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日照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历史3月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1-05-10 浏览次数:191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 1. 牛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大型动物之一,下表为古代中国有关牛的部分记述:

    记述

    出处

    凡祭……天子以栖牛(色纯的全牛),诸侯以肥牛,大夫以索牛(经简单挑选的牛),士以羊、豕

    《周礼·曲礼》

    谁谓尔无牛?九十其犉(chún,大牛)

    《诗经·小雅·无羊》

    王法禁杀牛,犯禁杀之者诛

    《淮南子·说山》

    官私马牛,为用处重,牛为耕稼之…….故杀者徒一年半

    《唐律疏议》

    据此,可以推知(    )

    A . 牛是度量社会财富的主要依据 B . 牛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C . 耕牛的私人所有权受严格限制 D . 牛的重要性随农业发展而提高
  • 2. 汉武帝时期实行“广关”,将河东(治安邑,今山西夏县)、河内(治怀县,今河南武陡)、河南(治雒阳,今河南洛阳)三郡划入京师所在的中州,使关中区域向东扩展至今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广关”政策的主要用意是(    )
    A . 强化中央集权 B . 消除地方割据 C . 提高治理效能 D . 完善区划设置
  • 3. 唐传奇多辞藻华丽,文风浮夸充满想象,多描写社会上层士大夫及文人群体的社会生活与精神世界;而宋话本更强调向“俗”,题材更丰富多彩,主要篇幅是对社会背景及底层市民生活的描写。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 文学风格由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 B . 下层知识分子成为文学创作的主体 C . 社会主流价值观嬗变影响文学形式 D . 文学的发展具有显著的时代性特征
  • 4. 女真人自然崇孝,金政权建立后逐步确立了为祖先上尊谥、上庙号以及建太庙崇祀祖先制度,并大力倡导孝道,视“忠臣犹孝子”,忠孝合一。这表明金(    )
    A . 奉行以孝立国 B . 倡导家国一体 C . 认同中华文化 D . 推行移风易俗
  • 5. 在《封神演义》中,许仲琳(约1560—约1630年)刻画的姜子牙形象除具备前代的隐忍待时、文韬武略、聪明睿智等特征外,还剔除前代形象中的狡诈成分,塑造成了尊师重道、不恋富贵、有情有义、知恩图报的仁厚长者。姜子牙这一人物形象塑造(    )
    A . 顺应了忠君爱国的政治主题 B . 凸显了文学的社会教化功能 C . 宣扬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D . 迎合了下层民众的审美情趣
  • 6. 《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相信可以和清政府进行自由贸易;对清政府而言,签署的条约是为了怀柔“夷狄”,是对朝贡体制的修正。清政府的这一认识(    )
    A . 引发了外交体制转型 B . 促进了新思潮的萌发 C . 孕育着新一轮的危机 D . 冲击了传统治边理念
  • 7. 下图为1913-1929年英、美、德、日4国对华输出商品在中国进口商品中所占比重统计。其中④代表的国家是(    )

    A . 英国 B . 美国 C . 德国 D . 日本
  • 8. 20世纪初,中体西用、中西调和、附会中西、全盘西化等思想观点相继出现并进行激烈论战。这一现象(    )
    A .  反映了改造中国的迫切性 B . 提出了具有实践性方案 C . 动摇了传统文化主流地位 D . 找到了文化转型的方向
  • 9. 1942年1月,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根据美国的要求,签字方式“要打破按字母编排的次序,把像中国和苏联这样的国家提到同我国和联合王国并列的地位,区别的办法可以是,那些在自己的国土上积极作战的为一类,另外则是被轴心国征服了的国家”。这说明(    )
    A .  美国试图将中国拉入自己的阵营 B . 中国的抗日战争提高了国际地位 C . 各国在反法西斯大局下紧密团结 D . 国家综合实力是国际格局的基础
  • 10. 1985年,教育部着手改变恢复高考后实施的国家包揽学生学费、学生毕业后绝对服从国家分配的制度,规定高校可以招收少量国家计划外的自费生,学生自己缴纳培养费、学杂费,毕业后由学校推荐就业或自谋职业。这一变革(    )
    A . 顺应了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B . 提高了高校招生制度的公正性 C . 适应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 D . 促进了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
  • 11. 以下是《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吴于廑齐世荣主编1)第一章目录。其中“……”处最恰当的子目是(    )

    A . 氏族制度的形成 B . 私有制和阶级的形成 C . 王位世袭制的出现 D . 采集和狩猎生活
  • 12. 整个16世纪,荷兰、英国、法国、葡萄牙、西班牙在南亚、东南亚各地设立的商埠数量远远多于在非洲的商埠。主要是因为(    )
    A . 欧洲对东方商品的需求旺盛 B . 亚洲的工业品市场更加广阔 C . 非洲经济发展程度相对较低 D . 亚欧之间经济互补程度较高
  • 13. 19世纪英国政府对中等教育进行改革。1806年通过议案,就学校教育应教授的基本科学知识作出规定,认为“当我们的产品如此依赖于清晰的理解和某种程度的数学和机械知识时,应该首先获得本条例所提出的基本知识。”这表明,改革的显著特点是(    )
    A .  世俗化 B . 专业性 C . 大众化 D . 实用性
  • 14. 下图为英国伯纳德·帕特瑞吉创作于1931年8月的漫画《联合拔河》。该漫画所表达的主旨是(    )

    A . 呼吁各党派阶层携手应对经济危机 B . 表达民众加强社会保障的诉求 C . 建议各党派抛弃政见分歧联合执政 D . 彰显政府加强国家干预的决心
  • 15. 以下是西方主要工业国(美国、德国、日本、法国、意大利、英国、加拿大)工业制成品贸易占比统计。

    出口(占全球出口的%)

    进口(占全球进口的%)

    1963年

    1995年

    1963年

    1995年

    64.8

    56.6

    35.1

    47.4

    据此可知(    )

    A . 经济全球化发展迅猛 B . 发达国家实行贸易保护 C . 世界经济趋向多极化 D . 经济危机迟滞经济复苏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5分。
  •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时期

    品种(括号内为原产地或来源地)

    汉唐时期

    “胡”字作物:胡麻(印度)、胡豆、胡蒜(西亚、中亚)、胡瓜(自西域传入)、胡桃(波斯)、胡荽(自西城传入)、胡椒(东南亚、南亚)、葡萄(地中海地区)等

    “海”姓作物:海棠、海芋(印度)、海枣(西亚)等

    宋元明清时期

    “番”字作物:番薯(中美洲)、玉米(墨西哥)、花生(南美洲)、烟草(南美洲)、葵花(从东南亚传入)、棉花、甘蔗、占城稻(越南)、高粱(从印度传入)、番石榴(南美洲)、番荔枝(美洲)、香蕉、番茄、辣椒(墨西哥)、南瓜(南美洲)、橄榄(地中海地区)等

    晚清时期

    “洋”字作物:洋芋、洋葱(美国传教士带入)、洋白菜(北美洲)、洋槐(欧洲)等

    ——据《丝绸之路上中国作物品种的引进与输出》

    1. (1) 对材料中“胡”“海”“番”“洋”作物传入的原因作出历史解释。
    2. (2) 指出中国引进吸收外来作物品种资源的意义。
  • 17. 张謇是近代著名实业家。2020年11月,习近平在参观张謇生平展时称赞他“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据瞿溢所绘连环画《中国现代纺织业的先驱:张謇的故事》

    1. (1) 张謇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说明你对“舍身喂虎”的理解。
    2. (2) 结合前3幅图片及所学知识,为最后一幅(第4幅)图片撰写说明语。

      (要求:符合情境;表述准确;逻辑严谨;不超过100字。)

  •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79年《人民文学》第7期发表了蒋子龙的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小说塑造了改革家乔光朴的英雄形象。经历十年动乱后,某重型机器厂生产停顿,人心混乱,成了一个烂摊子,乔光朴受命于危难之际,立下军令状当了厂长后,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建立新的生产秩序和奖惩制度,激发了职工的工作热情和主人公精神,很快改变了全厂的涣散状态,扭转了生产被动局面。这是最早的一篇自觉地“写四化,写四化的阻力,写克服阻力的斗争”的文学作品。

    小说发表后,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读者来信纷沓而至,甚至有工人买一本《人民文学》送给自己单位的厂长,希望厂长像乔光朴那样领导工人干“四化”。对于这篇小说也有不同的声音,《天津日报》在1979年9、10月间发表了四组整版的评论文章,以“争鸣”的形式对乔光朴的用人和专抓生产等改革措施进行批判、质疑。更多的是对小说的肯定,1979年《文汇报》就此评论:“实现四个现代化,需要千千万万个这样的乔光朴。四个现代化不是谈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小说的成就也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首肯。“欢迎乔厂长上任”“希望乔厂长从作品中走出来”成为时代的呼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小说《乔厂长上任记》发表后的出现的反响进行评述。

    (要求:表述成文、结论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 19.   19世纪80年代,欧洲殖民者展开了瓜分非洲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控制的皇家尼日尔公司起草了所谓“标准条约”,这是一种填空文件,交由尼日利亚的部落首领填写。获得帝国委任的特许公司——皇家尼日尔公司,在攫取权益后,再交给英国政府。以下是文件主体内容。

    我们,______的酋长,意在使我们国家和人民的条件更好,从今天开始,永远将我们在_____的全部土地割让给皇家尼日尔公司。

    我们也给予皇家尼日尔公司全部的权力以在我们国家的任何部分进行采矿、耕种和建设。

    我们也给予皇家尼日尔公司全部的权力去解决由于任何原因而出现的本国纠纷,我们宣誓如果没有皇家尼日尔公司的批准,不会与其他部落之间发生战争。

    除非皇家尼日尔公司允许,我们约束自身不去与任何陌生人或外来者进行交流。

    皇家尼日尔公司约束自身,不干涉本国的本土法律和习俗。也绝不干涉有序的和良好的政府的运作。

    皇家尼日尔公司同意因他们需要的有关土地向本地的土地所有者支付合理的金额。

    皇家尼日尔公司保护上述酋长免受邻近部落的攻击。

    (酋长、翻译等人的签字)

    本条约一式三份,188___年___月___日

    ——据(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二

    1914年,非洲被瓜分完毕。下为各国在非殖民地面积占非洲总面积的比例:

    ——据刘猛《列强对非洲的瓜分》

    1. (1) 依据材料一中的信息,说明其对研究当时英国殖民活动有哪些史料价值。
    2. (2) 结合材料二及所学史实,指出列强瓜分非洲的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