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物理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马鞍山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物理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1-06-20 浏览次数:68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核反应方程 中的X代表α粒子 B . 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都是原子核比结合能变大的过程 C . 20个氡原子核经过一个半衰期后,还剩10个氡原子核 D . 在光电效应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 2. 如图所示,轻杆通过铰链与重物(可看作质点)连接,静止靠在竖直墙壁上,墙壁光滑,水平地面粗糙。则(   )

    A . 地面对杆的支持力大于重物的重力 B . 杆对重物的弹力等于重物的重力 C . 若使重物缓慢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则地面的摩擦力变大 D . 若墙壁粗糙,地面光滑,重物仍可以在原位置静止靠在墙壁上
  • 3.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经过190多天的飞行,跋涉4.5亿千米,终于抵达火星附近的椭圆停泊轨道,开启了近2个月的环绕火星的任务。已知天问一号在椭圆停泊轨道的运行周期为T,火星质量为地球质量的 ,地球自转周期为 ,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为r,则此椭圆停泊轨道的半长轴为(   )
    A . B . C . D .
  • 4. 如图所示,两个等量正点电荷分别固定在a、b两点,O为ab连线中点, c、d两点关于O对称。一负电荷从c点以向右的初速度v0开始运动,在负电荷从c运动至d的过程中,v为运动电荷的速度,E为运动电荷所在位置的电场强度,φ为运动电荷所在位置的电势,Ek为运动电荷的动能。取无穷远处的电势为零,下列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5. 用长为L的轻绳连接质量相同的两个小球A、B。用手提着A,从B离地面高为h处由静止释放(h>L)。所有碰撞均为弹性碰撞、碰撞时间不计,空气阻力不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球B与地面碰撞前,B球的机械能不守恒 B . 球B与地面碰撞后,在离地面 处与A球相遇 C . 球B第二次与地面碰撞时的动能与第一次与地面碰撞的动能之比 D . 球B第二次与地面碰撞时,A、B两球间的距离等于L
二、多选题
  • 6. 回旋加速器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D1和D2是两个中空的半圆金属盒,它们之间接电压为U的交流电源。中心A处的粒子源产生的带电粒子,初速度可视为0,在两盒之间被电场加速。两个半圆盒处于与盒面垂直的匀强磁场B中,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忽略两盒缝之间的距离。已知粒子被第一次加速后,经过时间t,再次到达盒缝处,与A的距离为d。则(   )


    A . 电场变化的周期为t B . 粒子被2次加速后,再次经过盒缝时,与A的距离为d C . 粒子的最大动能与金属盒半径R有关,与加速电压U无关 D . 粒子在加速器中运动的时间与加速电压U、金属盒半径R均有关
  • 7. 从距地面高度3.2m处,将质量1kg的小球以3m/s的初速度水平向右抛出。小球运动过程中受到恒定的水平向左的风力,风力的大小为5N。重力加速度取10m/s2。则(   )
    A . 小球做匀变速曲线运动 B . 小球落地的水平距离为2.4m C . 小球落地时的动能为32.5J D . 小球抛出后经过0.1s动能最小
  • 8. 如图,一匝数为100匝的固定矩形线圈abcd,其面积为0.01m2 , 线圈所在空间内存在与线圈平面垂直且均匀分布的磁场,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变化规律为 (T)。线圈两端接一原副线圈匝数n1:n2:n3=3:1:2的理想变压器。断开开关S2、闭合开关S1时,电流表示数为1A;断开开关S1、闭合开关S2时,电流表示数也为1A。已知R1=1Ω,导线电阻不计。则( )

    A . 线框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V) B . 矩形线圈abcd的电阻r=1Ω C . 电阻R2=2Ω D . S1、S2均闭合时,电流表示数为 A
  • 9.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发生状态变化,其压强p随热力学温度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气体经历了A→B→C→D→A的循环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A→B过程中气体对外做功 B . B→C过程气体体积不变 C . C状态下的单位体积气体分子数一定比D状态下的大 D . D→A过程中气体放出热量 E . A状态下的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撞击容器壁上单位面积的平均次数一定比C状态下的大
  • 10. 学校实验室中有甲、乙两单摆,其振动图像为如图所示的正弦曲线,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甲、乙两单摆的摆球质量之比是1:2 B . 甲、乙两单摆的摆长之比是1:4 C . t=1.5s 时,两摆球的速度方向相同 D . t=1.5s 时,两摆球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E . 3s~4s内,两摆球的势能均减少
三、实验题
  • 11. 在“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时,若采用实验装置甲描绘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

    1. (1) 实验时需要下列哪个器材______;
      A . 弹簧秤 B . 重锤线 C . 打点计时器
    2. (2) 若某同学在做实验中,忘记标注小球抛出点的位置,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数据,A为物体运动一段时间后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以A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可知平抛物体的初速度为m/s;小球抛出点的位置坐标为。(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 12. 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测量某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其中R为电阻箱。

    1. (1) 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①按图示电路进行连接,闭合开关之前,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为 (选填“最大”或“最小”)

      ②闭合开关S1 , 把S2与1连接,调节电阻箱的阻值,记录对应的电压表示数U和电流表示数I;

      ③以U为纵坐标,I为横坐标,作U–I图线,如图乙所示。则待测电源的电动势E=V,内阻r=Ω。

    2. (2) 为了消除上述操作带来的系统误差,进行了如下的操作:闭合开关S1 , 把开关S2与2连接,当电阻箱的阻值为R0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0 , 电流表的示数为I0。若乙图中U–I图线斜率的绝对值用k表示,则电源内阻的精确值r=。(用题目中物理量字母表示)
四、解答题
  • 13. 质量为m=5kg的小物块静止于水平地面上的A点,用F=35N的水平拉力作用4s后撤去,物块继续滑动3s后停在B点。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 求:
    1. (1) 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 (2) A、B两点间距离。
  • 14. 如图所示,光滑的平行金属导轨水平放置,电阻不计,导轨间距为L,左侧接一阻值为R的电阻,空间有竖直向下的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一质量为m、长度为L的金属棒置于导轨上,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棒的电阻也为R。金属棒受到水平外力作用,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测得金属棒两端电压随时间变化关系满足U=kt(k为常数)。求:

    1. (1) 金属棒运动的加速度;
    2. (2) 金属棒由静止开始运动一段时间,水平外力大小变为开始的2倍,求此时导体棒的速度大小;
    3. (3) 水平外力作用一段时间后撤去,棒最终静止。若棒在撤去外力前后运动的位移相等,求外力作用的时间。
  • 15. 如图所示,U型玻璃细管竖直放置,水平玻璃细管A与U型细管底部相连通,各部分细管内径相同.此时U型管B、C两侧水银面高度差为25cm,C管水银面距U型管底部距离为5cm,A管左端封有长度为45cm的理想气体,B管上端用活塞封有长30cm的理想气体,C管上端开口与大气相通,现将活塞缓慢向下压,使A管内气体长度缩短了5cm。已知外界大气压强为75cmHg,玻璃管导热良好,忽略环境温度的变化。求:

    (i)此时A管内气体的压强;

    (ⅱ)活塞向下移动的距离。

  • 16. 如图所示,一玻璃球体的半径为R, O为球心,AB为直径.有一点光源放置在B点,可以向玻璃球内各个方向发出单色光,部分光线经过折射后可以从某一球冠区域射出玻璃球。已知沿BA方向光线经时间 射出, c为真空中光速。不考虑光在球面内反射后的折射情形。求:


    (i)玻璃的折射率;

    (ⅱ)球冠的底的面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