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莆田市2021届高三毕业班下学期历史(3月)第二次教学...

更新时间:2021-06-23 浏览次数:68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 1. 图1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数量变化示意图。据此可知,当时(   )

    图1

    A . 宗法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B . 和平发展成为主流思想 C . 动荡与巨变是时代特征 D . 郡县制必然战胜分封制
  • 2. 《汉书》记载:“箧中有裹药二枚,赫蹄书”,应劭注曰:“赫蹄,薄小纸也。”1933年新疆罗布淖尔汉代烽燧遗址中发现了麻纸残片。1957年陕西出土的灞桥纸和1973年甘肃出土的金关纸,均发现于西汉遗址。这表明,西汉时期(   )
    A . 劳动人民已经发明造纸技术 B . 造纸术通过新疆向内地传播 C . 纸张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质 D . 官修史书所载内容真实可信
  • 3. 北朝时期,胡人和汉人墓志的追祖方式,均集中出现了将祖先追溯至华夏炎黄等上古神话人物的现象。这表明,当时(   )
    A . 士族世系源远流长 B . 儒学独尊得以确立 C . 民族交融得到发展 D . 墓葬形制趋向统一
  • 4. 唐朝前期发生瘟疫之时,仅见于局部地区,而在安史之乱之后及五代时期,随着频繁的战争,大规模的瘟疫逐渐蔓延。这说明(   )
    A . 藩镇割据严重影响国家中央集权 B . 瘟疫持续扩展导致国家走向分裂 C . 战争频繁是瘟疫蔓延的决定因素 D . 王朝一统对遏制瘟疫的重要作用
  • 5. 宋代,井田论、限田论连绵不断。宋太宗也对井田制流露出无限羡慕,然而井田、均田都未能实施,连限田也是可望不可及的幻想。这说明(   )
    A . 土地租佃经营开始普及 B . 土地兼并是封建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 C . 社会舆论支配国家政策 D . 复古方式限制商品经济发展不切实际
  • 6. 南宋时期,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然而,清代中期以来,广东的潮州府、惠州府、浙江的杭州府、湖州府等著名产粮区都变成了缺粮区,福建、苏南、徽州等地的粮食缺口更大。据此可以推知,清代中期以来这些地区(   )
    A . 社会经济出现急剧衰退 B . 出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 C . 赋税制度变革成效不大 D . 商品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 7. 1864年,奕䜣提出“将外洋各种机利火器实力讲求,以期尽窥其中之秘。有事可以御侮,无事可以示威。”李鸿章指出“我能自强,则彼族尚不致妄生觊觎,否则后患不可思议也”。这些认识,反映了(   )
    A . 崇尚科学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潮 B . 洋务运动改变了中西军事力量对比 C . 中外交汇动摇恪守祖训的陈旧观念 D . 中体西用理念蕴含抵御侵略的目的
  • 8. 表1 “中国的国际贸易值(1870—1911)”统计表(单位:千海关两)

    年份

    进口值

    出口值

    贸易差额

    1870

    55915

    64762

    8847

    1880

    69448

    91848

    22400

    1890

    127093

    87144

    -39949

    1900

    211070

    158997

    -52073

    1911

    471504

    377338

    -94166

    表1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   )

    A . 中国进一步纳入国际经济体系 B . 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 C . 民族工业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 D . 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 9. 1902年至武昌起义爆发,内地18省共发生民变事件1200多起,其中超过41℅涉及农民暴动、饥民和灾民骚乱等,超过30℅涉及抗捐税的罢市或要求增加工资的罢工行为。由此可见(   )
    A . 反对帝国主义成为国人共识 B . 清末新政无法挽救统治危机 C . 革命党人积极发动民众反清 D . 清朝重农抑商政策愈加强化
  • 10. 校歌是时代的记忆。创作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莆田某校校歌写道:伟哉中山兮遗教辉煌,……争民族独立,谋国家自强。致力科学之建设,拥护民主之宪章。校歌中的“争民族独立,谋国家自强。……拥护民主之宪章”的运动(   )
    A . 推动了新文化运动深入发展 B .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C . 适应了近代救亡图存的需要 D . 消除了俄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 11. 图2是创作于1958—1960年间的一组作品。这组作品

       

    图2 莆田东圳水库工地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   )

    A . 宣传了合作化运动的方针政策 B . 表明了农业服务国家工业建设的诉求 C . 表达了对农村体制改革的愿景 D . 倡导了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风尚    
  • 12. 古代奥林匹克赛会开始于公元前776年,由希腊各城邦派出最好的运动员进行速度、力量和技巧等方面的比赛。运动项目包括赛跑、跳远、拳击、摔跤等,每个冠军都会得到橄榄花冠,成为各城邦的英雄。这(   )
    A . 造就了希腊的尚武精神 B . 有助于建立集体认同感 C . 促进世界文化相互交融 D . 有利于希腊政治民主化
  • 13. 1512年,意大利学者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指出:君主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他把“强权政治”的理论发挥得淋漓尽致,把“道德”完全排除于政治之外。马基雅维利的主张(   )
    A . 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 B . 丰富了人文主义的政治内涵 C . 继承了苏格拉底的理性精神 D . 奠定了启蒙运动的理论基础
  • 14. 1871年,巴黎公社颁布法令:统计被遗弃工厂的数目,拟定工人协作社的章程,规定把工厂转让给工人协作社的条件以及应向厂主交付的赎金数额。这反映了(   )
    A . 旧式的国家机器依旧未被粉碎 B . 工人阶级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 C . 公社具有一定的社会主义倾向 D .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基本确立
  • 15. 1872年,明治政府宣布“自今以后,允许四民买卖和私有”。1873年,政府又规定:取消过去封建贡租按村摊派,由实际耕种者缴纳的办法,改为由持有土地执照的土地所有者交纳。政府还按地税的1/3向土地所有者征收村费。这些措施(   )
    A . 推动了土地所有制革命性变革 B . 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四民平等 C . 阻碍了近代日本资本原始积累 D . 确立了封建领主的土地私有制
  • 16. 图3是1954年的一幅漫画《美国队长重击共产主义》。该漫画反映了(   )

    图3

    A . 美国社会对苏联的不安心态 B . 美苏争霸中苏联的战略收缩 C . 美国开始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D . 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演进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共52分。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将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原因归纳如下:

    序号

    原因

    陈述

    “异端分子”的挑战

    中世纪的西欧受天主教会神学统治,广大群众要求冲破封建神学思想体系的束缚,出现了威里克夫运动、胡司运动等反教会斗争。

    群众不满情绪的增长

    天主教会收取高额地租、什一税、赦罪费等苛捐杂税,生活腐化,荒淫无度,广大群众站到反对天主教会的行列。

    各国实现教会民族化的开始

     

    德国特殊的经济政治情况

     

    参照(1)(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的陈述。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入党誓词几经变化,记录了不同时期党所面临的主要任务等内容。1927年10月,毛泽东拟定的入党誓词为“牺牲个人,阶级斗争,服从组织,严守秘密,永不叛党。”1939年,陈云起草中央组织部修改的入党誓词是“我宣誓:一、终身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二、党的利益高于一切;三、遵守党的纪律;四、不怕困难,永远为党工作;五、要做群众的模范;六、保守党的秘密;七、对党有信心;八、百折不挠,永不叛党。谨誓。”1947年,中共冀南区党委组织部印制的入党誓词为“我自愿立誓参加共产党,永远跟着共产党毛主席走,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个人利益服从党的利益,坚决执行党的决议,遵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遵守民主政府的法令、群众的决议,在任何情况下不动摇,不妥协,不怕困难与牺牲,为新民主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实现而奋斗到底。”

    新中国成立前后,入党可自拟誓词,广为使用的入党誓词是“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纲党章,执行党的决议,遵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随时准备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全人类彻底解放奋斗终身。”1982年,党的十二大通过的入党誓词为“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该誓词明确写入党章并一直沿用。

    ——摘编自王为衡《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的沿革》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形成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前后至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的变化及其原因。
    3.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沿革的历史启示。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2

    阶段

    关键词

    20世纪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战争、危机、革命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20世纪70年代初

    竞争、霸权、崛起

    20世纪70年代初至20世纪末

    和平、发展、改革

    ——据张建华《世界现代史》

    20世纪是一个波澜壮阔、突飞猛进的世纪。有学者把20世纪划分为表2所示的三个阶段,并提炼出各阶段的关键词。请你任选其中一个阶段及对应的关键词,提出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颜思齐(1589—1625),漳州府(今厦门)人。1612年,颜思齐等在台湾笨港登陆,以诸罗山为根据地,设置十个寮寨,进行大规模的垦荒活动。他十分注意团结少数民族,亲自拜访番社酋长,与其谈判,划地而居,教授农业生产技术。为进一步扩展垦殖规模,他招募漳泉两地贫民3000多人。随后,福建官府大量招募福建、广东等地的居民到台湾。颜思齐利用海上交通之便,开展和大陆的贸易。笨港在清初发展成为台湾第一商港。他积极进行市政建设,建成“井”字形街道,在集市中心设置的开台王府是台湾最早初具行政建制性质的汉民族社会管理机构。台湾历史上称夷州、流求等,颜思齐开台活动中迁居台湾的闽南人居多,闽南方言所称“台员”“大湾”等,逐渐演化为“台湾”。明末公文开始正式使用“台湾”的称谓。大量漳泉移民带来的闽南语言、妈祖崇拜、岁时风俗等在台湾广泛传播。1625年,颜思齐染病身亡,后人尊为“开台王”。

    ——摘编自何池《略论颜思齐的开台事功及其历史意义》等

    1. (1) 根据材料,概括颜思齐开台活动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颜思齐开台活动的历史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