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2021届高三文综历史二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1-05-31 浏览次数:84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春秋战国时期的楚人,曾被中原诸国视为蛮夷。据《左传》记载,楚人在与他国交往中曾几次引用《诗》中词语,频率高于齐、秦等大国。同时楚人在国内议政也经常以《诗》为证。这说明(   )
    A . 儒学发源呈现多元趋势 B . 华夷有别观念不复存在 C . 进步文化影响日益深远 D . 国家统一已成各国共识
  • 2. 广西出土的一件西汉初期《东阳田器志》木牍上,记录了当地使用来自吴国东阳地区(今江苏)的铁锄、铁锨、铁钪、铁锸等农具的情况。由此可推知,当时汉朝各地(   )
    A . 农业生产力水平都有提高 B . 铁质农具的制造各有千秋 C . 封建生产关系已普遍建立 D . 土地开发与兼并急速发展
  • 3. 唐代州县官吏的选调任用,九品以上须经过中央吏部。此后,随着道一级建制逐步固定,统领道的节度使、观察使有权直接任用道府僚佐,这使中央政权(   )
    A . 着力提高中央机构行政效率 B . 被迫加大对地方的财政拨付 C . 加快推进选官用官制度改革 D . 进一步面临尾大不掉的压力
  • 4. 广东佛山原来只是“孤村铸炼”,明永乐以后,“番船始集,诸货宝南北巨输”,居民至“几万余家”,“工擅炉冶之巧”。据此可知,佛山发展成为市镇的主要原因是(   )
    A . 官营手工业发展 B .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C . 对外贸易的繁荣 D . 手工业形成规模化经营
  • 5. 总理门曾批准福州船政局第十二号至十五号轮船改造商船,但强调“从第十六号起,应仍一律改造兵船,以无失设厂造船力图自强本意”。由此可以证明(   )
    A . 洋务企业的特殊性质 B . 洋务运动的实际贡献 C . 洋务官员的主流观念 D . 洋务思想的历史局限
  • 6. 1919年,有作者去函天津《益世报》,批判商家在国旗上贴“大减价”、“八五折”等字样;1922年,北洋政府农商部先后多次通令实业厅和各地政府,禁止任何商号注册“国旗”商标。这都说明(   )
    A . 群众爱国运动推动了国家现代化转型 B . 社会性质渐变激发维护国家尊严行动 C . 民主共和观念普及促进民族国家复兴 D . 实业救国思潮发展冲破传统经商理念
  • 7. 20世纪40年代初,日本华北方面军认为剿灭中共武装短期内难以做到,因为“居民对有关八路军的情况,均不轻易出口”,侦察谍报网在群众中巧妙地扎下了根,很快就会侦悉日军的动向,立即采取回避转移行动。这反映了(   )
    A . 华北战场日军处于劣势 B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扩大 C . 敌后战场成为主要战场 D . 全民抗战发挥实际成效
  • 8. 我国先后出现了三次大规模创业浪潮,20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异军突起;20世纪90年代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人员“下海”经商;2014年以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浪潮。材料反映出(   )
    A . 改革开放释放了社会活力 B . 城乡生产关系出现根本性变革 C . 国有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 D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
  • 9. 古代雅典戏剧的演员往往由公民扮演,表演者在剧场向观众展示民众法庭的审判、公民大会上的演说等内容,观看演出因可以领取津贴而成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表明(   )
    A . 公民权利与经济利益不可分 B . 公民意识通过多种方式凝炼 C . 公民至上在文化上得到落实 D . 公民社会需要大力弘扬法治
  • 10. 《百科全书》部分主要作者及其代表作编纂条目列表,下表反映出(   )

    撰写人

    涉及学科

    条目代表作

    狄德罗

    美学、农学、手工艺、政治学、哲学

    艺术、农业、日工、手工业者、钢、自然法、爱真理者、政治权威

    马菜神甫

    神学、古代史、近代史、诗歌

    达朗贝尔

    前言、数学、物理学

    日内瓦

    伏尔泰

    历史学、哲学

    历史、智慧

    卢梭

    政治经济学、美学

    和弦、伴奏

    A . 启蒙运动孕育了近代科学 B . 法国社会思潮冲突明显 C . 启蒙学者宣传多元性知识 D . 法国成为制度变革先锋
  • 11. 《共产党宣言》指出:“你们的观念本身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的产物,正像你们的法不过是被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一样,而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你们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这一论断主要揭示了(   )
    A . 资产阶级的阶级本质 B . 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C .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D . 法律形成的主观因素
  • 12. “2020世界500强企业”排名榜单中,中国共有133家企业上榜,历史上第一次超过美国的121家,大幅超越日本、英国、德国等国。印度、巴西等国的企业也有不俗的表现。材料表明(   )
    A . 经济全球化削弱了发达国家 B . 新兴经济体竞争力明显增强 C . 多样化发展改变了世界格局 D . 发展中国家主导国际新秩序
二、材料分析题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南方的农产品大量运输到北方,北方的面食也得以进入南方,实现了食物上的“大一统”。与广大农民因生活所迫被动食素不同,士人认为食素可以心性淡泊、身体洁净,可使“肠胃清虚,无渣无秽,是可以养神也”,他们多往“禅制素食”。在士人中间,形成了一股素食之风,素菜成为一个独立的菜系,流行于市肆上,专门经营素食的店肆也有很多。素食还被制成各种肉菜的味道,使得更多的平民百姓得以享受美味。

    ——摘编自张雅丽《唐宋时期素食习俗研究》等

    材料二  19世纪前期,英国环境恶化、卫生状况糟糕、食品掺假等社会问题突出。1847年,英国素食者协会成立,在协会的指导下一股素食主义风潮兴起,形成了声势浩大的社会运动。协会的会员主要是工人阶级。协会的分会主要分布于北部和东南部的城市。针对工人阶级贫穷、时间匮乏,营养不良的特点,协会制作了一些宣传素食廉价、快捷、有益于健康的小册子等。协会还不断翻新素食的做法,发明了很多新的菜式,人们蔬菜消费的比例大为提升。至“19世纪晚期素食者餐厅与咖啡馆遍布了整个英国”。

    ——摘编自王钰峰《19世纪英国素食主义运动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士人素食之风兴起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英国素食主义风潮的特点,并说明其成因。
    3.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士人素食之风和19世纪英国素食主义风潮的共同影响。
  •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1年,教育部明确提出“5年内培养百万名小学教师目标,确定正规师范教育与大量短期训练相结合”的方式。1952年,教育部须发《关于高等师范学校的规定》,规定了不同层次的师范院校承担着相对应的培养目标,其他综合类高校则无法参与到教师培养过程中。1999年,《关于师范院校布局结构调整的几点意见》提出:到2010年左右,新补充的小学。初中教师分别达到专科和本科学历;调整师范学校的层次和布局、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探索在有条件的综合性高等学校中试办师范学院。2013年,国家发布《关于教育扶贫工程的实施意见》,从乡村教师培养计划、定向培养方式以及提高教师待遇等方面促进贫困偏远地区教师专业发展。

    ——摘编自张舒丽、张睦楚《新中国教师培养政策演变历程及其特征》

    1. (1) 根据材料,概括我国教师培养的主要变化。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1世纪我国教师培养政策调整的历史意义。
  • 1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黑龙江省虎林市虎头镇,地处我国东北部边陲,它恰似正对苏联符拉迪沃斯托克和鸟苏里斯克咽喉部的匕首,又像直插苏联沿海州心脏部的长矛枪尖。日本关东军把虎头视为实现其“北进”计划的重要战略基地。1934年,他们驱使数十万中国劳工,历时6年,秘密建成虎头要塞,许多劳工被折磨致死或惨遭屠杀。虎头要塞战役从1945年8月9日开始,到8月26日结束,仅仅17天,便以日本关东军守备队被全歼而告终。在虎头要塞战役前,有相当多的中国人冒着生命危险为苏联红军提供情报。苏联红军大炮、坦克和飞机协同作战,显示了强大的威力。

    ——摘编自马维颐《对虎头要塞的初步研究》等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军修筑虎头要塞的目的。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虎头要塞战役的历史背景并指出日军战败的原因。
  •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康熙自幼喜爱数学、化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在八岁登基后仍然投入相当大的精力去认真学习这些知识。他不断引进有科技才能的传教士来华,命传教士采用地圆说绘制了全国地图《皇舆全览图》,此地图在康熙的南征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谕令传教士白晋等人在宫中设置化学实验室,用化学方法试制西药,使中国在医疗中开始了中西医结合的道路。他还命令传教士汤若望以西法制成了“红衣大炮”,该大炮在雅克萨之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在皇宫中开设有数学、天文、地理、医学、外语、艺术等方面课程,由传教士来讲授。

    ——摘编自张云筝、田冰《康熙西学中用的思想与实践》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熙主张西学中用的历史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康熙西学中用实践的历史贡献。
三、论述题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3名中共一大代表的基本情况概要

    项目

    概况

    接受马克思主义前的思想构成

    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各种“主义”、“学说”的影响,其中改良主义影响最广,一类是康、梁维新思想的信奉者;另一类主张倡导“实业救国”、“教育救国”、“文学革命”、“实用主义”

    年龄结构

    平均年龄为28岁,年龄最小的为19岁

    教育结构

    具有大学学历的有9人,其中有6人曾留学日本:在国内获得大学学历的4人中。就读于北京大学的有3人;具有中等师范学历的有4人;中学学历的有1人

    职业结构

    多为教师、编辑、记者或学生等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人数

    北京2人、湖南2人、武汉2人、济南2人、上海2人、广州2人、旅日共产党组织的代表1人

    ——摘编自李亮《中共一大代表群体思想结构研究》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