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海南省2021年中考历史二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1-05-27 浏览次数:215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如果想去参观下图所示文物和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应该去的博物馆是(   )

    A . 元谋人遗址 B . 周口店遗址 C . 河姆渡遗址 D . 半坡遗址
  • 2. 我国古代有这样一位人物,他被后世尊称为“医圣”,他潜心钻研,终于写成了一部医学巨著。这本巨著是(   )
    A . 《天工开物》 B . 《本草纲目》 C . 《齐民要术》 D . 《伤寒杂病论》
  • 3. 某学生在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关系”时找到了以下绘画作品,其中与课题研究关系最密切的是(   )
    A . B . C . D .
  • 4. 以下表格中①处应为(   )

    皇帝

    措施

    秦始皇

    全国分为36个,郡下设县

    汉武帝

    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宋太祖

    文臣任地方长官,在各州府设诵判

    元世祖

    A . 实行分封制 B . 实行刺史制度 C . 在地方设“三司” D . 在地方设行省
  • 5. 明代长城的修筑最初是为了抵御(   )
    A . 匈奴人 B . 突厥人 C . 女真人 D . 蒙古人
  • 6. 蔡锷在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过程中,发动了(   )
    A . 护国运动 B . 护法运动 C . 辛亥革命 D . 黄花岗起义
  • 7. 历史学习小组模拟“红色旅游”的推介活动,下列各项适用于介绍遵义的是(   )
    A . 红色的小船——见证了党的诞生 B . 英雄的城市——诞生了八一军魂 C . 转折的会议——挽救了中国革命 D . 革命的摇篮——开创了革命新路
  • 8. 史料的价值在于客观真实。我们在研究“淮海战役”时最有力的证据是(   )
    A . 历史论著中对淮海战役的描述 B . 电影作品《淮海战役》 C . 淮海战役的遗迹和当时的照片 D . 对参加淮海战役老兵的采访
  • 9. 在“一五”计划取得的建设成就中,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联系的工程项目是(   )
    A .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B . 武汉长江大桥 C . 宝成铁路 D . 川藏、新藏公路
  • 10. “隆誉功因田地事,平心志在稻粮谋”赞颂了一位科学家的突出贡献。这位科学家是(   )
    A . 邓稼先 B . 屠呦呦 C . 詹天佑 D . 袁隆平
  • 11. 实地考察是研究历史的重要途径。如果想了解海南最早的人类生活环境应该去(   )
    A . 陵水大港村 B . 东方付龙园 C . 三亚落笔洞 D . 文昌凤鸣村
  • 12. 2021年4月,延期后的第六届亚洲沙滩运动会将在海南省三亚市举办。这是海南自建省以来首次承办洲际体育赛事。海南建省是在(   )
    A .   1986年 B . 1987年 C . 1988年 D . 1989年
  • 13. 公元前4世纪,他每征服一个地方就要在当地兴建一座城市,各城市中希腊式的神庙、体育场等建筑也兼具了所征服地区的文化元素。这里的“他”是(   )
    A . 汉谟拉比 B . 凯撒 C . 亚历山大 D . 屋大维
  • 14. 中世纪欧洲大学可以主办学术讲座,控制人员编制,有权审查并发放各种证书和学位,甚至享有赋税、司法等方面的特权。这说明中世纪欧洲大学(   )
    A . 受到基督教会的支配 B . 具备国家管理职能 C . 拥有较大的自治权 D . 享有言论自由权力
  • 15. 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现状》中描述:“伦敦特别是伦敦工人区的坏空气,最能助长肺结核的发展。”在伦敦工会1883年的报告中,有1/3的工人都是死于肺结核。此时肺结核大量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 . 人口膨胀导致工人贫困 B . 工业进步导致病毒肆虐 C . 医疗技术水平不断下降 D . 工业革命造成环境恶化
  • 16. “《共产党宣言》的出版,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开辟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打开通向未来的大门,为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人类解放指明路径,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这论述的是《共产党宣言》的(   )
    A . 意义 B . 条件 C . 原因 D . 过程
  • 17. “把民族运动局限于非暴力的框架内,影响了民族运动的进一步发展,这反映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在反帝斗争中的动摇性和妥协性。”领导这场“民族运动”的是(   )
    A . 章西女王 B . 华夫脱 C . 卡德纳斯 D . 甘地
  • 18. 社会福利制度被称为“资本主义的稳定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二战后推行福利制度的实质是(   )
    A . 缓和社会矛盾的根本措施 B . 成为人民的社会权利 C . 彻底缩小贫富差距的措施 D . 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 19. 一名同学复习到“二战后亚非拉国家新发展”这一内容时,不应包括的知识点是(   )
    A . 万隆会议的召开 B . 玻利瓦尔领导南美独立斗争 C . 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 D . “非洲年”
  • 20. 20世纪中期以后国际关系格局不断变更调整。以下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中发生最晚的是(   )
    A .   杜鲁门主义出台 B . 北约成立 C . 欧盟成立 D . 柏林危机
二、综合题
  •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时,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阿拉伯人将中国的造纸术传入欧洲,世界各国的造纸术也大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

    ——节选自部编版七年级《中国历史》

    材料二:中国的火药在欧洲的传播,不是从中国直接传到欧洲,不是蒙古西征把火药传到欧洲,而是由中国先传入阿拉伯地区,再从阿拉伯地区传入欧洲……传入欧洲的火药极大地改变了战场态势……正是来自中国的火药将封建领主们送入坟墓,结束了黑暗的中世纪。

    指南针是宋朝科技发展的一大成就……指南针的西传是随着中西海上交通的发展,经阿拉伯人之手进行的,再经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节选自蒋重跃等著《中国古代文明》

    材料三:

    泥活字版                                   谷登堡改进造纸术

    请回答:

    1. (1) 请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填写“正确”;错误的打填写“错误”。

      ①西汉时,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促进了纸的普及。

      ②世界各国的造纸术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出去的。

      ③北宋时期,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标志着印刷技术有了新突破。

      ④14世纪初,中国的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

      ⑤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2. (2) 据上述材料,请你说出这些发明传播的特点。
    3. (3) 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史的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曾说过,中国“在3到13世纪之间保持着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请再举出一例说明这一观点。
    4. (4) 综上所述,你对现在我国的科技发展有哪些建议?
  •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过去,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适应了经过挑选的中国文化的某些方面。现在,日本又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1861年后,俄国外出谋生的农民数量逐渐增多。19世纪90年代末,俄国矿山和铁路等部门的工人人数增加到279.2万.这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材料三:美国南北战争开始时,南方人口约900万,其中黑奴约占400万。《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成为战争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等于把南方的数百万黑人奴隶变成了北方的同盟军。这场战争,不仅使黑奴成为自由人,而且维护了国家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进一步扫除了障碍。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国文化”是什么时期的文化?日本如何“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
    2. (2) 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60年代,俄国和美国推进近代化的方式有何不同?不同的方式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哪些相同的条件?
    3. (3) 综上所述,依据俄美日的近代化历程,写出你汲取到的关于社会发展的一条经验。
  • 23.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几千年来,各民族生生不息,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在历史发展长河中,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统一更是国家振兴的重要前提。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百年沧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祖国统一大业稳步推进,中华民族逐步实现了伟大复兴。

    1. (1) 西藏和新疆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哪个朝代,西藏和新疆正式成为了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清朝时,统治者在西藏和新疆分别设置了什么机构进行管理?
    2. (2) 近代中国的腐败无能,导致香港一点点被殖民者侵占。香港从哪一条约开始被哪国殖民者侵占?
    3. (3) 历史上台湾两次回归祖国,第一次在古代,第二次在近代。明清时期,台湾因为谁重回祖国的怀抱?近代史上台湾在哪一历史事件后重回祖国的怀抱?
    4. (4) 造成祖国大陆与台湾再次分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现在,我国处理海峡两岸关系的原则是什么?
    5. (5) 综上所述,关于“统一”你有哪些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