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河源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段考...

更新时间:2021-06-07 浏览次数:69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1949年,张治中在《对时局的声明》中说:“我居留北平……觉得处处显露出一种新的转变、新的趋向,象征着我们国家民族的前途已显露出新的希望。”“新的希望”是(    )
    A .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 .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 C . 上甘岭战役的胜利 D . 中苏两国已正式建交
  • 2. 1950年10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周恩来讲话:“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周恩来谈论的是(    )
    A .   抗日战争 B . 解放战争 C . 朝鲜战争 D . 越南战争
  • 3. 据统计,1953年广东164个抽样典型户的农业收入占总收入比重相比1952年增加1.45%。其中,富农、富裕中农、中农、贫农四个阶层的人均农业收入都有大幅度提高。这得益于(    )
    A . 《中国土地法大纲》 B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4. 春联的内容往往是社会历史变迁的写照。下列春联中,反映建国初期的是(    )
    A . 新四军拼命抗日,老百姓安心过年 B . 宁要社会主义草,不要资本主义苗 C . 改革发展创奇迹,奥运世博扬国威 D . 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 5. 读表第一个五年计划全国拖拉机及机耕面积完成情况,据此可知一五计划(    )

    计算单位

    1957年

    计划

    实际

    比计划增长%

    拖拉机

    标准台

    5146

    12000

    133.2

    机耕面积

    万亩

    758

    2754

    263.3

    A . 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 B . 得到苏联专家援助 C . 促使中国赶超发达国家 D . 超额完成各项指标
  • 6. 1954年在完成全国基层选举的基础上,分别选举产生1226名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台湾省代表暂缺)。其中,中共党员668人,占54.48%,党外人士558人,占45.52%.这反映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A .   提高决策科学性 B . 强调制度稳定性 C . 权力具有至上性 D . 具有广泛代表性
  • 7. “至1952年5月底,全国人民支援朝鲜前线的捐款可购买战斗机3710架,有力地支援了志愿军英勇作战……”上述材料有助于我们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    )
    A . 历史背景 B . 参战目的 C . 国际影响 D . 胜利原因
  • 8. 据统计,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5倍,为1952年同期50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这表明当时(    )
    A . 社会主义改造已展开 B . 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 C . 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 D . 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
  • 9. 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业合作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加入手工业合作社的人数占手工业者总数的91.7%;全国私营工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人数的8%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以上数据表明我国(    )
    A .   实行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B . 基本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C . 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 10. (2017八下·泰兴期中) 在1956年1月25日的最高国务会议上,陈云对毛泽东说:“公私合营以后,东来顺的涮羊肉嚼不烂了,芝麻酱不香了,糖蒜不甜了;全聚德的烤鸭也不好吃了……”以上材料表明(    )

    A . 进行三大改造,很有必要 B . 进行三大改造,效果极好 C . 进行三大改造,违背规律 D . 三大改造后期,出现问题
  • 11. (2021九下·高州月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于(   )
    A . 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B .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 D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12. 1957年《工商界》刊登停刊原因:“在这一新形势下,为了配合党和政府对工商业者在政治上思想上的教育改造,我们就要担负起更多、更艰巨的工作。”“新形势”指的是(    )
    A .   西藏和平解放 B .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 . 中共八大召开 D . 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 13. 中共中央明确将中共八大作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是因为(    )
    A . 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B . 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C . 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D . 全面总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
  • 14. 如图是1952年和1957年我国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示意图,导致图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第一个五年计划 B .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 “大跃进”运动 D . 文化大革命
  • 15. 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
    A .  人民代表大会制已经建立 B . 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C . 社会主义社会完全确立 D . 民主政治建设非常完善
  • 16.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被誉为“铁人”的石油工人王进喜等模范人物。

    他们的先进事迹突出地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 . 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B . 和平民主,反对独裁 C . 改革开放,与时俱进 D . 坚持科学,崇尚民主
  • 17. 如图的漫画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它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 . “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 B .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 .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 18. 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如表中结论符合史实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

    第一次国共合作

    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C

    土地改革

    巩固了政权,为国家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D

    十一届三中全会

    开始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A . A B . B C . C D . D
  • 19. 1958年4月3日《人民日报》社论:“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成为群众性的行为,公共食堂、公共浴室等,把农民引向了更幸福的集体生活。”这表明人民公社(    )
    A .  优先发展重工业 B . 公有化程度高 C . 民生商品供应充足 D . 增强国防实力
  • 20. (2021八下·苏州月考) “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吃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这些顺口溜反映了当时农村(   )
    A . 农民悠闲的生活方式 B . 农民物质生活极大丰富 C . 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 D . 农民非常喜欢公共食堂
  • 21. (2020八下·云梦期中) 造成1959年﹣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多种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是(   )
    A . 我国的自然灾害连续三年 B . 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合同 C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左”倾错误 D . 阶级敌人的破坏
  • 22. 如图是中国1957﹣1965年国家经济走势图,导致这种巨大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

    A . 土地改革、三大改造 B . 三大改造、中共“八大” C . “大跃进”、国民经济调整 D . 大跃进、“文化大革命”
  • 23. 新中国成立后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下列对该计划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 注重发展农业和手工业 B . 优先发展重工业 C . 侧重于轻工业领域 D . 农、轻、重比例协调发展
  • 24. 词汇记录着时代的变迁,反映时代特征。下面一组词汇“中共八大”“大炼钢铁”“文化大革命”共同反映出的时代特征是(    )
    A . 向社会主义过渡 B .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C . 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D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25. 数据背后有历史。仔细阅读表格,下列选项中解释正确的是(    )

    “一五计划”的基建投资比重分配(%)

    农林水利

    轻工业

    重工业

    运输邮电

    文教卫生

    城市公用

    其他

    7.6

    6.52

    51.68

    19.2

    7.2

    3.7

    1.1

    A . 国家工业化建设以重工业为主导 B . 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C . 彻底改变了新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D . 为“三大改造”开始奠定了基础
  • 26. 《中国经济发展五十年大事记》记载:1967年、1968年、1976年三年的经济增长情况分别是﹣5.7%、﹣4.1%、﹣1.6%。这些数据说明“文化大革命”期间(    )
    A . 我国经济建设止步不前 B . 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 C . 工农业发展比例失调 D . 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
  • 27. 如表所示信息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时期(    )

    1976年与1966年相比各种生产资料年产量增长率统计表

    项目

    原煤

    原油

    发电量

    棉布

    粮食

    增长率

    33.5%

    91.7%

    499%

    146%

    20.9%

    33.8%

    A . 物价失衡,经济混乱 B . 国际形势动荡不安 C . 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 D . 国民经济取得进展
  • 28. 他多次成为美国影响最大、有世界“史库”之称的《时代》杂志封面人物……因为他“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材料中的他是指(    )
    A . 孙中山 B . 毛泽东 C . 邓小平 D . 习近平
  • 29. 英国作家马丁•雅克曾提出了“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的观点。1978年之所以有如此重大的意义,是因为在这一年中国将党的工作中心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确定这一决策的会议是(    )
    A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 中共十四大 C . 中共十八大 D . 中共十九大
  • 30. (2020八下·佛山期中) 自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十年,可以说是在跌宕起伏的曲折过程中前进的,特别是社会政治运动的不断开展,甚至在当时人们为新生婴儿所取的名字中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记。如张卫红、李援朝、陈建国、王跃进等。如果从确实反映历史印记的角度,以上四人的年龄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应该是(    )
    A . 李援朝、陈建国、张卫红、王跃进 B . 陈建国、李援朝、张卫红、王跃进 C . 陈建国、李援朝、王跃进、张卫红 D . 李援朝、陈建国、王跃进、张卫红、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31小题14分,32小题14分,33小题12分,共40分)
  • 31. 回顾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建设的历史,一定能给今天的经济建设贡献更多的宝贵经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

    材料二:共产党中国的工业成长是迅速的、动人的,而且也是可怕的﹣﹣比任何一个不发达的亚洲国家都快。……它创造性地吸收了现代世界特别是苏联提供给它的一切。到1957年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初的八年是一个大胆创新、成绩斐然的时代。

    ﹣﹣费正清《美国与中国》

    材料三:1955年7月,毛泽东约见中央农村工作部负责人邓子恢,主张1956年要在已有65万个合作社的基础上发展到130万个,但邓子恢坚持只按原计划发展到100万个。后来毛泽东批评邓子恢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在农业合作化过程中,一部分干部滋长了急于求成的情绪,在合作社的发展上盲目求多求快,强迫农民入社,结果出现了一些农民杀猪砍树,卖羊卖牛,不积极生产,甚至破坏农具的现象。

    ﹣﹣《新中国要事述评》

    1. (1) 材料一中的“一桥”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同时期我国在同一领域的成就(请举1例)。
    2. (2) 列举材料二中“大胆创新”的史实(另举1例)。根据材料二,分析“成绩斐然”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二人分歧的焦点是什么?你认为谁的观点更正确?请依据材料三分析理由。
  • 32. 中国青年要有担当,国家才有力量,民族才有希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朋友们,我们都在有为之年,如果我们迟早要回去,何不早回去,把我们的精力都用之于有用之所呢?总之,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也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出路,也应当早日回去!”

    ﹣﹣节选自华罗庚《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写于1950年2月归国途中)

    材料二:1955年,党中央为适应国内外形势和国家建设布局的需要,决定将交通大学主体由上海迁至西安。抱着“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的理想,交大师生们踏上了西行的列车。据统计,1956年交大在册767名教师中,迁到西安有537人,占教师总数的70%多。62年来,西安交大累计培养毕业生26多万人,百分之四十选择留在了西部工作。

    ﹣﹣2018年8月9日新闻联播《“西迁精神”: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材料三:

    受访公益创业企业中,28%企业年营业额在10万以上,58%实现了“自己造血”(收入来源具有商业性,能够为公益组织发展提供相对稳定资金)。

    ﹣﹣摘编自《中国青年公益创业报告2016》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华罗庚向中国全体留美学生致信的时代背景,并另举一例史实说明留学生对祖国的贡献。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建国初期以交通大学为代表的高等院校的布局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产生的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青年公益创业基本情况并分析其作用。
    4. (4) 综上所述,概括新中国有为青年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 3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一五计划”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在工业发展中,中央还提出了“沿海地区的工业一般不扩建和不新建”的方针,对内地的基本建设投资在投资总额中比重不断上升;在引进苏联技术的基础上开始对自己的科研体系和技术人才的培养。

    ﹣﹣摘编自郑有贵《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二: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在我国的国民收入中,国营经济占32.2%,合作社经济占53.4%,公私合营经济占7.3%,三者合计,公有制经济占92.9%。

    ﹣﹣摘编自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三: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一五计划”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一五计划”完成的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大改造的结果。
    3. (3) 材料三的图片反映了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存在的严重失误,从中我们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