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温州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

更新时间:2021-10-19 浏览次数:223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 1. 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史实能有效地见证清朝对西藏地区加强管理的有(    )

    A . 图1,图2,图3 B . 图1,图2,图4 C . 图1,图3,图4 D . 图2,图3,图4
  • 2. 庄廷龙编撰《明史辑略》,在记载清朝人关后的史实时仍使用明朝年号,并记载了明朝将领抗击后金的事迹。康熙帝因此下令将参加该书编写、刻印和销售的70多人全部处死。其根本目的在于( )
    A . 明确职责,维护权威 B . 禁铜思想,巩固统治 C . 控制军事,防止复辟 D . 禁止创新,方便管理
  • 3. 李时珍花费27年功夫写成的医药巨著是( )
    A . 《黄帝内经》 B . 《天工开物》 C . 《本草纲目》 D . 《伤寒杂病论》
  • 4. 下图生动形象地展示了1840年前的清朝( )

    ①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

    ②农耕文明的明显优势

    ③近代前夜面临的危机

    ④军事强大的安全保障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5. “它随后传播到欧洲的其他地方,使人们被压抑的才智得以解放,一大批歌颂人性,反对教会陈腐学说的文学艺术作品相继涌现”。这里的“它”是指( )
    A . 文艺复兴 B . 科学革命 C . 启蒙运动 D . 光荣革命
  • 6. 下图为18世纪-20世纪初中国、美国和德国制造业份额数据。导致中国制造业份额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依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 . 没有主动向西方学习 C . 错失工业革命之机 D . 国内政权更替频繁
  • 7. 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来看,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工业革命、德国统一的共同作用是( )
    A . 开辟了殖民道路 B . 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C . 密切了世界各地联系 D . 引起了世界工人运动
  • 8. 19世纪50年代,英国商人梦想着“只要中国人每人每年需要一个棉织睡帽,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不应求了”。为实现这一“梦想”,英国( )

    ①以通商为由发动了鸦片战争

    ②伙同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要求清政府增开多个通商口岸

    ③强迫清政府割让台湾岛等领土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9. 读图及日记,回答下题。

    北京之惨状,已臻其极。前门外大栅栏及东交民巷西什库等处,只是残砖破壁……独各国之兵士,恃威橫行……惨风凄雨,流血斑地,尸骨委于鹰犬,万骨枯而何人凭吊。

    ——1900年日本记者亲眼目睹所记

    1. (1) 上述两则材料反映的事件是( )
      A . 甲午中日战争 B . 各国划分势力范围 C . 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 (2) 从外国公使的“肆意安为”中可以得出当时( )

      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的主权遭到外国列强严重侵犯

      ③中国人民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屈辱

      ④清政府面对外来侵略已然束手无策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2小题,共30分)
  • 10. 美国,因独立战争而诞生,因南北战争而崛起。

    材料一:欧洲人在不知道有美洲的时代,根据关于东方的零散传闻推测,从欧洲出发越海西行,必能到达那个充满黄金与财富的地方。——摘自刘绪贻主编《美国通史》第1卷

    材料二:英国女王授权她的臣民“发现”和占领大西洋彼岸的“处女地”时,并没有把那叫做荒野,而是说成“遥远的、只有异教徒和野蛮人的居住的土地、国家和领地”。……要竭力将这里变成英国制造业的市场和原科供应地。——摘编自刘绪貽主编《美国通史》第2卷

    材料三:1860年,美国工业生产居世界第4位,2/3的制造品由东北部生产。西欧移民大批涌入,并向西迁移,为发展经济提供了自由雇佣劳动力。但在南部,以奴隶劳动为基础的棉花种植园经济不断扩大,由大西洋沿岸各州扩展到其他各州。

    ——摘自王大明《美国科学技术史概论》

    1. (1) 哪一位航海家于哪一年率先到达美洲,将“传闻”变成事实?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女王对这块“处女地”的处置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样处置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当时美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4. (4) 华盛顿缔造了美国,林肯挽救了美国。选择其中一位美国总统,运用所学知识对其予以评价。(要求:论证充分,表述简洁)
  • 11.   19世纪中期,工业文明浪潮下的中日两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都进行了“向何处去”的艰辛探索。

    材料一:1853年,美国佩里将军的舰队陈兵东京湾,日本无力抵御它们。十年前,英国人在鸦片战争中,对中国也曾这样耀武扬威……与中国截然不同的是,19世纪60年代,日本宣告了一个迅速改革和西化时代的到来。——摘自[美]罗兹·墨菲《亚洲史》

    材料二:

    表1京师同文馆的课程设置(部分)

    时间

    课程内容.

    1862年

    英文

    1863年

    法文、俄文(后增加德文、日文)

    1867年

    增设算学、化学、医学生理、天文、物理学

     

    材料三:(清)帝国地方实力派认为,西方的优势是建立在军事基础之上的,一旦这种优势消失,则外患可消,内乱可弥。1861年,湘派实力人士曾国藩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创办了第一个近代军事企业。——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1868年,日本(天皇)决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军事;大学归功于美国。——摘编自[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改革前所面临的共同困境。
    2. (2) 表1和上图分别反映出洋务运动的哪一项举措?分析这两项举措的积极影响。
    3. (3)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中、日两国改革的结果“截然不同”的根本原因。
    4. (4)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中日两国改革的“截然不同”的结果对本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