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北流市山围镇初级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道...

更新时间:2021-06-03 浏览次数:98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34分。)
  • 1. 在生活中有这样一种现象:有的男生说话细声细气,含蓄内向;有的女生装扮男性化,粗犷豪放……,对此表达恰当的有(   )

    ①个性化的体现,应该得到理解                ②特殊场合的需要,情有可原

    ③纯属个人私事,应该受到尊重                ④性别取向有问题,需要帮助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 小梅的苦恼:“以前我看到男生就烦,从这学期开始,我忽然愿意和男生说话了,在各种活动中有男生在场才觉得有劲儿,总想显示自己引起男生的注意。我这是怎么了?”下列对小梅的苦恼评价正确的有(   )

    ①这是青春期心理萌动           ②需要保持距离,拒绝与异性交往

    ③需要尊重异性,自重自爱  ④可以义无反顾,放任情感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②④
  • 3. “行己有耻,君子不器”是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训。下列关于“行己有耻”说法错误的是(   )
    A . “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 B . “行己有耻”意味着我们能真诚面对自我,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 C . “行己有耻”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能力 D . “行己有耻”的意思是说,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去做
  • 4. 青春期心理充满矛盾,渴望交际,却又感到孤独,不愿与人交往,勇于探索,但遇到挫折又容易失去信心,悲观失望„„对这些矛盾心理,下列看法不正确的有(   )
    A . 这些矛盾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现象,所以可以置之不理 B . 这些心理矛盾有时让我们感到苦闷,但它们又构成了我们向前发展的动力 C . 这些心理矛盾如果处理不好,也会成为阻碍我们发展的动力 D . 我们要通过合理的方式来调控各种矛盾心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 5. 对漫画《删除“牛郎织女”防早恋》认识正确的是(   )

    A . 中学时代的我们还不成熟,不具备与异性沟通的社交能力,所以不能与异性交往 B . 要正确看待青春期的异性交往,做到正确引导 C . 与异性朋友交往很容易发展为“恋爱” D . 这样做能够有效防止学生早恋
  • 6.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应该成为“艰苦创业.造福人类的一代,勇于创新.开拓前进的一代,向往明天.创造未来的一代”。这是因为(   )

    ①青春凝聚着动人的活力,蕴含着伟大的创造力

    ②青少年思维活跃,拥有改变自己.改变世界的创造潜力

    ③青春韶华,我们要争当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好少年

    ④我们要做一名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创造者

    A . ①②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①②③④
  • 7. 青春,是生命旅途中一个崭新的起点,伴随着这个起点的开始,我们的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一些相应的变化。下列变化中,不属于青春期生理变化的是(   )
    A . 小华说:“我今年身体迅速长高,长高了6厘米。” B . 小静说:“我感到很孤独,不愿意与人交往。” C . 小鹏说:“我的脸上长了好多小痘痘。” D . 小红说:“我的体重增加很快,今年增重了4千克。”
  • 8. 现实生活中,有些同学受性别刻板印象影响,认为男生就应该有独立精神.粗犷豪放,女生就应该依赖性强.细腻体贴。这种观念可能会(   )
    A . 让自己的发展更全面 B . 影响自身潜能的发挥 C . 让自己的情感更丰富 D . 让自己的眼界更开阔
  • 9. 下列关于创造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 . 创造只存在于智慧非凡的科学家身上 B . 每个人的身上都蕴藏着创造潜力 C . 只有对国家和社会发展有用的发展才是创造 D . 创造只存在于科学领域
  • 10.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中的这句话启示我们(   )

    ①要敢于直面问题.勇于修正错误,克服缺点     ②不掩饰自己的过失,而是勇于改过

    ③改错是人的高贵品性,令人景仰                   ④犯了错误,找理由掩饰自己的错误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
  • 11.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女生往往擅长具体感性思维,男生往往擅长抽象逆辑思维,男女生通过交流可以互补,提高自己的智力水平和学习效率。这启示我们应该(   )

    ①欣赏对方的优势,不断完善自己             ②只欣赏自己的优势,塑造自我形象

    ③认识各自的优势,相互取长补短             ④与异性同学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A . ①②③ B . ①②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2. 王涛与雯雯在QQ.微信上经常交流学习问题,同学们在背后议论他俩“早恋”。对男女生的交往,下列做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欣赏对方优势,取长补短                   ②善于珍惜纯真的友谊

    ③不要说话,刻意保持距离                   ④相互理解,互相帮助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3. 以下属于青春期带给我们的变化的是(   )

    ①性器官成熟      ②逆反心理出现       ③独立意识的发展        ④学习方法改变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 14. 下列与异性交往中属于正常交往的是(   )
    A . 大大咧咧,随随便便 B . 扭扭捏捏,羞羞答答 C . 言谈得当,举止得体 D . 刻意回避,拒绝交往
  • 15. 现在的我们身心发展处于一种不平衡状态。生理发育十分迅速,心理发展相对滞后,在这样的情况下容易引发种种心理上的矛盾。青春期矛盾心理的主要表现(   )

    ①反抗与依赖     ②闭锁与开放   ③自由与束缚  ④勇敢与怯懦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6. “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下列态度能体现这一要求的是(   )
    A . 相信自己,我才是最优秀的 B . 自知者明,要全面认识自己 C . 人无完人,人有缺点没关系 D . 经常反思改进,我会进步的
  • 17. 广西柳州市柳南区年过九旬的老教师宋国祥退而不休,热心地干起了校外辅导员这份没有任何报酬的工作,而且一直坚持了近30年。“迟暮之年,不知老之将至”,宋国祥老人这一“晚年生活最大的快乐”(   )

    ①是行走在“止于至善”路上的一道靓丽风景

    ②启发我们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③体现了宋国祥老人“行己有耻”的精神境界

    ④是一面旗帜,引领我们汲取榜样的力量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 3 题,共 26 分)
  • 18. 在班会上,王老师让同学们讲述自己最近在生活上的经历.感受,同学们畅所欲言。下面是王老师与同学们交流的三个不同的片段,让我们共同感受.体验!

    片段一:晓强:最近有同学取笑我,说我长胡须了,说话的声音也变粗了。王老师,这些变化正常吗?

    王老师:青春期身体变化是很正常的,青春期的身体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片段二:蓝梅:最近小菊总是说我的手抄报没有创意,内容不好,版面设计有问题,甚至说我思想也有问题,品位太差。我一辩解,她就说这是批判精神,我真不能接受。

    王老师:蓝梅同学,小菊同学的行为是错误的,这不是真正的批判精神。

    片段三:胡洋:王老师,为什么最近我总是感到很郁闷,心情很不好?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王老师:你这是青春期的矛盾心理,要正确对待,采用恰当的方法调控。胡洋:王老师,那我该怎么调控呢?

    1. (1) 青春期的身体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2. (2) 王老师要表达的“批判精神”应该是什么?(至少从3方面回答)
    3. (3) 请你帮助王老师,回答胡洋提出的问题。
  • 19. 材料一:哥哥大宝和妹妹小丫是爸爸妈妈的两个宝贝。爸爸经常带着大宝去游泳.踢足球,上了初中后,大宝越来越像一个男子汉;妈妈则带着小丫学跳舞.练钢琴,小丫越来越有淑女的样子。

    材料二:新学期开学的时候,班主任分配工作任务,男同学复责搬新课本.搬课桌椅等需要力气的工作,女同学负责分发课本和打扫教室.清洁区的工作。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材料一中爸爸妈妈的做法有道理吗?为什么?
    2. (2) 请分别列举一个男生和女生所具有的性别优势。
    3. (3) 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男生女生的性别优势?
  • 20. 名言一: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论语·子路》

    名言二: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

    1. (1) 阅读名言一说说你怎样理解“行已有耻”。
    2. (2) 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我们中学生应如何去追来这种境界?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