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邯郸市2015-2016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第二次模拟...

更新时间:2017-11-30 浏览次数:855 类型:中考模拟
一、<table border=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 <tr > <td valign=top > </td> <td > <p><b >选择题</b></p> </td> </tr> </table>
  • 1. 下列食物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
    A . 黄瓜 B . 花生油 C . 牛肉 D . 米饭
  • 2. 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述的意义不相符的是(   )
    A . CuO——氧化铜 B . 2H2O——2个水分子 C . 2H——2个氢元素 D . ——氧化铁中铁元素化合价为+3
  • 3.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中获取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 . 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 . 该元素原子的核外有34个电子 C . 该元素原子的核内有34个质子 D . 该元素原子的质量为78.96g
  • 4.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 纯碱的水溶液呈碱性,所以纯碱属于碱类 B . 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C . 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 . 化合物是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 5.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能完成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是(  )



    A . 用①③制取氧气 B . 用②③制取二氧化碳 C . 用②④制取氧气 D . 用①⑤制取二氧化碳
  • 6. 20℃时,将等质量a、b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升温到50℃时,现象如图乙,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图甲a、b溶液中的溶质质量相等     B . 图乙a、b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C . 图丙M表示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D . 30℃时a、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 7. 下列有关水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固态时水分子是静止不动的 B .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 C . 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时水分子质量变小 D . 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是水分子的体积增大造成的
  • 8.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 . 天然气用作燃料 B . 活性炭吸附冰箱异味 C . 利用干冰人工降雨 D . 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 9. 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 . 玻璃、冰和铝都是晶体 B . 一氧化碳、乙醇和聚乙烯都是有机物 C . 铜、水银和食盐水都是导体           D . 氮气、海水和五氧化二磷都是纯净物
  • 10. 下列关于家庭防盗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钢制防盗门的材料属于合金 B . 通过防盗门上的猫眼能看见敲门的人,是利用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 C . 防盗门的把手安装在离门轴较远处,利用了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D . 防盗门锁孔内加少量铅笔芯粉末容易打开,铅笔芯粉末起润滑作用
  • 11. 对如图所示实验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 . 图甲实验中试管内液面上升,说明试管内压强增大 B . 图乙实验中小气球迅速胀大,说明NaOH能与CO2反应 C . 图丙实验中U型管内液面左高右低,说明NH4NO3能与水发生反应 D . 图丁实验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CO2是一种酸
  • 12. 如图所示的标志中,属于我国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的是(   )
    A . B . C . D .
二、<table border=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 <tr > <td valign=top > </td> <td > <p><b >填空题</b></p> </td> </tr> </table>
  • 13. 趣味实验:预先在瘪的铝箔气球里放了少量酒精,当该气球接触热水时,酒精受热迅速(填物态变化)而使体积膨胀,就把气球给撑起来了。而当气球离开热水后,酒精蒸气遇冷又会很快(填物态变化)而使体积缩小,气球自然就瘪了。专家提醒:酒精要远离火源,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14. 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改进装置。

    1. (1) 图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放大镜的作用是,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3. (3) 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答出一条即可)。
  • 15. 化学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请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1) 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带来许多麻烦,生活中可以用区分软水和硬水。
    2. (2) 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用于防腐,这是因为氮气
    3. (3) 用稀盐酸清洗铁锈的化学方程式是
    4. (4) 在农业生产中,通常在土壤中加入(写物质俗称)来改良酸性土壤。
    5. (5) 在硫酸钾、碳酸氢铵、硝酸钾三种物质中,可用作复合肥料的是
  • 16. 根据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 (1) 甲实验是验证木炭具有的性质实验,第④步操作中,应待瓶内温度时,再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其中第④步的实验目的是,第④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2) 乙实验能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实验方案中,需要最少的实验组合是       (选填字母序号)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三、<table border=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 <tr > <td valign=top > </td> <td > <p><b >推断题</b></p> </td> </tr> </table>
  • 17. 如图是一些初中化学常用物质的转化关系,其中A是含有两种元素的黑色固体,且A与C中含有某种相同元素,B、C、E、F均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J是一种干燥剂,G的溶液为浅绿色。回答:

    1. (1) G所属物质的类别(选填“单质”、“氧化物”、“酸”、“碱”、“盐”)。
    2. (2) 写出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
    3. (3) H的一条用途
    4. (4) ①—⑤反应中不包含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四、<table border=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 <tr > <td valign=top > </td> <td > <p><b >探究题</b></p> </td> </tr> </table>
  • 18. 根据相关实验回答问题:
    1. (1) 【探究一】

      小明依据呼出气体成分认为:吹的气流中有较多的的气体,使蜡烛缺氧熄灭。小聪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否定了小明的想法。从而认为蜡烛熄灭是因为吹的气流带走了,使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

    2. (2) 【探究二】

      小红依据灭火的原理经过进一步思考认为,也可能因为吹的气流移走了可燃物——蜡蒸气,使蜡烛熄灭。为此她查阅了相关资料并进行了以下两个实验:

      查阅

      资料:蜡烛的着火点大约是190℃,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在400℃-1000℃;蜡烛燃烧实际是石蜡蒸气在燃烧。

      实验1:如图甲,把带柄金属活塞从左端位置迅速向右推,右端蜡烛火焰立即熄灭。

      实验2:如图乙,先将带柄金属活塞放到左端位置,点燃酒精灯,当温度计的示数达到280℃以上时,点燃右面的蜡烛,把带柄金属活塞从左端位置迅速向右推出,右端蜡烛火焰立即熄灭。

      【实验结论】蜡烛一吹就灭的原因

    3. (3) 【实验分析、讨论】

      ①实验2中用两盏酒精灯的目的是

      ②小红为验证自己的想法,做了实验1和实验2两个实验,主要是应用了科学探究方法中的法。

    4. (4) 【拓展应用】下列生产生活中灭火方式与上述实验灭火原理一致的是(   )
      A . 消防用大功率风力灭火机灭火 B . 用干冰灭火 C . 用锅盖盖灭油锅着的火 D . 用水灭火
五、<b >计算题</b>
  • 19. 欲测定一瓶标签破损的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现取10g稀硫酸样品,将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到样品中,进行了数字化实验,边加边搅拌,随着氢氧化钠溶液加入, 计算机描绘出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

    1. (1) b点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2. (2) 计算该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