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金华十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调研考...

更新时间:2021-06-28 浏览次数:66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 1. 学者姚大中在其著作《黄河文明之光》中指出:“周文化对中国域内人类活动秩序最早设定统一规则与制度化成功……中国文化的正统便以周文化为深厚根基。”下列表述属于周朝政治文化范畴的是(    )

    ①殷民七族封于殷    ②别黑白而定一尊

    ③立嫡以长不以贤    ④凡周之土,不(丕)显亦世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2. 吕思勉在《秦汉史》中提到:“川、滇、粤、桂之开辟,战国时启其端,秦始皇继其后,汉武帝成其功。”下列项中,属于“秦始皇继其后”的有(    )

    ①修筑长城和“直道"

    ②在岭南置郡县,实施军事镇守和行政管辖

    ③废除土司制度,实行流官统治

    ④开辟五尺道,并在其中部分地区任命官吏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 3.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在《忆昔》中写道:“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从中我们能够获取的信息有(    )

    ①丝织业相当发达    ②商人政治地位提高

    ③商业贸易活跃    ④手工业和农业相分离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4. 广东“南海Ⅰ号"南宋沉船水下考古发掘项目成功入选了2019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发掘的约16万件套瓷器几乎囊括了当时南方主要的窑口(瓷器的产地)。下列名窑位于南方的是(    )
    A . 邢窑 B . 定窑 C . 钧窑 D . 景德镇窑
  • 5. 据文献记载,元朝某地“(人口)不到一个行省,由于是上师的住地和佛教教法兴盛之地,所以也算作一个行省。”当时对该地管理的中央机构是(    )
    A . 四川行省 B . 中书省 C . 宣政院 D . 理藩院
  • 6. 古代中国某一朝代开始将“中书之政,分于六部”,使六部为皇帝“总理庶务”的最高一级行政机构。下列政治制度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
    A . 中朝制度 B . 三省六部制 C . 二府三司制 D . 内阁制
  • 7. 下图描绘了明朝中后期某都市商业区茶楼酒肆店铺林立,金店银铺人如潮涌的盛况。据此可推断(    )

    ①市打破了空间的限制    ②江南市镇经济繁荣

    ③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④商业不受政府监管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④
  • 8. 有著作记载:“条约取消了只准在广州进行中外贸易和由广州特许的公行垄断商来进行中外贸易的限制,从而开始了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关系。”此条约是(    )
    A . 《南京条约》 B . 《马关条约》 C . 《辛丑条约》 D .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 9. 一份对当时文献进行初步调查的材料记载在1892-1913年期间,至少有415家手工缫丝厂,主要分设在广东、四川和山东等省。丝织业全部使用手织机,它是华中和华南的主要工业。这一时期,手工缫丝厂发展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 .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 . 欧洲列强减少对华的资本输出 C . “实业救国”思潮盛极一时 D . 中国被卷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10. 下图所示为近代一则电话广告,中有“只要打一个电话,通知各商店送货,货到收钱……简便省事……现在各商店……都愿意听候你的电话,替你服务”等字样。该广告反映出(    )

    A . 电话于19世纪末传入中国 B . 新事物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C . 电话购物在当时的上海十分普遍 D . 晚清时期民族工业重视广告宣传
  • 11. 有关下图所示战役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B . 为渡江战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C . 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D . 解放南京,推翻了国民党政权
  • 12. “会议期间周恩来与之打交道的几乎包括了当时世界上各类国家的代表人物。他坚决反对美国的干涉政策,也不赞成苏联的僵硬态度,并说服越南放弃不切实际的要求,力争在周边保持和平环境,绝不再被同一阵营国家拖入与美国的战争。”新中国在此次会议上(    )
    A . 倡导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B . 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 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际争端 D . 以“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亚非友好
  • 13. 下列关于下图《人民日报》中所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宣布了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②实现了两岸30年来的真正停火

    ③直接推动了中日邦交的正常化

    ④实现了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4. 在中国共产党的某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首次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这次会议(    )
    A . 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B . 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 . 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D . 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
  • 15. 公元前621年,雅典制定的第一部成文法典《德拉古法典》规定:“凡能自备武装的人有公民权,而不能自备武装的人则无公民权。”这一规定(    )
    A . 改善了平民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地位 B .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限制贵族的专横 C . 极大缓和了平民与贵族的社会矛盾 D . 改变了权力掌握在贵族手中的局面
  • 16. 某宪法规定:“无论何州,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另一州或外国缔结协议或条约……合众国应该保障联邦各州免遭入侵,并且根据各州州议会或行政部门的请求,平定其内部的暴乱。”由此可见(    )
    A . 这是一部限制王权的法案 B . 三权分立原则得以体现 C . 邦联体制得到确立 D . 考虑了中央与地方的平衡
  • 17. 伦敦工人协会公布的《人民宪章》主张:“凡是年满21岁,身体健康,没有刑事犯罪记录的男子都应该拥有选举权”。随后,宪章运动很快从伦敦扩展到全国各地。结合所学,下列项中,有关宪章运动说法不正确是(    )
    A . 显示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 B . 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阶级和实践基础 C . 反映了无产阶级的政治诉求 D . 客观上推动了1832 年议会改革方案的通过
  • 18. 阅读下列示意图表,结合所学判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 英国资本总额的增加与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密不可分 B . 英国资本总额的不断增加催生了大工厂制度 C . 电力的广泛使用推动了英国资本总额的增加 D . 英国资本总额的变化得益于垄断组织的建立
  • 19. 《德意志帝国宪法》第十一条规定: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从中可以看出统一后的德意志(    )
    A . 实行联邦制 B . 结束了专制 C . 皇帝对议会负责 D . 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 20. 严复(1854-1921)在 评价某次战争时指出,“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严复这一评价的主要依据是(    )
    A . 战争爆发的导火线 B . 交战双方的目的 C . 战争持续的时间 D . 战场形势的变化
  • 21. 下表是1922年到1926年苏联不同类型商业机构在商品流转量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从中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时间

    私商

    国营商业

    合作社

    1922年下半年

    73%

    18%

    9.5%

    1926年上半年

    25%

    57%

    18%

    A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成效明显 B . 新经济政策实际上被停止 C . 苏联正在向社会主义过渡 D . 苏联社会主义已经基本建成
  • 22. 二战中,欧洲战场上苏德军队在斯大林格勒展开激烈的巷战。与此同时,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军采取重大军事行动,率先展开反攻,并从此牢牢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美军这一军事行动的主要地点位于右图中的(   )

    A . B . C . D .
  • 23. 二战后期美英中发表公告:“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吾人通告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这一公告发表后,盟军的军事行动有(    )
    A . 苏军攻克柏林 B . 英美联军开展“霸王行动” C . 美军占领冲绳岛 D . 美军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
  • 24. 20世纪四五十年代,英国政府将采煤、电力、天然气、铁路民航等收归国有。1979年撒切尔夫人担任首相后,很快掀起了私有化的浪潮,许多国有企业都转变为私有制,卖给个人。这种变化表明英国(    )
    A . 放弃了自由放任主义经济政策 B . 丧失“世界工厂”的地位 C . “多市场、少政府”成为趋势 D . 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风靡
  • 25. 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后,美国以自己的先进技术与管理模式为基础,进口加拿大丰富的自然资源再运至拥有众多廉价劳动力的墨西哥进行加工;墨西哥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资金和先进技术。从中可以体现该组织的特点是(    )
    A . 优势互补 B . 承认多样化 C . 大国主导 D . 强调灵活性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小题10分,第27小题10分,第28小题15分,第29小题15分,共50分)
  •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进军岭南过程中,为解决粮草运输困难,秦始皇命监御史禄主持开凿水渠。该水渠利用湘江、漓江源头相距较近,水位差仅数米的自然条件,横断湘江,另开南、北两条分水渠……到了明代时,官员重修该水道,仍认为它“当南服往来喉舌之地。田畴之灌溉,舟楫之通塞系焉。”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兴安县志》

    材料二:中国传统农业的历 史是从农具作用于农事活动开始的。农具演变是与农业的发展同步进行并相互促进的,纵观农具发展历史,铁质农具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这一点毫无疑问。然而农具的形态和功能在其后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只是局部的改进,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苏黎《中国传统农业技术演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1. (1) 指出材料一中“水渠”的名称,并概括该“水渠”修建的历史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汉代农业耕作技术进步的史实说明“铁质农具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并分析古代中国农具形态和功能“没有太大的变化”的根本原因。
  •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后期首先工业化的国家掀起了殖民扩张的新高潮……到1900年,非洲面积的90.4%,亚洲的56.6%,美洲的27.2%,大洋洲的100%已沦为殖民地,整个世界被列强基本瓜分完毕。资本主义工业化国家的势力深入到世界各个角落。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整体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曹顺仙《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50年代中后期到70年代初期形成的第三世界……是战后世界民族民主运动发展和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结果。作为国际舞台上的一种政治力量,它的形成有一个历史过程……客观上加速了世界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的过程,对保卫世界和平的事业作出了贡献。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述第三世界崛起的历史背景,并指出六十年代在其形成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事件。
  • 28.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为中国人之中国。 我同胞皆须自认自己的汉种中国人之中……不许异种人沾染我中国丝毫权利……株杀满洲人所立之皇帝,以做万世不复有专制之君主……中华共和国,为自由独立之国。

    ——邹容《革命军》(1903)

    材料二:1919年5月5日早晨,清华大学里,学生们惊奇地发现食堂门口贴出了一张大红纸,上面用工楷抄着岳飞的《满江红》……贴这张《满江红》的是高等科二年级学生、时年20岁的闻一多。五四运动爆发后,他紧随潮流投身斗争,发表演说,创作新诗,成为五四文艺的拓荒者之一,并作为清华学生代表赴上海参加全国学生联合会成立大会。在1919年5月17日给父亲的家书中,他说:“国家育养学生,岁糜巨万,一旦有事,学生尚不出力,更待谁人?今遇此事,犹不能牺牲,岂足以谈爱国?”

    ——摘自2019年9期《环球人物》

    材料三: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90年前,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这是积弱积贫、灾难深重的旧中国亟待改变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的需要,是时势造就了中国共产党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以星火燎原之势红遍中华大地。

    ——吴国华《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11年6月28日)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的主要主张并分析其影响。
    2. (2) 五四运动中,以闻一多为代表的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的表现,并从中提炼青年学生的精神品质。
    3. (3)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有两点认识可供选择讨论:①时势造就了中国共产党。试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论述中国共产党成立时中国的社会形势。

      ②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新了。试从革命的纲领、道路和动力等角度,论述中国共产党在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成功探索。

  • 29. 法国作为西方大国,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议会建立之初,共和派议员人数不足君主派的215,到1875年初,议会中共和派的数量不仅远远超过每一个君主派,而且与三个君主派之和也已相当接近……波拿巴派的再起,向议会中其他各派表明,如果再不结束政局的临时状态,刚被推翻的帝国就有可能复辟。于是,制订一部宪法来结束政局的临时状态、以制止波拿巴派复辟,成了共和派和波旁两派的共同政治需要。这些就形成了通过共和宪法的客观条件。

    ——沈炼之主编《法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爱德华·达拉第,法国政治家、总理,绥靖政策的积极推行者。

    1938年4月

    第三次出任总理

    1938年9月

    ①,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1939年初

    承认佛朗哥政权,并封锁法国--西班牙边境

    1939年9月

    向德国宣战,但未采取任何军事行动援助波兰,坐视其覆亡

    1940年3月

    下台

    材料三:从1954年起法国又开始实行为期4年的第二计划(1954-1957年)……19501年法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为1849亿法郎,1958年时增至2603亿法郎。工业生产有了长足的发展。1958年工业生产指数为1939年指数的两倍,特别是在电力、煤炭、石油、汽车、飞机、制铝等方面更是飞速发展。1957年发电量为580亿千瓦时,钢产量为1400万吨,化学工业产量翻了一番,煤炭产量已达到法国历史上的最高点。

    ——沈炼之主编《法国通史简编》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述法国1875年宪法得以通过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写出①处的历史事件,并分析该历史事件“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理由。
    3.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五十年代法国经济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