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龙岩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历史3月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

更新时间:2021-07-29 浏览次数:104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 1. 夏、商统治者极力宣扬“天命”“天罚”等思想,而西周统治者认为“惟命不于常”,主张“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提出了天命转移的“以德配天”说。这一变化表明西周(    )
    A . 神权思想体系的崩溃 B . 伦理政治开始兴起 C . 德主刑辅理念的成熟 D . 对“天命”的质疑
  • 2. 《魏书》记载∶“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黄帝以土德王,北俗谓土为托(拓),谓后为跋、故以为氏。”这体现了(    )
    A . 尊祖敬宗的宗法观念 B . 民族交融的不断加强 C . 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 D . 多元一体的认同意识
  • 3. 《新唐书·百官志一》说∶“学士之职,本以文学言语被顾问,出入侍从、因得参谋议、纳谏诤,其礼尤宠;而翰林院者,待诏之所也。”翰林院学士职能的变化(    )
    A . 大大提高了学士的素质 B . 有利于加强专制皇权 C . 避免了君主决策的失误 D . 削弱了尚书省的权力
  • 4. (元)世祖末成宗初,行省演化为地方最高官府、但仍然长期保留着代表朝廷分驭各地的使命和朝廷派出机构的部分性质,元朝人有时还把行省称为“外廷”和“政府”这反映了行省(    )
    A . 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和谐相处 B . 中央集权与高效行致相互兼顾 C . 中原地区与边疆地区协调发展 D .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主辅结合
  • 5. 明清政府颁布众多的《卧碑文》,对官学中学生的为人、求学以及教师教学等都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并置于学宫明伦堂之左。这反映出当时的学校(    )
    A . 承担道德教化的责任 B . 注重提升官吏的道德素养 C . 教育理念越来越僵化 D . 倡导经世致用的治学理念
  • 6. 1867年,新任苏松太道丁日昌下令在辖区内禁赌,禁今虽严,但是一些不法的赌场老板干脆挂出外国招牌,以期掩护,其他地方也多有类似现象发生。1884年以后,清政府索性开禁,使赌博合法化,成为国家正式税收来源。这表明当时清王朝(    )
    A . 已完全受制于西方列强 B . 国家治理能力严重弱化 C . 官商争利威胁政权稳定 D . 顺应社会的合理化诉求
  • 7. 19世纪末,严复在翻译赫胥黎著作《进化论与伦理学》时,选择该书的前半部分进行翻译,且将“进化”意译为“进天演”,略去“进伦理”一词及相关内容,强调人类社会发展的物竞天择,适则生存。严复的译书(    )
    A .   进一步发展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B . 适应了当时救亡图存的需要 C . 打通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界限 D . 为反清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
  • 8. 1918年,毛泽东、蔡和森等人在长沙成立了新民学会,以“进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1921年,新民学会召开会员大会,誓言选择“进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并将“进改造中国与世界”作为学会目标。这表明,新民学会(    )
    A .   引导青年人深入社会关注民生 B . 以自我价值实现凝聚青年共识 C .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逐步传播 D . 主张以宪政手段改造中国社会
  • 9. 下图所示为1937年8月至1940年八路军进军路线示意图。据此可知,当时八路军(    )

    A . 取得了百团大战辉煌胜利 B . 对日军逐渐转入战略反攻 C . 解放了华北的大部分地区 D . 有力配合了正面战场抗战
  • 10. 据统计,《人民日报》中仅标题含有“劳动”—词的报道数据为∶1950年 327篇,1951年255篇,1953年253篇,1954年269篇,1955年209篇、报道涉及劳动英雄、普通工农劳动者、学生、军人、工商业家、文艺工作者。这表明(    )
    A . 党和政府关心、尊重劳动人民 B . 全社会都认可劳动的价值 C . 各行业掀起社会主义建设热潮 D . 媒体发挥舆论的决定作用
  • 11. 在早期的罗马市民法中,妻子对嫁资没们任何支配权,丈夫可以任意处分婚姻财产。在后来的罗马万民法中,妻子逐渐取得对婚姻财产的部分支配权,丈夫要想处分嫁资首先需要征得妻子的同意。这一变化说明(    )
    A . 罗马社会逐步实现了男女的平等 B . 罗马女性的政治地位不断提升 C . 罗马法降低了对男性权益的保护 D . 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逐渐落实
  • 12. 1215 年颁布的英国《大宪意》规定:“如果国王因某个事项,臂如对外战争,确实需要附庸们的经济支持,需要额外征收税赋,必须召开由教会主教、修道院院长和贵族参加的全体会议讨论决定。”这表明《大宪章》(    )
    A .   促成英国建立起议会君主制 B . 注重维护自由民的私有财产 C . 强调国王权力神圣不可侵犯 D . 形成了“王在法下”的原则
  • 13. 表1所列的是18世纪60、70年代部分地区劳动者每天的工资平均水平状况。

    表1

    地区

    工资水平[单位: ( 白银)克/天]

    中国北京

    3.9

    印度德里

    1.7

    意大利佛罗伦萨

    3.7

    英国曼彻斯特

    12

    这一状况(    )

    A . 造成亚非拉国家落后于西方 B . 反映了工业化水平存在差异 C . 推动英国率先进行技术革新 D . 刺激了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
  • 14. 19世纪俄国自然派作家果戈理的《死魂灵》,通过介绍被买卖的死农奴和即将步入死者名单的底层人民,展现了俄国农奴艰难的生活现状。由此可见,19 世纪俄罗斯“自然派”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    )
    A .   关注社会现实和普通人 B . 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怪诞 C . 主张"回归自然" 反思理性 D . 注重表现主观情感和理想
  • 15. 针对土耳其人学习和使用阿拉伯字母上存在的困难,1928年凯末尔政府颁布法令规定,一切出版物不再用阿拉伯字母,一律改为拉丁化。这一举措,使土耳其(    )
    A . 实现了教育完全世俗化 B . 摆脱了阿拉伯宗教对国民的影响 C . 加快了文化教育的普及 D . 在近代化过程中泯灭了民族特色
  • 16. 1960年联合国通过决议,“必须制止一切针对附属国人民的武装行动和镇压措施,使他们能够和平地、自由地行使他们实现完全独立的权利”;“任何旨在部分地或全面地分裂一个国家的团结和破坏其领土完整的企图,均与《联合国宪章》的目的和原则相违背”。该决议(    )
    A . 确立了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基本原则 B . 推动了亚非拉地区建立新兴民族国家 C . 实现了各国之间享有平等权利的理念 D . 构建了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博览会被誉为"经济、科技与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最早的现代博览会始于1851年英国万国工业博览会。历次博览会,无不烙下时代印记。

    世界博览会展品简介(部分)

    时间和主办国

    代表性展品

    展品信息的解读

    1851年英因伦敦

    主办国英国展出的火功率蒸汽机、高速汽轮船、机床等产品轰动世界。中国的展品包括瓷器、屏风、象牙雕刻、珐琅彩铜器、大理石群像等,“荣记湖丝"获得"制造业和手工业"奖牌。

    ⑴伦敦博览会展示了英国率先完成工业化,以蒸汽动力机械为代表的先进工业革命成果;中国则以传统工艺,美术手工业品为主,反映了传统手工业技术精湛,但现代化滞后,工业发展程度低

    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

    主办国美国展示了汽车、飞机等新交通工具,电动机、电报、电话、电影放映机等电气设备,塑料、化肥、炸药等化工产品。清政府以丝绸、茶叶,雕花瓷器、景泰器等为代表性展品。

    2010年中国上海

    主办国中国展示了载人航天技术、可食用环保包装材料、多媒体信息技术等新技术。美国则以将日光转化为电力、屋顶花园、再生竹制成的地板等为代表展品。

    ——据马敏等编《博览会与近代中国》等

    参照(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2)(3)的解读。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19世纪中期,资本的全球化就催生了全球治理的早期实践,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欧诸国以维护和扩大本国资本利益为目标,构建全球性的经济贸易体系,以军事掠夺和殖民地构建为手段实现了对全球的霸权式治理。二战以后,随着欧洲国家的迅速衰落,世界开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全球治理时代。美国打着推进世界"民主化"和"自由化"的旗号,通过控制世界经济,宣传其政治价值来建立以其为主导的世界新秩序,谋求和实现自身的霸权红利。

    ——摘编自黄少安《新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回顾和总结》

    材料二    表 2 新中国成立以来签署加入国际多边条约数量简表

    时期

    经济贸易

    政治军事

    环境

    科教文卫

    交通运输

    其池

    新中国建立至十一届三中全会

    3

    9

    0

    2

    10

    9

    十一届三中全会至21世纪初

    23

    16

    15

    13

    19

    33

    ——据《中国人民共和国条约数据库》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期以来全球治理在主导力量、方式和性质方面所呈现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参与国际事务所体现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梁启超在1901年写成的《过渡时代论》认为。过渡时代的中国,将要发生整体性的剧烈变迁∶

    第一,政治上之过渡时代,“人民既愤独夫民贼愚民专制之政,而未能组织新政体以代之"

    第二,学问上之过渡时代,“士子既鄙考据词章庸悉陋劣之学,而未能开辟新学界以代之"

    第三,理想风俗上之过渡时代,“社会既厌三纲压抑虚文缛节之份,而未能研究新道德以代之"

    第四,封建体系下的法律法典,已经不能适应社会需要;同时专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科举考试、舒服了士人学子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的进步,过渡时期的法律和教育制度也急需致革。

    ——摘编自张晨《社会秩序的重构——梁启超"秩序"思想的探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 论题明确,阐述充分,论据准确,逻辑清晰)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初上贡之茶颇多,只有福建茶(建茶)始终列为贡品;宋人以饮腊茶(腊茶主要出自福建)为时尚,推建茶为冠。腊茶也受到了辽、金等国的钟爱。神宗时使节出使辽国,带了大量福建团茶为礼品,此后"虏人非团茶不纳也”。高丽国亦"惟贵中国腊茶并龙凤赐团",所得腊茶除来自赐赉(赏赐、赠送)外,商贾亦通贩。故统治者对它格外重视,实行的管理致策也比较特殊。

    嘉祐四年(1059年),东南他路茶允许通商而福建茶独禁榷(茶叶专卖制度)。通商茶价低而营销灵活,禁榷茶价高而流通滞缓,使"福建茶陈积”。熙宁五年(1072年)三司乃奏请∶"乞在东京、京西、淮南、陕西、河东、河北禁榷外,其余路并通商贩。"福建茶法开始实行官买与通商并存之制,在江北实行禁榷,江南行通商。元丰二年(1679年),三司言∶"腊茶自禁私贩,官场渐多集者,乞自今岁计所市茶,限当年运至京师,其江浙荆湖川峡路即权许通商。"元丰七年(1084年),“建茶只令在京变转",断绕建茶从河北销入敌界之途。

    ——摘编自黄纯艳《论宋代福建茶法》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时期福建茶曾"独禁榷"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熙宁、元丰时期福建茶法变动的特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