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杭州市朝晖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期中检测...

更新时间:2021-06-03 浏览次数:109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 1. 受精卵是新生命的起点。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后形成受精卵,这个过程叫做受精。受精卵形成后进行细胞分裂,形成胚胎。受精的部位和胚胎发育的场所分别是(   )
    A . 输卵管子宫 B . 输卵管卵巢 C . 子宫卵巢 D . 子宫输卵管
  • 2. 因病摘除子宫的妇女,将会表现为(   )

    ①月经正常②没有月经③能产生卵细胞和排卵④不能产生卵细胞和排卵⑤第二性征正常⑥第二性征消退⑦有生殖能力⑧无生殖能力

    A . ①③⑤⑦ B . ②③⑤⑧ C . ②④⑤⑧ D . ②④⑥⑧
  • 3. 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

    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

    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
  • 4. 早春二月,我们会常吃大蒜以预防流感。一个正常人吃大蒜时,旁人会闻到一股蒜味,但是他自己却闻不到。这是因为( )
    A . 嗅觉细胞暂时失去感觉功能 B . 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 C . 嗅觉细胞接受的信息无法传到大脑 D . 不同的人嗅觉灵敏程度差异很大
  • 5. 下列实例中,属于有性生殖的是(   )

    ①“试管婴儿”的诞生②“克隆羊”的出现③用萝卜根尖组织培育萝卜幼苗④生产胰岛素的“工程菌”——大肠杆菌的培育⑤蕨类植物的生殖⑥酵母菌的出芽生殖⑦利用航天实验的种子培育出新品种⑧袁隆平的“杂交水稻”⑨利用土豆块茎培育新个体

    A . ②④⑦ B . ①⑤⑧ C . ①⑦⑧ D . ①⑤⑦⑧
  • 6. “神州”上天,女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进行讲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 B . 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 C . 在“天宫一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0×108米/秒 D . 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频率很高
  • 7. 下列动物中精子与卵细胞在水中受精的是(   )
    A . 蝗虫 B . C . D . 青蛙
  • 8. 下面四幅图中的现象,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是(   )
    A . 古代潜望水 B . 手影游戏 C . 水鸟倒影 D . 冰透镜向日取火
  • 9. 如图为植物种子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甲的胚包括①②③④⑤ B . 乙表示单子叶植物的种子 C . 豆浆的营养主要来自⑨ D . ②和⑦将发育为茎和叶
  • 10. 如图为大雁塔北广场上演的一场水舞光影秀。巨型灯柱阵、多台超高清投影机和音乐喷泉交错配合,使大雁塔隐在光幕之中,美轮美奂,这是中华文化和现代科技的一次完美结合,下列关于这场光影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发光的灯柱是光源 B . 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C . 音乐喷泉形成的水幕对光只有反射作用 D . 演出过程中高清投影机可形成逼真的实像
  • 11. 下列关于植物种子萌发、生长、开花和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B . 植物生长的不同时期需水量是不同的 C . 对于繁衍后代来说,雄蕊没有雌蕊重要 D . 桃的果实是子房发育来的,子房中的胚珠发育为种子
  • 12. 如图所示为大豆种子在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根据其幼苗细胞干重(主要指有机物)和鲜重(含水)的变化而绘制的两条曲线(甲和乙)。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表示其幼苗细胞干重变化的曲线是乙 B . 曲线甲中a→b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种子萌发吸收了大量的水分 C . 曲线乙中a→c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种子萌发过程中,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有机物 D . 曲线乙中c点后曲线上升的原因是种子萌发吸收了大量的水分,使幼苗细胞鲜重
  • 13. 素有“水果之王”之称的草莓(如图)果肉多汁、酸甜可口。草莓生长良好时,会生出一种藤蔓,在藤蔓的端头又会生出新的小植株。草莓的这种繁殖方式是(   )

    A . 种子繁殖 B . 有性生殖 C . 植物嫁接 D . 营养繁殖
  • 14. 关于光现象及其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站在河边会发现自己的倒影,这是光的折射现象 B . 用手机照相时,镜头相当于凹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 C . 大雨过后,看到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D . 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方,需要戴凹透镜矫正
  • 15. 某同学们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作了如下的记录:当物体距u1=30厘米时,在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像;当物距u2=20厘米,在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的像;当物距u=10厘米,在光屏上始终得不到像。由此可判断凸透距的焦距是(   )
    A . 大于20厘米 B . 大于15厘米,小于20厘米 C . 小于10厘米 D . 大于10厘米,小于15厘米
  • 16. 将图中三朵花在开花前进行套袋处理,最终能够形成种子的花是 ( )


    A . a和b B . a C . b D . c
  • 17. 正常人的眼睛在水中看物体会一片模糊,因为光从空气射入眼睛折射程度大,而光从水中射入眼睛折射程度就明显减小。关于在水中看清物体,有下列说法:①高度远视的人在水中裸眼看物体更清晰;②高度近视的人在水中裸眼看物体更清晰;③正常人在水中应戴高度老花眼镜;④正常人在水中应戴高度近视眼镜。其中正确的是(   )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④ D . ②③
  • 18. (2016·温州模拟) 一面镜子竖直挂在墙上,某人站在镜前1m处,从镜子里只能看见自己的上半身,他要看到自己的全身,则( ).
    A . 应后退到距镜2m远处 B . 应前进到距镜0.5m远处 C . 应后退到距镜4m远处 D . 无论前进后退都不能实现
  • 19. 如图,纸筒A的一端蒙了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模型照相机。为了在A端得到清晰的像,要调整A、B间的距离,这时(   )

    A . 眼睛应对着B端向筒内观察,看看像是否清楚

    B . 如果看近处的景物时像很清楚,再看远处的景物时就应该把B向外拉,增加A、B间的距离 C . 应把A端朝着明亮的室外,B筒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

    D . 应把B端朝着明亮的室外,A筒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
  • 20. 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不同的声音先后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图。则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和乙声音的音调相同 B . 甲和丙声音的响度相同 C . 丙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D . 甲和丁声音的音色相同
  • 21. 小明同学把一块透明的玻璃板放在书上,在玻璃板滴的一个小水珠,透过小水珠看书上的字,如图所示。在玻璃板平行于书并逐渐远离书的过程中,小明看到的(   )
    A . 一定是放大的虚像 B . 不可能是放大的实像 C . 不可能是缩小的实像 D . 可能是放大的实像或缩小的实像
  • 22. 如图所示,水槽的右壁竖直放着一面平面镜。无水时,射灯从S点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左壁上会出现一个光点p。往水槽内加水,当水面处于a、b、c、d四个位置时,左壁上分别出现Pa、Pb、Pc、Pd四个光点(不考虑水面对光的反射)。则四个光点在左壁上的排列从下往上依次为(   )

    A . Pa、Pb、Pc、Pd B . Pd、Pc、Pb、Pa C . Pc、Pd、Pa、Pb D . Pb、Pa、Pd、Pc
  • 23. 科学家正在用“以声消声”的方法开发一种新的反噪声术。简单地说,就是用话筒将噪声收集起来传送给专门的电脑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通过喇叭发出新的噪声,它恰好能将原来噪声的振动抵消,从而达到消除或降低噪声的目的。下列关于“以声消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利用声波的密部与疏部恰好相遇,它们就会互相加强 B . 利用声波的密部与密部恰好相遇,它们就会互相抵消 C . 利用声波的疏部与疏部相遇,它们就会互相抵消 D . 利用声波的密部与疏部恰好相遇,它们就会互相抵消
  • 24. 如图所示,光线AB经过某凸透镜的一个焦点,B点在薄透镜上。已知F是该透镜的另一个焦点。若使用圆规和刻度尺来确定透镜的位置,则还需要知道的条件是(   )

    A . 光线AB经过的焦点位置 B . 透镜光心的位置 C . 光线AB经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D . 不需要任何条件
  • 25. 图所示,凸透镜竖直放置,凸透镜焦距为f,现有一点光源S在凸透镜左侧以凸透镜两倍焦距处为圆心,在经过主光轴的竖直平面内做顺时针圆周运动,半径为r,且r<f,则在下列关于点光源所成的像的运动轨迹的各图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2分)
  • 26. 夏天暴雨前,往往会电闪雷鸣。雷声是由于云团之间放电引起空气剧烈产生的,这些声音是以的形式传播的;如果在看到闪电后3s才听到雷声,已知当时气温为15℃,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而光的传播速度接近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那么闪电处距人约m。(不计光的传播时间)
  • 27. (2016·丽水) 我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可能带来一轮新的生育高峰.

    1. (1) 精子和卵细胞在母体的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逐渐形成胚胎,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是

    2. (2) 在人的各个生长时期中,第二次快速生长时期是,该时期最大变化是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

  • 28. 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自a到b依次出现了七色排列的光带,这叫做现象。经三棱镜不能再色散的光叫做光。

  • 29. 如图是家蚕发育过程的四个阶段。

    1. (1) 请用图示序号排列家蚕发育的先后顺序
    2. (2) 从家蚕发育的过程可知家蚕的幼体和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科学上将此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而家蚕的发育又经历了蛹期,因此其发育属于变态发育中的发育。
  • 30. (2020七下·天台月考) 如图所示,有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某种透明介质,在分界处发生反射和折射,入射光线是(选填“BH”、“DH”或“FH”),折射角是哪个角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6分)
  • 31. 我校智慧农场开展有关育苗活动,探讨播种育苗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问题1】研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实验材料:某品种小麦种子300粒,培养皿(直径90mm),脱脂棉,自动恒温箱,蒸馏水等。

    【实验过程】

    ①取培养皿6只,在沸水中煮沸一段时间再冷却,编号为A、B、C、D、E、F;将脱脂棉在开水中浸泡后冷却,再平铺在培养皿内。

    ②挑选300粒小麦种子并随意分成六份,然后再均匀地摆放在6只培养皿内,盖上盖,放到6只温度不同的自动恒温箱内,每隔一天检查并适时喷水。

    ③6天后,统计各组培养皿内种子的发芽率。结果记录如下表:

    组别

    A

    B

    C

    D

    E

    F

    温度(℃)

    10

    15

    20

    25

    30

    35

    发芽率(%)

    48

    74

    82

    94

    86

    75

    1. (1) 请指出实验步骤中不合理的地方,并改进:
    2. (2) 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3. (3) 小明认为25℃是小麦种子萌发率最高的温度,小红认为小明的结论不精确,为了使各温度下测试的小麦发芽率更准确,应该补充的实验是。(简要说出操作方法)。
    4. (4) 若要使我们研究的结论更具有普遍性,我们如何完善实验?(说出合理的1项)

    5. (5) 【问题2】研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为探究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某同学分别测定蚕豆、烟草和苋菜的种子在见光和不见光条件下的发芽率,结果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蚕豆种子组和苋菜种子组的温度必须保持相同 B . 烟草种子见光组和苋菜种子不见光组的水分必须保持等量 C . 蚕豆种子见光组和不见光组的温度必须保持相同且适宜 D . 蚕豆种子和苋菜种子的萌发都不受光照的影响
  • 32. 洋洋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的活动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

    1. (1) 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
    2. (2) 在图乙所示情况下,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保持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为了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在凸透镜左侧附近安装一个焦距适当的________。
      A . 凸透镜 B . 凹透镜
    3. (3) 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标尺35cm处,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
    4. (4) 如果用不透明纸板将凸透镜上半部分遮住,结果________。
      A . 没有影响 B . 不能成像 C . 成一半的像 D . 仍能成完整的像,但亮度变暗
  • 33. (2020七下·诸暨期中) 如图甲所示是小宇同学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平面镜M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白色硬纸板垂直立在平镜面上。

    1. (1) 小宇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反射光沿OB方向射出,测出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改变光的入射角度,多次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①上述实验探究得到的规律是(选填字母)。

      A.光沿直线传播   B.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C.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②白色硬纸板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写出一条即可)。

    2. (2) 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乙所示,让光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选填“在”或“不在”)纸板这一平面内;通过平面镜观察镜中硬纸板的像,则看到的像与图丙中相符的是(选填序号)。
  • 34. 小明用薄膜充水后制成水透镜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焦距大小。实验中测得甲图焦距为10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图、丙图的形状,并分别测量焦距,如图所示。

    1. (1) 测得焦距小于10cm的是图,模拟近视眼的是图
    2. (2) 在同一位置,用甲、乙、丙透镜分别对着远处的某一物体,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其中像距较大的是图。
    3. (3) 目前很多近视患者戴隐形眼镜来矫正视力。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运动,其中心厚度只有0.05mm,则此镜片的边缘厚度0.05mm(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此镜片对光有作用(选填“会聚”或“发散”)。
四、作图题(本大题共12分)
  • 35.               

    1. (1) 画出经凸透镜折射后又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完整光路图。
    2. (2) 画出光线射出水面的折射光线以及经过透镜的折射光线。
  • 36.           

    1. (1) 如图所示,a、b是镜前一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点光源S的位置。
    2. (2) 画出光线AO经过半圆形玻璃砖折射后的光路图(O为圆心)
  • 37. 在光具座上自左向右依次竖直放置一个凹透镜、凸透镜和平面镜,两个透镜的主光轴重合,凸透镜的焦距为f,此时两个透镜之间的距离为L。在凹透镜的左侧有一水平平行光束通过两个透镜后入射到平面镜上,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恰能沿原来的光路返回。按要求画出光路图,并标出焦点。据此可判断凹透镜的焦距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