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上海市浦东新区第二教育署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

更新时间:2017-12-04 浏览次数:584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默写</b>
  • 1.   默写
    1. (1) ,带月荷锄归。
    2. (2) ,只有香如故。
    3. (3) 此生谁料,
    4. (4) ,肯将衰朽惜残年。
    5. (5) 马作的卢飞快,
二、<b >诗歌鉴赏</b>
  • 2.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 (1) 词中“强”的意思是(    )
      A . 强大 B . 强调 C . 勉强地 D . 倔强地
    2. (2) “少年”时的“愁”指的是,“而今”的“愁”指的是
三、<b >文言文阅读</b>
  • 3.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 (1) 本文作者孟子是战国时期家代表人物,被后世尊称为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管夷吾举于士。

      ②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3. (3) 文中第一段所举历史人物的共同点是
  • 4.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楚、汉久相持未决。项王谓汉王曰:“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项王壮士出挑战。汉有善骑射者楼烦,楚挑战三合,楼烦辄射杀之。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王瞋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 , 不敢复出。汉王使人问之,乃项王也,汉王大惊。

    【注】①谢:推辞。②走还入壁:逃回了营垒。

    1. (1) 解释文中划线词。

      ①项王壮士出挑战

      ②汉王使人问之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句,注意加点词的意义。

      项王大怒,乃被甲持戟挑战。

    3. (3) 分析浪线句在表现人物形象上的作用
四、<b >现代文阅读</b>
  • 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夜半钟声怎么到客船

        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更深何处人吹笛,疑是孤吟寒水中”……这些优美的古诗句都描写了深夜从远处传来的声音,这些诗人为什么都写半夜钟声或乐声,却几乎没有人写正午的妙音呢?这正体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科学现象。

        ②声音在凉爽的夜晚传得尤其远,夜深人静没有噪音是一个原因,但却并非主要原因。

        ③光是一种波,声音也是一种波,光会反射和折射,声音同样会反射和折射。当声音发出后,如果在空气中向四面八方的传播速度相同,那么声音就会像膨胀的球一样向外传播,但是,不同位置空气的温度和密度是不同的,而且地面等固体还会反射声波。因此,地面附近的声音不可能像膨胀的球一样四处扩散。

        ④秋冬季节,夜间的地面和水面较冷,贴近地面的空气温度也很低,在一定范围内 , 越高处的空气温度则越高。而声音的传播与空气的温度有关,空气温度越高,传播声音的速度越快,反之,则越慢。声音在从气温较低、传播速度较慢的气层进入气温较高、传播速度较快的气层时,不但会发生折射、反射,还会像光一样发生全反射。大气层中,温度不同的气层有很多,那么,声音向高处的传播就不断遇到阻碍(被反射和全反射)。于是,就像光很容易局限在玻璃光纤中传播一样,声音也很容易局限在冷空气层中传播,很少会透出去到达高空。这样,声音的能量损失就很少,可以贴着地面或江面传播到很远的地方,声音的强度却没有多少衰减。于是,那悠扬的夜半钟声可以从山上传到客船,可以从此岸传到彼岸。

        ⑤而在白天大部分声音会传播到高处。白天地面接受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升高,而且越靠近地面,空气温度越高,那么贴地传播的声音速度会大于高空的。当地面附近发出声音时,向地面传播的声波会被地面向上反射,而向上传播的声波能大部分会通过折射进入高空。由于大部分声波折射向高空,人在高空就会格外清晰地听到来自地面的声音,如果唐朝诗人曾坐在热气球里旅行,或许会给我们留下“晌午钟声到云霄”的诗句。也正是由于大部分声波折射向高空,所以白天一般很难听到中午的钟声。

        ⑥奇妙的是,由于声音的折射和反射,白天在适当的地方,还会出现静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人们就发现了奇怪的现象:一门大炮在不断发炮,当有人驱车从数百千米外的远方驶向大炮时,起初还能听到炮声隆隆,但距离大炮近一些的时候,有一段路程里却听不到炮声;再靠近一些,就又听到了炮声。究其原因,很远处听到的炮声是高空大气反射到地面的炮声,近一些的地方既没有高空大气反射的声波,又没有大炮直接传来的声波,所以就形成了静区。再靠近时,大炮的声波直接传来,人又可以听到了。当然这就是声音传播的奇妙之处了。

        ⑦“夜半钟声到客船”,这句流传了一千多年的诗句,一语道出了声音喜欢向较凉爽的地方传播的科学事实,真实体现了文学的美感和科学的美妙。

    (选自2011年第4期《大科技》,有改动)

    1. (1) 文章开头第①段的作用是
    2. (2) 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秋冬季节,夜间的地面和水面较冷,贴近地面的空气温度也很低,在一定范围内 , 越高处的空气温度则越高。

    3. (3) 第⑥段运用了的说明方法,作用是
    4. (4) 阅读全文,说说为什么客船上的人一般只能听到夜晚的钟声,而很难听到中午的钟声?
  • 6.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黑暗中的花香

        ①五岁那年他失明了。起初,他并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不停地问母亲,为什么总是黑夜?为什么不打开灯?

        ②母亲告诉他,他头顶有一块乌云,挡住了太阳和所有的灯光,不过不用害怕,虽然不能见到光明,但乌云挡不住太阳散发的温暖,用心感受世界还是暖烘烘的。

        ③他似懂非懂,却突然雀跃了起来,妈妈没有骗我,天上真的有乌云呢,有雨落在我手背上了。母亲的身体微微颤抖着,紧接着,有更多的雨落在他的手背上、脸颊上,雨水咸咸的、涩涩的,那是母亲的眼泪。

        ④黑暗中,他的听觉变得异常灵敏,甚至能听到一朵花开放的声音。有一天,他听到角落中传来细微的“噼啪”声,于是摸着墙壁走到角落,他伸手轻轻触摸,发现那儿有一盆植物,一股香气随着他的触摸在空气中弥漫开来,那是一种淡淡的无可名状的味道,像是光明的味道。

        ⑤母亲告诉他,那是一盆菊花。从此后,他爱上这盆花,他触摸它的枝叶,会感到凉润沁心;聆听花开,则会在心中打开一扇门。恍惚中,有一束光注入他黑色的世界。时光的流逝静寂无声,他渐渐顺从了黑暗,没有了最初的恐惧,反而变得有些依恋起来。直到有一天,父母告诉他要上学了,那个学校很好,虽然仍然黑暗,却充满了花香。

        ⑥随着父母跌跌撞撞走出家门,听到大街上车水马龙的声音时,他的身体变得僵硬起来,他感到强烈的阳光照射在自己身上,那温暖有些燥热,令他平静的心剧烈地跳动。

        ⑦他进入的是一所盲人学校,果然如父母所说,这儿充满了淡淡的花香味道,在穿过一段坑洼不平的林荫道时,他感觉到阳光忽明忽暗,他紧紧握住父母的手,害怕自己会迷失方向。那一天,他不知走了多少路,最后来到了一个陌生的房间,然后,他听到了一个温柔的声音在叫他的名字,你好,请坐下吧。

        ⑧他坐了下来,父母不知何时松开了手,他无所适从地四处摸索着,突然摸到了一个四四方方的桌子,这时,他嗅到了一股熟悉的花香,循着花香探去,果然,家中角落里那盆菊被放在了桌子的一角。在熟悉的花香环绕下,他的心渐渐平静了下来,然后,他听到四周传来了他异常熟悉的声音,那是一种呼吸的声音,只有身处黑暗之中的人才会那样呼吸,细微、悠长、平静……

        ⑨在这里,他遇到了很多与他一样身处黑暗的年轻人,他学会了许多,生活能自理了,可以用盲文阅读书籍,甚至可以在操场跑道上与人赛跑。他逐渐长大了,有了很多朋友,他觉得黑色不再是单调而封闭的,相反,黑色是深suì而包容的,他热爱上了生活,感受到了生活的温暖与另一种源自灵魂深处的光明。

        ⑩每天的课程很多,但他每天都会雷打不动地伺候桌上的菊花。老师告诉他,这种菊花叫作墨菊,虽然朴质无华,却端庄稳重,在花的世界里,墨菊惬意舒缓、洒脱娴静、隽永鲜活、醇厚如酒,将其融汇到心境中,会凝聚起一份自然天成,飘逸出一份清绝品格。他听得悠然神往,心中暗暗下了决心,自己也要做一朵墨菊,把平凡的生命沉淀成一杯醇香的酒。

    1. (1) 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suì

    2. (2) 题目中的“花香”除了指菊花的香味之外,还有特殊含义。
    3. (3) 面对生活的不幸遭遇,“他”经历了情感上的变化是:最初的恐惧→→有些依恋→
    4. (4) 文中有三件事体现了父母对“他”的精心呵护,请简要概括。
    5. (5) 第⑤段画线句“他触摸它的枝叶,会感到凉润沁心;聆听花开,则会在心中打开一扇门。”从触觉、听觉对“他”的展开描写,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是
五、<b >综合性学习</b>
  • 7. 阅读以下内容,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2017年伊始,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火爆荧屏,虽已落下帷幕,但由诗词引发的全民大讨论仍在继续,该节目在豆瓣的评分为8.5分。在不少综艺节目“娱乐至死”的情形下,这类文化类节目被网友盛赞为“一股清流”。

    材料二:中国是诗的国度,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诗国天空闪耀的群星照亮了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屈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名句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不懈追求光明前途的历史进程的写照;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潜留给后人的不仅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更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的执著;诗仙李白那两句朴素的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道尽了安土重迁的中国人千古的乡愁;诗圣杜甫                  。历代诗人高尚的情操与美妙的诗篇滋养着中国人的心灵,传统诗词的精神魅力唤醒了深藏在国人血脉中的文化基因。人们发现,在快节奏的当代生活中,还有这样一个温暖而富有诗意的空间。观众们徜徉于诗的王国,如同踏上了回溯中国历史文化的旅程,观众接受了一次诗的洗礼,精神得到了升华。

    1. (1) 根据以上材料内容,文化类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成功的主要因素有(    )
      A . 古典诗词自身的魅力。 B . 快节奏当代生活的需要。 C . 社会时代发展的必然。 D . 观众需要精神得到升华。 E . 强大的社会生存压力。 F . 人们不满意当前娱乐节目。
    2. (2) 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在空白处填写相关内容。
六、<b >命题作文</b>
  • 8. 请在“期待                       ”中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构成你的作文题目,写一篇文章,可以写实,也可以想象。

    要求:①这份试卷中出现过的素材请不要使用。②字数600字左右。③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④卷面整洁,字迹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