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佛山市禅城区2021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1-06-17 浏览次数:146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关于人类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能够从下图中得到的信息是(    )

    欧洲和亚非文明发源地

    A . 东方人传统保守,西方人冒险进取 B . 东方文明以农耕为主,西方文明工商业发达 C . 东方文明产生较早,西方文明出现相对较晚 D . 东方文明产生于大河流域,西方文明发源于海洋
  • 2. (2014·济宁)

    分析下图,对于雅典民主与居民的政治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超半数的居民能享受雅典民主 B . 雅典民主的社会基础为自由民 C . 少数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 D . 外邦人享有雅典最广泛的民主
  • 3. (2019·安徽) 罗马法中有很多法律原则、诸如公民权利平等原则、重视证据原则、法人制度原则等一直被现代法律所采用,这表明罗马法(    )
    A . 是现存第一部完备的成文法典 B . 对后世的立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C . 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性文件 D . 奠定了近代西方民主制的基础
  • 4. “辉煌属于希腊,宏伟属于罗马”这句西方谚语中的“罗马的宏伟”得益于(   )

    A . 颁布了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法典 B . 罗马人吸收和传承了希腊文化  C . 罗马奴隶主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D . 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
  • 5. 《查士丁尼法学总论》将物权分为了所有权、地役权、用益权、使用权等,并对每一项物权进行了以篇为框架的阐述。这体现了此法(    )
    A . 立法形式灵活简便 B . 注重实际应用 C . 推崇公平公正的原则 D . 注重调解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 6. 公元前5世纪中期,雅典卫城的建筑在布局上由以神庙建筑为主转为公共建筑为主,如人民议事厅、图书馆、露天剧场、竞技场、城市园林等。这一转变表明雅典(    )
    A . 重视建筑的实用性 B . 经济繁荣社会稳定 C . 民主政治不断完善 D . 注重培养公民意识
  • 7. 中古时期西欧的“Manor”有大块的土地,在土地上耕作的劳动者被称为“农奴”。对英文单词“Manor”解释正确的是(    )
    A . 庄园 B . 自营地 C . 份地 D . 共用地
  • 8. “一个拥有几个封臣的封君本人也许就是更高一级封君的封臣,而更高一级封君又是以一个更大关系网络中的封君手下的一名封臣。”这一现象出现在(    )
    A . 古代希腊 B . 中世纪西欧 C . 古代日本 D . 古代阿拉伯
  • 9. (2019九上·新兴期中) 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不仅表现在经济上的繁荣更重要的还在于政治权利的获得,富庶城镇的居民要求当地领主允许他们自己管理城市的事务。这里的“政治权利”是指(   )

    A . 城市自治权 B . 人身自由权 C . 特许经营权  D . 男女平等权
  • 10. 孙立祥指出:日本通过三次“开国”,成功实现社会的全面转型。日本完成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历史事件是(    )
    A . 大化改新 B . .明治维新 C . 建立幕府统治 D . 建立法西斯专政,
  • 11. 阿拉伯人被誉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过重大贡献。下列图片反映了其贡献的是(    )
    A . B . C . D .
  • 12. “我们相信伟大的时代塑造了达·芬奇,而达·芬奇又成为那个时代一个不朽的标记。”达·芬奇所在的那个时代(    )
    A . 科技发明层出不穷 B . 资产阶级革命如火如荼 C . 文艺复兴方兴未艾 D . 世界已经变成“地球村”
  • 13. 玉米、甘薯和花生等美洲作物的引入,增加了中国的食物供给,支撑了人口的进一步增长。尽管瘟疫等传染病频繁爆发,中国人口仍然从1500年的1亿迅速增长到1600年的1.6亿,到1750年,猛增至2.25亿。材料表明当时中国(    )
    A . 种植的新作物推动人口增长 B . 与美洲自由地进行直接贸易 C . 传染病频发导致了人口下降 D . 闭关锁国政策阻碍经济发展
  • 14. 下图反映的历史信息折射出(    )

    A . 非洲各国人口数量锐减 B . 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残酷性 C . 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D . 印第安人遭到大屠杀数量锐减
  • 15. 光荣革命后,虽然议会逐渐把国王的权力纳入自己的掌握之中,却没有严重削弱国王在法律上的权力,国王在法律上仍旧具有他的前辈们所具有的特征。材料说明当时英国(    )
    A . 君主立宪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B . 国王在立法上拥有巨人权力 C . 虚位君主制得到法律的认可 D . 国家权力结构实现分权制衡
  • 16. 恩格斯评论说,“拿破仑走到哪里,哪里的福役劳动、代役租、对老爷的贡赋等一大堆陈腐废物,连同老爷本身就像魔杖点了一下似的立即消失。”、“农民从此成了自己土地的主人。”由此可见,恩格斯肯定拿破仑的行为(    )
    A . 推动了社会的转型 B . 广泛地传播了启蒙思想 C . 深受各国人民拥护 D . 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 17. 下图所示,英国城市化急剧加速主要得益于(    )

    欧洲主要国家城市化速度模拟图(1300年—1800年)

    A . 租地农场的兴起 B . 新航路的开辟 C . 大力发展种植园 D . 海外殖民掠夺和工业革命
  • 18. “19世纪前半期,工业革命伴生的贫民窟、矿井和工厂中的悲惨景象激发了另一种倡导变革的意识形态。”材料中的“意识形态”最可能是(    )
    A . 人文主义 B . 启蒙思想 C . 社会主义 D . 自由主义
  • 19. 下图《美国外来移民潮与技术发明统计表》集中反映了外来移民(    )

    年份

    移民增长数

    年份

    专利证书增长数

    1851—1854

    37.9—42.8

    1851—1856

    757—2315

    1863—1866

    17.6—31.9

    1863—1867

    3781—12301

    1879—1882

    17.8—78.9

    1880—1883

    12926—21196

    1898—1903

    22.9—85.7

    1898—1903

    20404—31046

    A . 加速了美国经济的崛起 B . 为北方取得内战胜利奠定了基础 C . 推动了美国城市化进程 D . 使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 20. (2019·怀化) 印度的章西女王和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的玻利瓦尔,两人的相同之处是(   )
    A . 都是殖民扩张和掠夺的代表 B . 都为自己的国家赢得了民族独立 C . 都为民族独立而英勇牺牲 D . 都是反抗殖民统治的英雄
  • 21. 福泽谕吉在《外交论》撰文指出,“各国如禽兽相按,互欲吞噬,吞食他人者是文明国被人吞食者是落后国,日本也是禽兽中的一国,应加入吞食者行列。”日本成为“吞食者”是在(    )
    A . 18世纪末 B . 19世纪末 C . 20世纪中 D . 20世纪末
  • 22. 下图所示是梵·高的名言。下列所举,属于他的名画的是(    )

    相信我吧,在艺术问题上,下面这句话是实在的:老老实实是最好的办法,宁肯不厌其烦地严肃钻研,而不要投机取巧、哗众取宠。

    A . 《和平鸽》 B . 《向日葵》 C . 《蒙娜丽莎》 D . 《最后的晚餐》
  • 23. “如果说法国大革命追寻的理想,传之后世的生命比布尔什维克为长,1917年革命事件产生的实际后果,却比1789年更为深远。”材料中“1917年革命事件”(    )
    A . 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B . 开创了国家工业化新模式 C . 启蒙思想得到了实践 D . 开辟了人民作主的新时代
  • 24. 下图所示,双方的对抗最终引发了(    )

    A . 第一次世界大战 B . 朝鲜战争 C . 第二次世界大战 D . 科索沃战争
  • 25. 下列为1929-1933年美、德、英、法、日等国的工业生产下降情况表。为此,德国采取的应对措施主要是(    )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46.2%

    40.6%

    28.4%

    16.5%

    8.4%

    A . 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 B . 实行国家经济非军事化 C . 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道路 D . 接受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 26. 在世界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如此全面而细致地规划过自己的发展进程——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对于苏联而言,它未来几十年的兴衰都和这种“创造”联系在了一起。材料中的“这种创造”(    )
    A . 具有高度集中的特点 B . 使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始终保持优势 C . 使苏联经济持续增长 D . 使苏联在世界上率先实现了工业化
  • 27. 图像记录着历史,是解读历史的重要证据。下图所示照片应该拍摄于(    )

    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合影

    A . 一战期间 B . 二战期间 C . 巴黎和会期间 D . 冷战期间
  • 28. 下图为中国漫画家在20世纪50年代的漫画《杜鲁门的群众》。该漫画反映了(    )

    A . 美苏两国的直接对抗 B . 日本积极响应杜鲁门主义 C . 亚太地区局势的紧张 D . 美国对法西斯主义的纵容
  • 29. (2019·福建) 下图所示某组织成员国数量的变化说明(    )

      

    A . 北约组织建立 B . 华约组织建立 C . 两极格局瓦解 D . 欧洲联合加强
  • 30. 基辛格认为,美苏之间的“冷战”,“就是双方的战略家在‘确保相互摧毁’的概念上至少达成了心照不宣的共识,这个概念成为核时代的和平机制”。这反映了(    )
    A . 核武器有利于维护世界秩序 B . 美国在对峙中始终占据优势地位 C . 和平共处是美苏的共同目标 D . 美、苏均势维持了世界相对和平
二、综合题
  • 31. 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一件普通的物品推动着时代进程,成为改变世界的钥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要追溯现在通行的各类文字的起源……其根本都出自这四类文字……仅仅这四种文字,便衍生出全世界几乎所有的文字……世界史中,就将尼罗河流域、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看作人类历史的核心。

    ——《身边的世界简史》

    材料二:

    材料三:人类从猿进化到人,然后进化到能够使用书写,再到利用印刷技术扩大信息的所及范围,到发明电话和电报,到今天信息的传播,其速度之快、方便,是史无前例的……信息工业不仅创造了新的财富,也促成了新的传播信息的方式。

    ——《现代文明的成坏》

    1. (1) 根据材料一,写出A,B这两个文明古国的文字的名称。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蒸汽机所起的作用。
    3. (3) 材料三提及了推动人类社会信息传播方式发生变化的几项创造性发明。请结合所学知识,列出其中一项创造性发明,并简要说明其应用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示例:文字。影响:文字的出现,人们可以共享同样的内容,使社会一体化成为可能,超越时间的限制将信息保存记录下来也变为可能。它在文明的形成、扩大、继承阶段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32. 步入近代,英、美、法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吉利民族既尊重传统又善于变革,当他们发现只有推行变革才能更好地等重传统时,他们就放弃旧的阵地,接受变革,去尊重新的传统;他们在推行变革时,又以维护和尊重传统为己任……以传统在外壳上的完整延续和内涵上的不断更新,英国形成了以温和的改革与合理的妥协为特征的政治文化特色,即“在冲突中达到融合”的渐进模式.

    ——姜守明《高中英国史教学与史学范式》

    材料二: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但它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于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辙,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具有重大意义,而法国革命是全球性政治民主化潮流开启的标志。

    ——马克毒《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示意图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近代政治文化发展呈现出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法国革命和英国革命要解决的共同问题。简要说明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是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
    3. (3) 根据材料三及相关史实,提炼一个观点,并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阐述要有史实依据。)
  • 33. 近代以来,亚非拉地区在世界体系的拓展过程中,一直扮演着被塑造的角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出现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殖民掠夺,非洲和亚太地区在不同程度上丧失独立、主权,被强制纳入全球体系,成为受帝国主义国家压迫和奴役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若以1415年葡萄牙侵占非洲西北部的休达城为近代殖民主义的开端,以澳门回归中国作为殖民主义在地球上剩下的几个角落寿终正寝的标志之一的话,那么殖民主义在世界历史上活动的时间竟长达584年。

    ——《殖民主义的界定》

    材料二:下图是20世纪联合国亚非拉国家数量(单位:国家数)

    材料三:非洲曾是一片被人遗忘的大陆,自冷战结束以来,长期处于国际利益的边缘地带,日益衰落……(中国)参与非洲大陆事务,通过带去新的投资与贸易机会帮助非洲重振经济,并协助非洲的政治力量恢复了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同时也提供了新投资与新市场,为全球商品市场的繁荣作出了贡献……非洲需要与融入当地的多元化的中国人进行磨合,学会接受对方的利益,才能保障中国与非洲的双边关系走在正轨上。

    ——(英)克里斯-奥尔登《中国的非洲参与:动机与前景》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非洲和亚太地区“被强制纳入全球体系”的历史背景,并简述澳门回归对中国的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联合国亚非拉国家数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指出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作者对中非双边关系的看法。
    4. (4) 综上所述,请就亚非拉地区如何提高自身国际地位,谈谈自己的看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