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金华十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调研考...

更新时间:2021-06-15 浏览次数:98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 1. 西周实行“同姓不婚”制度,卫国为周武王的弟弟康叔的封国,下列诸侯中,能与卫国通婚的是(    )
    A . B . C . D .
  • 2. 地图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载体。观察古代浙江及附近地区行政图,按朝代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①④③ C . ④②③① D . ③①④②
  • 3. 古代中国以先进的农业文明闻名于世。下列对古代农耕技术演进的表述,符合汉代的是(   )

    ①二牛抬杠在某些地方被一牛挽犁所取代

    ②在农业发达地区开始采用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

    ③牛耕逐渐普及全国,铁制农具的数量大大超过前代

    ④出现了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高低的曲辕犁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 4. 在中国书法艺术中,某字体盛行于晋代,且“如云行流水,称纤间出,非真非草,离方遁圆”。该字体是(    )
    A . 隶书 B . 行书 C . 楷书 D . 小篆
  • 5. 唐代所有以皇帝诏救形式颁布的政府法令,既须皇帝画敕,又须中书、门下两省共同认可,并经政事堂盖印,否则便不具有合法性。材料意在强调(   )
    A . 尚书省权力被削弱 B . 皇权受到一定制约 C .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D . 相权实际有所分散
  • 6. 以诗证史是史学研究的重要途径。下列描述古代商业发展的诗句中,不属于唐朝商业的是(   )
    A . “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 B . “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C .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D . “梦里曾作南柯守,少时元是东陵侯。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 7. 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评价古代中国四大发明时曾说:“它们改变了世界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状态,又从而产生了无数的变化。”下列对“四大发明”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西汉时期帛、竹、木、纸四种文书用品并行使用

    ②北宋军事著作《武经总要》记载了指南鱼和当时三种火药配方

    ③十四世纪,火药传人欧洲,为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

    ④印刷术传到欧洲,为欧洲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8. 元代确立了以行中书省作为地方常设行政机构的制度。下列不属于行省辖地的是(   )

    ①河北

    ②山东

    ③西藏

    ④湖北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9. 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设置是中国专制时代晚期政治形式的新变化。下列对以上机构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监察百官、制约皇权 B . 分工明确、决策科学 C . 职权明确、统帅六部 D . 辅佐皇帝、助理国政
  • 10. 中国的四大名著被称为“四大奇书”,深受读者喜爱,并且在较早的时候就被翻译成外文,在海外流传。其中一本英国人翻译为《强盗和士兵》法国人翻译为《一百零五个男人和三个女人在山上的故事》美国人翻译为《四海之内皆兄弟--猎豹的血》。据此判断该书是(    )
    A . 《三国演义》 B . 《水浒传》 C . 《西游记》 D . 《红楼梦》
  • 11. 近代晚清政府曾与列强签订某条约,条约中有如下条款:准英人在港口自由贸易;进出口税饷秉公议定则例;货物按例纳税后,中国商人可遍运内地。该条约是(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12. 1894年的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下列史实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靖远”舰管带叶祖理英勇奋战 B . “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壮烈殉国 C . 最后以日舰率先逃离战场而告终 D . 黄海海战使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 13. 近代有一位思想家如此勉励青年:第一为自主而非奴隶的;第二为进步而非保守的;第三为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他讴歌西方文化,抨击中国文化,勖勉青年赶上世界潮流。该思想家是(    )
    A . 陈独秀 B . 鲁迅 C . 李大钊 D . 胡适
  • 14.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使武汉成为世界的焦点。钟南山院士说武汉本来就是一个英雄的城市。下列能够印证这一说法的是(    )

    ①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②国民革命时期,收回汉口英租界

    ③在此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第一-枪

    ④抗日战争时期,组织会战抵制日军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5. 1937年历史学家白寿彝在论述中国近代交通事业时曾说:“九十年来中国交通事业之设施,殆非以前数千年之交通事业所可比拟。”白寿彝所说的九十年来中国交通事业之进步表现有(    )
    A . 洋务运动期间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 B . 全国所有省份实现了飞机的运营 C . 1906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在上海建成 D . 1924年天津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
  • 16. 下图是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时期发表的一个声明。请结合图片判断,下列事件中直接推动该声明发表的是(    )

    A . 九一八事变 B . 华北事变 C . 卢沟桥事变 D . 八一三事变
  • 17. 哈佛大学学者约瑟夫.奈曾说:“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下列不属于新中国初期政治建设成就的是(    )
    A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B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C . 村民自治等各种形式的基层民主的实践 D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 18.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东方巨龙开始腾飞。下列不属于20世纪60 -70年代“巨龙腾飞”表现的是(    )
    A . 中美关系改善,中国迎来第三次建交高潮 B . 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C . 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人造卫星技术获得重大突破。 D . 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 19. 《告台湾同胞书》是中央政府对台湾的政策性文件。其在中国历史上总共发表过五次(下表),材料表明(   )
     

    时间

    主要内容

    第1次

    1950年

    提出要完成解放台湾的任务等

    第2-4次

    1958年

    要求台湾共同对付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对付外来威胁等

    第5次

    1979年

    提出结束两岸军事对峙开放“三通”、扩大两岸交流等方针

    A . 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是解决台湾问题的主要阻力 B . 中央政府一直努力探索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方式 C . 放弃军事手段、和平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D . 长达30多年之久的两岸同胞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
  • 20. 1991年底,中央存在“支持更加大胆地实行改革开放和“阶级斗争很尖锐,存在着‘和平演变'的危险”的争论。对此,邓小平认为:不把时间浪费在争论上,他要采取行动争取支持。邓小平的“行动”是(    )
    A .   设立海南为经济特区 B . 视察武昌、深圳等地 C . 主持召开中共十四大 D . 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 21. 伯里克利执政时期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以下属于伯里克利时代鼓励公民参与民主政治的措施有( )

    ①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

    ②公民大会上每个公民都可抽签担当轮值主席

    ③国家为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津贴

    ④民众组成的陪审法庭拥有充分的权力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22. 下图是古罗马时期颁布的一部法律。以下对该法表述正确的是(    )

    A . 它是罗马公民法发展史的起点 B . 它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 C . 它注重调节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 D . 它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 23. 14世纪欧洲某部文学作品讲述了各式人物的故事,讴歌了人性,但主要集中在人性中的本能方面。这部作品是(    )
    A . 《神曲》 B . 《十日谈》 C . 《哈姆雷特》 D . 《哲学通信》
  • 24. 葡萄牙历史学家巴若斯在描述本国某一历史事件时写道:“船员们惊异地凝望着这个隐藏了多少世纪的壮美的岬角。他们不仅发现了一个突兀的海角,而且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该历史学家描述的是下图中哪条航海线路(    )

    A . A B . B C . C D . D
  • 25. 历史学家马克.汤普森指出,《权利法案》“只是陈述了已经存在的法律条款,仅仅维护了英国人民已经合法取得的权利”。(注:议会所获得的立法财政等权利14世纪已获得,议员在议会中的言论自由与不受迫害等权利在15世纪后也已经得到公认)该历史学家意在指出《权利法案》制定的政治目的是(    )
    A . 限制王权、保障议会的权利 B . 确立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 C . 完善英国代议制民主政治 D . 确定和维护传统之权利与自由
  • 26. “有衡”是美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精神。其包含了“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和“不同利益的相互均衡”两层含义。下列项中,不符合第二层含义的是(    )
    A . 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三权分立 B . 中央政府权力加强,各州拥有一些州权 C . 参议院每州2名,众议员按各州人口比例选出 D . 保留奴隶制度,把5个黑人折合成3个人计算南方各州人口总数
  • 27. “在民主共和国中,由于国家体现了全体公民的共同意志,即公意,所以公民服从法律和国家,就是服从自己的意志。”这一认知源于(    )
    A . 人民主权学说 B . 自然权利论 C . 三权分立学说 D . 社会契约论
  • 28.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随着轮船、火车等新式交通工具的发明,交通运输业发生了深刻革命。下列对新式交通工具出现的影响,表述正确是(    )

    ①联结世界经济的纽带形成

    ②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

    ③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

    ④拓宽了商品市场,促进了国际间人口的流动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29. 下图是世界上最早的汽车照片。该车的发明者是(    )

    A . 福特 B . 爱迪生 C . 卡尔·本茨 D . 斯蒂芬森
  • 30. 某科学家在1905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说:“绝对静止这概念,不仅在力学中,而且在电动力学中也不符合现象的特性。”这位科学家的成果(    )
    A . 构成了近代物理学的基石 B . 论证了时间和空间都与物质的运动无关 C . 突破了近代物理学的理论框架 D . 完成了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第一次理论大综合
  • 31. 在近代某时期,英国、德国和法国就占了全欧洲制造业的十分之七。而美国的钢材量比德、英、法、德的总和还要多。该时期,美国已经在农业机械化制造业,以及煤炭与钢铁生产等方面走在了欧洲前头,在这些项目上,它的产量超过世界产量的五分之二。该时期是(    )
    A . 19世纪中期 B . 一战前夕 C . 20世纪30年代初期 D . 二战后初期
  • 32. 1929年在美国爆发的经济大危机实际上就是生产的相对过剩。因而,罗斯福新政的思路主要有两点:限制生产和刺激消费。下列能够起到明显限制生产作用的(    )

    ①颁布《紧急银行法》

    ②颁布《农业调整法》

    ③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④颁布《联邦紧急救济法》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33. 在“最伟大的德国人”评选中,联邦德国首任总理阿登纳(1949- 1963年在位)名列第一。这主要是因为阿登纳政府(    )

    ①建立介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之间的“社会市场经济”

    ②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③与法国、意大利等国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

    ④德国经济奇迹般恢复和发展,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34. 这一新机构看上去只是为了收集情报,但实际上,它重新开始了1943年5月解散的共产国际的工作。它使各成员党在反对“英美帝国主义”的斗争中互相配合。这一新机构是(    )
    A . 华沙条约组织 B . 经济互助委员会 C .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 .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 35. “历史发展的逻辑可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一方面,美国无法放弃借助苏联解体的历史契机图谋世界霸权的野心;另一方面,美国越是想称霸,越是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美国称霸的结果只会加速与其他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进程。”该材料意在表明(    )
    A .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B . 美国放弃霸权政策奉行单边主义 C . 美国与世界各强国之间势均力敌 D . 两极格局结束,单极世界形成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 3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儒家认为 ,要靠礼和道德来治理百姓。他们主张沿用西周初期的体制,还指望老办法治国,就成为保守派了。但在另一方面,他们又是革命派,因为在他们的思想里,反映了时代的变化,他们不再坚持以出身贵贱和财产多少来划分社会等级,而是以道德来划分君子和小人的分野。

    ——摘编自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材料二:新民本思想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约束君 主权力。他们以社会分工理论为基础确立宰相与君主的同事关系,在行政上拥有与君主“同议可否”的权力。黄宗羲认为学校不仅是培养人才的地方,而且是治理国家的机构。学校参与治理天下的主要途径是对君主进行监督与制约。

    新民本思想在尊君和限君的同时,却无法摆脱旧的传统思想的羁绊,最终选择了有限的君主制度,而未能顺利驶向近代民主的广阔海域。

    ——根据谢贵安《明清文化史探研》《解构专制——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研究》整理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孔子思想中“保守派”与“革命派”的具体表现,并分别举例说明战国时期儒家后继者对于这两大倾向的发展。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新民本思想家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简要评价其政治观。
  • 37.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古人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当整个国家民族兴衰存亡最大关头的今日,每一个人有一份良知良能,都要用来为国家尽忠,为民族祖先尽孝,大家应该如古人所说的“存心时时可死,行事步步求生”,发挥我们忠孝的伟大力量,突破这个生死关头,以必死的决心完成民族复兴的大业。

    -——一九四O年元旦,蒋介石广播训词

    材料二:80年代是十分重要的年代,我们一定要在这十年中取得显著的成就,以保证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在80年代里,我们最根本的工作就是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国内的事情最重要的是把经济建设搞好。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要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而要做到安定团结,就必须保证党的领导。

    ——1980年元旦,邓小平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

    1. (1) 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1940年中国抗日战争的基本态势。并以抗战史实说明1940年国共两党都在“为国家尽忠,为民族祖先尽孝”。
    2. (2) 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概述1980年党和政府在政治、经济、科技方面“把自己的事情办好”的具体史实。
  • 38.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毫无疑问,伤寒病持续和蔓延的原因,是人们住得过 于拥挤和住房肮脏不堪。工人常住的房子都在偏街陋巷和大院里。从光线、空气、空间、清洁各方面情况,简直是不完善和不卫生的真正典型,是任何一个文明国家的耻辱……这些住房供水不良,厕所更坏,肮脏,不通风,成了传染病的发源地。

    ——19世纪,一位医生对英国煤铁矿区中心太恩河畔新堡的描述

    材料二:全球经济还有太 多的工作需要去做,它对经济和社会会带来哪些长期影响还不十分明显……对全球化的批评者来说,它是奖励少数人而使多数人贫穷的一种力量。诋毁全球化的人还宣称,全球化的标志——快速的经济发展——也导致了环境的破坏。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 (1) 阅读材料一,概括19世纪的英国面临哪些社会问题,并结合所学,概述19世纪初期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文明国家”的思考。
    2. (2) 据材料二,概括经济全球化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简述国际社会的对策。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