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21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2-01-05 浏览次数:89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②处应该是(    )

    A . 东周 B . 秦朝 C . 汉朝 D . 唐朝
  • 2. (2020七上·雷州期末) 每个王朝兴盛的原因总离不开“励精图治、与民休息”这些关键词,但是灭亡的原因各不相同。下图的“晋墓壁画”可以印证西晋王朝灭亡的哪一原因(    )

    A . 皇族为争权夺利,内战不休,引发“八王之乱” B . 被统治者揭竿而起,反抗暴政 C . 统治集团内部生活奢侈腐化 D . 皇帝暴病而亡
  • 3. 它是三国之一,它的创立者被称作刘皇叔,它的都城在有天府之国美誉的成都。该政权及其建立者分别是(    )
    A . 吴、孙权 B . 蜀、刘备 C . 魏、曹操 D . 魏、曹丕
  • 4. “他在位期间成功统一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安定,人民的负担较轻,经济繁荣。”他在1978年美国学者麦克•哈物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排行第82位。这位皇帝(    )
    A . 开创中央集权制度 B . 使汉朝达到鼎盛时期 C . 统一南北朝 D . 创造了开元盛世局面
  • 5. 历史画卷是历史的见证。下图作品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

    A . 鉴真东渡 B . 玄奘西游 C . 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D . 文成公主和亲
  • 6. 下图所示是宋元时期的政权更替,从图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A . 经济重心的南移 B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 . 繁荣与开放 D . 由民族政权并立到统一
  • 7. 距今大约八百多年前,蒙古草原上一位伟大的人物横空出世,在他的带领下,蒙古草原上一盘散沙似的各个部落,最终汇聚成了一个强大的帝国。这位伟大人物是(    )
    A . 阿骨打 B . 阿保机 C . 铁木真 D . 忽必烈
  • 8. 下列历史事件均是明朝末年满洲从兴起到建立全国政权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    ②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满洲

    ③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④清军入关,建立全国政权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④③② C . ①③②④ D . ①④②③
  • 9.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曾流传着一首歌谣:“天父杀天兄,终归一场空,打起包裹回家去,还是当长工。”此歌谣中“天父天兄”的事件使(    )
    A . 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 B . 太平天国兴起 C . 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D . 太平天国失败
  • 10. (2020八上·邢台月考) 美国历史学家马士在《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一书中描述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持了独立主权国家的极少的属性的地步了”。“国家地位非常低落”表现在(    )
    A .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C . 清政府彻底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D . 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 11. (2020·聊城) “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句话的主要含义是,辛亥革命(   )
    A . 推动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B .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 . 促进了民主平等意识的觉醒 D . 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 12. 北伐战争誓词:“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教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从词中可以看出这次战争的性质是(    )
    A .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B . 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 C . 反侵略反封建的农民运动 D .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战争
  • 13. 毛泽东曾在1958年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指出:“不是我们自己要走两万五千里,你没事了,想散步,想散那么长?那都是蒋委员长逼着我们走嘛,所以一路扭秧歌就扭到了陕北。”毛泽东这番话所指的是(    )
    A .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 . 红军长征 C . 北伐战争 D . 南昌起义
  • 14. (2020八上·瑶海期末) 1946年10月10日,梁漱溟(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到上海去见周恩来,促其回南京继续和谈。次日梁返回南京,下车见报载“国军已攻下张家口”,不禁惊叹地对记者说:“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和平已经死了”是因为(   )
    A . 国民党发动内战,撕毁“双十协定” B . 国人和平建国的要求脱离实际 C . 中国共产党抵制国民党的和谈请求 D . 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
  • 15. 中共十八大以后进行的强军改革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改组成火箭军,作为我军的独立军种。第二炮兵部队创建于(    )
    A . 抗日战争时期 B .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C . 20世纪60年代 D . 20世纪90年代
  • 16. 票据是历史的浓缩与见证。如图票据所见证的历史时期是(    )

    A . 土地革命时期 B .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 C . “一五”计划时期 D . 三大改造时期
  • 17. (2020八下·遵化期中) 《联合早报》指出:“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
    A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B .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C . 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行 D .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18. 世界古代文明的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代表两河流域文明的是(    )
    A . 金字塔 B . 《汉谟拉比法典》 C . 雅典卫城 D . 长城
  • 19. 木宫泰彦在《中日交通史》一书中说∶“日本中古之制度,人皆以为多系日本自创,然一检唐史,则知多模仿唐制。”“模仿唐制”的最典型例子是(    )
    A . 大化改新 B . 幕府制度 C . 明治维新 D . 1861年改革
  • 20. (2020九上·包河期末) 美国史学家帕尔默认为,内战后,美国形成了一种观念:美国不是由各成员州组成的,而是由一个不可改变地团结在起的人民组成的民族国家。此材料意在说明美国内战(   )
    A . 废除了奴隶制度 B . 解决了社会的根本矛盾 C . 巩固了国家统一 D . 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 21. “法国在普法战争中遭受灾难性失败之后,饥寒交迫而又对政治感到幻灭的巴黎人民拿起武器,1871年春,自称公社社员的人们宣布他们自由了……然而,他们的乌托邦在那一年的5月22日走到了混乱而血腥的尽头。”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 . 第一国际成立 B . 普法战争 C . 巴黎公社 D . 英法战争
  • 22. (2019九下·巴东月考) 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哈谢克在小说《好兵帅克》中,描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两大军事集团疯狂厮杀的场面。下列战役,为该小说描述“疯狂厮杀的场面”提供了素材的是(    )
    A . 凡尔登战役 B . 莫斯科保卫战 C . 诺曼底战役 D .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 23. 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发并实施《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法令》;1863年,林肯政府开始实施《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两者相同的历史作用是(   )
    ①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都消除了种族之间的矛盾
    ③都改变了国家的社会性质            ④都解放了劳动力

    A . ①②④ B . ①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
  • 24. 下表所示苏联所有制结构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 . 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C . 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D . 赫鲁晓夫改革
  • 25. 下图是1941年苏联流传的一幅漫画,漫画中描绘了战败的德军高级将领,抬着上面写有“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棺材,在寒冬的苏联大地上狼狈溃退。这应该发生在哪场战役后(    )

    A . 凡尔登战役 B . 莫斯科保卫战 C . 德国闪击波兰 D . 日本偷袭珍珠港
二、综合题
  • 26.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边疆的安定对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着重要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边疆最早确立于秦汉之际……在长期边疆治理实践的基础上,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

    ——周平、李大龙《中国的边疆治理》

    材料二:“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三: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在历史长河中,农耕文明的勤劳质朴、崇礼亲仁,草原文明的热烈奔放、勇猛刚健,……源源不断注入中华民族的特质和禀赋,共同熔铸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昭君出塞、文成公主进藏、凉州会盟、瓦氏夫人抗倭、土尔扈特万里东归、锡伯族万里戍边等就是这样的历史佳话。

    ——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四: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

    ——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1. (1) 西汉时,中国“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是什么?这一“方略”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2. (2) 以上材料主要反映了元朝疆域有何特点?列举一项元朝加强边疆地区统治的具体措施。
    3. (3) 结合材料三,列举两例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史实。
    4. (4) 结合材料四,分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是什么?综上所述,你有何感想和认识?
  •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太平天国文书汇编》

    材料二: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矢志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国。在孙中山等人的推动下,革命思想广为传播,革命团体不断出现,各地革命活动蓬勃发展。

    材料三:某政治局扩大会议认为:“一切事实证明,我们在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是我们不能粉碎敌人五次‘围剿’的主要原因。一切企图拿党的正确的路线来为军事领导上的错误路线做辩护是劳而无功的。”

    ——《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

    1. (1) 材料一描述的内容出自哪一历史文献?他们绘制的生活蓝图为什么不能实现?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矢志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的革命活动有哪些?
    3. (3) 材料三中的“会议”是指哪次重要会议?根据材料回答,不能粉碎敌人五次“围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28. 下面是某校开展以“重温历史·汲取力量”为主题的研学活动任务单,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参与完成。

    活动一(搜集资料)

    在国家危难之际,于上海和嘉兴南湖的动荡船舶中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对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历史使命,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我们的目的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实现共产主义”。

    ——刘冠君《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活动二(图说历史)

    活动三(线索梳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建设的部分事件年代尺

     

    活动四(关注新闻)

    新闻:这一年,中国国旗在联合国冉冉升起,这位阔别联合国已久的老朋友重新回到国际舞台。……中国人笑了。

    活动五 (感悟历史)

    “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习近平

    1. (1) 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共产党人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2. (2) 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出发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这对当时的中国时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 (3) 根据“年代尺”提示,写出“三大改造”完成的重要意义。作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重要会议是什么?
    4. (4) 1971年,帝国主义国家孤立中国政策彻底失败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5. (5) 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后有哪些深刻改变?
  • 29.  2021年,世界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步入动荡变革期,百年大变局加速演进,大国力量对比加速调整,俄、美都是当今世界有影响力的国家,探究它们的崛起历程,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还对那些要到俄国开办厂的人大加鼓励。虽然后来因爆发了瑞典战争,不容许他认真地追求这目的,但他对此事的注意并未丝毫放松,他不只经常设法搜罗许多这样的人才,而且派遣自己的许多臣民到英国和荷兰去,到那里学习工厂生产法。

    ——《彼得一世之建立工厂和工场》

    材料二:“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材料三:1921年8月11日,美国向英、法、意、日、中五国发出正式邀请。……邀请书的第二部分指出,须有要求和平的意愿并消除国家间误会,裁减军备才有成功的可能,因而在对太平洋及远东有关问题的讨论中应该遵循尊重友谊、去除争端的原则……英、法、意、中等国当即表示同意。

    材料四:昨天 1941年12月7日——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帝国海空军部队突然和蓄谋的进攻……我要求国会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日本进行无缘无故和卑鄙怯懦的进攻时起,合众国和日本进入战争状态。

    1. (1) 依据材料回答彼得一世建立工厂和工场的举措有哪些?
    2. (2) 从材料二来看,列宁对1861年改革的评价是什么?
    3. (3) 材料三中,美国发起的这次会议的名称是什么?在这个会议上针对中国问题签订了什么条约?
    4. (4) 材料四中“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海空军部队突然和蓄谋的进攻”,这次进攻产生了什么影响?
    5. (5) “持久和平”是“世界梦”的重要内容,实现这一梦想离不开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努力。试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利于世界和平的实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