你进来,不是饭少。这观里有一件宝贝,你可晓得?”行者道:“甚么宝贝?”八戒笑道:“说与你,你不曾见;拿与你,你不认得。”行者道:“这呆子笑话我老孙。老孙五百年前,因访仙道时,也曾云游在海角天涯,那般儿不曾见?”八戒道:“哥啊,人参果你曾见么?”行者惊道:“这个真不曾见。但只常闻得人说,人参果乃是草还丹,人吃了极能延寿。如今那里有得?”八戒道:“他这里有。那童子拿两个与师父吃,那老和尚不认得,道是三朝未满的孩儿,不曾敢吃。那童子老大惫懒,师父既不吃,便该让我们,他就瞒着我们,才自在这隔壁房里,一家一个,啯啅啯啅的吃了出去,就急得我口里水泱。怎么得一个儿尝新?我想你有些溜撒,去他那园子里偷几个来尝尝,如何?”行者道:“这个容易,老孙去手到擒来。”急抽身,往前就走,八戒一把扯住道:“哥啊,我听得他在这房里说,要拿甚么金击子去打哩。须是干得停当,不可走露风声。”行者道:“我晓得,我晓得。”

    1. (1) 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骂  蹊跷  抓耳挠腮 B . 喝  蹊跷  伸头探脑 C . 喝  神奇  抓耳挠腮 D . 骂  神奇  伸头探脑
    2. (2) 从选文看,唐僧为什么不吃人参果?
    3. (3) 选文中三藏、八戒、行者的语言描写中都运用了反复的手法,请简析其表达效果。
    4. (4) 从后文看,行者和八戒偷吃人参果,引出了怎样的后果?最终是如何解决的?
    5. (5) 选文出自《西游记》二十四回,作者为,原回目为大仙留故友,五庄观窃人参。其中的“大仙”指的是
五、现代文阅读
  • 5.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敬畏之心

         鲁先圣

    1)我有一个朋友,曾经担任很高的职务,主管一个省的经济部门多年,我们常常共同参加一些朋友之间的活动。我印象中,每次见面,他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有什么事情说话,咱没有什么事情摆不平的。每当听他对我说这句话的时候,我总在想,他的话语中少了一分最重要的元素:敬畏,对权力的敬畏。两年以前,我的这个朋友因为本省最著名的一个金融经济大案而锒铛入狱,我多年的担心,最终成为现实。毫无疑问,正是他的无所畏惧毁了他的大好前程。

    2)因此,当一个人以为自己可以摆平一切人的时候,当一个人以为个人的能力可以左右一切的时候,也就是他已经无所畏惧的时候,肯定就是他万劫不复的开始。

    3)居住在乡下的院子里,清晨和傍晚我都会修剪整理那些树木和花草。院子刚刚建成两年,树木都才两年的树龄。可是,让我惊奇的是,两颗枣树,四棵石榴树,今年都结果了,小小的枣树上结满了枣子,每一棵石榴树上都结了几十颗石榴。

    4)面对这些树木,我内心深处对于大自然充满了神圣的敬畏。一颗树苗栽种到土地里之后,它们就在阳光和风雨中茁壮成长,结出了丰硕的果实,这其中隐藏着多少我们并不知道的神奇密码?在神奇的大自然面前,我们的能力又有多少呢?

    5)在乡间,常常遇见多年不见的人,小学的同学,儿时的玩伴,也有多年没有走动过的亲戚。几十年的光景,见面之后,看到大家都已经是两鬓斑白,最多的是对时光和岁月的喟叹。屈指算算,几十年了,很多人都是儿孙满堂了,岁月怎么这样快啊!不论我们掌握了多少知识,我们无法挽留时间的脚步。在岁月面前,我们是这样的无能为力,是这样的渺小。对于匆匆的时光,我们除了充满敬畏,就是紧紧追赶它矫健的身影。

    6)一个在时间面前放纵自己的人,必定是一事无成的人。只有对时光充满敬畏的人,才会在岁月的河流中收获希望与成功。

    7)我越来越感觉到,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到的长处,都有让我们敬畏的地方。

    8)一个几年不见的同乡,突然间来造访,邀请我到他的公司喝茶。我去了,非常吃惊,公司有上百员工,在济南很有名的一个写字楼里买下来一层楼,办公设施也是一流的。我看得出来,他事业做的很大。多年以前,在同乡圈子里大家都瞧不起他,认为他没有什么特长,不会做成什么事情的。每一个人都有独到之处,如果他没有成功,要么是他没有努力,要么是他还不到时候。我们不要瞧不起任何一个人,而是要对每一个人都有敬畏之心。

    9)很多年以前就听说过李嘉诚与员工一起吃便饭以及弯腰从地上捡硬币的故事,这里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他作为亿万富豪而对财富的敬畏之心。每一分钱的财富都来之不易,《朱柏庐治家格言》中的经典名句“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说的是何等的好啊。可是,我却越来越感觉当下国人中相当多的人忘记了对财富的敬畏,到了国外一掷千金,以致很多国家把建设购物城作为吸引中国游客的手段。刚刚发了财的小财主,不去想再发展的事情,而是赶紧购置豪车洋房摆阔气。为儿女办婚事越办越大,各种开支浪费让人痛心。

    10)我常常想,当你对权力没有了敬畏之心的时候,你一定会受到权力的惩罚;而当你对财富没有了敬畏之心的时候,你同样一定会受到财富的惩罚。

    11)敬畏之心,并不是要一个人面对困难时候的畏缩不前,并不是要一个人丧失人生的勇气和斗志,而是让你正确认识自己,清醒权衡自己的位置和重量,做一个清醒而理性的人。

    12)当我们对世界对生活总是有了敬畏之心的时候,我们才会成为一个大无畏的人,才会成为一个游刃有余的人,才会有宽阔明媚而从容的人生。

    1. (1) 请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2. (2) 请为第(5)段添加一个道理论据,并作简要分析,
    3. (3) 第(9)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 (4) 第(11)段能否删去? 为什么?
    5. (5)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为什么要对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怀有敬畏之心,这给你怎样的启示?
六、对比阅读
  • 6.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柳宗元《哀溺文序》)

    【注释】①氓:古代指百姓。②绝:横渡。③不能寻常:不能游得像平常那样(远)。④货:钱。

    1. (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所识穷乏者我与

      ②是亦不可以

      善游 

      ④吾千钱 

    2. (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万钟于我何加焉!

      ②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

    3. (3) (甲)文中“是亦不可以已乎”的“是”指的是“”,(乙)文中,同伴用“”和“”这两个字来评价“善游却溺死”者的做法。(用原文语句填空)
    4. (4) 孟子在(甲)文中赞扬了什么样的人,批评了什么样的人?柳宗元则在(乙)文中讽刺了什么样的人?
七、作文
  • 7.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叶嘉莹的《什么是好诗》启发我们;写一首好,不是要找那些美丽的字,也不是把别人请中漂亮的宇搬过来,而是要找到适合于表达自己情感的半。写诗是这样,规划人生也是这样。

    请根据上述材料,联系你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1)自拟题目,自选文体;(2)文中不要出现透露你个人身份的信息(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