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抚顺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历史3月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1-06-14 浏览次数:65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 1. 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周平王对秦襄公画了个大饼,把王室无力控制的岐山以西即大戎控制的土地赐给秦国,至秦昭襄王时,大戎的头号强国义渠终被秦国消灭。这则史实可以说明(  )
    A . 分封制到了春秋战国易导致诸侯纷争     B . 周对秦的分封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 C . 周对秦的分封有利于疆域的扩大     D . 分封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土崩瓦解
  • 2. 汉武帝时期,分全国十三州,各州设-刺史,汉成帝改称刺史为州牧。汉末年,汉灵帝提高州牧的地位,位仅次于九卿,掌管一州的军政大权,形成州郡县三级体制。这一措施(   )
    A . 为后来分裂割据埋下隐患 B .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 . 扩大了汉朝统治范围 D . 有利于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 3. 下图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它体现了这一时期社会文化习俗的演变,著名学者易中天曾对孝文帝改革做出评价:“原来有的没子,原来没有的有子。”这说明(   )

    汉人演奏少数民族乐器图

    《鲜卑人乐舞图》—鲜卑人以汉族礼仅形式的歌舞表演

    A . 汉民族文明对少数民族文明的单向融合 B . 汉胡文化交流有利于隋唐文化包容性的发展 C . 国家分裂严重影响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 D . 导致近千年历史的纯粹的鲜卑文化消失
  • 4. 宋朝在疫情发生的时候,免费向疫区染病的疫民施药,以此来帮助疫区的百姓渡过难关。只要有疫情或者灾害发生,宋廷都会对疫民或者灾民提供救助。这反映出宋代(   )
    A . 社会救助具有系统性和规范性 B . 北宋已经有了尚未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 C . 民本思想在当时社会广泛传播 D . 对疫民或灾民的救助体现了政府的人文关怀
  • 5. 顺治十三年,清政府正式颁布“禁海令”,“三藩之乱”即将结束之际,福建总督及江苏、福建、广东巡抚等先后上疏,要求废除海禁,准民出海贸易。这说明(   )
    A . 明清时期重农抑商的政策有所调整 B . 海禁政策不利于沿海发展与百姓生计 C . 有识之士主张顺应时代潮流加强与西方的联系 D .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遭遇挑战
  • 6. 陈旭麓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社会意义上的群体。......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悟也因此而开始。”材料意在说明晚清(   )

    ①民族意识的产生与民族危机加深有关
    ②甲午战争后国人的民族意识普遍增强

    ③民族意识觉醒具有渐进性
    ④民族意识的发展历程艰难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7. 1920年5月1日出版的《新青年》第七卷第六号“劳动节纪念号”上,设立了“俄罗斯研究”专栏,译载有关俄国革命的理论、历史、苏俄劳农政府现状等,这说明(   )
    A . 马克思主义思想开始在中国传播 B . 中国共产党以俄为师学习马列主义 C . 《新青年》成为中共的机关刊物 D . 《新青年》刊登内容倾向社会主义
  • 8. 下表是上海缫丝业规模变化表,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28年

    1933年

    1936年

    1939年

    丝厂(单位:家)

    104

    44

    49

    36(全部在租界)

    丝车(单位:部)

    24375

    10730

    11116

    7618

    A . 民族经济的举步维艰 B . 日本侵华战争的冲击 C . 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发生异变 D . 官僚资本的压榨导致经济衰退
  • 9. 1954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日内瓦明确规定美国官员不许和中国官员握手的历史,在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时得到了改变。这反映了(   )
    A . 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B . 美国外交政策彻底改变 C . 中美关系受国际形势影响 D .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实现
  • 10. 198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指出:必须动员和组织各方面的力量,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商品生产服务体系...允许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农民自理口粮到集镇落户。该文件可以用来研究(   )
    A .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问题 B . 放活农村工商业的问题 C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问题 D . 市场经济体制建设问题
  • 11. 古罗马的私法对后世影响巨大,早期市民法规定的婚姻属于夫权婚姻,妻子的人身与财产处于丈夫的控制之下。随着罗马共和国的对外扩张,又产生了一种万民法婚姻。夫妻双方是平等的,妻所携来的财产为特有产,可独自保留,而家庭生活的支出则由夫的财产负担。这表明古代罗马(   )
    A . 妇女的政治地位有了明显提高 B . 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 . 法律注重私权并顺应社会发展 D . 婚姻自由逐渐得到了法律认可
  • 12. 西欧中世纪,教堂的钟声是唯一的计时方式,用以提示晨昏祈祷。13、14世纪“随着城市运动的成功和由商人和企业主构成的市民阶层的成长”,工作日被划分为上午和下午。伴随机械时间的问世与推广,15、16世纪合理的使用时间已成为世人的自觉意识和社会责任。以上材料反映了(   )
    A . 科技发展开启了观念变化 B . 新教逐渐成为西欧的主流 C . 人们的宗教观念日益淡化 D . 观念的变革符合时代诉求
  • 13. 18世纪英国传统的毛纺织业靠着差不多百分之百的关税保护,来排斥印度棉纺织品和法国亚麻布的进口,并且枢密院和议会颁布一系列法令,严禁进口亚麻布和棉布,并禁止人们穿进口服装。这一措施(   )
    A . 有利于英国海上霸主地位确立 B . 客观上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到来 C . 促进了君主立宪政体正式确立 D . 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 14. 20世纪20年代中期之后,苏联的复原军人回到农村发挥了积极的模范作用,下表为1927- 1930年军队农业人才培训统计表,据此可知(   )

    A . 新经济政策的落实有利于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B . 苏联红军为农业经济组织的变革做出了贡献 C . 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环境有利于苏联农业发展 D . 苏联红军工作重心随着主要矛盾变化而变化
  • 15. 1969年尼克松关于某一问题发表讲话:“我们仍将信守条约义务,但是,就国内安全而言,就军事防务而言,除非受到一个大国带有核武器的威胁之外,美国将鼓励并期待亚洲各国自己承担起解决这个问题的责任。”这则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 . 美国想“体面地”结束越南战争 B . 美苏争霸焦点由亚洲转移到西欧 C . 中美关系正常化推动了美国亚洲政策的转变 D .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对美国亚洲政策的影响
  • 16. 2020年7月10日,在美国宣布退出世卫组织仅仅4天后,欧盟、加勒比和南美国家就对美国的单边主义行动作出了回应,包括德国、法国、西班牙、巴西和阿根廷在内的18个国家外长共同发表声明,称坚决支持联合国,特别是世卫组织。这反映出(   )
    A . 世界的多极化趋势不断增强 B . 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势不可挡 C . 美国与盟友的关系彻底恶化 D .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开启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均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孔子“经月累时,犹得以涉山川,冒历风霜,识天地之高厚,亲民物之繁变,其所以强身体而壮精神之道”,其弟子三千,从卫、吴、齐、家、音、等西来,孔子游历,争习宣扬君子六艺,体会“山水之德”;庄子“经百川千岭,习诸国之精华,传天人合一之真”;墨子“其生平足迹所及,则尝北之齐,西使卫,又曾游楚,前至那,后客音阳”,他带领弟子在游学过程中主要以说止战为主也为“与工肆之人”传授实用之艺。战国时提倡“行医”,名医带徒游四方,送医治病,系药集方,知神医向,为了寻求医学之法足迹遍布赵、楚等国。

    ——据林雅琴《百家齐游:春秋战国时期的游学考察》等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游学出现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游学的意义。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方志是全面系统地记述行政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文献。以下内容节选自《辽宁省志大事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9年10月1日15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根据东北

    人民政府指示,辽东、辽西省开始建立县、区、村人民代表会议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秋冬两季,辽东省5903 个村普遍召开了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村干部,讨论决定当地的重大事宜。

    1953年2月金县一区八里村成立全国第一个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的“金县友谊果树集体

    农庄”,由55户组成。

    3月11 日中国第一座自动化高炉一鞍山炼铁厂8号高炉建成并开工生产。19日,周恩来总理到鞍钢视察了8号高炉合

    5月15日中苏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订协定,苏联政府援助中国建设与改建91个企业。...这些重点工程共完成投资29. 35亿元。

    1956年1月辽宁省在进行农业合作化全面规划的同时,将行政村制改为乡制。全省原

    有10928个行政村,改划为2520个乡。

    1956年2月底,全省资本主义工业企业2910户全部实行公私合营,私营商业(包括小商贩)有60%左右实行公私合营

    ——材料选自《辽宁省志大事记》

    1. (1)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建国初期社会变革有哪些史料价值?
    2. (2) 建国以来,辽宁在许多领域还做出了哪些贡献?请你补充相关史实。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市是人们集中生活的地方,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部署。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号城市是现代社会的标志。19世纪以来西方城市治理的基本原则是:凡一国的

    城市,不论大小,均须以同样的方法治理。法国于1789 年首先实施,法国几千个城市均采用统一的城市政府组织。普鲁士于1808 年采用统一管理。英国于1835年制定了城市法典,取消了200多个老的市镇自治团体。美国在1840年实行普通市规约制度,一方面禁止特别市规约制,一方面又扩大城市的职权范围。在城市权力的界限划定后,才谈得上具体的城市治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具体的城市治理问题出现了,人口拥挤、盗窃、贫富问题、娼妓泛滥等。尤其是传染病猖獗,1815年波斯尼亚鼠疫爆发,19世纪40年代中欧的马铃薯饥荒导致斑疹伤寒爆发,之后是通过公路、铁路交通遍布欧亚的亚细亚霍乱。科赫、巴斯德的科学研究作用固然大,但是公共卫生保障才是根本,19 世纪下半叶以提供洁净水和污水处理为标志的欧洲城市卫生革命遏制了瘟疫的蔓延。

    ——摘编自张慰慈《市政制度》 等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随着人口、资源等生产要素的聚集效应逐步放大,城市群在整个国家发展中的权重日益增强,与此相应,治理问题就显得越发紧迫。国际经验也表明,与高速城市化进程相伴生的城乡分割、公共卫生、老龄化、风险积聚、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社会问题将会凸显,由此滋生的“城市病”已成为制约城市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自觉站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不失时机地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摘自求是网)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以来现代城市治理的特征。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原因。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为我国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提出合理化建议。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两极相逢”,中西文化冲突是这个时代的突出内容。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近代文化史,就是一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冲突交汇的历史,就是传统文化在西方近代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向近代文化过渡转变的历史,也就是传统与西方相斥相纳的历史。...作为一对历史范畴,中与西是欧风美雨来华之后产生的对待之词,不单是区域名称,而且有着不同生活和不同文化的丰富内涵。两者迎面相遇,既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又包含着多重矛盾,表现为一浪高过一浪的新旧冲突。

    ——选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阐述要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