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

更新时间:2021-07-27 浏览次数:127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xiá)       如(pì)       赘(léi)      然勒功(yàn) B . 障(píng)      字(tiè)      拖(tà)       为人知(xiǎn) C . 补(jiào)      俯(kàn)      热(zhì)      而不舍(qiè) D . 悔(chàn)      果(shuò)     取(dì)       慷淋漓(kāi)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污秽   修葺    言外之义     忧心忡忡 B . 商酌   班驳    大庭广众     锋芒毕露 C . 选聘   遨游    心有灵犀     查言观色 D . 挚友   吞噬    海市蜃楼     自作自受
  • 3. 选出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

    ①这是为什么呢?

    ②所以,长时间盯着屏幕会使眼睛疲劳。

    ③因为注视屏幕的时候,屏幕的强光、闪烁、颜色和亮度会迫使眼部肌肉更加努力伸缩,以保持视线清晰。

    ④我们的工作、学习和娱乐越来越依赖电子设备,但是长时间盯着屏幕常常让我们感到眼睛疲劳。

    ⑤另外,用电子产品的时候,我们与屏幕的距离和角度也经常变化,会迫使眼睛加倍努力去聚焦。

    A . ④①③⑤② B . ①③⑤④② C . ③⑤①④② D . ④①③②⑤
二、情景默写
  • 4. 古诗文默写。
    1. (1) 无丝竹之乱耳,。(刘禹锡《陋室铭》)
    2. (2) ,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3. (3) 《爱莲说》中从生长环境的角度赞美莲的句子是
    4. (4) 《望岳》中描写泰山神奇秀美、雄伟高峻的句子是“。”
    5. (5) 《游山西村》中的“。”两句,既可描写实景实感,也可形容由困窘步入佳境的一种境界。
三、名著阅读
  • 5. 名著阅读。

    有人说:“能否守住尊严,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姿态。”请以《骆驼祥子》中的祥子为例,从正反两方面各概括一个情节印证这句话。

    正面情节:

    反面情节:

四、综合性学习
  • 6.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火神山医院是首个接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专门医院,也是凝聚多方力量、诠释“中国速度”的一座医院。

    几百台大型机械、数千名工人同时作业,施工画面吸引4000多万中外网民在线观看……广大网友变身“网络包工头”“云监工”,密切关注医院建设过程。

    10天10夜争分夺秒,火神山医院在日夜轰鸣的机械声中拔地而起。这速度的背后,是中国建造技术的创新,是更丰富的抗“疫”经验,是同舟共济、坚不可摧的中国力量。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二:

    无论是非典还是此次疫情,我国皆在第一时间紧急建设专门收治病人的医院,如武汉火神山医院、武汉雷神山医院、北京小汤山医院,现将三所医院相关数据对比如下:

    医院名称

    建筑面积(平方米)

    编设床位(个)

    建设用时(天)

    参与建设人数

    其他

    武汉火神山医院

    3.39万

    1000

    10

    4000+

    功能齐全、5G网络全面覆盖

    武汉雷神山医院

    7.97万

    1500

    14

    7000+

    北京小汤山医院

    2.25万

    1000

    9

    7000+

    收治全国1/7的“非典”病人,病死率世界最低、医院零投诉、医护人员零感染

    (摘编自“网易财经”)

    材料三: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算,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速率为1.4~2.5,远超SARS病毒,但在病毒性致死方面要弱一些,在可以人传人的病毒中,我们熟知的SARS病毒的致死率为9.6%,2012年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的致死率为34.5%。

    疫情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各个防控主体坚持科学的态度、采用科学的方法,坚持精准施策、做好协同配合。比如,救治感染患者,就要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将重症病例集中到综合力量强的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救治。又如,做好疫情监测、排查、预警等工作,就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源头控制,对车站、机场、码头等重点场所,以及汽车、火车、飞机等密闭交通工具,采取通风、消毒、体温监测等必要措施。无论是个人、社区,还是政府部门,都应该讲究科学方法、注重精准施策,让各项防控举措更加有力、更加有效。

    (摘编自《人民日报》、“人民网”)

    1. (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火神山医院的建成与使用完美诠释了“中国速度”,是技术创新和中国力量的体现。 B . 武汉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5G网络全覆盖,得益于中国科技水平的发展和进步。 C . 新型冠状病毒可以人传人,具有超高的传播速率和致死率,我们不得不重视。 D . 疫情防控不是单个人或是单个部门的事,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配合。
    2. (2) 面对紧急疫情而建设的收治医院是如何体现“中国速度”的?请阅读材料一、二简要概括。
    3. (3) 根据材料三,结合生活实际,谈谈面对疫情防控,我们中学生能做些什么。(答出三点即可)
五、现代文阅读
  • 7.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成  长

    ①年轻的老师带孩子们去小吃城。

    ②“你们来了。”摊主热情地跟孩子们打招呼。回过头,对她说:“辛苦!辛苦!”目光中满是理解和赞许。

    ③一股暖流,在她心里涌动。小吃摊上弥漫着氤氲的热气,空气里是食物诱人的香味。很快,孩子们都挑了自己爱吃的,付了钱,坐下来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④多年前的情景又浮现在她脑海里。

    ⑤那一年,校长宣布了一个决定:“把学生带出去!让他们走进社区!走向真实的生活场景!”

    ⑥“这怎么行?万一出了事怎么办?”老师们议论纷纷。普通学校的孩子,组织学生外出,老师尚且悬一颗心,更何况他们面对的是一大群脑瘫、智障、自闭症的孩子。有些孩子患有癫痫,路上发作怎么办?走失了又怎么办?可是,校长的眼神异常坚定。

    ⑦第一次,她带着孩子们去小吃城。出发前的那个晚上,她紧张得睡不着觉。在家里,她还像个孩子,常常在父母面前撒娇呢。在学校里,她是老师,已经能够熟练地给脑瘫的孩子擦鼻涕、口水,给大小便失禁的孩子换洗内裤。或者,午睡时,搂着、哄着几个特别多动的孩子入睡。她喜欢这些简单、可爱的孩子。但是,带孩子们出去,路上行人异样的目光,让她难堪,她都不敢抬起头来。她和另一位老师,一前一后,紧紧护着学生,唯恐一个闪失,就有孩子离开她们的视线。

    ⑧刚走近小吃摊,摊主们看着一大群面容特殊的孩子,顿时变了脸色。“傻子来了!”“走开!走开!”摊主粗声大气地对学生嚷着,唯恐他们带来什么晦气似的。而且,他们还特意看了她几眼。“老师是不是也有毛病?”他们悄悄嘀咕。那目光,就像犀利的刀子,划过她的面庞,刺在她心坎上。在摊主的斥骂声中,一些孩子已经有所察觉,慢慢地围到她们身边,怯怯的,像受惊的小鸟;大部分孩子仍然在东张西望,甚至,小手蠢蠢欲动,想去拿摊上的肉串。对着香喷喷的小吃,孩子们都露出无比渴望的眼神。那是一种怎样让老师们揪心的眼神啊。

    ⑨结果,什么都没吃成,他们回来了。其他老师也回来了。说起来,都是一肚子委屈。去超市的,不仅挨了骂,还赔了钱。因为,有些孩子第一次到大超市,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就抓,还把糖果放进自己的嘴里。超市保安步步紧跟,像防贼一样防着他们。

    ⑩年轻的老师去找校长。说着说着,她了。校长也了。她乞求似的望着校长,希望不用带孩子去外面上课了。“那孩子们好吗?”校长问。

    ⑪年轻的老师沉默了。走出围墙,教学效果绝对比关在学校教学要好得多。孩子们快乐、兴奋,就像放飞的鸟儿一样。即使是小吃城那不愉快的一幕,也立刻如轻烟般散了。他们看到了林立的店铺和繁华的街道。世界原来这么大,这么美丽。校长的弦外之音就是:对孩子有利的,就得坚持。

    ⑫于是,他们坚持带孩子们出去。好几次,校长全程陪同。在公交车上,校长教孩子们给老人、孕妇让座。有一次,一位妇女把孩子们叫做“傻子”。“这位阿姨很尊重我们孩子的,是吧?”校长说。这位妇女有点不好意思了。“我们无法改变别人,只能改变我们自己。”校长对他们说。孩子们学会过红绿灯了,学会自己乘坐公交车了,能够在花园里观赏美丽的花木、感知春天了。

    ⑬“他们又来了。”小吃城的摊主渐渐换了称呼。虽然,态度不冷不热,但是,他们没有再叱骂孩子们,同时,把小吃卖给了他们。

    ⑭时光如流水,冲洗着一些坚硬的东西。“你们来了。”当一位摊主第一次招呼孩子们时,年轻的老师眼角湿润了。“傻子”——“他们”——“你们”,这三个称谓之间,是一段多么漫长的路途,是一步步艰难的探索和跋涉。

    ⑮那一年,全国特教专家来了。年轻的老师带孩子们去小吃城上观摩课。孩子们井然有序地点餐、付钱,坐下后安静就餐。一位轻度智障的女孩,还给专家介绍起本地小吃,乐得专家开怀大笑。

    ⑯“老师,你吃!”孩子的声音,把她从记忆中唤回。一位孩子手里拿着一串羊肉串,憨憨地看着她。脸上的表情让人爱怜。

    ⑰路边的一棵树上,传来了一声清脆的鸟鸣。

    (作者:赵淑萍。有删改)

    1. (1) 孩子们的成长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概括。
    2. (2) 请结合上下文,仔细揣摩第⑩段加点的两个“哭”分别体现了年轻老师和老校长怎样的心理?

      说着说着,她了。校长也了。

    3. (3) 小说主要采用了什么叙述顺序?有什么作用?
    4. (4) 关于本文的主题,有人认为是要给予残障人士更多的关爱,有人认为是表现了智慧的教育方式的重要性,有人认为是表现了残障人士渴望融入社会自由生活。你赞同那种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
  • 8.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妈妈做的饭

    ①我小时候胃口差,身体弱。

    ②母亲下班后要颠簸一个小时才到家,尽管辛苦,却还是要去市场上挑一条新鲜鲫鱼,开膛破肚,洗净去鳞;先把葱节、姜片、蒜末撒进油锅加热,再把鱼滑下去烹炸至两面金黄,转而盛进砂锅,加入高汤,用小火煨煮,最后混合米饭煲得滑滑濡濡的,撒上盐和葱花起锅。

    ③贪玩的我和小伙伴们满院子疯跑,母亲就端着碗在后面追赶,终于撵上了,就连哄带骗地喂我吃一口。为了不让鱼刺卡破喉咙,喂之前她要先舀起一勺,用手把鱼刺剔除掉,再吹一吹,身旁的小伙伴总是咽着唾沫欣赏,并羡慕地说:“你好享福呀!”那时候我总不以为然——这不是家常便饭吗?

    ④兄弟姐妹出远门,母亲总会要他们带上自己亲手做的泡菜。无论是否情愿,她总坚持把瓶瓶罐罐往别人手上塞,有时弄得大家都挺尴尬——拒绝吧,对长辈不敬,接受吧,还要赶路,显得碍手碍脚。尤其是刚要去大城市念书的年轻人,心里向往着洋快餐夜排档,不免觉得这些土特产不上台面。

    ⑤没想到我第一次出国留学,要走很远,坐飞机穿过欧亚大陆,再跨越大西洋。出门时,轮到母亲给我塞泡菜了。初次离家,满是憧憬和兴奋,觉得这些东西反而是一路上的累赘,硬是半推半就地把它们从箱子里取了出来。

    ⑥到了那个盛产甘蔗和朗姆的国度才知道,人们恨不得吃米饭都拌果酱,物资又匮乏,口味又单调,很多同学反映不适应,于是国内的家人纷纷开始寄来包裹,母亲不知从哪里得到了消息,急坏了,也赶忙给我寄了一个包裹。

    ⑦当时我们住在乡村,取件要专门排号,再搭车进城。那天赶了一小时路,排了一小时队,终于等到了我的包裹。我把它抱上车,一个人在车厢后面掀开纸板箱,看到里面全是吃的——有小时候母亲不允许我吃的零食,有她自己学着做的一大瓶辣椒面,泼上热油,就餐时放一小勺,感觉不只是饭菜有了灵魂 , 整天的生活都倍加辣鲜香。

    ⑧我一直认为自己还算独立,然而当时忍不住热泪盈眶。眼前立刻浮现出母亲制作辣椒面的画面:从市场上买来新鲜的二荆条(一种辣椒品种),晒干,去把儿,翻炒,混合芝麻一起打成粉末,每次都被呛得眼泪直流。

    ⑨一罐辣椒面够吃小半年,打开盖子看见里面还有货,就感觉生活还有奔头,等到要见底了,就知道自己快要回家了,生活又有了盼头。

    ⑩刚参加工作时生活很清苦,老对母亲说:“你手艺那么好,要是我们开家餐馆,早就发财了,何苦如此磋砣?”记得母亲回答:“我的钱够用就行,不求富贵,但求安心。”我抱怨说:“但是我不够啊!”于是她斥责说:“你的钱够你一生用度就行,不要贪得无厌!”

    ⑪母亲是不支持我追名逐利的,但每当我事业或学业遇到重大挫折时,每当我倍受打击,自暴自弃,软弱无力时,母亲又说,怕什么,万不得已,我陪你去租个铺子卖盒饭,照样活得下去!

    ⑫再后来,我出国读博士,来到欧洲,物流便利,所以,母亲再也不用担心我吃不好饭了,然而她好像并不快乐。假期回国,我突然发现家里的菜味道失调,她平静地说,你不在,我们吃得简单,人老了,口味会变淡。那一刻,我突然感到愧疚,一家人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的日子竟然是那么屈指可数,而那一份份精致的食物,是她对游子所有的牵挂和关爱的表达。

    (作者:曾锴。有删改)

    1. (1) 阅读文章,简要概括不同时间段“我”对母亲做的饭菜的心理变化过程。
    2. (2) 说说你对下面句中加点词的理解。

      感觉不只是饭菜有了灵魂 , 整天的生活都倍加辣鲜香。

    3. (3) “圈点批注”是古人留给我们的良好的读书方法。请你为第③段划线的句子做批注(至少写出两个角度)。
    4. (4)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母亲的形象。
六、对比阅读
  • 9.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河中石兽》)

    (二)尉有夜半击令之门者,求见甚急。令曰:“半夜有何事,请俟旦。”尉曰:“不可。”令披衣遽起取火,延尉入坐。尉曰:“某见春夏之交,农事方兴百姓皆下田又使养蚕恐民力不给。”令曰:“然则君有何策?”曰:“某见冬间,农隙无事,不若移令此时养蚕,实为两便。”令笑曰:“君策甚善,古人不及。但冬月何处得桑?”尉瞠目久之。

    (选自《寓林折枝》)

    注:①尉:县尉,县里负责治安的武官。②令:县令,县长。③遽(jù):立即,匆忙。

    1. (1) 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

      ①山门于河   圮:

      ②如是再   啮:

    2. (2) 翻译下面句子。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3. (3) 语段(一)中写到了讲学家和老河兵的“笑”,其中各有什么意味?
    4. (4) 语段(一)中的“讲学家”和语段(二)中的“尉”都犯了什么错误?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七、诗歌鉴赏
  • 10.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 (1) 请用自己的话描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展示的景象。
    2. (2) 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政治抱负?
八、作文
  • 11. 题目:未曾忘却的记忆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 12. 阅读文字后作文

    “厉害”,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较为广泛的称赞词,常用来称赞具备了某项特殊超凡技能的人(物),或者是那些能做一般人(物)做不了事情的人(物)。生活中,是否也有让你称赞的对象呢?

    请以“厉害了,我的   ▲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