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卷(B)

更新时间:2017-02-13 浏览次数:649 类型:期末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吸烟有害健康,烟草中的尼古丁能杀伤大量精子,降低受孕率。人产生精子的器官和受精场所分别是(  )      

    A . 睾丸和输卵管 B . 卵巢和输精管 C . 睾丸和子宫 D . 附睾和输卵管
  • 2. 当人患了重感冒时,虽然身体很虚弱,却不想吃饭菜,平时最爱吃的菜也觉得没有味道,这是因为(  )      

    A . 患感冒时,味觉不灵敏 B . 鼻塞症状造成嗅觉失灵 C . 多种感受器都受到影响 D . 感冒药的味道影响味蕾的敏感度
  • 3. 绿色植物的受精过程依次是(     )

    ①精子与卵细胞结合;②花粉管进入子房;③花粉管进入胚珠;④花粉萌发出花粉管;⑤花粉管末端破裂放出精子

    A . ④②③⑤① B . ④③②⑤① C . ①②③④⑤ D . ④⑤②③①
  • 4. 下列关于动物生殖和发育方式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选项

    生物种类

    受精方式

    发育方式

    A

    金鱼

    体外受精

    体外发育

    B

    青蛙

    体外受精

    体外发育

    C

    体内受精

    体内发育

    D

    蝴蝶

    体外受精

    体外发育

    A . A选项正确 B . B选项正确 C . C选项正确 D . D选项正确
  • 5. 用细线将一个金属小球悬挂于匀速上升的电梯中,小球稳定后,剪断悬线,则下列关于小球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以电梯为参照物,小球立即下落

    ②以电梯为参照物,小球先上升而下落

    ③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球立即下落

    ④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球先上升后下落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 6. 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物体运动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 B . 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所用时闻t越短 C . 物体运动的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与时间t成反比 D . 物体速度v由s/t测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
  • 7.

    如图所示,关于甲、乙两图所表示的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乙两图都表示日食的形成原因 B . 甲乙两图都表示月食的形成原因 C . 甲图表示日食的形成原因,乙图表示月食的形成原因 D . 甲图表示月食的形成原因,乙图表示日食的形成原因
  • 8. 用弹簧测力计拉着重8N的物体在水平面上以2.5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N。当绳子突然断开时,则(     )      

    A . 物体速度保持不变,受到的摩擦力小于2N B . 物体速度逐渐减小,受到的摩擦力等于2N C . 物体速度逐渐减小,受到的摩擦力等于8N D . 物体立即停止,受到的摩擦力为零
  • 9.

    如图,纸带穿过打计时器(每隔定时间纸带),桌面向右运动时,就能纸带打出系列的。图(a)(b)为组同学先后两次拉动此时用该打计时器打出的两条纸带,其对应的示数分别为F1、F2,那么(  )

         

    A . 第一次木块做加速运动,且F1>F2 B . 第二次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且F1=F2 C .
    第一次木块做加速运动,且F1=F2
    D . 第二次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且F1<F2
  • 10. 在下列情景中,彼此平衡的是(     )

    A . B . C . D .
  • 11.

    探究“推断物体不受力时运动”(如图)时,同学们得到如下结论,错误的是(  )

         

    A . 控制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是为了让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 B . 通过(a)(b)(c)三次实验,可直接验证牛顿第一定律 C . 由于惯性,小车到达水平面后继续向前运动 D . 实验中主要运用了控制变量和理想实验法
  • 12.

    如图所示,为水平仪放置于某桌面上时的情形,则该桌面(  )

         

    A . 右面高,左面低 B . 左面高,右面低 C . 左右相平,前高后低 D . 左右相平,前低后高
  • 13.

    如图是某同学在探究甲、乙两种物质质量和体积关系时得到的图像。若用这两种物质分别做成A. B两个质量相等的实心正方体。把它们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则两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PA:PB为( )

         

    A . 1:1 B . 2:1 C . 4:1 D . 8:1
  • 14.

    如图是童谣“小蜂蜜”的一段歌词与乐谱,当小玲唱到“大家一起”这四个字期间,音调逐渐升高。关于这期间小玲声音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声波的振幅逐渐增加 B . 声波的频率逐渐变低 C . 小萍声带来回振动一次的时间逐渐增加 D . 小萍声带每秒来回振动的次数逐渐增加
  • 15.

    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进行的操作是(     )

         

    A . 沿ON向后转动板A B . 沿ON向后转动板B C . 改变入射光线与ON的夹角 D . 改变反射光线与ON的夹角
  • 16.

    如图是两个并排而且深度相同的水池,一个装水,另一个未装水,在两池的中央各竖立着一只长度相同而且比池深略高的标杆。当阳光斜照时就会在池底形成杆的影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 B . 未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 C . 两池中标杆影子长度相同 D . 装水的池中标杆没有影子
  • 17. 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把物体从2倍焦距外沿主光轴移向焦点的过程中,像及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      

    A . 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 B . 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 C . 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大 D . 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
  • 18.

    如图哪条曲线能表示人的生殖器官生长发育过程(  )

         

    A . a B . b C . c D . d
  • 19.

    如图所示,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加4N拉力并使其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

         

    A . 0N B . 2N C . 4N D . 8N
  • 20.

    著名的“木桶理论”:是指用木桶来装水,若制作木桶的木板参差不齐,那么它能盛下水的容量,不是由这个木桶中最长的木板来决定的,而是由最短的木板来决定,所以它又被称为“短板效应”。那么决定木桶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大小的是(  )

         

    A . 木桶的粗细 B . 木桶的轻重 C . 最短的一块木板 D . 最长的一块木板
二、<b >填空题</b>
  • 21. 暗室里,在发白光的手电筒前放置一块红色的透明胶片,对着白墙照射,白墙上会出现颜色的光斑;在白纸上写有红色的字,用绿色的光照射它,看到的是绿纸上写有颜色的字。

  • 22. “五一”假日,爸爸驾车带小辉全家外出旅游,如果汽车以72km/h合m/s的速度匀速行驶了2h,则汽车行驶了km,行驶途中小辉看到路两旁的树木都向后退,这是因为他选择了为参照物。

  • 23.

    如图(a)所示,木块与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木块的状态如图(b)所示。把木块换成盛有水的烧杯,重复上述过程,烧杯中水面的状态分别如(c)和(d)所示。

    由图(a)、(b)或图(c)、(d)可知:小车运动状态变化的可能情况是(请将两种可能的情况填写完整)。得到上述结论是利用了木块和水都具有的性质。

  • 24. 在测量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所以弹簧秤上的刻度是。若有两位手臂粗细和长段不同的甲、乙同学分别拉完全相同的两组拉力器,结果是都能将手臂撑直,则所用的力较大。(填“手臂长的”、“手臂粗的”、“一样大”)

  • 25. 中考前夕,为了不打扰小明学习,姥姥看电视时调小了音量,这是在减弱噪声的。调小音量也减小了声音的

  • 26.

    如图甲,完全相同的木块A和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12N的水平拉力F1作用下,A和B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B所受的摩擦力为N;若将A. B紧靠着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F2推A使它们一起匀速运动(图乙),则推力F2N。

      

  • 27.

    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胶片,通过晶状体的调节将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如图所示是不同位置处的两个物体的成像示意图,由图得出:眼睛看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的焦距(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人眼若长期观察近处物体,会造成晶状体过度弯曲,当他看远处物体时,像会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戴透镜制成的眼镜加以矫正。

三、<b >综合题</b>
  • 28.

    下图是人的耳和脑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 (1) 上课铃响了,同学们听到铃声后陆续走进教室,请写出听觉形成的过程(用图中字母、箭头及相关文字表示)。

    2. (2) 在听觉形成过程中,听觉神经传导的神经冲动是在产生的。

    3. (3) 一位战士的耳被枪炮声震聋,损伤部位最可能的是,卫生员告诉其他军人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开嘴巴,以避免耳被震聋。

    4. (4) 如果鼻咽喉感染,应及时治疗,否则病菌有可能通过进入中耳引起发炎。

  • 29.

    读下左图和右图,回答问题:

    1. (1) 左图是以地球极为中心的投影图,判断理由是

    2. (2) ABCD四地中,位于晨线上的是,位于昏线上的是

    3. (3) 再过6小时以后, A,C两地中处于黑夜的是

    4. (4) 如右图中,是晨线。

  • 30.

    小明设计了一个细菌培养实验:将甲、乙、丙三个盛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高温灭菌,洗手前用无菌棉棒擦取左手手心,在甲培养基上涂抹一下;洗手后用另一支无菌棉棒擦取左手手心,在乙培养基上涂抹一下;丙培养基不涂抹。加盖封好后,放在相同、适宜的环境下培养,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 (1) 根据小明的实验过程,你认为他要探究的问题是:

    2. (2) 丙培养皿的作用是;培养基和培养皿在接种前经过处理可以排除实验外其他细菌的干扰。你预期几天后,培养皿内的细菌菌落较多。

    3. (3) 如果实验结果与你的预期一致,你认为要养成怎样的卫生习惯?

  • 31. 下表是光在几种介质中传播时的速度,图(a)是光在几种介质中发生折射时的光路图。

    介质

    真空

    空气

    玻璃

    光速/m•S-1

    3×108

    2.99×108

    2.25×108

    2×108

    1. (1) 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填“相同”或“不同”)
    2. (2) 分析表中的数据和光路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光从传播速度大的介质斜射入传播速度小的介质中时,折射角入射角;(填“<”、“>”或“=”)
    3. (3) 由分析的结论可知,光从水中斜射入玻璃中,折射角入射角。(填“<”、“>”或“=”)
    4. (4) 现代医学中常用超声波来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超声波从空气中斜射入人体后也发生类似光一样的折射现象.如图(b)所示,超声波进入人体击碎结石时,入射点应在O点的(填“左侧”或“右侧”)
  • 32. 如图甲所示,用一拉力传感器(能感应力大小的装置)水平向右拉一水平面上的木块,A端的拉力均匀增加,0-tl时间木块静止,木块运动后改变拉力,使木块t2后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计算机对数据拟合处理后,得到如图乙所示拉力随时间变化图线,回答下列问题。

    1. (1) 当用F=5.3牛的水平拉力拉静止的木块时,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牛;若用F=5.8牛的水平拉力拉木块,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牛。
    2. (2) 如图丙所示,为研究滑动摩擦力Ff大小与接触面受到压力FN大小的关系,在重力为12牛的木块上每次增加1牛重的砝码,分别用水平拉力F使木块作匀速直线运动。实验测量数据如下表。

      木块对水平面压力FN(牛)

      17

      18

      19

      20

      21

      水平拉力F(牛)

      5.1

      5.4

      5.7

      6.0

      6.3

      根据表格数据,得出滑动摩擦力Ff大小与接触面受到压力FN大小的关系式为

  • 33. 距离传感器发出的超声波遇到物体后又被发射回传感器,传感器收到信号后自动计算出物体与传感器的距离,并显示物体到传感器的距离(S)—时间(t)图像;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1. (1) 若传感器发出信号后0.01s收到物体反射回来的信号,物体距离传感器为米;
    2. (2) 若显示物体的s—t图像如图甲,则物体在0至15s的运动情况如何?
    3. (3) 如图乙所示,一物体在一定水平拉力作用下,沿地面做直线运动,传感器显示物体s—t图像如图丙所示,求物体在0到15s内的平均速度。
  • 34. 我国从2012年3月28日起实施《校车安全管理条例》。下表是某专用校车部分技术参数。已知轮胎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为0.3m2。(g=10N/kg) 求:

    整备质量(kg)

    9000

    百公里油耗(L)

    ≤19

    最高车速(km/h)

    100

    1. (1) 校车在公路上以最高车速行驶0.5h通过的路程;
    2. (2) 校车所受的重力大小;
    3. (3) 校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