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2021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1-06-05 浏览次数:154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商周时期青铜器的装饰纹样不断变化。商代纹饰充斥着各种神话幻想中的动物,充满诡异的神秘气氛;西周中期器物纹饰则大多只是一些几何纹样,具有单纯明快的特点;春秋战国时期,纹饰出现了宴饮、狩猎、战争等社会现实的题材。这些变化反映了(    )
    A . 早期国家的发展过程 B . 青铜器的功能发生重大变化 C . 分封制从确立到崩溃 D . 社会观念由重神到重人的转变
  • 2. 春秋诸侯争霸期间,中原地区因社会发展较周边各部族先进而自称华夏。进入战国后,内迁的各族部落逐步与华夏各部融合,而不再被视为蛮夷。这一变化(    )
    A . 加速了社会转型 B . 冲击了分封制度 C . 推动了社会变革 D . 促进了民族认同
  • 3. 美国学者伯恩斯在《世界文化史》中说到“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荡的形势下,提出了稳定社会安抚人心的原则”。属于墨子提倡的原则是(    )
    A . 人们互利互爱,各国停止相互攻战 B . 治国顺应自然与民心 C . 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D . 依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
  • 4. 《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这些法律措施(    )
    A . 巩固了秦朝的统治 B . 有利于秦朝的社会稳定 C . 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D . 禁锢了秦朝民众的思想
  • 5. 汉武帝时期,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富商大贾,控制了国家经济的命脉,这些富豪唯利是图,不关心国事。如当时诸侯王叛乱,朝廷向他们借钱去平叛时,他们却担心朝廷不能获胜而不肯借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汉武帝(    )
    A . 实行推恩令,收回王国封地 B . 实行盐铁专卖,收回铸币权 C . 建立刺史制度,监督地方富豪 D . 把富豪搬迁到都城,加强控制
  • 6. 下图是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群壁画中的一幅农耕图,印证了哪一记载的正确:(    )

    A . 《三国志》中关于马钧发明“翻车”记载 B . 《汉书》中关于二牛一人犁耕法的记载 C . 《宋书(南朝)》中关于江南开发的记载 D . 《齐民要术》中关于耙犁技术的记载
  • 7. 唐太宗曾说:“汉武帝穷兵三十余年,疲弊中国,所获无几。”“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反映了唐太宗的民族政策是(    )
    A . 武力征服,开疆拓土 B . 华夷一体,民族平等 C . 胡汉融合,共同发展 D . 平定叛乱,强化管制
  • 8. 唐代的“拔河”游戏,广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    )
    A . 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 . 民族和睦成为主流 C . 崇尚刚健豪迈的精神面貌 D . 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 9. “谏官”指劝谏天子过失之官,自古就有。宋代重视谏官,曾专门从“三省”中的门下省分出一个谏院与三省并行,著名谏官也很多,如司马光、欧阳修、范仲淹等。宋代的谏官敢谏、善谏,皇帝大多从谏如流。由此可知,宋代的谏官制度(    )
    A . 强化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B .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权 C . 推动了宋朝的文化发展 D . 解决了官场上的腐败问题
  • 10. 北宋学者沈括研读唐诗时注意到,唐朝人写过不少“富贵诗”,描写当时富贵人家的奢华生活,在沈括看来,这些描写都是没见过世面,不值得一提。沈括这番言论间接反映了(    )
    A . 北宋学者对唐朝诗歌评价不高 B . 宋人的生活和消费水准明显超过了唐朝 C . 宋朝的文化全面超越了唐朝 D . 唐朝的繁荣盛世记录带有虚假的成分
  • 11. 明朝的科举考试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随意发挥。明政府对科举考试的这一规定(    )
    A . 使科举考试绝对的公平公正 B . 不利于制定统一评分标准 C . 推动了明朝教育事业的发展 D . 制约了社会的创新精神
  • 12. 清初,清政府通过满蒙联婚加强对漠南地区的控制;通过军事斗争平定了漠西蒙古准噶尔叛乱以及回部贵族叛乱,妥善安置回迁的土尔扈特族;分别册封五世达赖喇嘛与五世班禅,并在西藏地区设办事大臣;在台湾地区设台湾府。据此可知,清朝管理边疆的特点是(    )
    A . 建立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严密管辖 B . 对各民族一律平等 C . 因地制宜、尊重各民族习俗与信仰 D .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 13. 下表为晚清时期清政府财政收入变化情况(单位:百万两白银)。引起变化的原因是(    )

    收入来源

    1850年前

    19世纪90年代早期

    20世纪初

    地税、贡粮

    30

    32

    33

    外贸关税

    4

    23

    39

    捐纳功名及官职

    4

    5

    4

    其他收入累计

    5.6

    28

    27

    总计

    43.6

    88

    103

    A . 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B . 官场腐败之风越来越严重 C . 中国产品行销世界 D .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14. 1894年7月28日《申报》的评论说,“以我堂堂天朝,幅顺之广大,人民之多,财富之厚,兵卒之精,十倍于尔”。据此可知,清王朝在甲午战争战败的原因之一(    )
    A . 军事实力不强 B . 政治制度落后 C . 将士贪心怕死 D . 盲目自大轻敌
  • 15. 央视热播剧《觉醒年代》再现了鲁迅的《药》的场景:北洋政府当街斩首处决革命者。围观群众有人抢着用馒头沾革命者的血来给儿子治病,有的老人在议论刽子手的刀法比不上大清时的刀快。这一剧情,说明了(    )
    A . 辛亥革命彻底失败 B . 新文化运动的必要性 C . 五四运动的不彻底性 D . 北伐战争势在必行
  • 16. 据统计,1927年11月后,中共中央各类文件中频繁出现“割据”一词,如暴动割据、农民割据、农村割据、割据局面等。这说明当时中共中央(    )
    A . 积极参与北伐战争 B . 确立了反帝反军阀的纲领 C . 坚持城市革命中心 D . 对中国革命道路有新认识
  • 17. 日本《朝日新闻》1944年1月15日刊发的一则电报:华北军发表昭和十八年度(1943年)综合成果,充分说明了过去以重庆军为对手的华北军,在今天已经完全转变为以扫共战为中心的事实……交战回数15000次,与中共军的作战占75%。这说明了(    )
    A . 国民党政府不抗战 B . 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C . 日本侵略军的惨败 D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成功
  • 18. 根据相关记载,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一个惊人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值的增长每年分别为3.8%和18.7%,这一现象从侧面反映出(    )
    A . 新中国的工农业基础比较薄弱 B . 建立了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 C . 基本上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D . 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 19. 学者吴晓波在《激荡30年》一书中用“1978中国,回来了”作为开篇标题。作者之所以用这个标题,是因为1978年(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回联合国 B . 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的动乱 C . 中国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D . 中国与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 20. 1981年可口可乐北京工厂建成之后,很快有了不同意见,有老领导说“中国的汽水就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吗?非要喝可口可乐,简直是卖国主义”次年,商业部通知立即停止内销可口可乐。这说明改革开放初期(    )
    A .   极左思潮仍然有较大影响 B . 民众对全球化有抵触的态度 C . 国有企业失去产品竞争力 D . 外国人的产品不受中国人欢迎
  • 21. 有学者说“中国从处理香港澳门问题的实际出发,形成了自己的制度体制,是自主的‘知识产权’,体现了中国智慧,值得他国借鉴”这一制度是(    )
    A . 人民代表大会制 B . 政治协商会议制 C . 民族区域自治 D . 一国两制
  • 22. 有学者认为“从种姓制度的另一端看,穷人和地位卑微者也有支持种姓制度的强烈理由,除了最悲惨和最边缘的人之外,所有的人都可以轻视某一些人,这是种姓制度重要的心理特点”。据此可知,作者认为种姓制度长期存在的重要原因是(    )
    A . 印度统治者利用宗教固化种姓制度 B . 种姓制度符合印度的经济发展水平 C . 长期分裂的状态有利于种姓制度的长期生存 D . 下层民众相互歧视的优越感固化了种姓制度
  • 23. 对于中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者把它称为“黑暗时代”;19世纪黑格尔则认为中世纪的欧洲“有着一个崭新的精神”;进入20世纪后,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现代西方是中世纪的产物,是中世纪形成的新生文明”。这说明(    )
    A . 对历史现象不存在着客观认识 B . 站在不同的立场会得出不同的历史结论 C . 后来研究者会根据需要修改结论 D . 历史结论随着史学研究的深入更加客观
  • 24. 14、15世纪欧洲的一些教师、教育思想家,发表了许多探讨新教育的论著,他们所要培养的不再是僧侣和神职人员,主要是社会、政治、文艺、商业的活动家和冒险家。这体现了(    )
    A .   人文主义思想 B . 消灭宗教的目标 C . 科学主义理念 D . 航海精神的影响
  • 25. 19世纪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美国“既像一个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又像一个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托克维尔对美国的评说,主要依据(    )
    A .   《独立宣言》 B . 《1787年宪法》 C . 《宅地法》 D .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 26. 1956年马克思墓迁到新址,并树立起一尊马克思铜像,下面刻着马克思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主张怎样改变世界?(    )
    A .   通过无产阶级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B . 努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改良资本主义社会 C . 进行议会和平斗争,建立科学社会主义 D . 通过著书立作,广泛传播共产主义思想
  • 27. 一位国家的领导人在巴黎和会开幕词中尖锐刻薄地讽刺德国“生于不义,自当死于耻辱,他主张“掏空德国人的腰包”。这位领导人最有可能是(    )
    A . 美国总统威尔逊 B .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 C . 法国总理克里孟梭 D . 意大利首相奥兰多
  • 28. 有苏联人在回忆20世纪20年代的状况时说“混乱局面开始平息,饥荒也逐步减轻,农产品开始重新上了市场的摊头,物价也下跌了”。这是因为当时政府实行了(    )
    A . 余粮收集制 B . 固定粮食税 C . 农业集体化 D . 种植玉米运动
  • 29. 《俄罗斯方块》是苏联科学家阿列克谢开发的电子游戏,后来风靡西方世界。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一些人士深信这款游戏是苏联的一个阴谋,其意在让美国人沉迷游戏进而拖垮美国的生产力。这反映了当时(    )
    A . 苏联科技超越了美国 B . 科技的竞争是冷战的关键 C . 冷战思维的深刻影响 D . 美苏竞争渗透到娱乐领域
  • 30. 请为以下漫画配上适合的主题。(注:图分别是英国人罗得斯和曼德拉)(    )

    A . 非洲,从被奴役到独立解放 B . 从拉美到非洲,殖民帝国的崩演 C . 亚非拉,不结盟运动的壮大 D . 金砖四国,新兴国家的崛起
二、论述题
  • 31. 历史发展阶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标识或划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中国古今之变,重要在宋代。宋代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代以后乃为后代社会。秦前(先秦),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氏族门第兴起。魏晋南北朝,定于隋唐,皆属门第社会,我称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民社会。……其升入政治上层者,皆由白衣秀才平地拔起,更无古代封建贵族及门第传统的遗存。故就宋代而言之,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

    ——钱穆《理学与艺术》

    材料二  关于中国近代史是从什么时候开端,学者们一直有不同的看法,以下是三位学者的观点

    学者

    观点

    理据

    徐中约

    中国近代史应该从1600年前后开始

    1600年前后,一个新时代降临中国:1.大批西方的探险家、商人和传教,从海路、陆路来到中国,中、西方文化开始交汇。2.中国内部,满洲贵族在中国建立了一个新王朝,3.与西方的全球化时间基本一致。

    孔飞力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只是一个外部条件,对当时的中国影响并不是很大,不适合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而太平天国运动后,中国的旧秩序开始衰落,中国社会内部的变革正式开启。

    沈渭滨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辛亥革命促成了中国政治结构的真正转型,中国近代的政治架构、政治规范和政治运作的转型,都是从辛亥革命否定了君主专制开始的,同时社会结构、经济结构、社会思潮也都发生了转型。

    1. (1) 材料一中的学者提出了什么观点?请你用史实说明这一观点的合理性(提供一个史实即可)
    2. (2) 材料二中三位学者分别从什么角度来划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 (3) 请你任选材料二中一位学者的观点进行评论。(要求观点清晰,史论结合)
三、综合题
  • 32. 海洋时代,海防建设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近代以来,中国的海防建设充满了艰难曲折,直到新中国才取得极大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臣查各国条约已定,江海各口,门户洞开,已为我与敌人公共之地……值此时局,似觉防无可防矣。至本年日本兴兵台湾一事……若先时备豫,倭兵亦不敢来……历代备边多在西北……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聚集京师及各省腹地……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外患之乘,变幻如此……易曰:“穷则变,变则通。”盖不变通则战守皆不足恃,而和亦不可久也。

    ——李鸿章《奏请筹议海防折》(1871年)

    材料二  甲午战争与抗日战争中国海军旗舰对比

    北洋舰队旗舰“定远号”战列舰

    中华民国海军旗舰“平海号”巡洋舰

    1885年服役,德国伏尔铿造船厂制造。当时号称“亚洲第一巨舰”

    1936年服役。江南造船厂根据日本提供的图纸制造

    排水量7670吨

    舰长94.5米,宽18米,吃水6米

    功率6200,续航能力4500海里/10节

    武器:主炮德国克虏伯305mm后膛炮4门

    舰载鱼雷艇2艘

    排水量2383吨

    舰长106.7米,宽11.9米,吃水3.96米

    功率7488马力,续航力5000海里/12节

    武器:主炮3门双联装140mm

    鱼雷双联装发射管2个

    材料三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海防建设,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制定了海防建设战略规划。新中国海防建设走过由海防体系的初步建立(1949—1956年)、海防建设事业在曲折中发展(1956—1976年)、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发展(1978—2012年)、新时代的发展(2012年全今)四个阶段。在此历程中,建立了健全的陆、海、空一体化海防体系,极大增强海防力量及整体防卫管控能力,建立了强大稳固的现代海防。

    ——赵勇《新中国70年海防建设的回顺与反思》

    1. (1) 根据材料一,李鸿章筹建海防的理由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洋务运动的海防建设。
    2. (2) 分析材料二中的资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并指出这种状况对当时的抗日战争有何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新中国海防建设取得的哪些成就?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4. (4) 综合上述材料,你从我国的海防建设历程中得出什么启示?
  • 33. 个人社会生活的变化,往往折射着社会甚至世界的变化,可以反映历史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英王查理二世,她的嫁妆中有中国茶具和茶叶,茶叶从此成为英国宫廷时尚。英国诗人沃勒专门作诗赞美这位饮茶王后“……月桂与秋色,美难与茶比……”

    ——高文海译《茶的真实历史》

    材料二  1896年,英国人惊奇的发现“身上的农服都是德国缝制的……更让人吃惊的是,生活中有许多东西都是产自德国,如玩具、童话书、厨房用具等”,让英国人无法接受的是,由英国人开创的许多事业,现在的老大居然是德国人,比如在电缆行业、化学工业,德国人从理论到应用的过程比英法等国要快3—5年,于是出现了“英法开花、德国结果”的状况。

    ——唐晋主编《大国崛起》

    材料三  2005年底,美国财经记者莎拉发现,自己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等用品都产自中国,其他普通美国家庭亦大多如此。

    ——据《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1. (1) 根据所学知识推测葡萄牙公主获得中国茶具和茶叶与哪些大事有关?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由英国人开创的许多事业,现在的老大居然是德国人”的主要原因及对世界局势的影响。
    3. (3) 材料三中,你从莎拉的发现中读到了哪些历史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