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复习专题:探究专练(1).doc

更新时间:2021-04-22 浏览次数:196 类型:三轮冲刺
一、实验探究题
  • 1. 某科学兴趣小组根据美国天文学家哈勃的发现,采用橡皮筋建立星系运动模型探究星系运动的特点。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用红墨水在浅色橡皮筋上依次点上等距离的三点A、B、C,如图甲所示,使L1=L2=1cm;

    步骤二:拉住橡皮筋的两头向两边拉长,如图乙所示,使L′1=L′2=2cm;

    步骤三:继续拉长橡皮筋使L″1=L″2=3cm……

    1. (1) 如果以A点为参照物作B、C点的s-t图像如图丙,图中s表示运动距离,t表示运动时间,那么射线表示vC(C点的运动速度)。
    2. (2) 如果以A点表示我们居住的地球,B点和C点分别表示与地球相距较近和较远的星系,那么可以得出什么定性结论?
    3. (3) 星系离我们的距离与它的退行速度之间有怎样的定量关系?
    4. (4) 该实验结果支持的宇宙起源理论是
  • 2. “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预示着我国科学家将实现翱翔太空、登上月球的愿望。
    1. (1) 表中所提的问题,应在A、B两个选项中选择 实验思路来验证。

      问题实验思路
      例:月球表面高度不同的地方温度相同吗?选择月球上高度不同的地方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并比较
      月球表面有空气吗?A.在月球上跳高,和在地球上跳高比较
      B.在月球上观察流星现象
    2. (2) 现代科学已经找到了自然界许多问题的答案,但许多疑问至今还没有解开,许多问题都有待于我们去解答,请你提出一个你感兴趣的有关宇宙的问题:
  • 3. 如图是记录地球历史的“金钉子”。

    你知道下列现象或生物分别出现在“金钉子”的哪段时间区间吗?

    1. (1) 原始海洋形成
    2. (2) 从原始生命形成藻类的进化
    3. (3) 哺乳动物的出现
    4. (4) 恐龙生活的时期
    5. (5) 大气中氧气的出现和增多
    6. (6) 鱼类的出现和繁盛
  • 4. 历史上巨行星(如木星和土星)的大气成分变化的可能性较小,而现在它们的大气中都没有游离氧,其主要成分是氢气、氦气、甲烷和氨。由此推测,原始地球空气的成分和木星、土星上的大气成分类似。1953年米勒做了一个探索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起源的实验。米勒向装置中通入推测的原始大气成分:甲烷、氢气、氨、水蒸气,通过放电和照射紫外线的方法代替原始地球的环境条件,获得了多种氨基酸。请根据实验的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米勒实验属于(填“黑箱实验”“对照实验”或“模拟实验”)。
    2. (2) 下列对米勒所做实验的解释中,你不认同的是( )
      A . ①内模拟了原始大气及闪电 B . ②内模拟了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降雨的过程 C . ③内模拟了原始海洋 D . ④内产生了多种蛋白质
    3. (3) 若实验装置的气体中有氧气存在,则实验过程中极有可能发生
    4. (4) 实验结果得到了氨基酸混合物,从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起源的角度,你得出的结论是
    5. (5) 1972年米勒又开始做另一个实验:他把早期地球可能具有的氨和氰化物(一种小分子)的混合溶液密封于小瓶内,置于-78 ℃的低温下达25年之久,结果发现小瓶内生成了生命的基本物质DNA和蛋白质的组成成分——碱基和氨基酸,据此可以做出的推测是
  • 5. 请回答有关生命起源和人类进化的问题

    Ⅰ.有人将生命起源的主要过程表示为

    无机小分子物质 有机小分子物质 有机大分子物质 独立的体系 原始生命

    1. (1) 该学说认为原始生命是由经过及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发生在原始大气中的过程是(填题中字母),发生在原始海洋的是(填题中字母)
    2. (2) 米勒首先用该实验验证了过程是可能的,我国首次合成的结晶牛胰岛素和核酸也证实了这一学说的可能性

      Ⅱ.人类起源的最直接证据是;人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人类学家将是否作为人猿分界的一个重要标准,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人类,根据其遗传特征不同分为四个大的种族,但从生物分类上来说,他们同属于一个物种即

  • 6. 右图是米勒实验的装置图,它模拟原始地球空气的成分(主要是甲烷、氢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氨气等),并通过放电和照射紫外线的方式进行实验,结果获得了多种氨基酸,以此来说明在原始地球上小分子物质可以逐渐形成比较大的分子。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电极模拟的是原始地球上哪种因素所起的作用?
    2. (2) 将水煮沸以及混合气体的目的是什么?
    3. (3) 确定上述装置中所使用的3种能源形式。
    4. (4) 从实验能收集到氨基酸混合物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5. (5) 其他一些科学家用高温和放射线进行同样的实验,它们替代了上述实验装置的哪一部分?
    6. (6) 科学家在彗星和陨石中发现了氨基酸。你又如何来评价米勒的这个实验呢?
  • 7.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科学工作者将一种高产不抗倒伏的小麦与另一种低产抗倒伏的小麦进行杂交,后代中出现了下图中四种类型。选择高产抗倒伏类型进行繁殖培育,多代后就获得了稳定遗传的高产抗倒伏类型新品种。

    材料二:科学家利用航天技术,通过返回式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手段搭载普通的甜椒种子,返回地面后再进行选育,培育成果实个大、肉厚、口感好、产量高的太空椒。

    材料三:新疆棉以绒长、品质好、产量高著称于世。内地某纱厂厂长曾试图引种新疆棉在本地栽培,结果种植后性状表现与本地棉相差无几。

    1. (1) 材料一中,涉及小麦的对相对性状。杂交后代中出现了新品种,这种现象叫
    2. (2) 材料二中,通过卫星搭载能够培育出太空椒,使它的品质和产量大大提高,其根本原因是发生改变。
    3. (3) 材料三中,新疆棉引种到本地未达到某纱厂厂长期待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 8.

    如图是转基因超级鼠(也就是把小鼠培育成了大鼠)产生的详细示意图。

    1. (1) 步骤1中的鼠应是           (填“大”或“小”)鼠,此时受精卵的卵核与精核  (“未”或“已”)融合。

    2. (2) 在步骤2中,显微注射器正在注入的是 鼠的基因,注入到了受精卵的 (填“精”或“卵”)核中。

    3. (3) 步骤4中出生的幼鼠的基因来源于  (填“小鼠”、“大鼠”或“大鼠和小鼠”)。

  • 9. 下表是某学习小组探究花生种子大小的变异所测得的数据。请回答:

    花生种子

    吉林品种(外观红色)

    山东品种(外观淡粉色)

    长轴长度(mm)

    随机取样

    各30粒

    14

    14

    15

    15

    13

    11

    19

    19

    18

    18

    18

    21

    11

    13

    13

    15

    14

    14

    16

    15

    17

    19

    16

    19

    15

    14

    13

    13

    15

    14

    15

    17

    17

    18

    16

    19

    11

    14

    12

    15

    10

    11

    21

    22

    16

    18

    20

    17

    13

    13

    14

    13

    13

    13

    14

    20

    16

    14

    15

    16

    1. (1) 生物的变异有两种类型:基因组成相同的山东品种花生种子的长轴长度有长有短,这是由所引起的变异;吉林花生种子的长轴长度的平均值 (填“大于”或“小于”)山东花生种子,这是由的差异所引起的变异。
    2. (2) 实验用的30粒花生种子是通过随机取样获得的。以下选项中符合“随机取样”的做法是( )
      A . 两个品种的花生种子各发30粒 B . 各发给足够数量的两品种花生种子,最好都不少于50粒 C . 学生取花生种子时,不能用眼睛挑,按最长的一粒依次测量 D . 老师可从一袋花生种子中挑取50粒大的给学生测,获取数据
  • 10. 多莉绵羊的培育过程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培育多莉绵羊的技术称为
    2. (2) 图中重组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通过、生长和过程发育成早期胚胎.
    3. (3) 多莉绵羊的遗传性状与图中绵羊最相似.
    4. (4) 丙绵羊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5. (5) 产生多莉绵羊的生殖类型属于
  • 11. 王小虎的父亲是双眼皮、有酒窝、体形较胖,他母亲是双眼皮、无酒窝、身体正常.他本人单眼皮、有酒窝、身体较瘦.试从眼皮的单双、有无酒窝、身体胖瘦这三个特征分析回答:
    1. (1) 能够遗传的变异特征是.不能遗传的变异特征是
    2. (2) 父母双眼皮,小虎单眼皮,这说明了生物有
    3. (3) 父亲有酒窝,小虎有酒窝,这说明了生物有
    4. (4) 有酒窝是由显性基因决定的,如果小虎有一个妹妹,那么,妹妹一定有酒窝吗?
  • 12.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中存在的自然现象,正是因为遗传和变异,自然界中的每个物种才能保持基本稳定,又不断发展变化.如图与遗传有关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和所学的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 (1) 假设图中②代表的是人精细胞中的性染色体X,那么该精细胞与卵细胞结合后,所形成的受精卵发育成的新个体性别是性.
    2. (2) 下列有关细胞、染色体、DNA、基因和性状的叙述,正确的是___.

      A . 细胞中的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的 B . 染色体就是DNA C . DNA位于基因上 D .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3. (3) 人类的单、双眼皮为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R、r表示.一对夫妇全表现为双眼皮,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孩子,则这对夫妇中丈夫的基因组成是.这种亲子代之间性状的差异称为
  • 13. (2020·海曙模拟) 叶绿素是对人体无毒无害的天然色素,可以作为食用色素添加到食品中以改善食品色泽,如我们所吃的青绿色的“清明粿”就是由叶绿素染色的。那么叶绿素能将所有的食品都染成绿色吗?针对这个问题,某同学提取了叶绿素并对其性质进行了研究,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某植物绿色叶片磨碎、捣烂,加入R试剂以提取叶绿素。

    步骤二:将提取液过滤并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步骤三:在室温下进行4组实验,以探究pH值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实验记录如下:

    组号

    叶绿素溶液(毫升)

    pH 值

    处理时间(分)

    溶液颜色

    1

    3

    8

    10

    绿色

    2

    3

    7

    10

    绿色

    3

    3

    6

    10

    黄绿色

    4

    3

    5

    10

    黄褐色

    备注:叶绿素被破坏后变成黄褐色。

    1. (1) R 试剂可选择下列哪一种液体?          
      A . 清水 B . 氯化钠溶液 C . 稀硫酸 D . 酒精
    2. (2) 天然叶绿素不适用于把(填“酸”、“碱”或“中”)性食品染成绿色。
    3. (3) 大家都知道因为有叶绿素,所以植物是绿色的。然而,市场上深受大家喜爱的多肉植物却有红色、粉色、黄色的。原来,通过对多肉植物光照的调节、生存环境温差的控制,可以改变植物内部色素比例从而改变多肉植物颜色。多肉植物由于光照温差的不同而产生的这种性状变化(填“能”或“不能”)遗传。
  • 14. (2020·天台模拟) 拟南芥为十字花科植物,又名鼠耳芥,既不好吃、也不好看,对人类毫无经济价值。但近一百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学家们发现拟南芥是研究植物遗传学的优秀材料,从根本上改变植物遗传学研究长期落后的状况。日本名古屋大学教授率领的研究小组利用拟南芥通过基因层面操作,向其照射光后,气孔的张开面积更大。
    1. (1) 研究人员实施基因操作,能使气孔张开面积更大,这是因为基因能
    2. (2) 当拟南芥处于失水状态时,其气孔状态应是右图中(选填“甲”或“乙”)

    3. (3) 拟南芥作为植物遗传学研究材料,可能具有以下哪些优点(    )
      A . 繁殖速度快,生命周期短 B . 有较大的经济价值 C . 基因组简单,易于基因操作 D . 拟南芥的性状易于观察
    4. (4) 研究表明,亚硫酸氢钠对植物叶片气孔张开面积具有调节作用,为了使光合作用的效率达到最大,研究小组想要找到最适合拟南芥光合作用的亚硫酸氢钠浓度,进行如下实验: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拟南芥植株100株,平均分成五组,每天喷等量不同浓度的亚硫酸氢钠溶液和清水,在同样温度、水分和光照的室内培养拟南芥。25天后,各组拟南芥叶片大小和数目如下表所示(+多少表示叶片和大小与数量的多少)。

      序号

      亚硫酸氢钠浓度(mg/kg)

      叶片的大小

      叶片的数量

      1

      0

      +++

      ++

      2

      10

      +++++

      +++

      3

      20

      ++++++

      ++++

      4

      30

      ++++

      +++

      5

      40

      ++++

      ++

      该研究小组通过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

  • 15. 如图是吉林大学农学院奶牛繁育基地成功培育携带外源赖氨酸基因的克隆奶牛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 (1) a表示过程,经过b过程形成的胎儿在孕育成长,直至出生.
    2. (2) 雌牛B是黑色、雄牛A是黄色、奶牛C是黑白相间,雌牛D是黄白相间,奶牛E是黑色的那么奶牛F的毛色一定是,原因是
    3. (3) 若控制赖氨酸合成的基因被成功转入并在奶牛F中得到表达,说明

    4. (4) 若控制赖氨酸合成的基因被成功转入并在奶牛F中得到表达,这种变异能不能遗传给后代?,这属于变异.
    5. (5) 谈谈转基因技术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 16. 用自然选择学说分析解释斑马的进化过程:
    1. (1) 斑马群中存在着不同体色的个体。随着环境的不断改变,体色黑白相间、跑得快的斑马因与环境相适应,不易被敌害发现而在中得以生存、繁衍。环境对斑马的选择作用是定向的,它决定着生物进化的
    2. (2) 上述现象表明,自然选择的动力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 17. (2018九下·鄞州月考) 我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 (1) 早在 1971 年青蒿素对鼠疟、猴疟都具有 100%的抗疟作用,青蒿植物会产生青蒿素这种性状是由青蒿的决定的。但是在单方青蒿素的地区,疟原虫对单方青蒿素敏感度下降,这意味着疟原虫出现抗药性,这种现象是的结果。之后屠呦呦团队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解决了这一问题,治疗疟疾获得更大的突破。
    2. (2)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同一地点采集黄花蒿的根、茎、叶(叶龄7天),共采集3 次,并测定样品中青蒿素的含量,记录入下表.


      青蒿素的含量(mg/g)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1.02

      1.05

      1.14


      0.09

      0.11

      0.10


      叶(叶龄7天)

      4.57

      4.65

      4.58


      请补充完整表格内最后一列栏目的信息,此实验的研究目的是

  • 18. 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分析解释斑马的进化过程:


    1. (1) 斑马群中存在不同体色的个体,随着环境的不断改变,体色为黑白相间、跑得快的斑马因与环境相适应、不易被敌害发现而在           中获得生存、繁衍。这样,环境对斑马起了选择作用,而这种选择作用是定向的,它决定着生物进化的  。

    2. (2) 上述过程表明,自然选择的动力是       ,自然选择的结果是           。  

  • 19. 中国科学家在野外找到一块化石,将化石中的动物取名“顾氏小盗龙”,经观察后发现它具有这样一些特征:浑身披有羽毛,全长大约77厘米,后肢上有尖锐弯曲的爪子和比身体长的尾巴,特别是前、后肢无论是从结构还是从外部形态来看都像现在鸟的翅膀。

     

    1. (1) 请你分析它与现存的哪类动物有亲缘关系?

      。理由是

    2. (2) 如果在第一块化石所在地层之下又找到了第二块化石,它的特征是身体扁平,全身具有鳞片,无四肢,但身体两侧有鳍状结构。那么第一块化石和第二块化石比较,哪一块可能更古老?说明理由。

       

  • 20. 科学家在某处发现了一些动物的化石,其中有三种动物的头部化石保存比较完整。科学家经过研究认为这三种动物的食性各不相同,有食虫的、有食肉的、还有食草的,请回答:

     

    1. (1) 哺乳动物的牙齿出现了分化,有,适于,适于,适于
    2. (2) 形成化石A的动物的食性应是的;形成化石B的动物的食性应是的;形成化石C的动物的食性应是的。
  • 21.

    现在大部分马的体形都是流线型的,而且跑得很快。科学家们已经找到了与马相似的动物的骨骼化石。他们认为这些动物是现代马的祖先。科学家们同时也已经能够确定化石动物生存的时期。下面的表格中提供了三种化石和现代马的信息。

    1. (1) 表格中的什么信息是现代马从其他三种动物演化过来的最强有力的证据?

    2. (2) 为查明马一直以来是如何进化的,科学家们可以从事的进一步的研究是(    )

      A . 对比在不同时期生存的马的总数 B . 寻找生活在5000万到4000万年前的马的祖先的骨骼
    3. (3) 下列有关进化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人们是不能相信这个理论的,因为它不能让我们看到这些种类的改变 B . 这种进化的理论对动物是可能的,但是不能应用于人类 C . 进化论是目前一种建立在广泛的证据上的科学理论 D .  进化论是一种通过科学的实验验证的理论
  • 22. 细胞色素C是由104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经过对其化学结构的测定,发现各种生物的细胞色素C之间存在差异。下表是以人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作标准,其他若干种生物的细胞色素C与人相比较的结果:

    生物名称

    氨基酸差别

    生物名称

    氨基酸差别

    黑猩猩

    0

    金枪鱼

    21

    猕猴

    1

    鲨鱼

    23

    袋鼠

    10

    天蚕蛾

    35

    12

    小麦

    35

    响尾蛇

    14

    酵母菌

    44

    请根据上表分析回答:

    1. (1) 从单细胞的酵母菌到高等脊椎动物的黑猩猩均含有细胞色素C,这一事实可以从分子层面说明这些生物起源于共同的 。

    2. (2) 细胞色素C的差别越小,生物间的亲缘关系越 ;差别越大,生物间的亲缘关系越 。由此可以推测,与人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   。

  • 23. 进化树又称“系统树”“系谱树”,简明地表示了生物的进化历程和亲缘关系。此树从树根到树梢代表地质时间的延伸,主干代表各级共同祖先,大小分枝代表相互关联的各个生物类群的进化线索。请据下图分析回答:

     

    1. (1) 树根处A代表,它生活在中。
    2. (2) A由于不同,进化成代表不同生物类群的两大主干。进化树的两大主干代表的分类单位是
    3. (3) 鸟类和哺乳类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来的。
    4. (4) C与蕨类植物的区别是
    5. (5) 从进化树中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