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2021年初中历史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1-06-08 浏览次数:153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2018·德州)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这是孙中山对“人文初祖”黄帝的评价。与“平定蚩尤乱”有关的战役是(    )
    A . 牧野之战 B . 涿鹿之战 C . 城濮之战 D . 巨鹿之战
  • 2. 从西周实行分封制到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 疆域拓展的需要 B . 经济发展的需要 C .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D . 奖励功臣的需要
  • 3. 下图是垦利黄河口文化园中的“古代法治名言书简”,其中提出“一民之轨,莫如法”“以法为本”的战国思想家是(    )

    A . 孟子 B . 荀子 C . 庄子 D . 韩非
  • 4. (2018·德州) 2017年5月,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欢迎宴会上说:“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们……开辟了古丝绸之路.开启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大交流时代。”促进丝绸之路开辟的历史人物是(    )
    A . 蒙恬 B . 张骞 C . 玄奘 D . 郑和
  • 5. (2019·青岛) “汉帝国崩解后,中国陷入一段黯淡无望的长期动乱时代。豪强兼并所引起的社会不安仍未解决;甚至在一连串政治斗争激化下,导致战事连绵不断,胡人入侵,使社会秩序彻底瓦解。”这段“长期动乱时代”是(   )
    A . 春秋战国时期 B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C . 五代十国时期 D . 辽宋夏金元时期
  • 6. (2018七下·莒县月考) 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古代中国创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而这一考试制度使中国的行政提高了效率,增强了稳定性。“这一考试制度”指的是(  )
    A . 世袭制 B . 郡县制 C . 科举制 D . 行省制
  • 7. (2020七下·桐城期中) 唐朝的开放与包容、兼收与并蓄,成就了唐文化的多元与辉煌。下面能佐证当时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   )

    ①和亲结盟  ②鉴真东渡  ③玄奘西行  ④遣唐使来访

    A . ①②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8. (2018·德州) “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这首豪迈雄壮的《凯歌》的作者应是(    )
    A . 岳飞 B . 郑成功 C . 戚继光 D . 康熙帝
  • 9. (2018·德州) 历代中央王朝都十分重视对边疆地区的开拓与管理。为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清政府设置的管理机构是(    )
    A . 伊犁将军 B . 台湾府 C . 西域都护 D . 市舶司
  • 10. (2019·岳阳) 关于清朝推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限制了中国的对外贸易 B . 完全阻挡了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扩张 C . 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D . 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 11. (2018·广东) 英国在清末和中国一共打了三仗:一次是“全仗”,两次是和其他列强合伙来打的“半仗”。材料中的“全仗”结束后,中国被迫签订了(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12. 以下内容是一位历史人物的部分经历,他是(    )

    时间

    1894年

    1905年

    1912年

    1913年

    时间

    成立兴中会

    成立中国同盟会

    就任中华民国

    临时大总统

    发动“二次革命”

    A . 洪秀全 B . 梁启超 C . 章炳麟 D . 孙中山
  • 13. “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除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的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学生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这个新时代是(    )
    A .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B .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C .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 D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 14. (2019·青岛) “中国历史选择了这个特别的日子,放射出中国革命最初的曙光。鲜红的党旗自从在十三个人身后飘起时,中国命运的希望一日比一日红火。”下列史实与“这个特别的日子”相关的是(   )
    A . 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B . 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C .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局书记 D .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 15. (2019·青岛)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此后漫长的8年时间里,举国上下无论是何民族,是何立场,不论男女老少,不管身处何地,都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抗日的洪流中,最终以热血和生命换来了日本的无条件投降。”材料说明了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 . 国际援助 B .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C . 全民族抗战 D . 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
  • 16. (2019·菏泽) 下面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趋势示意图。下列历史事件与历史阶段对应正确的是(  )

    A . 中国共产党诞生——第一阶段 B . 百团大战——第三阶段 C . 中共七大召开——第二阶段 D . 重庆谈判——第四阶段
  • 17. (2019·上海模拟)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某中学准备举办一场“一五”计划成果图片展,下列哪一图片不适合采用(    )
    A . B . C . D .
  • 18.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成果丰硕。中国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是(    )
    A .  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 . 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C . 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D .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19. (2020·湘潭) 1970年4月新华社电: “这次……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金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又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该电文发表的背景是我国(   )
    A .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C . 第一颗氢弹研制成功 D . 成为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 2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宣布,每年8月23日为“废除奴隶贸易国际纪念日”。15世纪起,欧洲殖民者就在进行着罪恶的奴隶贸易。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 “归程”最残忍血腥 B . 它使非洲丧失了大量精壮劳力 C . 它为非洲输送了大量劳动力 D . 它给印第安人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 21. 《强国之鉴》指出:“导致英国迅速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在(1688年)宫廷政变之后,英国建立起了一个适合國情和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政治体制”这里的“政治体制”是(    )
    A . 议会共和制 B . 总统共和制 C . 封建君主制 D . 君主立宪制
  • 22. (2018·孝感) 进入本世纪第二个十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后,随着我国经济较快增长,居民收入显著提高。汽车在我国家庭中快速普及,下列品牌与最早流水线大批量生产的汽车“亲缘”最近的是(    )
    A . 长安福特 B . 北京现代 C . 东风本田 D . 上海大众
  • 23. 历史事件总是与历史人物紧密联系。下列关联正确的是(    )
    A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拿破仑 B . 明治维新——克伦威尔 C . 法国大革命——华盛顿 D . 美国南北战争——林肯
  • 24. (2020·泰州) 2020年5月13日俄罗斯外交部发表声明称,美国发表试图歪曲二战历史的言论,贬低俄罗斯作出的突出贡献,俄方对此表示极度愤慨。下列可以成为俄方反击美方的史实是(    )
    A .   凡尔登战役 B . 百团大战 C . 斯大林格勒战役 D . 诺曼底登陆
  • 25. (2018·泸州) 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图是某学习小组设计的知识卡片。据此判断其主题是(    )

    A . 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B .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 C .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D .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二、综合题
  • 26. 了解文物古迹,发扬科技创新,传承文学艺术,增进民族交融,是培养家国情怀,增进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

    材料一:

    (科技著作)中国古代科技著作大多是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具有较强的经验性。

    材料二:中国古代一向有重农传统,故而历代农书颇多,但同时却轻视手工业,少有全面记载手工业技术的著作。《天工开物》不仅首述农事,随后又以更多的篇幅记述手工业,这与明末启蒙思想中出现“工商皆本”的先进思想是相符合的。

    ——楼宇烈《中华文明史》

    (文学艺术)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反映了创作者的心声、时代的风貌。

    材料三:陆游《杂赋》写道:“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宋)耐得翁《都城纪胜》记载:“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指夜二时左右)方静,而五鼓(夜四时左右)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

    (民族交融)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亘古不变的主题,民族交融发展更是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基础。

    材料四:从整体来考察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规律,不难看出,既有阶段性的和好,也有阶段性的战争。在和好阶段内,双方都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好局面,尽量采取一些措施以求维持较长时间的和好;在战争阶段内,也有一些谋求和好的活动。

    ——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1. (1) 从材料一中的文化遗产中任选两例,简述其承载的历史价值。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天工开物》内容的创新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外国学者是如何评价这一著作的?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宋代商业活动的新特点。请再举出一例宋代商业繁荣的史实。
    4. (4) 分析材料四,举出北宋时期“阶段性的和好”“阶段性的战争”的事例。
  • 27. 道路自信源自于道路开辟和道路创新。近代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救国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洋务军事企业始于19世纪60年代,在70年代达到高潮。在它达到高潮的同一时间里,出现了最初的洋务民用企业。……出使外国的人们通过实地观察,目睹了西人工商业的蒸蒸日上,初知由富致强,坚船利炮本非孤立之物。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君主复辟运动、军阀割据,……明显地,采 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 国家和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了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 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经过艰难抉择, 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使中国逐步走向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

    材料四:20世纪的最后20多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迸发出蓬勃的创造力,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

    ——《复兴之路》解说词

    1. (1) 据材料一,指出洋务企业主要包括哪两大类?并结合所学知识各举出 一例代表性的企业。
    2. (2) 材料二中的“中国文艺复兴”指的是什么?“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 的新知识分子”代表人物有哪些(任写两个)?
    3. (3) 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材料三中“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道路中的两个具有开创新意义的历史事件。
    4. (4) 材料四所述“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是以党的哪次重大会议为开端?这次会议作出了怎样的重大决策? 中国“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 28. 文明是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是与其他文 明碰撞、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这无疑是罗马法制史上一个不小的成就,可以说,它开创了罗马法制史上的一个新时代。它把向来由贵族祭祀阶层把持的“习惯法”用可见的文字公布出来,使司法执法“有明确的文字做依据”,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官吏的“武断和专横”。

    ——《世界著名法典汉译丛书》

    材料二:中世纪的城市是一个自治团体:一方面是相对于封建领主统治的自治,另一方面则是自我管理或自我统治。……市民是享有公民权的城市居民,因为市民群体就是城市的公民群体。市民的公民权赋予他们参与城市事务和城市管理的权利。

    ——摘编自徐芳亚《浅论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条件及特点》

    材料三:到8世界前半叶……它的版图,东起印度河和帕米尔高原,西至大西洋的比斯开湾,南自尼罗河下游,北达里海和咸海南缘,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土地,是当时世界上领土最大的帝国。

    ——《西亚古代民族与文明通史》

    材料四:在国弱时,他们谦卑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定自己在技能上超过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并向老师学习。

    ——《作坊里的日本》

    1. (1) 材料一中“罗马法制史上一个不小的成就”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一“成就”的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的主要特征。
    3. (3) 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该“帝国”的名称。并举出两例该“帝国”在促进世界文明传播和交流方面的贡献。
    4. (4) 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拜认的“第一位老师”是哪个国家?以“老师”为榜样,日本进行了哪次改革?这一改革有何影响?
  • 29.   2020年时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各国政府把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放在执政的重要位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应当把商品交换提到首要地位,把它作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杠杆。……同时,实行商品交换可以刺激农民扩大播种面积和改进农业。

    ——《关于新经济政策问题的决议草案》

    材料二:面对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罗斯福总统一上台便立即实施“新政”,采取扩大政府开支、在一定程度上顾及民生等调节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西方有人讽刺罗斯福抄袭了《共产党宣言》,还有人称他是用社会主义拯救了资本主义。

    ——孟庆龙《从世界历史看当前经融危机的重大影响》

    材料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占资本主义世界(100%)黄金外汇储备比重变化表(%)

    年代

    1950年

    1960年

    1972年

    美国

    48.5

    31.2

    7.6

    日本

    1.3

    3.2

    12.3

    欧共体各国

    ——

    26.5

    29.6

    ——《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第二分册)

    材料四: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 们党的重要使命。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经过改革开放以 来的努力,我们成功走出来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 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摘自习近平《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 (1) 材料一中的“新经济政策”是由谁领导实施的?材料一认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中“顾及民生”的措施。 罗斯福“用社会主义拯救了资本主义”的主要含义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黄金外汇储备比重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欧共体各国黄金外汇储备比重变化的原因。
    4. (4) 根据材料四说明我党为何狠抓脱贫攻坚工作?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完成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